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城市污水厂处理过程中逸散的异养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气溶胶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了生物滤池对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进气微生物浓度、进气气体流量和填料湿含量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滤池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异养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异养细菌在生物滤池中的去除率随着进气微生物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真菌的去除率随着进气微生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的进气气体流量有利于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异养细菌和真菌的去除率均随着生物滤池进气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合微生物气溶胶去除的最佳填料湿含量范围为40.5%~61.8%,过高和过低填料湿含量均不利于微生物气溶胶在生物滤池中的去除。因此,在实际生物除臭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应控制合适的进气微生物浓度、进气气体流量和填料湿含量,以保证恶臭物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同时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2.
真菌生物滤池净化苯乙烯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接种Aspergillus candidus和Penicillium frequentans的真菌生物滤池处理苯乙烯废气,考察苯乙烯在生物滤池中的净化效果和物质转化特性。苯乙烯的进气质量浓度为200~800 mg/m3,气体流量分别为0.28,0.38和0.48 m3/h,对应的气体停留时间分别为60,45和35 s。试验结果表明:苯乙烯在真菌生物滤池中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最大去除能力达66.78 g/(m3.h),真菌生物滤池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苯乙烯去除量呈线性关系。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接种的Aspergillus candidus和Penicillium frequentans在反应器内能够长期保持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处理含酚废水曝气生物流化床中丝状菌种群结构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ABFT)处理含酚废水,随着进水ρ(苯酚)由100 mg/L提高到400 mg/L,苯酚的去除率稳定在100%左右,且苯酚的去除主要发生在4个反应池中的第一池. 利用扫描电镜(SEM)、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进水ρ(苯酚)的提高,填料生物膜微生物逐渐演变为以丝状菌为主. 针对SSU rRNA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反应器内丝状微生物主要为真菌. 分别对细菌和真菌的16S rDNA和18S rDNA 进行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内主要的苯酚降解菌为克氏地霉(Geotrichum klebahnii),同时存在发硫菌等丝状细菌. 聚类及多样性分析表明,苯酚对微生物种群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处理乙硫醇废气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滤池是废气生物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 ,其生物相包括细菌和真菌 .对于疏水性有机物质 ,真菌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 ,而且真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比细菌强 .本研究采用生物滤池处理含乙硫醇废气 ,通过对生物滤池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表明 ,初步判定分离出的菌株分别为常现青霉、宛氏拟青霉、文氏曲霉和顶孢头孢霉 .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生物决定着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周转状况,其死生物物质在土壤有机碳(SOC)积累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目前缺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其死生物物质如何响应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调整的了解.为弥补这一知识缺口,基于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设置小麦-玉米周年轮作(CC)、临时草地与小麦种植交替(TG)和多年生草地(PG)这3个处理开展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基于数字PCR和微生物标志物氨基糖的检测技术,以探究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调整对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总微生物死生物物质C积累及其对土壤SOC封存贡献的影响,进一步明确驱动细菌、真菌和总微生物死生物物质C积累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与土壤细菌群落丰度相比,真菌群落丰度受到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调整的强烈影响,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降低而增加.在3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处理下,土壤总微生物死生物物质C均主导SOC积累,对SOC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2.78%、 58.36%和68.87%,呈现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降低而升高的趋势;真菌死生物物质C占总微生物死生物物质C的比例均大于80%,说明其对总微生物死生物物质C的绝对主导地位,且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真菌降解废气中邻-二甲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真菌降解废气中的邻-二甲苯,试验装置为真菌生物滤池.将滤池内填料分成3段,考察每一段的负荷能力、去除效率以及pH值、温度、湿度的变化特点等.邻-二甲苯的进气浓度为400~700mg·m-3,气量为0 25m3·h-1,停留时间为100s.试验结果表明,真菌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邻 二甲苯,总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中,从上到下各段的去除率分别为36 8%,28 6%和25 5%.生物滤池内产生CO2的浓度与邻 二甲苯的降解有密切关联,通过在线监测进出气中的CO2浓度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出生物滤池的运行状况和生物生长量.在本研究中,降解的邻二甲苯中的碳约74%转化成CO2.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降解邻 二甲苯的微生物主要是青霉菌和诺卡氏菌.  相似文献   

