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东南大陆沿海自175Ma到75Ma间火山活动具有干行与垂直火山带的迁移性。高钾钙碱性系列,英安岩一流纹岩组合与双峰式火山岩不同于安第斯型钙碱性系列。构造应力处在挤压后松驰剪切一拉张环境。中酸性岩浆起源于中下地壳。线形与环形火山构造交织是区域火山构造总体格局,火山岩带实质上是火山构造洼地带。火山活动是在华夏与下场子板块碰撞后、叠置在不同基底构造单元之上,岩浆作用以及Ag、Pb、Zn、Sn、Cu成矿作用具分区性。中国东南大陆沿海火山带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火山带比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属于陆缘与板内过渡性质,陆上断陷一剪切拉张型火山带。  相似文献   

2.
<正> 斑岩铜矿床主要与在会聚板块边缘俯冲消亡带之上产生的磁铁矿系列的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在这种构造位置中,斑岩铜矿可能形成于成层火山之下,而黑矿矿床则产于海底破火山口中。黑矿与斑岩矿化的关系,无疑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成矿作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将回顾日本最主要的“斑岩铜矿床”,以便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典型例子进行对比。 北上-阿武隈带(白垩纪矿床) 赤金矿山:岩手县赤金矿的磁石山矿体是通过夕卡岩型铜矿床的地下勘探而发现的,它可能属斑岩型,因为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在石英斑岩(SiO_2 71—  相似文献   

3.
西藏措麦地区处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中段,新生代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相发育齐全。根据火山喷发类型、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可划分为爆发相、爆溢相、喷溢相、侵出相、潜火山岩相、火山通道相、喷发—沉积相等7大类型。再依据区内火山活动特点,火山相序及相组合特征,结合火山沉积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可将其火山活动划分四个喷发—沉积旋回,依序对应于典中组、年波组、帕那组、鱼鳞山组四个岩石地层单位。文章阐述了各类型火山岩相的基本特征,对各火山岩相序、相组合及火山活动旋回作了初步分析和归纳,对提高整个冈底斯地区火山岩研究程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中国东南沿海与西南日本内带中生代火山活动时代与旋回对比意见,阐述两带火山喷发与侵入活动时序和交替式演变。两带火山活动时差呈现超前、滞后式迁移性。两带内部火山活动又显示垂直与平行火山岩带的双向迁移性。  相似文献   

5.
台湾含金斑岩铜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省主要金属矿产为金和铜 ,本文只介绍斑岩铜矿。为了解台湾斑岩铜矿产出的地质背景 ,本文简要分析了台湾地区的地质概况 ,以及台湾斑岩铜矿与环太平洋带其他同类型铜矿床的对比情况。台湾斑岩铜矿主要产在台湾省东部海岸山脉及临近的小岛上。最大的铜矿床为奇美铜矿 ,已达特大型规模。斑岩铜矿的出现与欧亚、太平洋两大板块碰撞有密切关系。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奇美铜矿床产出的时代、岩石、围岩蚀变及矿体分布特征 ,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台湾东海岸的都峦山及兰屿岛斑岩铜矿矿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海外风勘选区评价项目为基础,结合该地区已探明的多处铜矿床特征,贝克矿区铜矿赋存于台缘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杂岩体中,产于安山熔岩上部的构造裂隙带中,伴随着矿化作用,产生围岩蚀变,形成脉型铜矿(化)体。区内铜多金属矿为火山作用与后期热液作用叠加成矿,矿区内安山熔岩裂隙带为高渗透带,既可作流体物质运移的通道,又可成为良好的成矿场所,为寻找分布于火山口内、火山颈下的次火山岩体中块状硫化物型铜矿脉,次火山岩型铜矿床指明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介绍的新类型铜矿床,为产于云南兰坪一思茅中、新生代陆相裂谷沉积盆地中的脉状铜矿床。兰坪一思茅盆地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拼合带,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一系列在盆地中成群成带分布的脉状铜矿床便是近年来重新获得认识的重要矿产之一。但是,目前对此类铜矿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争论较大;过去仅有少数学者对个别较典型的矿床(如金满)进行过研究,因而对此类铜矿床成因还缺乏全面的了解。目前对有关海相热水沉积矿床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众多报道,而对陆相环境中的热水沉积成矿却认识得较晚,即使是现在;人们仍更…  相似文献   

8.
菲尔德斯半岛火山活动有两个高峰期,相应分为两个亚族回.火山机构有二类,一类以火山颈相岩柱为标志,另一类发育着火口相、近火口相集块岩、集块熔岩.据形成时间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火山机构.火山活动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为典型的裂隙中心式喷发,形成本区NW向、间距约为2km的火山喷发带.早期活动遍及全区,具有自SW向NE迁移的总体演化趋势;晚期沿火山喷发带自NW向SE局部性迁移.  相似文献   

