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锰铜压阻法对Jo-9c在小尺寸装药条件下的爆压进行实验测定,得出不同装药条件下的爆压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约束条件和装药直径对爆压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采用锰铜测压实验测定了强约束及弱约束条件下 ,不同装药直径的传爆药HMX/F2 64 1的爆压 ,实验混合炸药密度为 90 %的理论密度 ,研究的装药直径范围为 1.5~ 5 .0mm ,初步揭示出传爆序列小型化装药尺寸对传爆药传爆可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传爆序列小型化装药尺寸的确定及其传爆可靠性的评价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煤层赋存条件差,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由于煤矿井下爆破采掘适应性强、初期投资小等特点,适应于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的源赋存复杂条件的中小型煤矿,因此目前贵州煤矿井下煤层采掘多采用爆破作业方式。但井下煤层爆破作业易引发煤尘、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矿山灾害,因此研究煤矿井下爆破规律及其对煤矿各方面安全的影响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通过比较选用小波包分析方法,对现场实验的井下煤层爆破地震波信号进行分析,得出其能量、频率等特征,并分析了其对前方煤体瓦斯抽放量及瓦斯压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根据冲击波汇聚技术原理及有效装药理论,设计出环锥形传爆药装药结构.用ANSYS/LY-DYNA软件分析起爆点个数对环锥形传爆药柱输出波形的影响,并用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环锥形传爆药柱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环锥形传爆药柱能有效提高传爆药柱的输出威力,起爆点个数对爆轰波形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动力分析软件建立实体模型,对5种不同空气间隔装药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应力云图及有效应力时程曲线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和模拟结果基本吻合,下部装药结构孔口应力集中,基本不采用;短进尺掘进宜采用上部空气间隔装药;中等长度掘进宜采用中部空气间隔装药;在不拒爆条件下长进尺掘进宜采用分段空气间隔装药或小药卷直径装药。  相似文献   

6.
壳体厚度对传爆药慢速烤燃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爆药在制造、存贮、运输及实战环境中可能会遭受意外的热刺激,本文通过壳体厚度对传爆药慢速烤燃响应特性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来检测弹药对意外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发生反应时的剧烈程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以钝化RDX为主装药,以45#钢为壳体,利用自行设计的慢速烤燃试验系统对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装药条件下,随着壳体厚度的增加,单位时间内传热量减少,体系升温速率减慢,炸药的烤燃时间随之增加,热爆炸延滞期增长;同时,随着壳体厚度的增加传爆药发生慢速烤燃反应的温度升高,热敏感程度降低,热安定性也随之提高。另外,在相同装药条件下,壳体厚度对慢速烤燃响应的剧烈性也有很大得影响。烤燃反应的剧烈程度随着壳体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炸药装药质量对发射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炸药装药质量影响发射安全性的原因进行分析 ,得出了影响发射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装药疵病。为了提高装药质量 ,有效解决主要影响炸药发射安全性的装药疵病 ,提出了采用低比压顺序凝固技术和直接分步压装技术的新型装药技术方法 ,并通过对炸药装药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 ,替代至今仍沿用的开合弹检验的落后方法 ,得到高质量的炸药装药 ,为提高炸药发射安全性提供良好基础。通过利用模拟实验装置测定无宏观缺陷装药条件下的承载应力 ,结果表明 ,只要装药质量无疵病 ,其强度足可以承受高膛压发射条件下的过载而不会早炸 ,其发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三种工业炸药(乳化炸药、膨化硝铵炸药、改性铵油炸药)的径向殉爆距离的测试,提出了一种防止装药与包装工序皮带输送药卷发生传爆和殉爆的安全装置,并对影响殉爆距离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讨论,对提高工业炸药装药与包装工序皮带输送药卷的本质安全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钢板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结果,开展了爆源与钢板在不同接触条件下的爆炸试验,探究了钢板与爆源直接接触及其与爆源间隔多孔介质接触时,不同药量爆源爆炸对钢板的影响,主要分析了钢板与爆源接触面和背面的破坏形态,并对爆源爆炸作用下钢板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推测,最后对破坏部位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检测和金相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爆源与钢板直接接触爆炸时,钢板接触面会形成与爆源接触部分形状相同的圆形凹坑,背面会形成圆形的层裂断面,后续冲击波使钢板破坏处穿孔;爆源与钢板间隔多孔介质爆炸时,钢板接触面出现轻微凹陷,背部形成层裂断面;爆源爆炸使钢板发生断裂的方式为准解理断裂,钢板的金相组织在爆炸过程中受到的影响非常微小。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爆破工程在基础建设、矿山开采等领域的运用越来越频繁。但由于爆破项目本身的不安全因素较大(隐藏在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不可避免的会由于设计缺陷、作业人员素质、管理不当、自然环境等因素造成飞石、冲击波、地震波、拒爆、早爆等危险效应,而且现阶段,管理人员对风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一种新型高能传爆药装药结构,根据冲击波汇聚技术、拐角效应理论和有效装药理论等,设计了一种异形结构传爆药。利用主装药轴向钢凹法对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的该异形结构传爆药柱起爆威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起爆效果的情况下,利用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的该异形结构传爆药柱相对于普通圆柱形传爆药柱的用药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研究成果对解决钝感弹药的起爆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探究药卷位置对边坡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在LS-DYNA构建孔径90 mm、药卷直径32 mm的同心不耦合装药和偏心不耦合装药模型,分析2种装药形式的孔壁压力及损伤展布情况,并基于此提出改进偏心不耦合装药,通过现场光面爆破试验验证改进偏心不耦合装药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同心不耦合装药孔壁各测点压力峰值基本相同,炮孔周围相同爆心距处的损伤等级基本一致;偏心不耦合装药孔壁各测点压力峰值从炮孔底部到炮孔顶部逐渐减小,下方耦合侧岩体的损伤等级与损伤范围明显优于上方不耦合侧岩体;原有偏心不耦合装药会导致边坡预留岩体产生过度破坏,采用改进偏心不耦合装药能避免边坡预留岩体的过度破坏,形成平整光滑的爆后轮廓面。  相似文献   

