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对公路汽车利用进行改进的机会,包括其潜在的经济和环境利益.能够通过增加对环境损害较小的货运比例、提高车辆的装载因子、改善能源效率和降低单位耗能的排放来降低公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车辆的装载因子(所运载的货物重量与其所能够运输的最大重量之比)有助于减慢货运卡车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运用燃料电池技术,在不牺牲用户已熟悉的设备类型和舒适程度的前提下,可以制造出更环保型的车辆。戴姆勒-克莱勒公司正在开发的燃料电池车辆产生极小直至没有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它们比内燃机和发电机结构车辆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车辆管制前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于2007年8月15日-20日,在北京市车辆管制期间对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共检出84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中所占比例以芳香烃为最高,其次是烷烃.VOCs各类物质的平均质量浓度在车辆限流前后有明显变化,8月15日和16日车辆限流前VOCs平均质量浓度的总和为348.9μg·m-3,限流后8月17-20日VOCs平均质量浓度的总和为150.5μg·m-3,交通限行后VOCs减少了近57%,其中芳香烃和醛酮类降低最为显著,降低比例分别达到55%与67%;烷烃、卤代烃分别降低46%与48%.限行前后VOCs呈现类似的日变化趋势.在2点到4点浓度较高,8点和18点左右出现峰值.整个交通管制期间苯和其它苯系物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苯系物具有同源性;甲苯/苯(B/T)浓度的比值为0.49-0.55,几无差别,证明汽车尾气是VOCs首要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对南京市区域气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气热环境产生了影响,如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文章基于南京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南京市统计年鉴以及landsat TM 影像数据,选取人口密度、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6 项指标构建城市化因子群,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南京气温变化的因子群进行贡献度分析.首先,基于以往研究及南京市统计年鉴选取人口密度、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6 项指标构建城市化因子群;其次,基于landsat TM 影像数据利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建成区面积;最后,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定量计算出人口密度、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6 项城市化因子分别对年均温、年最高温、年最低温、季均温、月均温以及不同时期温度均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1983-2011 年期间,南京市气温呈明显递增趋势,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增温更为明显,1999-2007 年年均温增长了1.50 ℃.(2)发现对于同-参考数列(年均温、月均温等)而言,其影响因子关联度整体排序是一致的: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3)同一城市化因子对年均温变化、年最高温变化、年最低温变化的影响是不相同的.例如,人口密度对1983-2011 年年均温变化影响最大,关联度达到了0.95;用电量、废气排放量和运营车辆对1983-2011 年年最低温变化影响最大,其关联度分别为0.68、0.74、0.73.(4)同一城市化因子对不同月份气温变化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如人口密度与2 月月均温之间的关联度最小,关联度为0.78;与3 月月均温之间的关联度最大,关联度为0.93.(5)不同城市化因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区域气温变化的  相似文献   

5.
墨西哥城市中心区的空气质量,主要取决于排放的污染物的体积和危险性、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决定它们在大气中分散、转化和消除的气象动力学.而排放量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因素是:车辆技术、工业和公共设施的技术和产量、城市结构(区域、密度和多样性)、运输模式的混合以及出行的总里程.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典型城市大气中PAHs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省4个典型城市,即吉林、白城、四平和通化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采样和分析,得到16种PAHs的成分谱,应用主因子分析和特征比值法对其进行定性研究,得到吉林省大气中PAHs的2种主要来源--车辆尾气和燃煤。并应用绝对主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定量计算这2种源对PAHs的浓度贡献值及贡献率,结果表明:吉林省典型城市PAHs解析值为772.39μg·g-1,绝大多数解析值与监测值之间的比值接近于1,车辆尾气对各PAH的贡献率为2.6%~67.6%,燃煤源的贡献率为24.1%~121.2%。另外,该研究还计算了已识别的2种源对于不同环数的PAHs的贡献,2~3环的PAHs大部分来自于燃煤,约占总体的89%,车辆尾气仅占11%;4环的PAHs约58%来源于燃煤,42%来源于车辆尾气;5环的PAHs约45%来源于燃煤,55%来源于车辆尾气;6环PAHs来源于燃煤的占61%,来源于车辆尾气的占39%。  相似文献   

7.
