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巴西《视界》杂志报道,巴西圣保罗州基础环境卫生公司最近在距圣保罗市六百一十公里的波普利纳城镇试验用一种禾本科草净化城市污水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波普利纳是一个有四千七百多人口的小城镇。地处赤道以南的热带地区,气候较为炎热。该城镇所在的地区地势平坦,土地为沙质地,城镇装有排水管道。圣保罗州基础环境卫生公司在波普利纳镇建立了一个污水处理站,在排水管道与污水处理站之间安排两个挡污水物的栅栏。当城镇各家居民排出的污水和脏物,通过排水管道流入污水处理站时,体积较大的污物被挡在栅栏里。接着,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污水站内的一个沙池里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的污水从沙池流入一个水槽,使水汇集成水  相似文献   

2.
在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广州市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和问题。结果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数量、污水处理能力和排水管道长度均呈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从全市尺度看,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已逐渐缩小,但各区域污水处理能力发展仍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状态。其中白云区缺口最大,达42.8万t/d。广州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城镇化率并不高,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污水处理效能未能有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任重道远。5个城市中广州市排水管道长度、人均排水管道长度排名首位,但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和排水管道密度仅处于中游水平。本研究同时提出了广州市提升水环境质量针对性对策,为“十四五”加强广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生态中水道是依靠排水管道的流体特性和其内在生态系统,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净化流入污水并最终实现污水回用的中水系统。生态中水道推流式反应器构型决定了其具有高效的净化能力。水流速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溶解氧水平都将对生态中水道的处理效率产生影响。而应用跌水充氧、自然拔风和动态调配技术可强化生态中水道的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合理评价截流倍数的影响因素,探讨城市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道截流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应综合考虑河道沿岸排放污染物总量、河道自净能力、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城市排水管道容量、当地气象条件等,最终通过计算比较后确定。  相似文献   

5.
排水管道内积了多少泥?有没有发生破裂、错位?一直以来,由于排水管道是地下空间设施,传统的人工检查方式难以全面了解其内部状况,有些管道即使有缺陷也要等到完全堵塞或路面坍塌后才被发现,使排水管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如今,"照胃镜"的探测已经可以运用到排水管道的内部检测,以提前发现其结构"病害".同时,采用非开挖法对排水管道施"微创"手术,更是可以在不挖路面的情况下完成"问题管道"修复,恢复排水功能.  相似文献   

