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川釜溪河水系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法为例,探讨在河流水质监测中,采用“宏观控制重点布设”与“功能河段分区布设”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布设监测断面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提出用F检验法,对拟布监测断面水质进行“均匀性”检验,以确定最佳采样位。  相似文献   

2.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应掌控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发现一条河流上现有水质监测断面是否存在功能相似的邻近断面,水环境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近似地展现一条河流任意位置的水质情况,二者结合即可解决缺乏实测数据的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问题.以我国某条大河为研究实例,运用物元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法以及一维水环境数值模型结合物元分析法研究其水质断面优化问题.研究发现该河现有15个监测断面需要去除2个,同时需要增设2个新的水质监测断面.通过实地调查,该优化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河流水质监测断面的合理布设问题.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中河流调查、监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永军 《环境科技》2003,16(2):22-23
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对中小河流水环境研究中的河段选择、断面布设、测量采样、污染源调查、化验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地表水监测断面的代表性、合理性、科学性,更好地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根据山东省水环境监测网优化布点的原则及方法,对全市河流监测断面进行了评价和优化,优选出最佳的水质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5.
河流水质监测控制断面设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流水质监测控制断面设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河流的控制断面应设在排放口的下游,污染物与河水能较充分混合处的原则,提出了河流水质监测控制断面的计算公式:X=0.313μB2/Ey,以及其他有关河流水质监测断面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污染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亟需第一时间出具应急监测数据进而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本文分析了一起河流水质氨氮超标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提出了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及污染源头查找方法。合理布设河流监测点位,采用快速试剂管法与传统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河流断面,迅速锁定污染源头。  相似文献   

7.
在东营地区广利河某段开展了地热尾水溶质弥散试验,获得监测断面的相关数值,采用河流水质综合模型(QUAL-Ⅱ)对尾水在河流中的弥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求取弥散参数D为12 m2/s,模拟结果显示:单一点地热尾水排往河流中,对河流水质贡献不大,除排放口有影响外,尾水对整个河流的生态环境没有大的污染和破坏;预测多个尾水排放源排往同一河流时,尾水溶质的累积作用是明显的,相对影响较大区域在排放源0~40 m范围,距排放源大于200 m时,尾水的排入对河流水质影响已较轻微。建议在地热尾水排放点分散布设,降低尾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市地表水环境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各河流常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的分析,指出西安市地表水水质变化规律及存在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并通过各河流入渭口COD及氨氮浓度与标准浓度比对,测算出西安地区各河流主要断面功能区达标的目标减排量,其中,COD需削减2.977 7万吨,氨氮需削减0.664 9万吨.西安市在2012年-2015年通过实施全面减排,COD将削减纯量1.512 6万吨,氨氮将削减纯量0.248 2万吨,分别占地表水体功能区达标需削减量的51%及37%,因此本文预测至2015年西安市地表水体环境将得到整体改善.  相似文献   

9.
结合一起具体河流污染事件,研究了河流污染的应急监测处置方法。河流污染环境应急中,对事故点位水质进行现场定性定量分析,了解污染物种类与浓度。在河流上下游布设监测点位,明确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边监测边进行应急处置,减轻污染物扩散。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武宜运河沿线4个例行监测断面2011年至2013年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武宜运河水质污染情况逐年减轻.在武宜运河流域布设了42个监测断面,其中武宜运河沿程布设14个监测断面,相关河流布设28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武宜运河全线水质属于Ⅴ类~劣Ⅴ类,水质总体上表现为宜兴段稍好于武进段.相关河道水质基本属于Ⅲ类~劣Ⅴ类.目前该区域水质污染以总氮污染为主,且总氮超标最为严重.掌握了武宜运河小流域河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现状,从工业、生活、农业面源、船舶污染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建议对策,为开展综合整治奠定了基础,对改善流域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物元分析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祚泳 《环境工程》1996,14(3):46-49
为了探索物元分析法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中应用的可能性,在确定了最佳和最次理想点基础上,建立了标准事物和节域事物的物元矩阵,并根据监测点对标准物元的关联函数值分布对采样点进行优化。实例表明物元分析法用于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Fisher最优分割法是用离差平方和来表示同类样本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简便的计算步骤和作图,确定最优分类数,使同类样本间的差异最小,各类别样本间的差异最大,并用F检验法检验最优分类数的合理性。文章根据Fisher最优分割法的理论内涵,研究其应用于酸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可行性。以漳州市沿海区域监测点为研究实例,用Fisher最优分割法确定最优的分类情况和最优的优化布点方案。结果表明,原布设的9个监测点用Fisher最优分割法优化为3个典型点位,可客观地反映漳州市酸雨控制区的整体污染状况和污染趋势,该方法理论内涵直观、计算简便、重复性好,对环境质量监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率神经网络(PNN)是一种结构简单、训练简捷、应用十分广泛的人工神经网络,并且在水质分类等环境领域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本文选取广州市最大的人工湖——白云湖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水质监测数据及生物监测数据,建立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得到不同监测时间点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分析表明:1白云湖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目前净化水质的效果有限;2各监测点的评价结果均呈季节性变化,丰水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好于枯水期,年际变化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概率神经网络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是可行的,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其具有训练时间短、权重确定客观、输出结果稳定等优势,可以运用到更多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4.
水质监测中的快速传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感器的发展是水质监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以水质调查对监测技术的需求和相应传感器的发展趋势的分析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光纤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指出了快速传感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2008年-2010年分别对厄立特里亚Zara矿区11个地下水和6个地表水(雨季采样)采样点进行抽样检测,运用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对26个水质指标进行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水质因受地层矿物溶滤成分的影响不适合直接饮用.地下水中重金属超标严重,硫酸盐、溴酸盐和总磷也高于饮用水的最大允许水平(MPL).各指标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距矿区较远的监测点水质相对较好.地表水中仅总Fe和总Al含量超标,优于地下水水质,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2.9倍和18.8倍.  相似文献   