13.
降低地下矿深孔爆破落矿大块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低深孔爆破落矿大块率是矿山凿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地下矿深孔爆破落矿中大块产生位置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在炸药单耗、孔网布置、装药结构、堵塞长度、微差间隔、起爆方式等方面对其产生影响的规律;提出地下矿深孔爆破落矿中通过优化爆破参数降低大块率的技术措施。该优化技术措施主要有:减少地质构造对深孔落矿的影响,合理确定炸药单耗的方法,使用大孔距小抵抗线落矿技术,采用多种装药结构技术,采用多排微差起爆技术,加强深孔的施工管理和加强爆破施工的现场管理。这些措施在工程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波真反射层析成像技术对西石门铁矿深部开拓工程进行了超前预报,分析了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地震波振幅变化对井巷地质超前预报效果带来的影响。对TRT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布置参数进行了改进与创新研究,得出了震源、最小偏移距和炮间距最优参数。防止了重大突水事故的发生,为西石门铁矿后期进行的开拓工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PBXN-5传爆药安全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引信传爆序列对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火工药剂的需求,通过小隔板试验及升降法试验对PBXN-5传爆药的输出能力和冲击波感度作了分析和研究,小样本试验发现:当施主药柱装药相同,随施主与受主间隔板厚度增加,可靠起爆概率明显降低;但随受主药柱的装药尺寸的减小,传爆概率却增大。总之,受主药柱直径越小,隔板越薄,使用可靠性越高,结合安全使用性,计算得到合适的可靠度数据,为微型火工品装药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矿煤层底板采空区域不明确的问题,为了确定采空区的精确范围以及内部状态,采用物探的矿井反射地震波探测技术,首先利用地质探测仪对地震波波形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波形的反演计算,最终根据波形的形状和频率确定底板破坏情况;其次将底板破坏区域分为上位层破碎带和下位层破碎带;最后在现场采用底板钻探的方法对地震波探测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反射地震波探测技术得到的结果接近于钻探结果,采用反射地震波探测技术可以较精确判断底板采空区破坏范围。  相似文献   

17.
爆炸装置结构对固体粉末抛撒半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雷管为中心抛撒能源、圆柱纸质壳体装药的试验条件下,借助高速摄影仪,记录爆炸抛撤及云雾成长过程,分析爆炸抛撒云雾径向运动随时间变化特性.设计13组试验,改变5个变量,研究壳体长径比、轴向两端材料强度、中心装药、抛撒物装填密度、抛撤材料对云雾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撒径向半径随着固体抛撒物质比重和颗粒的减小而增大;中心装药会影响抛撒的加速阶段,装药能量越大抛撒速度越快,抛撒半径越大,但比药量达到一定值后,对物质抛撒半径的影响不大;壳体轴向两端材料强度的增强会导致轴向的抛撒增强;长径比越大,径向的抛撒速度越慢,最后形成的扩散半径也越小;在初始时刻(约20 m)抛撒物装填密度越小抛撤半径扩散越快,而在远场阶段则相反.总体来说,壳体两端材料强度、长径比、中心装药、抛散物装填密度的改变对于云雾轴向运动影响较大,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使云雾成团在轴向上快速运动;抛撒物性质对于云雾的径向抛撒速度影响较大,抛撤物粒径或装填密度的减小都会使云雾初始抛撤速度增大.  相似文献   

18.
爆破振动效应影响评价及减震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爆破地震效应是工程爆破产生的主要危害之一,如何保证工程爆破时爆区周围建筑物、基础设施等的安全运行,对爆破的地震效应进行实测和振动效应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以水电站左岸边坡工程爆破对右岸化工厂的影响为例,根据实测爆破振动速度和爆破振动频率,通过对测试结果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区域爆破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变规律.根据实测结果和数值计算,评价了左岸工程爆破对江右岸化工厂及区内建筑物的振动影响,论述了控制爆破振动强度、减小振动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矿“七米沟”工程系采用非电起爆系统爆破,拒爆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进度,而且威胁安全生产。为此,我们对露天深孔非电起爆系统爆破中的拒爆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杜绝拒爆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1.拒爆原因露天深孔非电起爆系统爆破中,造成拒爆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乳胶或乳化炸药密度较小,装药下沉缓慢,若装药后立即填塞,因装填物(如岩渣、岩粉等)比炸药重而造成孔内药柱不连续,一且炸药之间隔填塞物的长度大于炸药在水中的殉爆距离,就会产生拒爆。  相似文献   

20.
对地面爆炸所诱发的地震波进行试验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对其时空演化和频率特征进行了分析。地面爆炸地震波R波前沿陡峭,具有冲击特征。随着距离的增大,质点振动时间逐渐拉长,P、S波逐渐明显且高频分量逐渐增加。P、R波的初振方向在一定距离上发生翻转,原因可能为震源临近区域初振方向由震源函数决定,而远离震源处初振方向由震源函数对时间的导数决定。由于地表有疏松覆盖层,P、S及R波均发生频散现象。频域分析表明,地面爆炸地震波的优势频率带均在5~30 Hz,高于天然地震波。随着距离的增大,某些优势频率成分衰减很快,导致优势频率带发生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