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空调通风系统内的积尘伴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对其施加不同程度的温湿度干扰,研究空调系统微生物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空调通风系统中的积尘伴生细菌G+细菌占55%,G-细菌占45%,且主要为致病菌,这些细菌在20~35℃、30%~90%RH范围内生长活跃,且随着温度升高和相对湿度增加生长繁殖明显加快,当相对湿度大于80%则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空调系统积尘伴生真菌有6种,曲霉属、青霉属、枝孢菌属为优势菌,这些真菌可引起过敏反应和霉变,在15~30℃下生长活跃,且在高湿条件下生长良好,相对湿度大于60%真菌生长迅速加快。因此,可通过调节温湿度来控制空调系统中的微生物污染,空调内部温度设置在20~30℃,相对湿度设置30%~60%,可从根本上破坏和消除微生物的滋生条件,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大连市供暖季住宅室内环境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包括住宅热湿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化学污染(CO2、CO、甲醛和TVOC)、物理污染(PM2.5)和生物污染(附着真菌)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城市和农村住宅供热方式不同是导致住宅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大连农村,处于室外的厕所与室内形成的大温差使得农村高龄者患心血管疾病的诱发风险比城市更高.城市高龄者的平均血压比农村低且波动小.城市住宅室内温湿度与血压均存在关联(P<0.01),农村室内温湿度对血压的影响程度不如城市明显.另外,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并未发现与血压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3.
填料层湿分是生物法处理废气性能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填料层湿分迁移的研究将为废气生物过滤系统工业放大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参考多孔介质体积平均模型和三参数模型,以流体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为基础,建立了废气生物过滤填料层湿分迁移的数学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点湿度值吻合较好.气流特性与填料层湿分迁移的数值模拟显示,随着进气气速增大、相对湿度减小、进气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填料层的含湿量下降,且它们对湿分迁移的相对影响程度依次为:气速>温度>进气浓度>相对湿度.填料层湿分迁移速率与气速呈对数关系,与温度、进气浓度呈指数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乘幂关系.  相似文献   

4.
运用FLUENT建立空冷塔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出口温度、环境温度和侧风速度下空冷塔与大气环境之间的传热.结果表明:不同出口温度及环境温度对空冷塔与大气环境间的换热有显著影响.其中,当出口温度升高到328K时,空冷塔近地面层空气温度上升6.22K,而其相对湿度由47.7%降至31.78%,空气干燥程度增大;随着环境温度与排气温度间温差增大,换热效果更为显著,表现为冬季空气干燥程度变化最大,春秋次之,夏季最小.不同环境风速对空冷塔与大气环境间换热区域影响显著,其中,当侧风风速为7m/s时,热交换影响区域可达11.17km,且空冷塔近处相对湿度由47.7%降至39.47%.  相似文献   

5.
相对湿度、温度对胶合板甲醛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不同相对湿度、温度条件下密闭环境舱中胶合板释放的甲醛浓度,研究了相对湿度和温度对胶合板甲醛释放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开始3h内密闭舱内甲醛浓度迅速增加,之后7~8h甲醛浓度趋于平衡;相对湿度升高20%,密闭舱内甲醛平衡浓度增加了1.1~1.3倍;温度升高5℃,甲醛平衡浓度增加了1.3~2.5倍;利用变装载度法,求解了胶合板甲醛初始可释放浓度Cm,0、扩散系数Dm和界面气固分配系数K,探讨了相对湿度、温度对各释放参数的影响,构建了相对湿度与温度影响参数模型,模型预测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胶合板甲醛释放参数,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冬季道路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便携式气溶胶粒径谱仪对天津市南开区道路环境颗粒物数浓度进行观测,观测时间为2018年11月9日至2019年1月6日早高峰时段(07:30~09:20);结合温度和相对湿度,探究冬季道路环境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天津市冬季道路环境颗粒物总数浓度平均值为502 cm-3,主要集中在0.25~0.50 μm粒径段,呈现单峰分布,峰值在0.28~0.30 μm粒径段.不同时间尺度下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趋势相同,但相同粒径段数浓度存在差异.机动车活动水平是不同工作日道路颗粒物数浓度主要影响因素,合理的机动车尾号组合有利于降低道路颗粒物总数浓度高值出现的概率.颗粒物数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呈现正相关关系,颗粒物总数浓度和峰值粒径数浓度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高相对湿度条件下,由于吸湿增长,数浓度峰值粒径会有所增大.使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对道路环境颗粒物数浓度进行来源解析,得到道路尘、刹车与轮胎磨损和机动车尾气管排放老化这3个主要来源.道路尘来源对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率为8.6%,主要分布在5.00 μm以上粒径段;刹车与轮胎磨损来源对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率为2.8%,粒径集中在0.80~4.00 μm;机动车尾气管排放老化来源对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率为88.5%,贡献率占比最大,粒径集中在0.25~0.65 μm.道路旁颗粒物主要与机动车活动有关,同时温湿度也会对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空气负离子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在自然条件下温度、湿度和温湿度同时改变时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湿度对负离子浓度有明显作用,随湿度逐渐升高(相对湿度10%~80%),负离子浓度从200个 cm3升至8000个 cm3以上,负离子浓度上升的幅度随湿度增加逐渐增大;负离子浓度也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5~40℃之间);温湿度同时变化时,负离子浓度变化率增大。   相似文献   

8.