16.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南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2):149-151
水环境自动监测现已是中国水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前期准备工作与后来实践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站址选择、采水系统工程的施工,监测仪器的选配,安装,严格遵守仪器技术要求和认真执行操作程序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很大的相关性。本文以常州市武进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工作为例,根据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特点,提出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训技术人员,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08-2010年洱海水质及藻类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10年洱海水质和藻种监测数据,得出洱海水质现状及藻类的变化状况。监测结果表明:近3年洱海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三个监测站点水质好转表现为海东>才村>团山;总藻细胞密度则恰恰相反,其大小为团山>才村>海东。藻类种属方面,洱海共检出8门61属;蓝藻、绿藻门数目占总数的80%以上,其次为硅藻,约10%左右,洱海的藻类植物群落组成主要为蓝藻-绿藻-硅藻类型。此外,2010年以前三个监测点以蓝藻居多,2010年后绿藻及硅藻比重跃增,其他藻种出现频率升高,导致洱海藻类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有所变化,洱海藻类丰度提高,其原因可能与2010年云南气候的反常引发环境变化造成。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自动监测现已是中国水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前期准备工作与后来实践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站址选择,采水系统工程的施工,监测仪器的选配,安装,严格遵守仪器技术要求和认真执行操作程序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很大的相关性.现就同江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站几年来运行情况,管理情况,建站时的设想及实践中联想到的问题浅谈个人点滴体会,仅供所需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地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状况,更好的进行预防和治理,文章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黎明垃圾填埋场为例,在实地考察与采样检测的基础上,采用污染指数法对污染情况做出了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黎明垃圾填埋场各监测井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监测井LMA和LMD点进行特征因子检测,两点均有钡、碘化物和甲苯检出,LMA综合评价为轻污染,LMD综合评价为中污染;以1986年该地区G32监测井的水质情况为背景对各点位无机物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LMB为中污染,其他点位为极重污染,主要的影响指标为高猛酸盐指数、总硬度和氨氮.  相似文献   

20.
Surface waters can be contaminated by human activities in two ways: (1) by point sources, such as sewage treatment discharge and storm-water runoff; and (2) by non-point sources, such as runoff from urban and agricultural areas. With point-source pollutio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concem in the world. The form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related to both the sources such as soil nutrient, the amount of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ed, the amount of refuse, and the spatial complex combination of land uses within a heterogeneous landscape. Land-use change, dominated by human activitie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and quality. In this study, fifteen surface water 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Yuqiao Reservoir Basin, Zunhua, Hebei Province, northem China, were chosen to study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surface water.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low-flow period(June), high-flow period(July) and mean-flow period(October) from 1999 to 200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surface water among the fifteen 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rainfall-rich year is more complex than that in the rainfall-deficit year. It was found that the land 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river system, rainfall, and human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N-concentration in surface water.Keyword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seasonal variation; land use; Yuqiao Reservoir Bas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