6.
商新建  吴俊奇  张越  湛禹 《环境工程》2012,(Z1):200-202
建筑排水管道产生的噪声是家庭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而目前的测定方法系统较复杂、测试时间又长,本文根据管道声学测量理论对排水管道噪声测定方法进行设计,旨在探寻一种排水管道噪声简易的评测方法,以提高实验测试效率,同时又可为排水管材降噪性能研究提供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雨水排水管道堵塞现象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且不说,排水管堵塞会给人们步行出行带来困难,“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否会成为一个解决排水管道堵塞的出路。从这个出发点开始,我们对排水管道防堵装置进行了探索,并设计出一种新型排水管道防堵装置。本装置可以安装于排水管道入水口,当有雨水流进时,对雨水进行过滤,将雨水中夹杂的较大的悬浮物留在滤网中,通过传送装置送入到一侧的污物储藏室内,达到去除杂物使雨水顺利通过管道流通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固体废弃物进入管道的数量,进而缩小管道堵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选取北京市某区的排水管道沉积物进行取样,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广古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是排水管道沉积物微生物中的优势门类;在纲水平上,δ-变形菌纲、甲烷微菌纲、梭菌纲、拟杆菌纲占相对优势;在属水平上,功能性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SRB)和产甲烷古菌(MA)普遍存在于各处管道.在所选的6段管段中,管段S3、S4处M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0.6%、40.8%,高于其他管段,厌氧产甲烷的潜能较大,有发生可燃气积累的风险;管段S5、S6处的SRB相对丰度分别为9.14%、8.19%,高于其他管段,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的潜能较大,存在管道腐蚀的风险.RDA分析表明污水的DO、水温、硫酸根、TN与管道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选取北京市某区的排水管道沉积物进行取样,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广古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是排水管道沉积物微生物中的优势门类;在纲水平上,δ-变形菌纲、甲烷微菌纲、梭菌纲、拟杆菌纲占相对优势;在属水平上,功能性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SRB)和产甲烷古菌(MA)普遍存在于各处管道.在所选的6段管段中,管段S3、S4处M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0.6%、40.8%,高于其他管段,厌氧产甲烷的潜能较大,有发生可燃气积累的风险;管段S5、S6处的SRB相对丰度分别为9.14%、8.19%,高于其他管段,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的潜能较大,存在管道腐蚀的风险.RDA分析表明污水的DO、水温、硫酸根、TN与管道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解铭  郑涛  虞峰  沈林亚 《环境工程》2020,38(12):45-48,96
随着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日益完善,管道的破损缺陷修复将成为未来城市排水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之一。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作为地下设施环境友好技术,具有施工社会成本低、环境成本低及工期短等特点,逐渐被行业内采纳。结合上海市四平路排水管道修复实际工程案例,重点介绍非开挖修复技术中原位固化法及聚氨酯嵌补法在排水管道修复应用中的流程及该技术设计参数的选择,为同类型的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提出基于管网检查井水质特征因子监测,并结合管网和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解析污水管段的地下水入渗量和破损程度,以解决逐段物探或流量检测成本高且难以实施的问题.采用安赛蜜作为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因子,对安徽省巢湖市某污水厂服务范围(14.4km2)的污水管网系统地下水入渗量进行了空间分布解析,并识别出管网严重破损位置.结果表明:①基于划分管网节点的分段地下水入渗量解析,其总的入渗量解析结果与基于总体水量平衡的解析结果相对误差为21.0%,与典型管段流量监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5.4%,表明建立的方法是可靠的;②占污水管网总长0.3%的局部管段,其地下水入渗量占到总入渗水量的23.0%.因此,对局部破损管段进行修复,可以显著降低整个管网系统的破损程度.据此还提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城市排水管道内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排水管道内污染物随水流沿程降解转化,是造成管道腐蚀、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重要原因,掌握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于优化排水系统运行、改善管网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污水和沉积物两相污染特性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管道内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①常量污染物(如氮、磷、硫)在管道内好氧-厌氧交替的条件下沿程降解释放,微量污染物难以完全降解,多发生形态结构变化或由水相向沉积相中迁移.②管道生物膜对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起主导作用,管道内高基质浓度环境和水流冲刷作用为生物膜稳定状态的维持创造了有利条件.③污染物迁移过程中,气体的产生受有机物浓度、温度、水力停留时间及流速的影响,应结合管道内实际污染物的组成情况采用相应的有害气体控制措施.在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中,模型模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现有模型多从生化反应过程和水力学的角度切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逐渐应用于管道建模,模型的精确度不断提高.建议今后加强污染物在管道内污水、沉积物、空气三相间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微量污染物的研究应广泛开展;在实际应用中,应在全面分析管道内污染特性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污染物抑制策略,建立符合本地特征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昆明市不同类型的餐饮业的废水排放特征、排放途径、主要污染物以及产生量、废水处理方式、城市污水收集系统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餐饮业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餐饮业小型污水综合处理系统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餐饮污水进行综合处理工艺的技术方案 ,即将餐饮污水中有营养价值的固体物质经过粉碎、固液分离和烘干消毒等工序后打包统一收集 ;含油污水经过油水分离后 ,废油回收 ,废水排入下水道。介绍了粉碎机、固液分离装置和油水分离器等设备的原理。该处理系统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Managing risk by adapting long-lived infrastructure to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must become a regular part of planning for water supply, sewe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other urban infrastructure during this century. The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YCDEP), the agency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New York City’s (NYC) water supply, sew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has developed a climat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through its Climate Change Task Force, a government-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effort. Its purpose is to ensure that NYCDEP’s strategic and capital planning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tential risks of climate change—sea-level rise, higher temperature, increases in extreme events, changes in drought and flood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and changing precipitation patterns—on NYC’s water systems. This approach will enable NYCDEP and other agencies to incorporate adaptations to the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into their management, investment, and policy decisions over the long term as a regular part of their planning activities. The framework includes a 9-step Adaptation Assessment procedure. Potential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s are divided into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and policy categories, and are assessed by their relevance in terms of climate change time-frame (immediate, medium, and long term), the capital cycle, costs, and other risks. The approach focuses on the water supply, sew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of NYC, but has wide application for other urban areas, especially those in coastal locations.  相似文献   