郭二宝  吕梅群  刘兴成  荣鼐 《环境工程》2023,41(3):84-89+102
为研究不同温度的热冲击对PPS+PTFE复合滤料及其覆膜后的织物性能的影响,对比160,180,200℃条件下滤料热处理24 h后,滤料热收缩性、特征孔径、孔径分布以及过滤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纬向热收缩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覆膜后低于未覆膜前;未覆膜时随着温度升高,中值孔径先减小后增加,最小孔径增加,在200℃时最小孔径增加至12.08μm;覆膜后,随着温度升高,中值孔径和最小孔径均先增加后减小;受特征孔径和孔径分布的影响,未覆膜时,未加热滤料的孔径分布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12.54~13.25μm,其对0.7~2.5μm的PM2.5分级过滤效率可达到70%以上,高于3组加热后的过滤效率;覆膜后,200℃下的孔径分布最为集中,分级过滤效率最高,对0.5~2.5μm的微细颗粒物分级过滤效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9.
UV254nm+185nm光照降解气态甲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波长为254nm+185nm紫外光照射下,甲苯初始浓度、停留时间、相对湿度、O2浓度等因素对甲苯光降解效率的影响.通过定量UV254nm+185nm光照下体系中O3的产生浓度变化,以及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苯和苯甲醛的变化趋势,讨论了甲苯在UV254nm+185nm照射下降解机理.结果表明,甲苯去除率随着O2含量、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湿度的关系为先急剧升高然后缓慢增加,而后降低,最佳相对湿度在40%~50%.当甲苯初始浓度为16.1mg/m3,O2含量为20%,相对湿度为40%时,体系对甲苯的降解效率为82.2%,降解速率为0.44mg/(m3·s),产生的O3浓度为131.13mg/m3,中间产物苯和苯甲醛的浓度分别为0.086,0.135mg/m3.在反应体系中,甲苯可吸收185nm波长紫外光直接降解,但主要被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l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空气净化器在小学教室和寝室的净化效果,于2019年3—4月在北京市一所全寄宿小学开展了一项HEPA空气净化器的交叉干预研究.记录干预组、非干预组室内和室外PM2.5、PM10、PM1的浓度,计算空气净化器的净化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净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空气净化器对PM2.5、PM10、PM1的净化率分别为41.3%〔Ql~Qu(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同):0~53.1%〕、40.7%(10.5%~46.2%)和34.9%(9.6%~40.3%),其中对PM2.5的净化率最高;寝室的净化率高于教室的净化率.②当室外PM2.5浓度为[115,150)μg/m3时对PM2.5的净化率最高,为52.83%(50.26%~56.13%),PM10和PM1亦有类似结果.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室外PM2.5浓度 < 35 μg/m3时,开门通风和室内人员活动分别使室内PM2.5浓度下降3.73 μg/m3〔95%置信区间(95% CI):(0.60 μg/m3,6.86 μg/m3)〕和升高3.4 μg/m3(0.22 μg/m3,6.58 μg/m3);室外PM2.5浓度为[35,150)μg/m3时,空气净化器使室内PM2.5浓度下降33.36 μg/m3(16.47 μg/m3,50.25 μg/m3);室外PM2.5浓度≥150 μg/m3时,空气净化器和开门通风分别使室内PM2.5浓度下降48.87 μg/m3(25.62 μg/m3,72.12 μg/m3)和升高37.65 μg/m3(5.60 μg/m3,69.69 μg/m3).研究显示:空气净化器可同时降低室内PM2.5、PM10、PM1的浓度;当室外PM2.5浓度 < 35 μg/m3时,不需开启空气净化器;当室外PM2.5浓度为[35,150)μg/m3时,空气净化器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偶尔开窗通风不影响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当室外PM2.5浓度≥150 μg/m3时,开启空气净化器时应关闭门窗,以免影响其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石家庄市主城区O3(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5-2018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连续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分析了主城区O3污染总体特征及气象成因.