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ACS的形态及电导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借助于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PACS的聚合形态考察了电导率随碱化度(γ),加入的Al^3+/SO^2-4摩尔比及熟化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了熟化时间对PACS电中和能力及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2-4的加入可提高聚合氯化铝的聚合度,PACS聚合物的聚合度随着γ的提高及熟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大,PACS的电和和能力随着熟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ACS溶液(Al^2+含量为0.18mol/L)的电导在  相似文献   

2.
化学絮凝法处理PVC生产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9种无机絮凝剂(包括无机高分子)对PVC生产废水的絮凝效果进行了比较和选择:选用聚合硫酸铝(PAS)为絮凝剂,用以取代进口药剂对PVC废水的絮凝沉淀处理,进行了实验室工艺条件试验,确定其使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废水进水PH值为6.0-7.0时,PAS的投加量最小,而CODcr去除率>90%,这表明用国产PAS取代进口药剂处理PVC废水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聚硅氯化铝混凝剂除油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制备不同碱化度和不同Al/Si摩尔比的系列聚硅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实验考察了B,Al/Si摩尔比及PH值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PASC去除COD的效果。结果表明,B对PASC混凝除油效果影响较大,随B值增大,除油效果提高;Al/Si摩尔比对PASC混凝除油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Cu^2+对3种农药在Ca—蒙脱石和δ—Al2O3上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研究了3种农药在两种吸附体上的吸附以及Cu^2+对其吸附的影响,钉虫脒在Ca-蒙脱石上的吸附率很高且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δ-Al2O3上吸附率较低且随PH值的升颃是升高,Cu^2+对其吸附无影响,毒莠定在Ca-蒙脱石上无吸附,但可被δ-Al2O3吸附,吸附率随PH的升高逐渐降低,不受Cu^2+的影响,当PH值小于5是甘磷在Ca-蒙脱石上的吸附随PH值的升高而略有上升,当PH值大于5时,则随P  相似文献   

5.
洗毛废水的原水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栋 《环境工程》1997,15(4):17-20
对PAC、PAM复合使用于洗毛废水时原水浓度与投药量关系进行了小试和中试。实验表明,PAC与废水形成20~30μm的小絮粒,PAM连接小絮粒形成矾花。以原水COD10000mg/L为界,呈自由絮凝和拥挤絮凝两种状态。在自由絮凝时,原水COD:PAC:PAM呈75:1:0013,COD、SS去除率分别达85%,95%以上。拥挤絮凝时PAC、PAM的投量激剧增加。建议洗毛废水在自由絮凝状态下处理。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介孔分子筛用于环境水体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性模板途径合成了介孔分子筛HMS,并通过化学修饰手段在其孔内壁上接枝了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得到功能化的介孔分子筛CPS-HMS。考察了CPS-HMS对水体中三氯甲烷和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96mg/g和148mg/g,去除率高达97%和94%;和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不很显著;动态穿透曲线表明在CPS-HMS上的吸附为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石灰乳中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絮凝沉降方法对煤矿矿坑废水中的Mn,Fe进行了去除试验研究,在选定的操作条件下,处理后,矿坑废水中的Mn的去除率≥97%,Fe的去除率≥86%,SS的去除率≥95%,通过对中和吸附,絮凝沉降MnFe的机理分析,认为PAFC在pH〈9.0时ζ电位由正变负的电中和作用是确保处理后水体pH≤9.0;(Mn^2+)≤0.1mg/L;(Fe^3+)≤0.3mg/L的前  相似文献   

8.
聚合铝有机高分子稳定增效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验了有机高分子物质PEO、PAM对液体PAC的稳定性和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投加量适当的情况下,PEO能提高液体PAC的稳定性和絮凝性能,而PAM对PAC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能增强其絮凝能力。  相似文献   

9.
PAC—SBR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无稀释好氧处理这一新领域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本文提出了PAC—SBR生化法。通过对PAC—SBR与SBR这两个生化系统的生化效果、污泥负荷、污泥沉降性能、好氧速率、动力学常数测定以及活性炭(PAC)吸附性能的试验比较,对这一新的生化系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PAC—SBR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强化絮凝法去除水中DBP先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采用强化絮凝的方法,实验研究和探明了混合反应强度,浊度,PH值等因素对去除水中DBP先质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强化絮凝条件下除浊与除DBP先质的相互关系,求得了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最佳PH值和最佳投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