7.
气体停留时间是影响生物滤池去除恶臭和微生物气溶胶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小试规模的生物滤池研究了气体停留时间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恶臭和微生物气溶胶去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体停留时间的增加,硫化氢和氨的去除率随之增加,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去除率降低,低的气体停留时间利于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保证硫化氢、氨和微生物气溶胶均能同时高效去除的气体停留时间为40 s。随着气体停留时间的增加,生物滤池出气中分布于stage1、stage2和stage3的大粒径微生物粒子所占比例减小,而分布于stage5和stage6的小粒径微生物粒子所占比例增加。在低的气体停留时间下,生物滤池出气微生物气溶胶潜在的健康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8.
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聚乙烯悬浮填料,考察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质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投加悬浮填料使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有机污染物质的能力得到增强,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由45.5%和47.2%分别增至57.4%和71.8%.投加悬浮填料还可以延缓膜污染,膜生物反应器中膜丝比流量在试验结束时为0.1L/(hkPa),而未投加悬浮填料的膜生物反应器中膜丝比流量降至0.036L/(hkPa).  相似文献   

9.
新型聚乙烯填料生物滴滤床净化硫化氢气体运行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伍永钢  任洪强  丁丽丽 《环境科学》2010,31(7):1451-1456
研究高密度聚乙烯改良型拉西环填料按其不同规格分层填充后生物滴滤床去除硫化氢气体的运行特性.126d的长期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具有压降低、负荷沿塔高分布均匀的显著优点.在去除率90%时,气体停留时间最短为12s,入口负荷最大为110g/(m3·h),反应器最大去除负荷为84g/(m3·h).底层去除比率在37%~55%之间,负荷在2层填料间分布均匀.整个长期运行期间反应器压降一直低于280Pa/m,反冲周期大于2个月,长期运行底层未发生生物量积累,稳定运行时压降的变化可以作为反应器反冲的监控指标.故障恢复试验表明,反应器在停止供应气相基质6d后,去除率恢复到95%仅需1d,喷淋液pH的剧烈变化对于反应器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复合生物滤池处理H2S和NH3的研究:生物相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天然斜发沸石和木屑作为复合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生物过滤池)的填料,研究了该工艺处理含H2S和NH3混合恶臭气体的生物相机理.结果表明:生物滴滤池中形成了由细菌、藻类及原生动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而生物过滤池中真菌为优势微生物.生物滴滤池的下层优势菌种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球形芽孢杆菌等细菌,中层主要为梨形四膜虫属和肾形虫属,上层主要为钟虫和舟形藻属;生物过滤池优势菌种主要是聚多曲霉菌种.据对复合生物滤池的生物相机理探讨推论,生物滴滤池去除H2S和NH3机理主要是生物链的分级捕食和沸石的吸附-生物再生机理;生物过滤池去除H2S和NH3机理主要是真菌降解.因此,通过控制生物滴滤池和生物过滤池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使复合生物滤池能高效地同时处理H2S和NH3组成的混合恶臭气体.   相似文献   

11.
Sulfide dioxide(SO2) is often released during the combustion processes of fossil fuels. An integrated bioreactor with two sections, namely, a suspended zone(SZ) and immobilized zone(IZ), was applied to treat SO2 for 6 months. Sampling ports were set in both sec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ed bioreactor. SO2 was effectively removed by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SZ and IZ, and more than 85%removal efficiency was achieved at steady state. The average elimination capacity of SO2 in the bioreactor was 2.80 g/(m3·hr) for the SZ and 1.50 g/(m3· hr) for the IZ. Most SO2 was eliminated in the SZ. The liquid level of the SZ and the water content ratio of the packing material in the IZ affected SO2 removal efficiency. The SZ served a key function not only in SO2 elimination, but also in moisture maintenance for the IZ. The desired water content in IZ could be feasibly maintained without any additional pre-humidification facilities. Clone libraries of 16 S r DNA directly amplified from the DNA of each sample were constructed and sequenced to analyze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in the individual zones.The desulfurization bacteria dominated both zones. Paenibacillus sp. was present in both zones, whereas Ralstonia sp. existed only in the SZ. The transfer of SO2 to the SZ involved dissolution in the nutrient solution and biodegradation by the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This work presents a potential biological treatment method for waste gases containing hydrophil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2.
放牧对张家界索溪峪景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探明旅游对张家界景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放牧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影响了0~5cm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总数,活动区的细菌和真菌等主要有机质分解菌明显低于缓冲区和背景区,而背景区的放线菌明显高于缓冲区和活动区。在5~15、15~25cm土壤层中,细菌和放线菌总数没有受到放牧的影响,但背景区和缓冲区的真菌总数均显著高于活动区,活动区的细菌在5~15cm土壤中最多,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在缓冲区和背景区土壤中,3类微生物的数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放牧也对表层土壤中的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以及反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生理群造成了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在0~5和5~15cm2个土壤层中,缓冲区和活动区的微生物活度均明显高于背景区,而缓冲区的微生物活度与活动区的微生物活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微生物活度表现为活动区>缓冲区>背景区;在15~25cm土壤层中,活动区与缓冲区的微生物活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缓冲区与背景区的微生物活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活动区的微生物活度明显高于背景区的微生物活度。  相似文献   