结果表明:①石家庄市主城区大气光化学污染日益严峻,ρ(O3)日均值由2015年的47 μg/m3增至2018年的66 μg/m3,ρ(O3)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的天数由2015年的20 d增至2018年的70 d.②ρ(O3)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呈夏季[(89±33)μg/m3] >春季[(69±25)μg/m3] >秋季[(40±26)μg/m3] >冬季[(28±16)μg/m3]的特征;ρ(O3)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谷值出现在06:00-07:00,峰值出现在15:00-16:00,且15:00-17:00是ρ(O3)超标的高发时段.③ρ(O3)与气温呈指数关系,当气温为20~25、25~30、≥ 30℃时,ρ(O3)日均值分别为75、90及119 μg/m3.ρ(O3)在相对湿度为60%时存在拐点,当相对湿度≤ 60%时,ρ(O3)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上升;当相对湿度>60%时,ρ(O3)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下降.风速与ρ(O3)呈分段线性关系,当风速 < 2 m/s时,ρ(O3)随风速的增加而上升;当风速≥ 2 m/s时,ρ(O3)随风速的增加而下降.④影响石家庄市主城区ρ(O3)升高的污染源主要位于其东-东南-南方位,其次为东北-东方位,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则较少.⑤石家庄市主城区ρ(O3)超标多发生在气温>20℃,相对湿度介于40%~70%之间,风速在1.5~3.0 m/s之间的气象背景下,经统计,当气象条件同时符合上述三项气象要素时,ρ(O3)超标天数占3-10月总超标天数的66.5%.研究显示,气温>20℃、相对湿度为40%~70%、风速为1.5~3.0 m/s的气象条件可初步作为石家庄市主城区O3污染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人造板甲醛的释放规律,利用环境舱模拟人造板在室内特征温湿度下甲醛的散发过程,测量甲醛的逐时散发浓度。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木板中甲醛的释放浓度增大,环境舱内木板甲醛释放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相对湿度增加,木板中甲醛释放浓度随之增加。改变温湿度对环境舱内板材甲醛的释放趋势影响小。夏季工况的温湿度均高于冬季和过渡季,所以甲醛释放浓度为夏季>过渡季>冬季,其峰值浓度高于其他两季约3~5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不同环境下密闭容器内微环境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连续采集室内存放、户外遮盖、户外暴露3个包装容器内外11个监测点的温湿度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容器内温度、湿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结果 户外容器日间温度梯度大,昼夜温差高达30℃,温度波动远大于室内容器的1.1℃,篷布遮盖能降低20%的温度波动.容器内相对湿度不受环境湿度影响,但与温度强烈负相关.结论 太阳辐射的热效应对包装容器内温湿度的变化与分布有决定性影响,应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灵辉  杨凯  谢馨  叶兵  闻欣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0):125-127,134
通过选择典型的温湿度污染源,利用干湿球法在不同湿球水套环境条件下对污染源烟气湿度进行现场比对测试,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干湿球法测定污染源烟气湿度在湿球水套温度改变的情况下,测量结果会随着外环境温度升高而变大,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温度、光照和磷酸盐脉冲输入对三角褐指藻的交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照和温度联合作用下磷酸盐脉冲输入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酸盐脉冲输入频率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趋于显著,连续添加磷酸盐和低频脉冲更有利于三角褐指藻快速增长,但较高的光照强度[125μmol/(m2×s)]和较高的温度(18℃、25℃)同时作用将抑制三角褐指藻的磷酸盐吸收能力.研究证实了温度、光照和脉冲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存在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相对湿度对激光粉尘仪测量室内PM_(2.5)的影响,更客观真实地评价室内PM_(2.5)的污染状况。