9.
三界谷来地区主要出露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岩性-体化思路,按照同旋回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区为单元,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火山岩划分为九种岩相类型,建立了两个岩相模式和一个三相一体成因模式。根据火山岩浆作用的旋回性及其产物与火山构造形迹时、空、成因一致性原理,将中、新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分为四个火山活动旋回,圈定了相应的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中心,建立了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演化模式。新生代玄武岩中发现二辉斜长麻粒岩等深源包体,为研究区域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提供了证据。侵入岩按岩石谱系单元划分了七个岩石单元一个超单元,将侵入岩-潜火山岩-火山岩作为岩浆作用整体研究,为正确阐明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奠定了基础。区域线型构造发育,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火山岩区特有的线一环构造格局。中上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探讨了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论述溧水构造—火山凹陷的火山构造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火山构造的成因,重塑本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及火山构造的演化模式。 地质概况 “构造—火山凹陷”,是指那些经历过多期或多旋回区域构造作用和火山活动,具有中央复合隆起,四周为断裂围限的大型凹陷。 溧水构造—火山凹陷(图1)属于长江中下游火山岩带的一部分。东缘以北北东向茅山东侧断裂与“溧阳凹陷”为界,西缘以北北东向方山一小丹阳断裂与“宁芜断裂”陷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世界上的原生锡矿床大部分是产在浅带或中带侵入花岗岩类之中或其附近,只是在比较特殊的地区,次火山酸性侵入岩和熔岩才可能是锡矿化的重要围岩(例如玻利维亚和其它地区),绝大部分矿床都局限于古生  相似文献   

12.
<正>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隶属云南省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地处云责高原中部,衷牢山脉以东,云南省玉澳市新平县戛洒镇境内。大红山矿区位于滇中台坳南端,红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所夹持的三角地带,属火山喷发熔浆及火山气液富化成矿的大型铁矿床和火山喷发-沉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国现代火山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将其划分为四种构造类型,即环太平洋火山、陆缘火山、碰撞带火山和大陆板内火山。分析了我国现代火山在时间上的活动特点.喷发频率、火山喷发类型及其现代活动表现。提出了我同现代火山活动监测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根据契利安—安第斯(Chilcan And-es)地区近年来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Arm-brust 等(1971)和 Oyarzun(1971,1974认为 Rb 和 Sr 是产于蚀变安山岩和玄武岩中斑岩铜矿床的潜在指示剂,但后者发现这对于蚀变花岗岩侵入体作地球化学对比不太适合。Warren 等(1974)提出把 Ba 和 Sr 作为寻找火山岩中矿体的地球化学手段。这些应用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学根据与斑岩铜矿床有关的某些类型的热液蚀变中 Rb 的普遍富集和 Sr 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 贝尼奥夫带是以45°倾角从浅处向地幔延伸深达700公里的特定平面分布的地震震源带。贝尼奥夫带与深海沟、岛弧、年轻山脉和火山有密切的联系。在地理上,贝尼奥夫带在汤加-克马德克,伊豆-小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陆相火山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具特征的纵向与横向分带。平行海岸线的矿床组合分带由南东向北西,依次为铜带、银铅锌带(局部有铁、钼、稀有金属和金)、金银、铀带、稀土金属和铀带,它们受控于火山活动期的大地构造性质、火山物质来源和岩浆演化过程;垂直海岸线的横向分带由南向北依次为稀有和稀土金属带、多金属带,它们受控于基底构造层的大地构造性质、物质组分及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场等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 “爆发角砾岩是由于爆发作用而形成的火山角砾岩……”,这是爆发角砾岩最早的定义之一,是由于1893年提出的。由于爆发现象基本上具有火山活动的性质,所以从前人们把“爆发活动”概念与“火山活动”概念混为一谈。但是后来在勘探和开发不同建造类型的矿床时发现,爆发现象常常伴随有内生成矿作用。爆发角砾岩与铜铝矿床的关系最为人们熟知。虽然很早就知道这种岩石也在锡矿区发育,但因其分布不广,所以研究程度相当差。  相似文献   

18.
大同火山群位于大同盆地的东部,是火山活动的典型遗存.从3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火山群进行了地貌背景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定大同火山为第四纪火山.近年来,随着对火山活动时期研究的不断深入,火山活动的年代逐步精确.本文对大同火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提出了对大同火山研究的进一步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 天山中部库拉明亚带的特点是广泛出露花岗岩类火山-深成岩建造。这些建造形成于该亚带造山运动的结束阶段。该区最重要的金属矿化与晚古生代的火山活动有着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该火山作用的发育分为两大阶段:早期——中-晚石炭世阶段;晚期——晚二迭-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云南易门狮山铜矿床的地质背景、含矿建造、火山岩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背景为中元古代后期的裂陷槽。含矿建造为火山沉积黑色页岩碳酸盐含铜建造。胶状、变胶状黄铁矿及黄铜矿砂状碎屑构造是矿床同生成因的新证据。建立了海底喷气沉积矿床成因模式,论述了狮山铜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