13.
持续推进有机固废资源化安全处置是国家环境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无废城市"发展路线的重要一环.堆肥是通过生物转化实现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堆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组分复杂的恶臭气体,已成为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资源化技术瓶颈.对有机固废堆肥恶臭气体的主要组成、生成转化的途径及核心微生物、生物除臭技术进行综述,结果表明:①堆肥中以NH3、H2S等含氮、硫类化合物为主要恶臭物质.②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及硫酸盐还原菌在恶臭气体生成转化途径中发挥主导作用,由ureC、amoA、napA、nosZ及dsrA等多个功能基因驱动完成;pH、温度等环境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并作用于物质转化过程,最终影响到恶臭气体的产生.③原位添加微生物菌剂和异位生物反应器处理中的微生物将恶臭物质作为营养组分进行吸收降解,是绿色减排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4.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微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玉洁  周少奇  朱明石 《环境科学》2008,29(6):1638-1643
运用显微技术、常规的分离纯化和分子生物技术的方法研究了厌氧氨氧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实验室条件下,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和UASB生物膜反应器在无机和黑暗的条件下成功富集了厌氧氨氧化菌,在适宜的温度30-34℃和pH7~8条件下,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在UASB反应器的去除率分别为99.99%和99.9%,在UASB生物膜反应器的去除率分别为99.3%和97.4%.通过传统的鉴定方法分析了该系统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表明2套反应器中微生物类群基本一致,都以厌氧或缺氧的细菌为主,大部分微生物在污泥中浓度很低.电镜观察发现优势菌是大小为(0.6~0.8)μm × (0.9~1.2)μm的椭圆形菌,占菌群的90%以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和16SrDNA片段的酶切表明该系统只有1种优势的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不高.  相似文献   

15.
5种白腐真菌对染料脱色降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5种白腐真菌(云芝、紫芝、韩芝、酱油曲霉和米曲霉)对活性艳红X-3B、酸性湖蓝A进行了脱色与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中白腐真菌对2种染料脱色降解过程中,将导致共培养液的pH、COD和吸收峰特征及A值的明显变化,变化情况也依据菌种和染料的不同而异,比较而言,紫芝对酸性湖蓝的脱色和降解效果较差,但共培养过程中共培养液颜色,从湖蓝变为蓝绿色到浅绿色,表明降解作用的真实存在,处理后的共培养液COD浓度尚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以及添加剂成本较高,是本实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Two different functional biofilters were carried out and compar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ff-gas containing multicomponent odors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pH values and the empty bed retention time (EBR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ioreactors were studi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the two biofilters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moval effciencies of hydrophilic compounds such as butyric acid and ammonia ...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喷播基质中土壤菌对植物的影响机制、筛选出优势土壤菌配置模式,以适应性极强的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为试验材料,将筛选鉴定的3种土壤菌--细菌苏云金杆菌(nl11,专利号nl-11)、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专利号nl-15)和放线菌嗜热一氧化碳链霉菌(nl1,专利号nl-1),配制成无菌(CK)、单菌(nl11、nl15、nl1)、两种菌混合(nl11+nl15、nl11+nl1、nl15+nl1)和3种菌混合(nl11+nl15+nl1),共8种配置方式等比例混入基质中进行温室盆栽试验,分别观测其对紫穗槐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菌苗相比,其他7种处理的紫穗槐幼苗w(Chlb)显著高于对照,除nl15+nl1和nl15+nl1+nl11外,其他处理的幼苗w(Chla)和w(Chl)均显著高于对照;除nl15+nl1处理外,其他处理的幼苗w(Car)显著高于对照.相比对照,nl11+nl15处理的幼苗净光合速率(Pn)显著提高123.5%,nl11处理的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显著提高148.72%、156.21%和5.74%,nl15处理的幼苗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提高,nl11+nl15+nl1处理的幼苗净光合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与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提高173.59%、12.58%和5.13%,nl1处理的紫穗槐幼苗初始荧光(Fo)与最大荧光(Fm)显著低于无菌幼苗10.05%和19.86%.通过土壤菌施用,显著促进了紫穗槐幼苗的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降低气孔限制值,增强了植株对有效光的利用,并且防止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进一步伤害,提高抗逆性和适应性,并以nl11、nl11+nl15和nl11+nl15+nl1这3种配置模式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农药百菌清及其中间体生产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盐,特别是氰基苯类化合物,对细菌有强抑制和毒害作用,且生物处理中有机氮转化产生大量氨氮,易造成污泥膨胀,废水采用传统生化处理工艺无法运行。而采用微电解、A/O和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建设的废水处理工程,运行良好,出水各项指标达到接管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