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类生产系统同资源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多重反馈作用机制,现代荒漠化过程是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本文对现代荒漠化过程中人为影响的系统分析表明:现代荒漠化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速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与增加农牧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结合在一起,实行综合治理,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贵州山区典型的岩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合理的工矿开发,特别是遍布全省农村的工矿乡镇企业滥挖、乱采、无控制的污染排放,是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乃至土地资源丧失,土地退化(荒漠化)的不利人为活动因素,研究了工矿开发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成因,防治对策,提出防治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3.
荒漠化:问题与出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谦 《世界环境》2006,(4):20-21
问题由来 自1949年法国学者Aubreville首次提出“荒漠化(Desertification)”一词,到1994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最终确认的荒漠化定义,即“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arid)、半干旱(semi—arid)和半湿润干旱(dry subhumid)地区的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其生态系统脆弱,荒漠化问题突出,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挑战。本文从国家战略全局和全流域视角入手,分析黄河流域荒漠化现状及荒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荒漠化协同防治与全流域绿色发展的五大策略,即上中下游协同攻坚,打好黄河流域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总体战;创新突破,建立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特区;积极布局推广荒漠化治理重大先进技术工程模式,多途径破解荒漠化治理难题;建立黄河流域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多渠道融资,构建荒漠化治理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本文旨在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统筹协调防治荒漠化,实现全流域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人类生产系统同资源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多重反馈作用机制,现代荒漠化过程是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本文对现代荒漠化过程中人为影响的系统分析表明:现代荒漠化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速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与增加农牧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结合在一起,实行综合治理,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重点分析了榆林地区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这两大生态环境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是:(1)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2)生态环境整治与区域开发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荒漠化现象我们居住的地球,由于气候异常的变化,人类的不正常活动,造成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如过度开发、耕种土地造成土地贫瘠;牧区放牧过度,毁坏草场;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缺少完善的排灌系统导致土地盐碱化,这些都是荒漠化的原因。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  相似文献   

8.
山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荒漠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社会环境问题,它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山地系统在景观上为农林交错带,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具有内生型脆弱性、对植被的依附性、景观过渡性以及落后的生产力等方面,荒漠化较严重。作者通过对坡面级联系统以及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分析,讨论了山地荒漠化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就荒漠化的防治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波恩 《世界环境》2006,(4):14-16
荒漠化概念是用来表达陆地生态系统严重的退化形式和它们服务功能丧失的影响。干旱是沉默的杀手,是非常容易被人遗忘的自然灾难。经验显示,对荒漠化和干旱内涵的知识必须扩大,政策取向必须由健全的监测和相关的调查结果所支撑。千年生态评估对这一目的做出了重大的和值得赞赏的贡献。它谨慎地描述了生态系统功能对人类福祉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有着极端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世界的早地有更强的说服力。在早地、半旱地、干旱的半湿气候地区的人口受环境脆弱性和贫穷的极大影响,被定义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所干预的领域。 依据健全的科学证据,荒漠化综合报告声明,为了满足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必须要解决荒漠化的问题。防治荒漠化的战斗必须在各级展开,并且最终必须在当地获胜。证据还表明,成功是完全可能的。这份报告始终,现在更清楚地表明这一现象植根于全球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之中,它的后果远远超越所影响地区的疆界。荒漠化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有重大影响。 在荒漠化的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了扩大知识基础,应该产生政策相关的调查结果、促进决策过程更加明智,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科技委员会应该有能力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同时,这份评估显示了这一挑战的广度,并邀请国际社团把精力集中在所需要的行动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朱震达  崔书红 《环境保护》1995,(4):30-31,29
荒漠化研究的理论实践与发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朱震达,崔书红1993年联合国环境署指出:“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国际公约已于1994年6月17日在法国巴黎经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国际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通过。它标志着这一...  相似文献   

11.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的气候变异与土地荒漠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荒漠化土地的东缘。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前景令人堪忧。气候因素是荒漠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是我国北方气候条件最好的沙区 ,但目前对于区域荒漠化驱动因子的气候因素影响方面的研究未开展系统的工作。论文系统分析了东北平原西部沙地影响荒漠化的现代气候因素特点 ,探讨了在较好气候条件下气候变异、人类活动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气候发展趋势预测了未来在自然因素作用下沙地的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关于荒漠化研究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书红 《环境保护》1998,(12):20-21,36
本文结合荒漠化研究历史,简要论述了荒化概述,成因和范围,探讨了《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国际公约》对我国荒漠化研究和防治的影响,指出荒漠化不包括史前时期由于自然因素所形的沙漠,戈壁,提出了判断荒漠化过程的指征。  相似文献   

13.
每月墙报     
《环境》1999,(2)
根据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同志的指示,由国家计委组织制定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规划》对全国陆地生态建设中,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进行规划,以长期指导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也面临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成为这些问题中的一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尤为严重,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因此,对荒漠地区生态治理路径的研究显现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些荒漠化防治成功地区的经验为借鉴,从政府重视、人民意识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对我国荒漠化防治中的生态路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墙报     
《环境》1996,(6)
(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有关工作防治荒漠化公约是联合国环发大会后签署的第一个环境公约。为了更好地在中国履行《公约》,采取了以下措施: (1)、成立了防治荒漠化公约的中国执行委员会。 (2)、成立了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高级专家顾问组。 (3)、编制防治荒漠化规划:  相似文献   

16.
陕北长城沿线沙质荒漠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2000年ETM卫星图像为遥感信息源,通过建立科学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分类体系,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长城沿线沙质荒漠化进行了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0多年来沙质荒漠化防治,现代沙质荒漠化过程得到了明显的逆转,25年间,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95.18km2,逆转区的面积比发展区的面积大1280.48km2,为该区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目前该区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强度依然较大,危害较大的极重度和重度沙质荒漠化土地占到总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的35.64%,同时煤炭、油气资源的开发对沙质荒漠化的负面影响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因此,建立合理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体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内蒙古自治区又是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防线。作为中国荒漠化分布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生态环境基础十分脆弱。2023年6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指出: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基于此背景,本文重点结合党所提出的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围绕如何针对内蒙古地区沙漠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治理进行重点探讨,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内蒙古打造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沙尘暴灾害是全球范围内荒漠化的一种表现,目前,有关防治荒漠化的国际法软法件已经有所发展,并且专门应对这一问题的《防治荒漠化公约》已经生效,这为我国解除沙尘暴的困扰提供了契机,可以为本国的治理工作提供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小江河谷土地荒漠化是我国南方土地退化的一个缩影,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经过20年多年的防治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出现一批防治荒漠化的典型。但是,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搞好规划,增加投入,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天,北京严重的沙尘暴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荒漠化问题的关注。然而,人们对于荒漠、沙漠、沙地等概念是经常混淆的。至于荒漠化、沙漠化或者沙化更是说不清楚,以至于我们在荒漠化防治中走了不少弯路。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包容也有区别,弄清它们的区别对于确切理解我国的荒漠化问题,从而采取正确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