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沘江污染及危害综合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跃龙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B04):118-120
随着沘江流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沿岸厂矿工业污水、废渣及其它污染物Pb、cd、As等直接排放河中,Pb、cd严重超标,2002年沘江水质综合评价为劣V,属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通过对沘江流域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监测分析,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沘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沘江流域环境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在坚持“保护、治理、开发”三结合的原则下,提出了要建立全方位的污染控制体系,对受污染影响的生产生活用水提出替代方案,对受到污染影响的土地进行治理,完善监控体系。兴建工业点源治理、矿区生态恢复、城镇污染源控制、河道内源疏浚及生态建设、污染土壤恢复、饮用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影响水源替代工程等建设项目,通过采取生态、工程和管理的综合措施,确保沘江流域水环境安全,维护沘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该流域上游与下游、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云南金顶超大型矿区长期矿业活动对矿区水系沉积物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北大沟河流沉积物中Cd含量低于南大沟;沘江不同河段沉积物中Cd含量差异较大,矿区上游沘江段沉积物中镉含量较低(平均值低于10 mg·kg-1),池江下游污染段沉积物中Cd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值为266 mg·kg-1).沉积物中Cd污染系数最大(R为21.9-45.2),高于zn(R为4.9~9.7)和Pb(R为2.7~4.6).地累积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矿区水系沉积物污染元素按污染强度分为:Cd>Zn>Pb.南大沟和沘江矿区下游段部分沉积物达到严重污染,北大沟大部分河段沉积物为重污染,少数河段沉积物为偏重污染或中度污染,沘江金顶段上游河段沉积物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从南大沟汇入沘江口段到下游温庄村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沘江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水质及底质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隐患突出;矿山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城市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严重滞后;沿岸土壤受到污染。提出水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矿区生态恢复;开展河道内污染源清理;实施面源污染控制;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生活用水系统;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分析了2016—2018年云龙县沘江流域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时空变化特征,探究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显示:①云龙县沘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属于重污染,其中镉富集最为严重,其次为铅和锌,砷含量较低。2016—2018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所减轻。②调查期间从入境上游到汇入澜沧江下游,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先增后降,沿程污染特征分析与地质背景值及矿业活动相关。③调查区域内农作物的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以铅、镉含量超标最为普遍。在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上表现为蔬菜类谷物类薯类。调查期间,农作物中的砷、锌元素未见明显富集现象;④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的锌、铅、镉元素来源相近,农作物中的锌、铅、镉含量也受相似因素的影响,但土壤重金属污染只是农作物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江流域水体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以地处铅锌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的兰坪金顶铅锌矿区下游河流——江的水体重金属污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采样,采用室内试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水体中的ρ(Pb)和ρ(Cd)以及底泥中的w(Pb)和w(Cd)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江流域水体中ρ(Pb)和ρ(Cd)平均值分别为0.448和0.167 mg/L,均已超过国家Ⅴ类水质标准(GB3838—2002);水体中ρ(Pb)和ρ(Cd)与采样点及矿区的距离呈正相关,即距矿区越近污染越严重,距矿区越远则污染越轻;水体中的ρ(Pb)和ρ(Cd)与底泥中的w(Pb)和w(Cd)呈正相关;重金属Pb和Cd的生态危害系数属于很强生态危害范畴,严重威胁流域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沘江流域环境现状,简析沘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讨论了沘江河道清淤工程的必要性以及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沘江河道清淤工程对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不能彻底解决沘江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冯家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区重要的生态廊道,查明冯家江流域水体中氮磷的污染特征,对掌握冯家江流域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污染防控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别于2018-2019年夏、冬季测定了冯家江流域地表水体中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形态,采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和氮磷比评估了该流域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 表明:冯家江...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沘江河流域概况,回顾了沘江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历史,详细总结了沘江河综合治理过程及成效,2014年,沘江河水质已达IV类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X53 9403258铬渣堆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潘海峰(浙一17一江余杭县环境监测站)…刀环境与开发/江西省环保局一1994,9(2)厂268一270环情X一16 对杭州某厂铬渣堆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和原因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评价区ed,Hg,Pb,zn,er6+,eu元素含量普追很高,造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其中cd,Hg,Pb为重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C产,cu为轻度污染,As含量最低,属未污染。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是:靠近新开河东岸污染重,西岸则轻;沿新开河在其排污口附近土坡污染重,远者则轻。3.为防止和控制该区土坡进一步污染,必须止往工…  相似文献   

11.
