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ASBR反应器,通过改变进水COD/NH_4~+-N值,研究了COD/COD/NH_4~+-N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D为300mg/L,NO2--N为145mg/L时,COD/COD/NH_4~+-N是影响厌氧氨氧化对耦合反应脱氮贡献及COD/NH_4~+-N去除率的主要因素,但不会对NO2--N去除率产生影响.当COD/COD/NH_4~+-N值在1~3.25时,厌氧氨氧化对耦合反应的脱氮贡献率基本稳定在73.03%;当COD/COD/NH_4~+-N值在3.75时,厌氧氨氧化对耦合反应脱氮的贡献率开始由71.76%下降至约55%;当COD/COD/NH_4~+-N值在4.25~5.25时,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脱氮贡献率基本相等;当COD/COD/NH_4~+-N值在6.5~12.5时,反硝化的脱氮贡献率随着COD/COD/NH_4~+-N值的增大由51.69%增大到79.62%.耦合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颗粒化程度不断增强,颗粒污泥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6~1.5mm范围内,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UCT工艺进水COD浓度与C/N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园  罗固源  许晓毅  曹佳  舒为群 《环境科学》2010,31(8):1846-1850
在UCT工艺中,进水COD浓度和C/N是影响其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考察这种影响,试验设计UCT工艺在不同C/N和进水COD浓度联合作用下运行,研究了其中对反硝化除磷和总体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N15时,较高的COD进水浓度促进异养菌的生长而使厌氧反应器释磷作用降低,C/N20时,由于TN浓度降低抑制了异养菌的增殖,厌氧释磷速率随COD浓度的升高基本保持上升趋势;在进水COD350 mg/L时,缺氧反应器内反硝化吸磷作用明显,COD350mg/L之后反应器内以释磷为主,当进水COD350 mg/L时,进水C/N为10~20对反硝化吸磷的促进较明显,且随着比值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小;在进水COD浓度为250~450 mg/L范围内,各初始C/N都能保持80%以上较稳定的TP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生物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电镀工业园区的物化出水,重点考察了本工艺对进水COD、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生物强化工艺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COD、氨氮,混凝沉淀工艺能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当进水COD在200~ 350 mg/L、氨氮在20~35 mg/L时,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的标准,即COD≤80 mg/L、氨氮≤15 mg/L.  相似文献   

4.
吸附-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对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全脂奶粉配制废水,研究了吸附-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B-ASBR)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特性,并与普通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B-ASBR 能显著提高出水水质,当原水COD 为2000mg/L 时,其出水COD 在100mg/L 以下,COD 总去除率可达95%~96%.A 段进水后30min 内对COD 的去除率可达90%,以厌氧颗粒污泥对非溶解性COD 的初期快速吸附作用为主.B 段的半饱和常数(Ks)仅为5.4mg/L,厌氧颗粒污泥对COD 具有很好的亲和性,使B 段出水COD 低于普通厌氧序批式反应器.  相似文献   

5.
在正交试验确定的相对最佳操作条件的基础上,对MSBR除磷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选定的因素中,进水COD/P为主要影响因素,对系统除磷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OD/P> MLSS > R >COD/N;工艺要求COD/P>100,但是过高的COD/P也会导致PAOs(聚磷菌)与GAOs(聚糖菌)竞争对有机底物的竞争,致使TP去除率下降;随进水COD/N增加,出水TP浓度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在COD/N>7时系统除磷效果较好;出水TP随R的增大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R为0.5时系统除磷效果最好;进水COD浓度越高除磷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唐文伟  曾新平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7,28(9):1993-1997
研究了乳化液废水湿式氧化前后的可生化性和生物毒性变化,并考察了SBR工艺处理湿式氧化后的乳化液废水的效果.实验证明,乳化液废水(COD=48 000 mg/L) BOD5/COD (B/C)为0.072 3,相当于0.120 mg/L氯化汞毒性,属难生化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经湿式氧化处理后,B/C显著上升,温度越高,B/C上升幅度越大,生物毒性降低越多.在220℃和240℃湿式氧化后生物毒性分别降低18.3%和50.8%.SBR对220℃湿式氧化出水具有良好地处理效果,并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COD为1 500~3 000 mg/L时,COD去除率为94.6%~96.1%,进水COD为2 000 mg/L时,出水COD平均为96.0 mg/L.WAO-SBR处理乳化液废水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甘氨酸厂工业废水蒸发冷凝液的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含有高浓度COD的冷凝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H2O2]/[Fe2+]=3.6:1、温度为30℃、 3.0的条件下,COD pH的去除率为 65%;在加入紫外光照射的情况下,冷凝液的 COD 去除率可提高到 77%.  相似文献   

