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张惠远 《环境保护》2006,(5A):49-5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带动区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将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大面积的城镇建设及伴随而来的工业化已经产生了污染加剧、生态失衡等诸多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引导城市走上“生态化”发展之路,已成为探索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探讨生态学角度的城市及其功能特征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城市“生态化”的规划对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因子、驱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揭示城市生态化发展驱动机制的DPSIR模型,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解决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问题要运用系统的思想与方法,强调系统发展的整体最优化;依据环境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模拟仿真,优化城市系统结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探索出非传统式又非西方化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对生态矿山建设中生态化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矿山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看,搞好生态矿山建设规划的核心是实现矿山产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化”。我国生态矿山建设应从采矿、选矿的生态化开始,从矿山生态分区规划、选矿的生态化开始,从矿山生态分区规划,矿山生态单元规划和矿山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三个层次进行研究。对生态矿山功能规划是指矿山生态产业、矿山生态人居、矿山生态文化等八大类功能的全面生态化。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实践。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区域生态城镇化指标体系,测度2000—2018年生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探究生态城镇化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高值区逐渐在浙江集聚,低值区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集中,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指数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生态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2)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其空间演化具有较强的变动性、依赖性和整合性,变动性自西至东逐渐减弱,依赖性自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强。(3)财政投入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发展水平、土地投资强度、人口密集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对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依次降低,在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水平逐渐趋同。加强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提高区域生态城镇化水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应,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民生和推动工业现代化的"人的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探索和创新投融资模式,有效推动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相结合,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产业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障碍,产业生态化应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本文剖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指出产业生态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中产业生态化的形式和基本思路,最后提出推进产业生态化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剑飞 《环境保护》2012,(20):60-61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提出谈起,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内涵,并结合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对策,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技术、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教育及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面向新世纪,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正作为新兴文明代替工业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生态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融合的现代文明城市。本文提出了建设沈阳生态市需要更加关注和思考的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2.农村是建设生态市的难点和重点。3.建立生态安全防护体系。4.实行区域环境治理。5.建设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工业用地的转型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而工业用地的规模控制、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既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重要实践任务,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举措。本文在评估我国工业用地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对造成工业用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工业用地的生态化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环境战略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焕英 《陕西环境》2002,9(3):31-32
论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有区域环境规划的价值观和自然观,阐述了生态城市的特征,提出了我国城市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九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大成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九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国家宏观经济的战略调整中,以解决流域、区域和城市环境问题为重点的大规模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结合压缩过剩生产力,关闭淘汰了一大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王芳 《环境保护》2013,(23):29-31
面对传统城镇化模式带来的巨大生态与环境压力,全面推进城镇化的生态化转型,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与协同创新之路,是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中国梦的重要目标和核心要义,也是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破解资源环境发展难题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对土地节约集约提出更高要求。以福州市为例,探讨城镇化背景下盆地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方法。提出"正反"双向评价方法,建立建设适宜性"正评价"与生态安全格局"反评价"模型。基于底线、满意、理想三种情景下的生态用地,提出不同发展水平下城市土地人口承载水平与空间分布方案,引导城市发展与用地选择。最后,总结该方法的不足与改善建议。研究表明:福州市土地建设承载水平区域差异较大,西北部生态安全等级高,建设承载力较低,中部及东南沿海的福清市与长乐市土地建设承载水平较好,可作为未来重点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校园的建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校园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热"思潮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生态校园的提出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体现了人们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愿.文章详细阐述了生态校园的概念,并提出了景观园林设计、环境友好技术、生态化教育管理各项兼顾的生态校园理想模式.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校园在中国的发展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化建设;将校园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政府为生态校园管理立法.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对于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十一五"以来,青岛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减排目标,区域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市黔江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环境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条主线",践行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三大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下城市复合生态管理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以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该研究正是基于生态文明的理念下,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政策、环境承载力以及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对城市生态管理模式进行了多维性思考,指出只有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政策调控、增强环保意识、探索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模式,才是实现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指出城市复合生态管理才是我国未来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城市生态管理模式发展的现实需求。该研究期望能够正确把握生态文明下城市生态管理的本质内涵,为日益市场化的城市提供高水平的城市生态管理范本,也为实现长久、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多元共治视角下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湾区城市建设面临着多种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环境利益保障等既有问题也为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可以结合《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求,从多元共治的角度寻求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紧紧围绕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确定了水、气、固体废物、生态安全、农村污染防治、海洋、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和监管能力建设8个重点领域的主要任务,表明了国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