泉州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CP-MS测定了泉州市不同功能区街道灰尘中11种重金属元素(Cr、Fe、Mn、Ni、Cu、Zn、Cd、Sb、Pb、Bi、Co)的含量。结果表明,上述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尤以Zn、Cd、Sb、Pb富集较严重。多元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泉州市街道灰尘中上述重金属来源可分为三大类:Cu、Pb、Sb、Cd、Bi主要来自机械加工和交通污染;Mn、Zn主要来自农药喷洒和生活污染;Fe、Cr、Ni、Co则主要来自钢铁工业污染和自然源。  相似文献   

12.
农田土壤环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维系“菜篮子”工程、保障“吃的放心”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以污染问题突出、地势起伏较大、水网密布的我国湖南省某典型流域为研究区,以流域主干河流沿线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借助单因子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综合评价土壤Cd、Hg、As、Pb、Cr这5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因子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并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和污染来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Cd、Hg、As、Pb、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9、0.19、33.01、229.95、72.78 mg/kg.其中,Cd、As、Pb的平均含量均超过研究区土壤背景值.②内梅罗指数分析显示,研究区中77.16%的土壤点位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与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相比,土壤点位中Cd、As、Pb超标现象突出,主要分布于流域上游西部;综合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3.05%的土壤点位表现为强生态风险及以上.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旱地、水田、果园土壤中Cd、Hg、As、Pb的含量依次降低.高程与各重金属(除Hg外)含量均呈显著相关(P < 0.05),坡度、坡向与各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 < 0.05).④源解析结果表明,流域农田土壤中Cd、As、Pb受到工业生产活动、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的综合影响,Hg、Cr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研究显示,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重金属富集受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湘江流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在大面积采样调查基础上,用地球化学和数理统计方法计算了湘江流域Pb、Cu、As、Hg、Cd和Ti等元素在岩石、土壤及湘江水体中的背景值,并用地球化学方法勾绘出湘江干流流域岩石中Pb、Cu、As、Hg、Cd、Ti和pH值等含量图和趋势面图以及浅层地下水中Pb、Hg和pH值趋势面图。阐明了整个流域中上述元素含量均在区域背景范围内。高含量区是局部的。流域中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是良好的。此外,还用地球化学、地下水渗透模拟试验等方法论证了金属元素从岩石(或矿石)—土壤—地下水中溶出迁移机理,得出天然地质体中金属元素直接溶于水中的量甚微、湘江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于桥水库上游河流33个子流域采样点的重金属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河流水体沉积物中Cd、As、Pb、Cu、Cr、Zn等重金属的含量及空间分异特征,探讨了重金属与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等景观格局的关系,解析了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于桥水库上游三条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中Cd、As、Cu、Cr的平均含量高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表层沉积物中Cd、As、Pb、Cu、Cr、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2、30.39、33.49、58.20、90.16和94.80 mg·kg-1,Cd、As、Cu的平均含量和部分样品中Pb、Cr、Zn的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三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Cd、Cr、Zn的平均含量是淋河沙河黎河,Cu的平均含量是淋河沙河黎河,As、Pb的平均含量是沙河淋河黎河.于桥水库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林地和灌草地的分布决定了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自然分布趋势,园地和工矿用地对Cd、As、Pb、Cr等的分布产生影响,村镇居民用地和耕地对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体分布未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细河流域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分别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和沈阳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参比值, 调查沈阳市细河流域表层(0~20 cm)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富集情况,对细河流域重金属富集系数和超标率进行探讨,并结合Müller地累积指数法和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情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细河流域土壤w(Hg), w(Cd), w(Pb)和w(Zn)差异显著,4种重金属含量显著正相关.