即使其它方面只是相同或略好一些,只要能使车辆的效率提高到现在的4-8倍,就会有助于许多问题的解决,诸如空气质量、油料使用、陈旧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等大问题.运输生产技术的变革具有成为世界环境与经济发展重要源泉的潜力.革命性的开发已经在主要的汽车制造国家进行.这些技术变革也为其它国家的大踏步发展提供了一次机遇.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某典型街道峡谷内按一定的空间布点,在一定时段内同时对各布点进行采样并做一氧化碳浓度分析,同时记录车辆种类、车流量、气象条件等,分析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运用风向频率加权(WDFW)方法,结合大气流动和污染物扩散的CFD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观测结果较吻合,建筑物低的一侧污染物浓度远高于建筑物高的一侧污染物浓度,两侧的污染物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城市铅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长春、武汉、兰州和青岛四个城市的土壤、植物(叶)和人发铅含量的基本状况,认为大城市的铅污染主要是由来往车辆所形成的流动污染源和排铅工业企业固定污染源所造成的.以此为基础,采用系统聚类法对我国21个大城市进行了环境铅污染状况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武汉秋冬季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2011—2012年武汉市工业区、交通区和植物园的3个功能区的秋冬2季大气PM2.5样品,采用超声提取预处理和GC/MS分析检测了PM2.5中27种PAHs,探讨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解析了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PAHs的质量浓度范围为24.705~112.490 ng·m-3,PAHs的质量浓度分布呈现出工业区>交通区>植物园的规律;冬季PAHs质量浓度高于秋季等特征.不同环数PAHs质量浓度呈现出规律变化为:5环>4环>2-3环>6-7环,4环、5环的 PAH 含量比例高表明机动车尾气和煤燃烧排放是主要排放源.不同功能区化合物的比值指示来源略有不同,但总体指明了武汉主要污染源来自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源解析结果显示,工业区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燃煤,其贡献率为55%,其次为汽油燃烧、柴油燃烧、焦炉和轻质油燃烧.在交通区中,车辆尾气排放(34%)和天然气燃烧(25%)的贡献较大,其次是烹饪、燃煤及木材燃烧.植物园对照区的主要污染源分别是木材燃烧、燃煤、天然气燃烧、车辆排放和烹饪,其中木材燃烧(46%)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对公路汽车用进行改进的机会,包括其潜在的经济和环境利益。能够通过增加对环境损害较小的货运比例、提高车辆的装载因子、改善能源效率和降低单位耗能的排放来降低公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车辆的装载因子(所运载的货物重量与其所能够运输的最大重量之比)有助于减慢货运卡车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这样一个简单观点:汽车驾驶员、汽车业以及立法者的作用可以是也必须是始终确保车辆污染排放最小化. 我们确信,在可预见到的未来,车辆污染和私车欲望将会持续增长.从经济上和接受程度上,替代燃料仍不能完全取代今天的化石燃料.在提高车辆燃料效率及减少污染排放方面,汽车工业、制造商和供应商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尽管减少污染排放技术的步伐迈得很大,但是我们还不得不正视废气排放量的增加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冲击.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要在不远的将来建立起全球性或其它的(减少到国家的或欧盟的水乎)共同的排放价值观是…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旁小蜡叶片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合肥市市区交通干线、城郊公路和植物园道路(对照区)的土壤,以及道路绿化灌木小蜡(Ligustrum sinense)叶片中Cu,Zn,Pb,Cd和Cr含量的测定,分析城市交通产生的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和植物叶片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公路交通和车辆尾气排放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能够显著地在土壤和小蜡叶片中富集.公路土壤中富集的Cu,Zn,Pb和Cr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性,且富集量与道路车流量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小蜡叶片富集的Cu,Zn,Pb,Cd和Cr主要来自于道路交通产生的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同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较差,而且市区干线的叶片富集量高于城郊公路,城郊公路高于对照点.雨水的冲刷能够减少小蜡叶片表面重金属的含量,同时小蜡叶片对重金属的富集,在4月至7月的富集速度或富集增量高于7月至10月,这与小蜡叶片的生长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垃圾填埋气(LFG)用作车辆燃料资源化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垃圾填埋气用作车辆燃料资源化的优点 ,应用中需解决的净化、贮存和发动机改造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指出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济南市为例,调查了公共交通车辆内噪声随运行路段、时段、车况、路况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表明,发动机是车内主要噪声源,电车和单车内噪声比通道汽车低3dB~7dB,一天内噪声变化与市民乘车上下班时间呈正相关。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得出济南市公共交通车辆内声环境质量为Ⅱ级(77dB),并提出了改革车内声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济南市为例,调查了公共交通车辆内噪声随运行路段、时间、车况、路况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表明,发动机是车内主要噪声源,电车和单车内噪声比通道汽车低3dB-7dB,一天内噪声变化与市民乘车上下班时间呈正相关,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得出济南市公共交通车辆内声环境质量为Ⅱ级(77dB),并提出了改革车内声环境的对策 。  相似文献   

17.
