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环境》2005,(10):1
英国人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那么,培育一个真正的绿色家居市场到底需要几代人呢?这是一个“先富起来”的哥们的唏嘘.如此无奈,全因家居污染愁煞人.  相似文献   

2.
逻辑 《环境》2010,(8):50-52
环保袋是时下“环保”的代名词,而拥有一个时尚美观的环保袋更让你走在潮流的前端,但环保袋真的都环保吗?  相似文献   

3.
1994年实行新税制,就国家整体而言无疑是正确的无可挑剔,但由于许多工作还不相配套,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就出现了“喜、愁”现象,对废旧物资回收行业来说,既有“愁”又有“忧”。行业的特殊性使得绝大部分收购业务无法取得对方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按扣除率17%抵扣进项税,而按扣除率10%抵扣,导致大部分企业惨淡经营,濒临倒闭。一、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存在与发展,不是单纯的行业本身问题,而是资源永续和净化环境的社会问题众所周知,废旧物资回收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仅是行业本身商品流通企业的一购一销,而是重…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我国的安全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明确地把安全工作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但是,做为“第一”的提法还有两种,一种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又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从关系到“生命”的角度来看,质量似乎又在安全之上;另一种提法却是很少摆在桌面上,但却得到许多人的共识,那就是“经济效益第一”,因为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没有经济效益企业如何发展?怎能对社会作贡献?恐怕连生存都没有保证了。从这个角度出发,似乎“经济效益第一”又比前两个“名正言顺”的“第一”更…  相似文献   

5.
绿色保险为何“叫好不叫座”、出现“夹生饭”的尴尬?除了法律支撑缺失、政策保障不足、保险产品不丰富等原因,更有基本问题未取得共识、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主要功能定位错误、工作指导出现偏差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北京动物医“伤熊”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强烈愤慨和谴责。可过了不几天,我国北方地区又发生的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影响最严重的沙尘暴,有几个抱怨过?更谈不上愤慨与谴责。理由似乎很简单:“伤熊”是人为事件,“沙尘暴”是天灾,不能怨天只能尤人。其实,这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伤熊”、“沙尘暴”都是人惹的祸。  相似文献   

7.
声音     
《环境》2008,(10)
“只有环保,才能年年有余啊”;“又没焚烧,为什么要办证?”;“他们不懂,根本不拿这些宝贝当回事。”;“你没看见这么大的灰吗?”;“‘无车日’让我们恢复行走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声音     
《环境》2008,(6)
“分析水质,肯定要用到它,不拿出来怎么行?”;“‘周老虎’的拍摄者到底是谁?反正不是周正龙!”;“有错,咱就认错!”;“要抽随便抽。”。  相似文献   

9.
张琴 《环境导报》2003,(3):30-31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俗语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一些环境污染受害者也认为,既然环境污染损害铁证如山,何愁找不到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过几年再告污染者也不晚。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因为法律对环境污染损害诉讼案件有明确的时效规定,并不是所有环境污染受害者在任何时候提出赔偿请求都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案件调查1965年,国家在某省投资兴建的大型化工厂正式投产,由于当时技术、管理等方面较为落后,一直没有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从而给周围的农作物等造成一定的损害。该化工厂1976年扩建后,这一问题更加显得突出。…  相似文献   

10.
<正>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以担当奋进感悟初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以实干笃行诠释使命,从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从环境保护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奏响“三部曲”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到一篇书评,称其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问题,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当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如果这个论点成立的话,那么首先,中国的人口问题应早在40多年前就解决了。因为马寅初先生早在1957年就提出了中国的人口问题,他的那番学说,今日看来绝对是经得起历史推敲的真知灼见,但是中国的人口为什么不减反增呢?事实很简单,他只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权力。一句话,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之间有时横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若只有人提出问题而没有人解决问题,那么对于一个现实社…  相似文献   

12.
三三 《环境》2006,(7):44-46
又一记重锤落在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上!围绕“房价”这个让所有国人最为敏感的话题,今年5月17日,联合九部委的“国六条”正式颁发,其中尤以“70%以上90平方米”和“房产营业税延长至五年征收”,以及“按揭首付比例提高到30%”三条,目前在行业及市场巾引起反响最大。有专家认为,此次的“国六条”比去年同期出台的“国八条”对打击房价的措施更严厉。这一记重锤到底敲痛了谁?对于中国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初期,法国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从乡下流浪到巴黎,希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工作。“精通数学吗?”父亲的朋友问道,青年羞涩地摇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又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那法律呢?”父亲的朋友连连问话,青年只能摇头。“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份工作呀!”  相似文献   

14.
张跃 《世界环境》2005,(2):16-23
历史学家说,预测未来无异于撒谎,政治家却常常用“谎言”拉选票。经济学家甚至用“数学模型”来精确论证“谎言”不是吗?10年前谁预言亚洲会成立自由贸易区?谁预言2015年的今天,最大的贸易区已不是北美也不是区盟,而是亚盟?交易量最大的已不是称雄百年的美元,而是刚刚问世的亚元?  相似文献   

15.
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在他的文章《昆明往事》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感慨:“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最怀念的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昆明。’如果他继续问下去,‘在什么地方你的生活最苦,回想起来又最甜?在什么地方你常常生病,病后反而觉得更健康?什么地方书很缺乏,反而促使你读书更认真?在什么地方你又教书,又写作,又忙于油盐柴米,而不感到矛盾?’我可以一连串地回答:‘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昆明。’”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强烈愤慨和谴责。可过了不几天,我国北方地区又发生的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影响最严重的沙尘暴,有几个抱怨过?更谈不上愤慨与谴责。理由似乎很简单:“伤熊”是人为事件,“沙尘暴”是天灾,不能怨天只能尤人。其实,这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伤熊”、“沙尘暴”都是人惹的祸。“伤熊”的主儿受到国人谴责,“罪”有应得,因为他伤害了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朋友———受到法律保护的动物,侵犯了动物的生存权。从环保意义讲,破坏了生态平衡的“链条”。沙尘暴是土壤荒漠化造成的,而…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没有出现能源管理方面的“李四光”和“王进喜”?同样道理,为什么没有培养出粮食管理方面的“袁隆平”?  相似文献   

18.
张鹏 《环境》2009,(10):60-61
最近,“竹盐减肥”的概念炒得很热,但这个东西有多靠谱呢?其实竹盐进入中国至少有十几年了,最初是在“高档牙膏”中出现的。大概是牙膏再高档也还是不如减肥产品有号召力,所以“排毒减肥”的竹盐产品又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它们真的奏效吗?是大众福音还是又一种新的忽悠手段?  相似文献   

19.
深度2012     
好莱坞拍灾难片很是有一套,看罢好评如潮的“2012”,好菜坞式的“人性深刻”让我动容。 如果今天就是世界末日,人类将会怎样?我们又会怎样?  相似文献   

20.
自1983年,拉斯喀瑞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后,这一现代的休闲方式迅速风靡全球,为数众多的旅游产品纷纷被打上“生态”的标签以吸引游客的眼球。但所谓“生态”就一定“生态”吗?花了大价钱的“上帝”在“生态旅游”中真的有“上帝”般的享受吗?本期独家策划就与您聊聊“生态旅游”的乐与忧,是和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