流域内土壤中w(Cd)严重超出土壤环境标准值,超标样品数量占67.88%;其次为Zn和Hg,超标样品数量分别占4.87%和3.41%, Pb未超标. 4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土壤背景值,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效应,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Cd>Hg>Pb>Zn;细河流域土壤中Hg, Cd, Pb和Zn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 Pb除在细河上游流域局部污染区土壤中具有高风险外,其余均为一般风险; Zn在全流域污染区均属于一般风险; Hg和Cd在全流域污染区均为极高风险.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几个重工业区、矿区、开发区以及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绝大部分高于土壤背景值,Cd、Zn等明显超标,某些重金属元素含量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伴生规律。土中浸提态Cd、Zn含量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污灌、金属矿藏开采、污泥利用以及大气飘尘等。金属冶炼厂附近土壤中Pb、Zn、Cd含量皆与离污染源距离呈密切的指数相关(R^2>0.9)。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Theuseofwastewaterinagricultureisofsupremeimportanceinaridandsemi aridcountries.Insuchcountrieswaterisbecominganincreasinglyscareresourceandplannersareforcedtoconsideranysourceofwaterwhichmightbeusedeconomicallyandeffectivelytopromotefurth…  相似文献   

18.
洋河流域张家口段河流水质演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洋河流域是官厅水库的重要入库水源,而官厅水库一度承担着北京市生活饮用水、生产用水及景观用水的供给任务,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1992~2009年洋河流域张家口段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11类影响水质的污染因子,利用综合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等评价手段,分析流域水质演化态势,筛选出主要污染因子并对水质演化的驱动因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992~1996年,张家口段流域水质污染严重,但呈快速恢复态势;1997~2009年,水体趋于轻度污染,并保持在稳定状态,但污染因子仍有超标情况.主要污染物包括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BOD5,重金属Cr6+和Cd对水质影响也较大.水质演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工业用地对水质影响较大,农业用地对水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培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Pb、Cd单一和复合污染对金属Pb、Cd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Cd主要在油白菜的根部富集;Cd和Pb不同添加量与油白菜体内累积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复合污染处理中,油白菜地上部的转运系数BCFCd随外源Pb含量的增大而增加,而根部则相反,即BCFCd随外源Pb含量的增大而降低,说明外源Pb可以促进油白菜对Cd在叶片中的富集,但会抑制Cd在根中的富集;油白菜地上部的BCFPb随外源Cd含量的增大而降低,而根部则相反,即BCFPb随外源Cd含量的增大而增加,说明外源Cd可以促进油白菜对Pb在根中的富集,但会抑制Pb在叶片的富集,Cd对Pb的富集具有双重作用;高含量的Pb(≥500 mg/L)会促进油白菜根部的Cd向地上部转运,而高含量Cd会抑制油白菜根部的Pb向地上部转运,使得更多的Pb滞留在油白菜地下部。  相似文献   

20.
澧水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澧水入湖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澧水入湖沉积物重金属Cd含量较高,超出土壤背景值3.5~15.6倍,超标率达100%.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处于中度污染水平,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为:CdCuNiMnZnCoPbCrV.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Cd的生态风险指数RI值在84.3~230之间,表现出很强的生态风险.重金属生态风险排序为:CdCuNiPbCoCrVMnZn,且沉积物重金属Cd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的贡献率最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Mn、V、Pb、Cr、Cu、Co、Zn、Ni、Cd等均没有显著的非致癌风险,儿童致癌风险比成人大1.3~5.6倍,其中,重金属Cr、Co可对儿童和成人构成潜在致癌风险.重金属Cd、Pb、Zn可能主要来自于工矿排放等人为带入,而V、Cr、Mn、Co、Ni、Cu等重金属可能主要来自流域基岩的自然风化、侵蚀等地表作用.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应主要针对Cd、Cr、Pb、Zn等重金属污染而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