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在白银露天矿污染气象站五年的污染气象观测基础上,分析了采场粉尘浓度与污染源强度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粉尘污染预报的模式和方法,其准确率达到66.9%。并以粉尘污染预报模式为依据。提出了污染源控制管理模式。试验表明利用本模式对污染源实施控制管理具有实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1 概述 根据“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组对国内大型冶金露天矿的调查,粉尘合格率为60%~70%,无防尘措施情况下采场大气平均粉尘浓度为5~15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粉尘防治措施,但作业岗位的粉尘污染状况仍不容乐观。进入深部开采的矿山,采场坑底通风条件差,大型采矿设备作业集中,大型汽车运输的行车密度增加。除爆堆铲装过程中大量扬尘外,汽车-电机车联合运输开采的矿山,废石、矿石都经转运场转运,因而增加了新的产尘点。采场大气中粉尘浓度高,危害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白银公司露天矿一采场为深凹露天矿。长期以来通风困难,劳动卫生条件恶劣,职业病危害日益加剧。据此,冶金部安全技术局组织联合调查组,于今年1月进行了冬季实测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矿一采场由于气候条件恶劣,采场外部污染严重,边坡陡,上口小,采深大,冬季长而且干旱缺水难以湿法除尘等原因,以及过去在露天矿设计中不考虑大气污染问题,因此深部工作  相似文献   

4.
1 概述 我国露天矿山的开采深度正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矿山逐步进入深凹开采阶段。在深凹露天矿内,爆破产生的炮烟和粉尘长时间滞留在坑内空气中,若不能及时排出露天采场,将严重污染矿内环境,危害工人健康。即使爆破烟尘扩散到采场外,也会恶化周围环境。因此,控制露天矿爆破烟尘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深凹露天矿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和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劳研所、露天矿共同研究的“白银深凹露天矿生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和“白银深凹露天矿空气污染与小气候特征”二项科研成果,于1985年7月3~4日在白银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主持召开了技术鉴定会。17个单位的40名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6.
武钢焦化厂尘毒污染严重,作业环境差,公司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近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集资300余万元,用于焦化厂的尘毒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重点岗位粉尘浓度已得到控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全厂岗位粉尘浓度合格率达70%。他们治理尘毒的主要方法是:  相似文献   

7.
近十多年来,苏联露天矿山的开采比重迅速提高,开采深度不断增加,采场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据苏联一些深凹露天矿统计,由于采场大气污染每年被迫停产的时间达30余天,占年工作天数的10~12%,当气压低、风速小的时候,露天矿的粉尘烟雾数日不散,有害成分无法自然排出,空气能见度只有10米。采用汽车运输的矿山,汽车排气的污染更为突出。例如,勃里雅文露天矿自卸汽车驾驶室内丙烯醛含量超过卫生标准4~11倍。为此,苏联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对露天矿的机械通风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武钢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系复合型(山坡、凹陷)露天矿。目前最大采深为264米,已全部进入凹陷露天作业。电铲装车过程中的扬尘是当前采场的主要尘源之一,不仅直接危害电铲司机的健康,而且严重污染采场大气。电铲司机室的粉尘浓度最高达100毫克/米~3,大大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同时,采场夏季炎热,气温超过40℃,影响工人健康,自然减员十分严重,妨碍劳动生产率的  相似文献   

9.
1 概述 白银公司深部铜矿是一座由露天开采转入井下开采的大型井下矿山,主要采矿区域分布在原露天矿1~#采场边坡和坑底。采矿方法主要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空场采矿嗣后尾砂胶结充填法。无底柱采矿法分段高度10m,阶段空场采矿嗣后尾砂胶结充填,采场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深凹露天矿采场,常用的过滤式粉尘采样器在无人管理情况下很难监测一昼夜的粉尘污染变化状况。为了完善监测手段,真实反映现场一昼夜的粉尘污染规律并提供可靠数据,研制了WAY型自动换膜程控粉尘采样器(以下简称WAY)。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片机程序控制下,该机能在无人监控情况下实现自动换膜和定时恒定流量多次采样。  相似文献   

11.
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高浓度粉尘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强度大、产尘尘源多、粉尘浓度高,因而对尘毒的治理难度大。为此,提出了治理的总体思路、防治方案并在几十个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白银露天矿早在十年前就已成为地表封闭圈以下采深达100米的深凹露天矿。目前最低水平距地表封闭圈188米。它是我国较早采用25、27吨自卸汽车运输、陡帮开采、  相似文献   

