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硝化速率测定和硝化细菌计数考察脱氮效果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通过对闵行污水处理厂、某石化厂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系统硝化段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测定和硝化细菌计数,并结合其运行水质数据,分析了两污水处理的脱氮效果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生物脱氮系统化段的硝化速经和硝化细菌数量是判断生物脱氮效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CASS工艺脱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CASS工艺脱氮的效果不够理想、效率不高、出水不够稳定的现象,对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曝气时间、DO、温度、λ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曝气时间3h,D02.5mg/L是本污水厂最合理的参数控制值,曝气时间3h时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7%和59.7%,D02.5mg/L时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5%和71.3%,脱氮效果良好;温度对脱氮的效果有很明显的影响,春季的脱氮效果明显好于冬季;脱氮效果随冲水比的增高而降低,但出水均达标说明CASS工艺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生物脱氮效果的角度,评析和介绍了几种新的生物脱氮工艺和对原有工艺的改进方法,从工艺方法上提高生物脱氮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SBR反应器对焦化废水进行生物脱氮处理时,存在NO2^--N的积累现象。通过控制pH和投加碳源来改善生物脱氮效率。结果表明,把反应器内pH水平控制在7.0-7.5时,反硝化速率最大。比较了在好氧阶段2和缺氧阶段2投加甲醇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在没有外加碳源的情况下,SBR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为78.4%,在好氧阶段2投加甲醇时,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为90.2%,在缺氧阶段2投加甲醇时,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93.8%。在投加甲醇后脱氮效率比没有外加碳源时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调节pH值和投加碳源可明显增加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5.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国富  周增炎  高廷耀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995-997,1012
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功能较差,前期试验和中试试验采用投加悬浮填料强化其脱氮能力,进而研究了曝气方式对生物膜量的影响,及低温、填料投配比和生物膜量等因素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孔曝气能显著提高填科的生物膜量,而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填科投配比对系统硝化效果影响不大,冬季通过提高系统的曝气量,可以保证系统的硝化效果基本不变,使出水氨氮较低,出水完全可以达标排放,表明试验投加悬浮填科强化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脱氮功能是经济,简便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植物光合及蒸腾特性对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芦苇光合作用及蒸腾特性随气象和水力条件的变化,及湿地相应的脱氮效率.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芦苇光合及蒸腾特性与脱氮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芦苇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对湿地脱氮效果影响较大,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增加,湿地中DO浓度上升,改善了湿地脱氮效果;湿地水深影响芦苇水分利用效率和湿地脱氮效率,与浅水位比较而言,深水位下芦苇的水分利用率和湿地脱氮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微生物用于废水生物脱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军  袁林江 《陕西环境》1998,5(2):19-21
本文通过试验确定了用聚乙烯酸(PVA)对微生物进行固定化的最佳条件,对低温下未包埋和包埋反硝化菌脱氛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了固定化细胞用于有毒废水生物脱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在低温时的脱氮效果明显优于未固定化细胞,且固定化做生物对毒性有很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8.
碳源循环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发了一种列管式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被混合固定于中空的PVA凝胶管的管壁之中,PVA凝胶管平行置于圆柱形筒体内,构成一个类似于列管式换热器的生物脱氮反应器。需要处理的氨氮废水在固定化细胞管的外侧与圆柱形壳体的内侧间流动,而反硝化所需的碳源(乙醇水溶液)则在PVA凝胶管内循环。研究了列管式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进行单级生物脱氮的可行性和连续运行的效果,并证明了在非纯菌种的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过程化细胞生物反应器进行单级生物脱氮的可行性和连续运行的效果,并证明了在非纯菌种的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过程中,存在着NH^ 4→NO^-2→N2的短积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运行效果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论述,并从理论和工程实际运行情况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指出除了控制曝气池温度、溶解氧、碱度、污泥龄、回流比等常见的工艺参数外,进水NH3-N浓度和C/N比的控制是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时被经常忽略的工艺参数,并且这两项指标对焦化废水生物脱氮的运行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石油化工产品的增加及深度加工,其排放污水中NH3-N经中和沉淀,生化处理后仍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为促使石油化工外排污水NH3-N达标,提出了A/O生物膜脱氮、过氯化脱氮、碱化曝气吹脱脱氮及程序间歇式多级生物氧化法脱氮(简称生物氧化法)等技术,经过小试、中试及局部生产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脱氮效果,在源头来水水质较稳定的情况下,可确保外排污水中NH3-B达标。  相似文献   

