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而环境保护问题与生产力发展问题始终作为一对矛盾存在于这个任务之中。尽管人们一直在追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但现实中经济与环境的失调往往使人们大伤脑筋,其中突出表现在环境保护工作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浙江省兰溪市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税中的税收优惠制度与税法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存在一定的法理冲突,影响了税收公平,同时也背离了"损害担责"的环境保护基本理论。具体制度中的农业生产排污、流动污染源排污、污染处理场所达标排污等免征环境保护税之规定应当予以完善。通过限缩环境保护税中的税收优惠适用范围,加强税务部门与环保部门的协作,引入公众参与制度,实现环境保护税之立法目的,有利于我国税制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由于现行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体系中还缺少与环境保护目标相对应的一整套环境经济指标体系。因而使环境保护无法参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参与国民经济决策计划、管理的环境经济指标体系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关系,实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而环境经济指标定量化是环境经济指标的一种主要存在形式。环境经济指标定量化体系由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环境保护工作基本状况进入九十年代,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四大将其列为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十大任务之一,并批准了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特别是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的直接关怀和监督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持环境保护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把“加强环境保护”列入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十大任务之中。由此进一步激发人们去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保护问题,努力探索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保护途径,使环境保护事业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和落实,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国际间交往与合作日益活跃。通过参加有关的国际组织以及与各国政府的接触,我们建立了许多双边和多边关系;通过参加国际环境技术、学术交流会以及参观考察、接待外国环境保护方面的代表团和专家来访、承办国际会议等活动,加强了我国与其它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外开放、对內搞活的战略决策指导下,我国农村和城市进行了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面对这一新形势,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如何发展,是摆在环境保护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中国环境保护面临改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把原有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僵化经济模式,改革成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经济模式,也就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场改革必然涉及到环境保护,涉及到使我国环境管理如何适应形势发展和环境保护自身发展的需要的问题。因此,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将是一次极大的改造和推进。这种推进的动力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它的威力将会越来越明朗地显示出来。但是,这种推动力在具体表现形态上不一定都直接反映在环境管理上,而往往是潜藏在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9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各直属单位发出“关于加强和改革环境保护标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3]194号),内容如下。为适应环保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革环境保护标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环境保护标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国环境保护标准工作已有30年的历史,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为主体,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共制订发布了各类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近500项。…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全面改革的10年当中,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下述三项改革,抓住了环保工作的要害,搞活了环保工作的全局。一是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它打破了就环境保护抓环境保护的僵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保工作,找到了新的路子; 二是建立了市长任期环境目标责任制。它使我们拓宽了对国力潜能的认识领域,找到了推进我国环保工作的社会综合动力; 三是运用职能分析法,着力对环保部门自身的管理体制进行整体改造。现在,回头看这场改革的艰难历程,我们从中可以悟出好多并非深奥但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行相关法律的规范分析,发现我国乡镇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并不明确。完善乡镇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的出路在于:在立法层面,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根据法律层级的特点合理界定乡镇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在监管机制层面,加大乡镇人民政府环保机构及人员的配置,实现与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的衔接;在司法层面,推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纳入原告资格范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污染事故频发使我国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空前的挑战,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王衍亮副司长在2013年全国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面深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讲话分为8个部分:充分认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形势,正确把握农业资源环境体系改革方向,务必打好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努力探索农业生物资源保护新机制,坚决高举现代生态农业旗帜,协力创建推动美丽乡村,务实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事业创新发展。王衍亮副司长的讲话不但为全国农业环保站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科研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党的十四大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了我国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十大任务之一.1994年3月国务院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也把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我们一定要把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贯穿到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始终,努力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当前要实现国民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使环保科研走向市场,以适应改革的需要,那么,如何使环保科研走向市场,由市场来引导科研呢?  相似文献   

15.
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进而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地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这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体系,为我国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作出了规范,并使我国的环境保护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我国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一、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是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的基石。在宪法中有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如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  相似文献   

16.
正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更好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于2017年1月5日召开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政策解读会,共有1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经验和显著的成效。环境管理体制如何顺应改革的潮流,以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是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1984年以来,我局结合南京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根据本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进行了理顺关系,简政放权,在环境管理体制上实行责、权、利相一致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新疆环境保护》是由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主管、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新疆环境保护》创刊于1978年,现为季刊,是我国最早创办的环境保护专业期刊之一。《新疆环境保护》以推动新疆、干旱区乃至我国环境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发表环境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污染与防治、监测与分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学术  相似文献   

19.
从法律的角度探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理论依据,分析和论证建立与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基本要求,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08,(3):8-9
我国机构改革经历了六次深化,环保行政在六次改革中不断得到升级,最终由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到今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在国家发展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其间,每一次变动升级都证明了历代中央政府对环保的重视,也反映出广大群众的殷切希望,更是全国人民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