13.
在露天开采的穿凿、爆破、装卸和运输等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粉尘和有毒气体。特别是有些矿山采场作业线短,设备集中,在静风时期或干燥季节,如不采取防尘措施,必然出现采场粉尘弥漫、烟雾笼罩的现象。我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为了消除粉尘危害,我矿过去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矿区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是因为采场粉尘浓度最高的尘源点──矿岩爆堆没有防尘措施。爆堆矿岩干燥,电铲装车和汽车卸矿,既污染溜井口又污染排土场。 去年,我矿再次对矿区粉尘进行治理。根据本地区干燥季节长的气候特点,采取以水为中心的综合措…  相似文献   

14.
正井下粉尘危害是金属矿山开采重大职业危害之一,粉尘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及职工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一些金属矿山开采企业由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在巷道掘进及挂帮矿回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过大。针对不同尘源采取相对应的治理措施,有效降低粉尘浓度,扼制粉尘量,减少粉尘危害,是金属矿山转井下开采的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将结合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兰尖铁矿尖山采场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实践经验,阐述在巷道掘进及挂帮矿回采过程中如何减少粉尘危害,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露天矿用溜槽系统粉尘逸散的影响因素,阐明溜槽系统运输过程中粉尘的产生机理和运移规律,从而解决溜槽系统产生的粉尘污染问题,以抚顺西露天矿为研究背景,运用相似理论,建立溜槽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研究物料粉岩质量分数、物料含水率、溜槽倾角对溜槽运行过程中粉尘质量浓度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粉尘质量浓度随物料粉岩质量分数、溜槽倾角增大而逐渐增大,随含水率增大而逐渐降低,溜槽底部粉尘质量浓度受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溜槽中部和上部变化较小。溜槽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为溜槽底部粉尘产生量最大,中部次之,上方最小。溜槽底部为粉尘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物料含水率对粉尘逸散影响最大,其次是粉岩质量分数,溜槽倾角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6.
苏联露天矿防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尘污染是露天开采中的主要危害之一。露天矿的强化开采导致作业地点和整个露天矿区的空气含尘量成倍增加。某些工种的工人有患矽肺病以及其他尘肺病的可能性。因此,尽可能减少露天矿大气的含尘量。不仅对露天矿连续作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保护工人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前些年有些工厂已把苏州这个“天堂”污染得很厉害。据1978年调查,苏州全市1,086个尘毒作业点,约40%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粉尘和有毒气体浓度大大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为了有计划地治理尘毒,我们从1979年以来实行了“五结合”治理尘毒措施,加快了治理的步伐,改善了企业劳动条件。 治理尘毒与工业改组相结合。苏州市工业布局不合理,化工厂四面包围,印染厂城中开花,造纸厂地处上游;许多厂搞“小而全”,电镀、铸造、热处理点星罗棋布,尘毒点多而分散。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决心改变企业布局,结合企业调整改组,已搬迁…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最近,山西省运城行署全 毒治理办公室与97 家厂矿企业签定了 尘毒治理合同。运城地区是一的地区,一些企业技术落后,尘毒危害严重。1987年上半年,行署组织了劳动、卫生、经委等部11及工会对全区90%以上的企业进行系统的尘毒危害调查,发现粉尘合格率只有30%,许多企业的粉尘浓度超标准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l~t41期尘肺病人 446人,O—l期观察对象1004人,尘肺病人年增长速度为10%左右。针对这一状况,行署颁发了《关于“七五”期间工业生毒综合治理规划》,明确提出治理目标。在粉尘治理上,“七丑”末粉尘合格率要求国家、省、地属企业达…  相似文献   

19.
有尘作业分级的理论与实践──纪念GB5817国标实施十周年蔡希智(白银公司劳研所,甘肃730900)1996年11月1日是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以下简称有尘作业分级)国家标准实施十周年。回顾这项在我国劳动保护史上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描述露天矿自卸卡车运输扬尘的动态三维流场,采用动网格技术及离散相模型的粒子跟踪技术的耦合计算方法,模拟不同车速下自卸卡车周围气流与粉尘的分布特征,并进行现场实测。分析结果表明,粘附在路面的积尘是露天矿运输扬尘的发尘源,气流紊动扩散产生的剪切气流和诱导气流是粉尘颗粒飞扬的动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未来得及沉降的粉尘颗粒在卡车后方飞扬,道路粉尘质量浓度为418~956 mg/m~3;随着自卸卡车车速的提高,近地面粉尘质量浓度与扬尘高度均增大。胜利东2号露天矿现场实测显示,运输扬尘污染情况严重,粉尘质量浓度高达1 932.2 mg/m~3,各测试端面的实测值和模拟值相对误差小于6.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