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应茂 《环境保护》2013,(Z1):38-40
制定核安全法是我国作为核能利用大国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同时,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要求。我国研究制定核安全法,既有其他国家立法实践可供参考,也有我国20多年的核安全监管经验作为基础,具备可行性。进一步推进核安全法立法工作,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国外核安全法律制度、全面梳理国内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加强调查研究,归纳和总结我国核安全监管亟需解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2年10月,国务院通过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核安全规划》明确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核安全法和原子能法.作为一名核法研究工作者,笔者对制定核安全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深刻体会.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从笔者最近几年的调研来看,核安全法的立法工作具有现实可行性,应该尽早纳入新一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核安全法立法的必要性 无论是从国际法层面看,还是从我国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角度看,研究制定核安全法都非常必要.制定核安全法是国际法的要求,是我国作为核能利用大国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3.
核安全“十四五”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围绕核安全"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结合核安全"十四五"规划的新形势预判,提出核安全"十四五"规划要以"治未乱"为中心,聚焦核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两大战略目标,实现从保障建设项目安全向保障核设施持续安全运行、从全面提高安全水平向补齐核安全事业短板、从关注短期安全向关注长期安全三大转变,提升事故预防和缓解能力、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和监管能力四种能力,抓好保障核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持续降低辐射环境安全风险、高效应对重大核安全风险、从严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大力强化核安全公众沟通五项重点工作,做好完善法规标准、制定核安全政策、优化机制体制、培育核安全文化、增强科研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六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08,(5):33
近年来,为满足环保工作的需要.我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5部环境法律.并出台了一批有关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而10多年前颁行的作为环保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环境管理执法手段不多、力度不够等问题.不能有效保护公众环境利益。现在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修订,可以确保法律实施之间不出现相互抵触。互相矛盾的情况,也有利于各单行法之间的相互呼应,为环境保护单行法的修改和制定提供基本依据,从而健全环境保护法制。  相似文献   

5.
自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历经33年的时间,国家先后颁布了多部环境类管理办法,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配套制定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等规章,一些地方也制定了地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或者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与颁布,使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了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在我国三十多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这些立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执法困境及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主要问题法规体系不健全,环境执法无法可依中国环境立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虽然出台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  相似文献   

7.
后福岛时代对我国核电安全理念及要求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回顾了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及教训,指出核电厂贯彻纵深防御原则的重要性,并需要在核电厂设计和运行中进一步加强。同时,对我国核电安全目标、安全理念及要求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思考,提出需要提倡核安全合理可达到的尽量高(AHARA)的核安全理念、调整核电厂工况分类、调整纵深防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核安全“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是我国核安全领域首部由国务院批准的、覆盖全行业的专项规划。本文在总结核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进展基础上,预判"十三五"核安全与核能发展的态势,统筹谋划"十三五"核安全规划总体思路,建议"十三五"规划制定时围绕"风险防范"为中心,把握"依法治核"和"科学治核"两个基本点,指出五方面具体工作,包括提高核设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加强重点领域治理、加快推进能力建设、完善法规政策、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目的) 为推进和规范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世界各主要核电国家的核安全文化建设进程,从核安全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对比其他国家的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以及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对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总结,并为提高我国核安全文化水平提供建议:推动核安全监管部门的核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加快制定核安全文化评估标准和要求;重视特殊国情及民族特性的影响;注重不同领域核安全文化评估的差异性;处理好核安全文化评估和核安全监督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ENN 5月18日讯,詹姆斯·洛弗洛克(James Lovelock)教授曾经提出过一个理论,他认为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的生命有机体.根据洛弗洛克的观点,该亚-希腊神话中的地球女神,从物理上和化学上是和地球上的生命紧紧相连的.  相似文献   

12.
福岛核事故虽已过去4年,但其给日本乃至世界核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仍然存在。针对福岛核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日本对核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改进。现行的日本核安全管理制度体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我国是核能利用大国,核安全管理制度亟需完善,日本的这些变化会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核电站厂址选择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福岛核事故源于两个直接因素--地震和海啸,以及两因素的叠加,并导致放射性泄漏对周围居民产生重大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中国大陆核电站厂址的地震发生概率、海啸发生概率和人口分布因素,由此评价我国核电站厂址选择的安全性。结果证明:我国大陆核电站远离地震带;沿海不会发生特大海啸;核电站周围人口分布密度符合安全标准,我国核电站具有较高的固有安全性。同时,此次福岛事故也是对我国核电发展的警示,要求不可忽视小概率的超基准设计事故以及多个超基准设计事故叠加的情况;要重新审查中国抗震和海啸等极限事故的标准;要考虑人口密度;要避免两个核电站建设过密的情况。目前,我国已经采取安全检查等措施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这次福岛事故对我国乃至世界核电的发展都是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06,(8):5-5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核电现在已成为法国最重要的能源,同时也成为国家能源稳定供应的保障和重要的经济命脉。作为安全清洁的能源,核电还为法国保持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发挥着突出作用。可以说,因为核电发展的成功,促进了法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以下简称《声明》)是我国政府关于核安全文化的首个政策声明。文章对新形势下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声明》对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八大特性、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并对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提出了相关倡议。  相似文献   

16.
17.
发电时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核能发电技术倍受世界瞩目。在全世界开发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个由微软大亨比尔·盖茨出资的投资企业TerraPower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了核能发电事业。为了实现这一梦幻般的环保发电系统,TerraPower公司正在吸纳全球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气旋活动对福岛核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FLEXPART-WRF,根据Stohl推导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下称福岛核事故)发生后40 d内的137Cs排放量数据,对核污染物在中尺度区域的扩散传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选取近5年3次典型气旋个例(北方气旋、南方气旋和缓慢移动气旋)进行敏感性试验,以分析不同气旋系统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结果表明: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受中纬度西风带影响,核污染物主要向东部太平洋方向扩散;核事故发生后的5 d,受北方气旋和日本南部局地中尺度气旋2次气旋过程的影响,核污染物对日本本土部分地区影响较大,但影响时间不长. 典型气旋个例的敏感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北方气旋和南方气旋均可使核污染物对日本本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气旋移动速度较快,影响日本岛的时间较短,沉降量也较小;当出现缓慢移动气旋影响日本和周边地区时,可致污染物影响日本岛的时间延长,并直接进入东亚大陆.   相似文献   

19.
海上核电站     
《环境》2006,(1):55-55
提到海上核电站,你会不会感到惊奇呢,也可能在脑海里出现不少小问号:核电站建在海上不污染海水吗?发出来的电又怎么送出去?建造海上核电站的投资比陆地上的高吗?  相似文献   

20.
核电的复兴     
吕威 《世界环境》2009,(3):10-10
今年3月,湖北咸宁等三个内陆核电厂的厂址选择阶段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的论证,中国加快了核电开发进程。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2007年以来,全球都兴起了一阵核电复兴的浪潮。今年2月份,意大利和瑞典公布了建造核电站的计划,法国也在规划新的核电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