16.
薛朝霞  冯骞  方芳  罗景阳  操家顺  徐润泽 《环境工程》2022,40(6):123-129+193
城镇污水管道系统中产生的甲烷是城镇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深入研究污水管道系统中甲烷的产排特性及发生机制对城镇污水提质增效和碳减排至关重要。综述了城镇污水管道系统中甲烷产排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甲烷产排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归纳了污水管道系统中甲烷产排的模拟评估方法。结果表明:污水管道内部环境、水质特性、水力条件等是影响甲烷产排的主要因素;生物膜-管道沉积物-污水多相界面的生化反应和传质过程是造成甲烷产排特性差异的关键原因;耦合管道水动力、颗粒物沉降过程、生化反应动力学、构建污水管道系统甲烷产排模型并应用于污水管道系统的甲烷排放测评与控制,是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污染物受纳量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通过污水处理率来评价生活污水处理水平,但污水处理率仅考虑了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处理的水量,忽略了雨污合流、地下水混入、抽取河水处理等原因导致的污染物收集水平不足.以成都市岷江外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评价指标优化研究,提出了基于污染物受纳量的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物处理率概念和核算方法体系,在划分控制单元基础上,核算生活污水污染物的产生量和处理量.研究发现,该流域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普遍偏低,进水水质存在季节性波动,说明可能存在丰水期雨水、河水或地下水混入稀释的情况,枯水期的进水数据更能反映区域生活污水排放情况;传统污水处理率计算显示该流域污水处理率高于100%,但全流域的CODCr、氨氮和总磷污染物处理率分别为37.50%、36.25%和30.14%,与该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特征和污水管网建设水平相符;在污水管网未完善的地区,采用污染物处理率更能有效评价和反映区域污水收集和处理程度.  相似文献   

18.
Fish processing, especially squid, creates high strength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wastewater that must be pretreated prior to sewer discharge. This study evaluated (1) new squid processing techniques, (2) advanced biological/chemic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to meet local wastewater discharge regulations, and (3) recycling opportunities for materials formerly discarded as waste. Low technology modifications such as improved housekeeping/management systems wer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obtain initial reductions in BOD loadings. Various high technology separation processes, aimed at removing soluble BOD from the process effluent, were evaluated. A first order cost–benefit analysis based on capital and operating costs, BOD reduction efficiencies, and worker health risk factors indicated that a modified biological trickling filter was the best available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squid processing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19.
合流制面源污染传输过程与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科学认识和全面理解合流制面源污染发生路径和污染贡献源对于治理和改善城市水环境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珠海市典型老城区的合流制小排水区为例,分析了污染物在地表与管道中的累积-冲刷过程,并运用质量守恒法解析了污染物的贡献源.结果表明,地表街尘累积量为(28. 81±10. 69) g·m~(-2),多场降雨事件中地表街尘冲刷量为(19. 27±10. 90) g·m~(-2),冲刷率为(52. 69±13. 3)%,其冲刷形成的地表径流中SS场降雨浓度为52~109 mg·L~(-1),管道径流中SS的浓度为68~158mg·L~(-1);地表径流对SS的贡献率为39%~72%,旱流污水对SS的贡献率20%,管道沉积物再悬浮对SS的贡献率为13%~56%;管道沉积物的厚度在小雨和中雨时增加1~14 cm,大雨和暴雨时,减少7~17 cm;降雨特征影响了污染源贡献比率,其中地表径流对各污染物的贡献范围为2%~52%,旱流污水对各污染物的贡献率范围为9%~65%,管道沉积物对各污染物的贡献范围为8%~81%.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合流制面源污染提出控制措施,以期为我国城市受纳水体污染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孟莹莹  冯沧  李田  王玲 《环境科学》2009,30(12):3527-3533
对上海市3个典型分流制雨水系统H、G、N的旱流污水水量水质进行了研究.在调查泵站运行情况、服务区域的特点的基础上,得出3个系统单位面积的截流水量分别为3 610、1 550和2 970 m3~/(km~2·d);生活污水混入比例分别为25%、85%、71%;H系统以地下水渗入为主,旱流污染程度最轻,G、N系统都以生活污水混入为主,旱流污染较为严重.对旱流污水可能的混接来源--灰水、黑水、地下水的水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以LAS/NH_4~+-N、NH_4~+-N/K、Mg/K 3个参数作为灰水、黑水和地下水的示踪水质参数,灰水的特点为LAS/NH_4~+-N>0.2、NH_4~+-N/K<1,包含黑水的生活污水的特点为LAS/NH_4~+-N<0.2、NH_4~+-N/K>1.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流程图法和CMBM法在雨水系统旱流溯源中的应用,得到的结果与水量水质综合分析的结果基本相符.研究结论和方法可为国内类似分流制雨水系统旱流来源的分析诊断以及后续改造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