11.
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火电厂燃煤锅炉NOX的生成途径、目前国内外各种脱硝技术方法、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特点及不同催化剂型式性能比较等研究成果。火电厂的脱硝措施可在NOX产生和排出的主要环节中采用,应将各种脱硝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以最低成本获得最高的NOX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NOx)的脱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同步浸渍法制备了堇青石蜂窝负载型脱硝催化剂,研究了钒含量、温度、气时空速以及酸处理等对堇青石负载型脱硝催化剂脱硝效率的影响,同时采用BET、XRD等对催化剂进行物理化学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型脱硝催化剂脱硝效率随着V2O5含量的增加逐渐变大,脱硝效率随着温度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340℃时,负载型催化剂达到较好的脱硝效果,脱硝效率达到98%以上(气时空速为18000 h-1);硫酸处理后的催化剂脱硝效率提高1~3百分点,而HCl处理后的催化剂脱硝效率降低4~8百分点;堇青石负载型催化剂负载率维持在25%左右,经过超声处理后的脱落率<10%。  相似文献   

13.
燃煤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SNCR-SCR联合脱硝法、光催化氧化法、非平衡等离子体法、干法低温脱硫脱硝法和循环流化床联合脱硫脱氮技术等工艺的脱硝原理、脱除效率、应用条件、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不同地区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提出合理可行的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以沧东电厂4号机组进行的脱硝改造工程为例,阐述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SCR反应器、催化剂等脱硝设备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同时对4号机组加装脱硝装置后对空预器、引风机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针对其影响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5.
脱硝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与脱硫在线监测系统相比,脱硝装置在电除尘(或布袋除尘)装置之前,而脱硫装置在除尘装置之后。由于安装位置的前移,脱硝CEMS系统运行环境将比脱硫CEMS系统更为恶劣,脱硝装置将面临着高温、高粉尘、高负压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脱硝装置工况、HJ562-2010和HJ563-2010环保标准提出脱硝CEMS系统对设备的要求以及设备维护难点。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工业锅炉脱硝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NOx"作为新的考核指标纳入了总量减排体系。大型燃煤锅炉作为NOx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将是下一步控制工作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为继续控制煤烟型污染,在昌平、顺义、怀柔等远郊区县基本建成23个大型集中燃煤供热中心,本次研究通过对大兴##供热厂、通州##锅炉房两家已经安装SCR脱硝装置的供暖厂进行现场监测,了解锅炉房运行情况、脱硝装置实际运行效果以及氮氧化物排放情况,为下一步在大型燃煤供热厂推广使用SCR烟气脱硝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查阅国内脱硝领域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目前的污染防治措施和脱硝技术,分析国内防治措施不足之处,针对目前的污染治理现状及脱硝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功能脱硝实验台研究了花生壳、杨木、稻杆和玉米秸秆4种生物质的再燃脱除NO性能,以及工况参数对生物质再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花生壳再燃脱硝率最高、杨木次之、玉米秸秆最小,当再燃比(Rff)15%时,花生壳、杨木、稻杆和玉米秸秆的再燃脱硝效率分别为85.1%、80.3%、69.6%和67.2%.生物质粒径越小,再燃脱硝率越高.随着再燃温度的升高,生物质再燃脱硝效率先升高后缓慢降低,1073K的脱硝效率最高.生物质最佳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SR)为0.6,最佳Rff和再燃区停留时间分别为20%和0.81s. SR=20%的典型工况下,生物质再燃脱硝效率达到79%~89%.  相似文献   

19.
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以灰色层次分析法为基础,选择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3种典型的烟气脱硝工艺进行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将3种脱硝技术按照优劣进行排序,进而为选择合适的脱硝装置提供参考依据,以减少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20.
对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影响脱硫效率、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应软件对反应器中吸收剂量的分布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