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区划及实施政策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阐述了中国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现状,分析了划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依据和原则,绘出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范围,重点分析研究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内的控制目标以及用燃料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确定的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政策,并研究了政策实施对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酸雨是环境污染的产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宣城市属于国家酸雨控制区,酸雨发生频率较高。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本文通过对2003——2012年宣城市城区各次降水的酸雨资料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酸雨变化趋势的原因,为酸雨防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遵义市中心城区1993~2004年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可知遵义市酸雨污染严重;酸雨形成与降水中硫酸根含量相关,主要是由于SO2的大量排放造成,虽然遵义市不是SO2控制区,但加大对SO2排放的控制,是控制酸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遵义市中心城区1993~2004年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可知遵义市酸雨污染严重;酸雨形成与降水中硫酸根含量相关,主要是由于SO2的大量排放造成,虽然遵义市不是SO2控制区,但加大对SO2排放的控制,是控制酸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局地污染源对大连地区酸雨形成的影响,在市区及县级市布设监测点对酸雨进行监测,并获取酸雨点位附近局地污染源的酸性污染物排放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分析局地源对大连地区酸雨点位分布和频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距离大污染源较近的点位受局地源影响较明显,但市区酸雨频率高低与局地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大连地区酸雨的形成除了受本地源的影响外,还应存在其它更复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结构的特点,使酸雨控制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高居不下,"西电东送"将进一步增加酸雨控制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必须采取严格的、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确保"十五"期间酸雨控制区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酸雨形成的微观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就宏观而言,酸雨的形成与自然源有关,如火山喷发和生物分解都能排入大气中酸性物,这是形成酸雨的一个因素。而人为因素与燃料结构关系密切,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另外地理位置、气象和土壤对酸雨的形成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酸雨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雨和环境酸化,在中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的酸雨监测始于七十年代末。198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酸雨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对中国的酸雨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82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了全国酸雨普查和西南地区酸雨研究,开始了对酸雨的形成、影响和对策的综合性研究。1985年取得了第一批成果,初步阐述了中国酸雨形成和影响的现状和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1986~1990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把酸雨研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组织许多科研单位,在酸雨严重和对酸化敏感的西南和华南地区,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以期弄清中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合中国实际的控制对策,保证经济建设健康和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牛星梅  陆骏 《环境科技》2007,20(Z2):134-135
分析了近几年南京市SO2排放总量与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针对工业固定源排放和机动车流动源排放两大酸雨形成因素,提出了一系列防治酸雨污染的对策与措施,为政府宏观管理、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具体操作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我国酸雨控制效果与发展趋势,利用2000-2016年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的监测数据及同步气象资料,研究了珠海市酸雨变化特征及EANET中国网所有4个城市(珠海、厦门、重庆、西安)的城市降水化学组分特征.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和潜在源区PSCF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海市降水气团和酸雨来源,建立了珠海市酸雨概念模型.结果表明:①珠海市酸雨日数与频率呈先增后减趋势,2008年后珠海市酸雨污染程度明显改善,我国酸雨控制效果明显.②沿海城市(珠海、厦门)与内陆工业城市(重庆、西安)降水离子组分区别明显,内陆工业城市酸雨受碱性颗粒物影响较大.③沿海城市(珠海、厦门)酸雨为硫酸-硝酸混合型;内陆工业城市(重庆、西安)酸雨以硫酸型为主,近年有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的趋势.④综合酸雨降水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分析与PSCF潜在源区分析结果可建立酸雨概念模型,有助解释酸雨成因.珠海市强酸雨主要受珠海市外的珠三角地区污染物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文章利用1992~2005年厦门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厦门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的降水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酸,酸雨出现率更高。(2)K指数、850~700hPa层的冷暖平流对酸雨污染没有明显影响。(3)酸雨出现率随着1500m高空风速的增大而增多,风向变化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机率的影响不大。(4)逆温对酸雨污染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求安  江洪  宋晓东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1):1237-1244
酸雨时空动态变化监测一直是环境治理所需的重要信息. 在我国南方酸雨“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1991—2001年酸雨观测站年降水pH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反距离加权(IDW)、普通克里格(OK)和基于样条函数的ANUSPLIN等3种方法进行酸雨空间插值模拟,并进行验证. 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酸雨插值结果与实测值的统计误差、预测标准误差和相对误差区间分布,以及依据插值结果得出的酸雨分布图层. 结果表明:反距离加权法和普通克里格法仅能反映酸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特点,而ANUSPLIN法由于加入了地形作为协变量因子,可很好地反映酸雨空间分布的地形变异特点,更合理地体现了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ANUSPLIN法插值结果表明,酸雨严重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酸雨强度沿长江向西北及北方地区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一控双达标”,控制燃烧煤酸雨和SO2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按照国务院关于“两控区”批复提出的要求,依据重庆酸控区大气污染现状及污染预测结果,结合国内外污染控制措施经济技术的进展,提出了重庆市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湖北省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对我省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的防治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全省“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控制规划,并从工业点源治理、城市清洁能源两大方面安排了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的工程措施。“十五”期间全省共安排重点项目45项,计划投资960282万元,项目完成后削减二氧化硫19.19万t/a,实现“十五”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5.
根据某工业区1998年-2007年的降水监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该地区的酸雨污染变化规律、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业区近十年来酸雨频率逐年上升,酸雨污染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重酸雨区;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该工业区的酸雨逐步由硫酸型转化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该工业区降水酸度与Cl^-、NO3^-、SO4^2-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说明该工业区受海洋、交通以及工业排放的影响较大,海洋源、交通源、工业源对该工业区降水的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酸雨成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重庆是我国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酸雨现状及污染特征 ,指出重庆特殊的气象条件和能源结构是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比照国家对酸控区的紧迫要求 ,重庆市在酸雨控制上差距甚大。基于此 ,本文提出了重庆酸雨控制“高低结合、总量控制”的战略 ,和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前导、以调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为核心 ,以控制低空面源与高架点源为重点的酸雨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气降水pH值历史演变和pH值分段分析的方法分析丹东市酸雨污染现状,并从污染源和气候条件解释酸雨形成的原因,确定酸雨的形成受外来空气污染影响较大,而酸雨强度的大小具有本地环境条件和环境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沿线城市酸雨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江沿线六城市的酸雨现状比较分析,论述了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天气系统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并对沿江城市酸雨强度及分布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我国自东向西第一、二级阶梯地形的分界线即为长江沿线二个不同酸雨区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监测了近3a来五华区降水pH值。结果:2004年共出现酸雨5次,占全年降水次数6.3%;2005年无酸雨;2006年共出现酸雨1次,占全年降水次数1.6%。提出了酸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酸雨已遍及整个北半球工业区,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198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22个国家参加的酸雨问题会议,主要是评价酸雨的现状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并提出了对策。酸雨对环境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SO_2和NO_x,从而污染大气,形成酸雨。目前地球表面上每年人类排出的SO_2中硫的含量已高达一亿吨,至少是天然排放物的四倍以上,严重地影响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