热解析-GC/MS方法测定大气中的羰基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发展了五氟化苯肼(PFPH)衍生化.热解析-GC/MS方法,质谱采用SIM扫描方式,可实现对大气中23种羰基化合物的测定,并建立了方法相应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QA/QC)程序.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标准气体测量了这些羰基化合物衍生化采集测定的相对误差.方法检测限为0.01-0.25nmol,对大气样品采集测定的相对误差为-7.8%-40.2%.在2007年"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的机动车限行前后和限行期间对大气中的羰基化合物进行实际观测,测得的羰基化合物的总平均浓度为31.47±11.53μg·m-3,主要组分为2,5-二甲苯苯甲醛、乙二醛、乙醛、正癸醛和苯甲醛.结果表明,2007年车辆限行期间,大气中羰基化合物浓度水平较2005年观测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城市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路面径流是城市地表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污染强度大、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严重而被予以格外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路面径流水质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我国城市道路径流中COD、TP、TN和Pb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9.59、0.46、6.29和0.14 mg·L-1,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TSS的质量浓度高达552.86 mg·L-1。因此,COD、TP、TN、Pb和TSS是我国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高速路径流污染物Pb、Cu和Zn的浓度明显高于普通道路,而普通道路径流污染物中COD和TSS要高于高速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偏高。多数研究表明: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路面坡度增加了车辆与路面的摩擦力和燃料的消耗,进而导致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较高,路面清扫或许对污染物的浓度有不利的影响,主要由于道路清扫将路面中部分大颗粒破碎,释放出了细小的颗粒物(粒径〈43μm)并且不能将其清除的缘故。但是,降雨强度、干期、降雨历时和车流量对径流水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总结发现:车流量≥30000的路面径流中COD、TSS、Pb和Cu的浓度是车流量〈30000的路面径流中的2.5、4.3、1.4和5.1倍;路面径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车辆的交通损耗,有机污染物来源于车辆的交通活动和路面材质,营养污染物来源于大气干湿沉降。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将多环芳烃、大肠杆菌等水质指标列入研究计划;深入分析影响降雨径流水质的因素及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运用同位素溯源技术识别道路径流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19.
天津滨海新区已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将建设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然后从主要货物、运输工具及物流环节3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物流对滨海新区自然环境和新区附近海洋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其中煤炭、原油、船舶、车辆等已对新区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化学危险品、溢油与泄漏事故对新区环境存在着潜在威胁;最后针对以上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个发达国家,按人口计算,CO_2排放量是最低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最近CO_2排放量明显增加.对此,日本政府计划严格控制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便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该计划的目标是:将2000年的CO_2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的排放基础上;推进太阳能的利用和以氢为燃料的利用,开展固定CO_2的各种技术革新,前者可减少CO_2排放,后者可吸收大气中的CO_2;将甲烷的排放量保持在目前的排放水平,并尽可能使各种NOx以及能导致气候变暖的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持稳定;大力发展森林及城市的绿地面积,以便吸收大气中的CO_2;城市中减少各种车辆的CO_2排放量.为此,要考虑使用其他更有效的、CO_2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