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城市化问题,城市化对水文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日益突出,从而对城市水文与环境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仅对城市水文与环境的关系做一初步探讨。1城市化的“热岛”效应与降水特性变化城市在兴建和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提出谈起,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内涵,并结合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对策,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技术、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教育及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面向新世纪,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评价中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的定量化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应用于生态城市评价,并在MATLAB环境下将其程序化,不但简化了评价过程,而且提高了定量评价的精度和综合性,充分体现了各因子相互作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以此为基础,对厦门市生态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课题组在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中所作的指标目标值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相应年份规划目标值的生态化程度。若将城市历年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通过RBF神经网络进行定量评价,可分析城市的发展轨迹,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阐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因子、驱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揭示城市生态化发展驱动机制的DPSIR模型,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解决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问题要运用系统的思想与方法,强调系统发展的整体最优化;依据环境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模拟仿真,优化城市系统结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探索出非传统式又非西方化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产业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障碍,产业生态化应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本文剖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指出产业生态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中产业生态化的形式和基本思路,最后提出推进产业生态化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生态化”不仅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创新性、战略性、方向性的词汇.而且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开发模式向复合生态开发模式转变。是一场破旧立新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在城市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创造性采用的模式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种分析城市生态化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化建设作为流域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是人地耦合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旨将宏观的生态城市建设转型为落地性更强的城市生态化建设,通过构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及空间生态化五位一体的理论框架,运用主客观赋权法、ESDA、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等研究方法,探究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多维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生态化建设总体上呈现“多中心”的空间分异格局,且呈显著的“中心—外围”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态势;(2)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高—高显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其邻近地区,低—低显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 ;(3)从不同城市规模、职能类型、空间载体、流域位置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特征来看,城市生态化建设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成正比,职能综合城市、发育程度高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优先开发地区的华北平原、黄河流域下游及右岸的城市生态化建设水平相对更高;(4)不同类型城市的生态化建设障碍因子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黄河流域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障碍因子主要是人均水资源总量、单位GDP能源消费量、研发(R&D)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每万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及土地利用效率等。未来城市生态化建设应立足城市自身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升城市生态化建设水平,建设高质量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9.
蚌埠城市水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河中游蚌埠城市水环境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淮河蚌埠段水生态安全的年际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85-2003年间蚌埠城市水生态安全总体呈好转趋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污染源状况及水污染治理与控制能力等是影响水生态安全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立生态安全预警体系、开展水生态环境规划及推进产业生态化等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化综合评价——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化的内涵;采用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采集了长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八城市200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及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八城市的生态化水平排序依次为苏州、上海、宁波、南京、杭州、无锡、常州、扬州。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的水文效应及其利用模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肃及内蒙西部。这里气候干旱,水资源对干旱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在干旱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水资源不仅影响到农牧业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工矿资源开发和城市的发展。水资源既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干旱区自然环境综合体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引起一系列水文效应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干旱区水资源开发中水循环各要素变化是很强烈的,因此研究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的水文效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必须同时伴随着城市生态化,或者说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过程。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19世纪前城市化过程往往是只注重城市化而忽视生态化,甚至以牺牲生态来实现城市化,以致城市变成了生态的对立物。严峻的城市环境迫使人们反思以往城市建设模式和理念,上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使人们有可能从城市生态化的视角来审视城市化,把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统一起来。这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带动区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将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大面积的城镇建设及伴随而来的工业化已经产生了污染加剧、生态失衡等诸多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引导城市走上"生态化"发展之路,已成为探索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探讨生态学角度的城市及其功能特征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城市"生态化"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河道砌石对水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结合温岭市地表水情况,建议避免河道砌石并保护自然河岸,对已破坏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化排水,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并充分发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应用XAD-2大孔树脂对长江、汉江(武汉)水源水及其自来水水样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和富集,经洗脱、浓缩、干燥,提取其非挥发性有机物(NVOCs),通过致突变试验(Ames test)和重组酵母雌激素测评试验(YES)分别检测其致突变性与类雌激素效应.结果显示,2008年平水期,水中NVOCs除了长江出厂水对TA98(+S9)的致突变性检测结果为阴性外,其他水样均为阳性;丰水期除长江水源水外,其他水样对TA98的致突变性为阳性;枯水期在不加S9的条件下,仅长江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对TA98的致突变性为阳性,其余水样均为阴性.各水样的NVOCs对TA100(±S9)的结果均为阴性.平水期长江、汉江水源水和枯水期长江水源水中的NVOCs均可检出类雌激素效应,丰水期水源水以及各水文期自来水中的NVOCs未显类雌激素效应.2007~2009年不同水文期长江和汉江自来水中NVOCs的致突变比活性均高于水源水;长江、汉江各水样中具有致突变作用的有机物主要为移码型直接致突变物.长江水源水NVOCs的类雌激素效应高于汉江,经自来水厂处理后的出厂水以及管网末梢水中的NVOCs未检出类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16.
张惠远 《环境保护》2006,(5A):49-5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带动区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将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大面积的城镇建设及伴随而来的工业化已经产生了污染加剧、生态失衡等诸多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引导城市走上“生态化”发展之路,已成为探索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探讨生态学角度的城市及其功能特征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城市“生态化”的规划对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特有的城市问题,已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2000年左右,各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工程开始启动,在十几年的改造过程中,一些大城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城中村形成、发展和改造的诸因子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不足。通过对我国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城中村诸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力学模型并进行营力系统分析: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是城中村形成、演变、改造、发展并最终使城中村实现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相统一的主要驱动力;城市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及其生态功能是城中村的支撑力;城中村在体制、功能、生态上和城市体制、功能、生态的二元差异性所产生的粗糙度和压力构成了城中村形成、改造和发展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属多山地的国家,山地城市依山而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环境要素,构成了区别于平原城市的重要特征。水安全是全球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山地城市水安全问题及影响因素,发现水安全问题日趋严峻,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山地"和"水"的和谐关系,需要尽快开展山地城市水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协调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国内生态城市建设高潮的掀起,生态经济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其发展状况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在此讨论了经济生态化的内涵,认为经济生态化水平应从经济发达程度、经济结构、生产效率、发展潜力、循环程度等几个角度来衡量,并构建了经济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八城市2004年的相关数据为操作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经济生态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八城市的经济生态化水平排序依次为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宁波、杭州、常州、扬州.最后,分析了造成这种排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水污染"是城市生态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水污染治理体制规划与改革,有助于提高水污染综合治理效率。结合贵州水污染治理现状,总结了新局势下水污染治理体制规划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