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王波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116-120
伊犁地区林牧区生态系统的保水功能受到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已明显下降,尤其是山地天然林资源的生态总体质量和生态功能都同步处于下降趋势。伊犁地区的生态建设重点应放在山地天然林分布区。保护和大力发展山地天然林资源是伊犁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大力营造山地人工林,是目前条件下保护和发展山地森林资源的最有效手段。每年营造山地人工林不少于0 3×104hm2,才能够基本保持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在资源总量和生态效能上的稳定,才能够基本维持伊犁地区以往良好的生态形象。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继续启动实施天山、阿尔泰山百万亩山林再造工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旅游发展潜力影响因素为基础,结合山地特征,筛选山地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因子,构建了包括3个子系统、8大指标、35个要素的山地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和模糊评分法赋予各因子权重,建立山地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并以广西北部69个A级山地景区为例,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山地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在宏观上可判断整体发展潜力,在微观上可追溯不同指标的作用大小;②旅游供给、需求和保障系统对山地旅游发展潜力的影响力度依次减小,权重分别为0. 43、0. 33、0. 24;③山地旅游发展较大程度依赖于资源和山地地理条件;④客源地经济背景是山地旅游发展潜力重要的影响指标,处于良好经济发展条件的山地具有旅游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3.
山地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原则──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是陆地地貌的一种类型,我国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卫门以上,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广东省是我国多山的省份,山地面积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ZI%,因此研究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1.1自然特性强这里所指的自然特性是指山地旅游资源较好地保持了原始自然风貌,与平原地区相比,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山地因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开发难度较大而保存较完整,尤其是南方山地的湿度大、瘴气多,人类早期更未涉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界斗争能力的增强,其足迹在山…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而四川山地面积特别大,占土地面积的49.5%,如果把29%的高原和19%的丘陵面积也划入山地,那么平原仅仅只有2.5%。因此,山地对四川人民的生活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山区不仅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而且从大农业来看,为多种经营开辟了  相似文献   

5.
恩施市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方式,可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农业和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恩施市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农业城市,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重大.分析了恩施市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以及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向迅 《绿叶》2014,(8):124-128
我见过无数种鸟。鄂西山地就是鸟儿的天堂。倘若从高空俯瞰,山地就是一个墨绿色的鸟巢。怕是无人可以说清,在这一只结于北纬30度上的巢穴里,到底住着多少种鸟,住着多少只鸟。盘旋、游弋在山地上空的鸟,比我们的祖先更先认识这块土地。它们是这里最早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农业结构最优方案的论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结构最优方案的论证方法戚耀南(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市550001)根据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制定农业生产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农业结构最优方案的论...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是我国南方山地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江西山地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山地森林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6项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山地旅游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山地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山地旅游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和波动探索阶段,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理论研究范式尚未形成,定量研究较少;基于游客视角及山地旅游的动力机制、旅游效应等深层次研究不多;研究地域相对集中,对太行山、大别山等集中连片山区的旅游研究等关注不足。今后应关注和重视理论范式构建,加强多学科融合开展综合研究,拓展研究地域,在山地旅游扶贫、山地文化旅游、气候变化对山地旅游的影响等方面拓宽和加深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山地自然资源环境的基本特征,从开发模式、利用规模和适当的开发场所三方面论述了山地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对策,并指出了在山地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疆山地森林灾害类型及防灾减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新疆山地森林灾害类型和致灾因素,分析了造成山地森林灾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恢复山地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止灾害发生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健康旅游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之一。山地健康旅游资源丰富,开展健康旅游活动契合了当代旅游者的健康诉求。根据旅游资源特色和健康功能,将山地旅游资源归纳为山地空间环境、水景资源、山地气候、山地动植物、人文景观五大类;依据旅游者追求健康程度的差异和旅游产品能改善旅游者健康水平的差异,将山地健康旅游产品分为康体健身、休闲养心、保健疗养三大类。在健康旅游产品开发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保证山地景区景观设计的健康性与协调性,抓好健康旅游产品与市场对接,深入挖掘健康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多元价值,强调健康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和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3.
川西生态旅游区山地灾害防治对策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鄢和琳 《四川环境》2000,19(4):49-51
川西九寨沟风景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胜地,但该区山地灾害频繁。本文提出对山地灾害防治及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卢军  陈金花 《四川环境》2007,26(1):95-99
城市热污染给人们带来的众多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山地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城市热污染也呈现特殊性。本文详细分析了山地城市的热环境特征以及热污染成因,并从治理城市热污染角度提出了部分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城市风道、城市下垫面及其他措施,以达到减少山地城市热污染,改善城市热环境,保障城市居民健康,最终实现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0.4%。对一个特定的丘陵山区,就地形来说,有平原、丘陵、山地三种类型。河谷平原包括山间盆地和谷地,地形平坦,水源丰富,人口众多,适宜于粮食生产,历来是丘陵山区粮食生产的基地。丘陵包括低丘、高丘和一部分低山丘陵,位于河谷平原的周缘,是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一般坡度不大,光热条件优越,适宜性广。其荒坡荒地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带,但目前开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的山地是平原区河流的水源聚积地,而山地森林更是水源的涵养林,对保证和供给山下绿洲资源水源有重要调节作用,山地森林还在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有重要生态作用。其生态经济价值是其本身木材价值的许多倍。但过去我们对森林的生态价值认识不足,林业部门只把它当资源进行过度砍伐,以获取直接经济效益,新疆天山及阿尔泰山水源涵养林自50年代以来能砍的几乎全部砍完,仅剩两条山脉西端小面积残存未砍伐的原始森林。为了子孙后代,为了环保工程,应立即停伐。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宝贵而有限的自然资源,是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各种活动的必需场所,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山地多、平原少,尚有相当一部分干旱地区,实际耕地面积少。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因此,必须十分珍惜耕地资源,充分发挥有限耕地的潜力。同时应根据我国山地多的特点,经济合理地利用全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牧业,逐步提高林牧业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分析国内外山地空气钻机现状出发,剖析了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的能源、清洁生产现状,山地空气钻机空气压缩系统节能技术来源及其先进性、成熟性,主要技术内容和效果分析,技术改造所达到的效果等方面,探索了适合山地空气钻机空气压缩系统的节能技术改造,有利于实现清洁生产技术在物探队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太白山古冰川遗迹资源与旅游可持续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白山是我国东部古冰川地貌保存较好的山地.该冰川遗迹面积较大、规模壮观、形态保存完整,主要分布在垂直带谱显著的山地顶部,景观十分奇特.在分析冰川遗迹形成的地质基础上,探讨了冰川地貌的主要分布类型,评价了冰川地质遗迹的资源特点,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曹靖凯 《环境教育》2007,(11):31-32
节能减排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以来,在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组长的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措施。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可喜成果来之不易,还需要更加严格的措施来保障和巩固。因此,"中国节能减排论坛——2007"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