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园林建筑学者和环境保护专家提出了一种引入注目的新构想:未来城市里的市容建设和房屋建筑应该逐步创造条件,向植物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以“植物生态建筑”为主。所谓“植物生态建筑”指的是按照生态平衡的原理,使植物与居室环境空间融为一体,互相依存,建造多层次的新型建筑。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绿化日益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园林和环境保护专家,提出了一种美好的设想,主张未来城市里的房屋建筑应逐步向植物生态化发展,推行“植物生态建筑”。植物生态建筑,是按照生态平衡原理建造的,植物与居栖环境空间互相依存,并形成多层次的新型建筑。它是年轻的生态学与古老建筑学相结合的产物。目前,国内外对这门新型建筑已有所重视,国外已有生态建筑住宅区出现。在德国汉诺威市,已建造了一处取名为“莱尔草场”的住宅区,共有69套院落式两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态建筑在人类保护环境,回归大自然的意识指导下应运而生。它是按照生态平衡原理建造的植物与居栖环境空间互相依存的多层次的新型建筑,是年轻的生态学与古老建筑学相结合的一种产物。这种植物生态建筑对绿化美化城市、保护环境、增进人体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国外已有了植物生态建筑住宅区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态建筑在人类保护环境、回归大自然的意识指导下应运而生。它是按照生态平衡原理建造的植物与居栖环境空间互相依存的多层次的新型建筑,是年轻的生态学与古老建筑学相结合的一种产物。这种植物生态建筑对绿化美化城市、保护环境、促进人体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受到人们重视。在国外已有  相似文献   

5.
李觉民 《环境》1995,(3):28-28
“保持生态平衡”是目前我们进行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是人们在接受了以前不懂生态规律,发生诸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挖滥采矿产资源、土法上马大炼钢铁等盲目建设行为,以致造成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失调,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惨痛教训后提出来的口号。从现阶段来说,这个口号无疑是可行的。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态规律的认识水平及依据生态规律办事的自觉性的提高,仅停留在“保持生态平衡”阶段是不够的。近年来,国外提出了一种新观点——生态发展,在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不少城市的园林和环境医学专家纷纷提出建立森林城市的设想。美国的芝加哥捷足先登,一举建成了一座雄伟壮观、令人瞩目的绿色建筑——行政大厦,此建筑在原来应设置墙面的位置上,恰到好处地移植了一种鲜活植物,把每个房间彼此分隔开。人们把这种风格独特、充满生命活力的植物称之为“植物建筑”。植物建筑的施工,无需成材木料,无需庞大而笨重的建筑机械设备,而是就地取材,以树木为基本原料,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化建设作为流域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是人地耦合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旨将宏观的生态城市建设转型为落地性更强的城市生态化建设,通过构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及空间生态化五位一体的理论框架,运用主客观赋权法、ESDA、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等研究方法,探究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多维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生态化建设总体上呈现“多中心”的空间分异格局,且呈显著的“中心—外围”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态势;(2)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高—高显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其邻近地区,低—低显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 ;(3)从不同城市规模、职能类型、空间载体、流域位置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特征来看,城市生态化建设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成正比,职能综合城市、发育程度高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优先开发地区的华北平原、黄河流域下游及右岸的城市生态化建设水平相对更高;(4)不同类型城市的生态化建设障碍因子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黄河流域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障碍因子主要是人均水资源总量、单位GDP能源消费量、研发(R&D)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每万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及土地利用效率等。未来城市生态化建设应立足城市自身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升城市生态化建设水平,建设高质量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8.
张惠远 《环境保护》2006,(5A):49-5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带动区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将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大面积的城镇建设及伴随而来的工业化已经产生了污染加剧、生态失衡等诸多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引导城市走上“生态化”发展之路,已成为探索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探讨生态学角度的城市及其功能特征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城市“生态化”的规划对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浅议南宁市建设“中国绿城”与生态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在21世纪全面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生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同时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新世纪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一、“中国绿城”与生态城市的理念(一)中国绿城“中国绿城”这个提法首次出现在中共南宁市委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07,(2):26-29
近年来、高明紧紧抓住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等一系列历史机遇,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区委、区政府在加快推进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利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绿色广东”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一系列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市容市貌,改善人居生活为着力点的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城市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垃圾,城市垃圾无法自行地分解,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对市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垃圾的合理处理可以给城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地发展,改善市容环境。本文通过分析市容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对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城市垃圾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为市容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和工业革命后由新技术发展引起的人们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反思,保护生态环境愈来愈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相应地,在建筑设计领域也引起了一股研究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热潮. 什么是生态建筑 广义的生态建筑也被称作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即把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取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把可持续理念融入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场地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拆除和建筑废料处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生态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城市生态化水问题愈显严重.所以应该加强对城市生态化水文效应的研究力度。众所周知.城市生态化水文效应的实际意义就是城市所处的领域受到了破坏或是干扰等影响,所以必须保护好城市的水循环。城市生态化是衡量地区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二者相互作用。本篇论文对水文效应与城市生态化的具体分析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动态与信息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四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表彰会在北京召开.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开展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文明城市活动精神,以及《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城市环境保护“要建成若干个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的要求而提出的.旨在树立一批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环境质量良好,城市基础设施齐全,市容清洁美观,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市民有较高素质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此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绿洲”越来越小,人离大自然也越来越远了。近年来,一幢幢奇趣无穷的植物建筑在西方国家崛起,一门研究用有生命的植物进行建筑造型和装饰的新学科——植物建筑学应运而生。植物建筑师们利用天然植物,通过编枝、嫁接、修剪等园林技艺,巧妙地搭成住宅、凉亭、电话间等植物建筑,显得清新雅致,别具一格,魅力无穷。它除了可做房屋使用外,还兼有树木本身的特殊功用,如美化环境、防止风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还可节省林业、建筑业的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美国根据改善城市小气候、促进气候交换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个极具操作性的设想——“地球解放”计划,要求将城市绿化(主要指树木绿化)覆盖率由原来的30~40%提高到60%.“地球解放”计划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响应,尤其是这些国家原来绿化较有基础的城市,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按照计划的要求提高自己的绿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石旭初 《环境》1996,(7):6-7
科学地开展绿化工作,能美化城市,让居民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如新加坡,就是一座享誉全球的“花园城市”。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植物也能“侵占”和“破坏”城市。这可是鲜为人知的事! 绿色占领遭受植物“侵害”最重要的地方是一些热带城市。如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瑟,来自附近原始丛林、沼泽,灌木林中的植物种子飞落到屋顶、檐槽、钟塔、雕塑等地方安营扎寨。那里的高层建筑,其顶面与迎风面的连接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在城市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创造性采用的模式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种分析城市生态化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全面完成“小变”、“中变”任务和“大变”工作的初步启动,广州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已初步展现出基于“云山珠水”上形成的“山、城、田、海”生态城市的迷人魅力。但是目前的生态城市建设,仍然是偏重于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的单一子系统的单一性建设,而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必须采取行政、法制、技术等多种手段,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经济手段,以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向着生态化方向转化,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循环经济已成为政府追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战略选择,本文试图结合广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谈谈广州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如何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因子、驱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揭示城市生态化发展驱动机制的DPSIR模型,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解决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问题要运用系统的思想与方法,强调系统发展的整体最优化;依据环境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模拟仿真,优化城市系统结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探索出非传统式又非西方化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