室温下在实验室环境舱内分别以去离子水、NaCl溶液、CaCl_2溶液、大肠杆菌溶液为水源在加湿器发生的过程中同时记录环境舱内相对湿度和PM_(2.5)的变化情况,考察激光粉尘仪PM_(2.5)实时测量值与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加湿器加湿过程中相对湿度急剧变化对PM_(2.5)实时测量值有显著影响;初始PM_(2.5)浓度越大相对湿度对PM_(2.5)实时测量值干扰越敏感,当初始浓度为500μg/m~3时,PM_(2.5)实时测量值变动的敏感点相对湿度为60%;水中盐离子、微生物等物质大大增加了液滴对激光的散射作用,水中杂质浓度越高,PM_(2.5)实时测量值越大,NaCl溶液浓度为250mg/L时,PM_(2.5)实时测量值达到1 000μg/m~3以上对应的相对湿度值仅36%。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实现满足GJB 150,GJB 150A和RTCA/DO 160F等军民标准的大型霉菌试验设备的设计以及霉菌试验设备的主要组成,重点分析了目前霉菌实验设备几种加温加湿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使用夹套加热和幕布加湿方法可以保证温湿度良好的均匀性和波动度;比较了测量相对湿度的两种方法,确定选用干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以及选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相对湿度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海洋-大气过程对南海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亚文  盛立芳  刘骞  李秀镇 《环境科学》2016,37(7):2443-2452
利用2012年8月28日至10月13日期间走航观测的气溶胶数据,分析了南海气溶胶数浓度时空分布和粒径谱分布特征,以及海洋-大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气溶胶数浓度的时空分布和粒径谱分布受海洋和陆地源以及当地气象条件如风速、风向、相对湿度、云量、温度等的共同影响.陆地气团影响下的海域气溶胶数浓度较大,达2 300个·cm~(-3);受陆地影响较小的海域大气较为洁净,气溶胶数浓度在1 200个·cm~(-3)以下.观测得到的气溶胶粒径谱包括积聚模态和粗模态,峰值分别位于0.08~0.2μm和0.5~2μm附近.出现频率较高的谱型有3种:陆地型,海洋背景1型和海洋背景2型.陆地型与海洋2型的谱分布形状基本一致,但后者次微米粒子数浓度非常小,是洁净海洋背景下最常见的谱型;海洋1型在0.05~0.1μm粒径段数浓度显著高于海洋2型,并且在大于0.5μm的粗粒子段,海洋1型的气溶胶数浓度超过陆地型气溶胶数浓度,暗示了海洋源对这两个粒径段的粒子数浓度的贡献.0.05~0.12μm的积聚模态粒子数浓度与低云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当相对湿度达90%~95%时,0.08μm附近的粒子数浓度增加显著.0.5~6μm的粗模态海洋气溶胶对风速的依赖性较强,相关性达0.7;0.05~0.12μm气溶胶数浓度与风速呈现弱正相关;0.12~0.5μm粒子数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0.08~0.12μm的粒子数浓度降低,而0.05~0.08μm和0.5~6μm的粒子数浓度增大.降水过程中,各粒径段粒子数浓度逐渐降低,但在降水初期,相对湿度达到90%~95%,0.05~0.12μm和0.5~6μm的粒子数浓度显著增大,随后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气温和PM_(2.5)协同作用对不同种类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s)中的不分层模型、非参数二元响应模型和温度分层模型,在控制了时间序列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和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PM_(2.5)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对相关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选取的气温分层临界值升高,PM_(2.5)在高温条件下的效应逐渐增强,当临界值为28℃时,高温条件下的效应最显著,此时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全急诊人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超额增加百分比分别为0.15%(95%CI:0.11%,0.19%),0.35%(95%CI:0.26%,0.44%)和0.34%(95%CI:0.09%,0.59%),而28℃的条件下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高温与PM_(2.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存在协同加强效应.  相似文献   

20.
略谈绿化与建筑节能降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讨论绿化对建筑周围空气温湿度、空气品质和噪声的影响.对建筑物所处环境及建筑物本身进行绿化可降低建筑物周围微环境的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改善空气品质,降低噪声危害,降低建筑物能耗,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