8.
Fe(Ⅱ)活化过硫酸钠深度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Ⅱ)活化过硫酸钠(PS)技术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响应曲面法考察了PS/COD、Fe(Ⅱ)/PS和pH对COD和TOC去除率的单独和联合效应.利用紫外-可见扫描、凝胶色谱及三维荧光等手段表征深度处理前后的有机物特性变化.结果表明,PS/COD和Fe(Ⅱ)/PS对COD去除影响极显著;而PS/COD、Fe(Ⅱ)/PS和pH对TOC去除均有显著影响.PS/COD和pH联合效应对COD去除影响显著.最优工艺条件PS/COD比3.47、Fe(Ⅱ)/PS比3.32、pH 6.5时,COD和TOC去除率为50.7%和60.6%.Fe(Ⅱ)-PS氧化能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削减类蛋白质、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性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某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中试规模的改良UCT分段进水脱氮除磷工艺处理低COD/N生活污水,重点研究了流量分配比和原水营养元素比(COD/N、COD/P和TN/P)对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目的是分析探索工艺对有机物和氮磷去除机制和污泥特性.连续运行试验表明,该工艺取得稳定高效的去除性能.在进水COD负荷为0.79~0.9...  相似文献   

10.
介绍SBR法在制药废水中的应用及工艺流程.通过处理COD从3600mg/l降到130mg/l.COD总去除率达到96%,出水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甘薯燃料乙醇废水产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蔡小波  杨毅  孙彦平  张良  肖瑶  赵海 《环境科学》2010,31(10):2512-2517
利用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甘薯燃料乙醇废水,以COD为5000mg/L的废水做底物,获得的最大电功率密度为334.1mW/m2,库仑效率(CE)为10.1%,COD去除率为92.2%.实验进一步考察了磷酸缓冲液(PBS)浓度和废水浓度对MFC产电性能的影响.PBS含量从50mmol/L增加到200mmol/L,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提高了33.4%,CE增加26.0%,但PBS对废水的COD去除率影响不大.含50mmol/LPBS的废水COD从625mg/L增加到10000mg/L,COD去除率和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在废水浓度为5000mg/L处均获得最大值,但CE值有降低的趋势,从28.9%变化至10.3%.这些结果表明,MFC可以在处理甘薯燃料乙醇废水的同时获得电能;增大PBS浓度能提高MFC的产电性能;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随废水COD增加而增大,但废水浓度过高会引起酸化使MFC产电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好氧颗粒污泥膨胀及其恢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著  高大文  袁向娟  勾倩倩 《环境科学》2012,33(9):3197-3201
采用5个相同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研究了不同碳、氮、磷比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形态、沉降性能和有机物去除情况,并根据SVI30值分析了由营养物缺乏引起的好氧颗粒污泥膨胀情况及其恢复方法.结果表明,当进水m(COD)/m(N)/m(P)为100/5.8/1.2时,颗粒污泥结构完整,颗粒密实,SVI30在15~30 mL.g-1之间波动,COD去除率可保持在90%以上,系统总体运行稳定,没有出现污泥膨胀.当进水m(COD)/m(N)/m(P)为100/3/0.6和100/1.9/0.4时,系统中的颗粒污泥出现解体现象,但是SVI30值仍然低于35 mL.g-1,没有发生丝状菌膨胀;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系统COD去除率在85%以上.当进水m(COD)/m(N)/m(P)为100/0.5/0.1和没有投加任何氮磷物质时,系统SVI30均达到150 mL.g-1,污泥难以沉降,系统发生了丝状菌污泥膨胀.两系统COD去除率差别较大,前者COD去除率在试验后期保持在65%~80%之间,而后者COD去除率从试验前期一直降低,最后达到10%以下,系统完全崩溃.N、P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膨胀好氧颗粒污泥,通过补充充足营养物质运行48个周期后,2个系统膨胀污泥的沉降性能及有机物降解率完全恢复,但是污泥形态(除污泥颜色)恢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The performance of UV/H2O2, UV/O3 and UV/H2O2/O3 oxidation systems for treating spent caustic from an ethylene plant was investigated, in UV/H2O2 system, with the increase of H202 dosag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COD and the ratio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 to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of the effluent were increased and a better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than the H2O2 system alone. In UV/H2O2 system,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 reach 68%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and BOD/COD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0.22 to 0.52. In UV/O3 system, with the increase of O3 dosag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 and BOD/COD ratio were increased, and a better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than the O3 system alone.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 was 54%, and BOD/COD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0.22 to 0.48. In UV/H2O2/O3 system, COD removal efficiency was found to be 22.0% higher than UV/O3 system.  相似文献   

14.
熊娅  王强  宋英豪  朱民  林秀军 《环境科学》2013,34(7):2748-2751
通过改进传统水解池,强化水解池中的初沉污泥水解,以改善优质碳源比例.强化污泥利用水解反应器集悬浮物的沉淀分离和污泥的水解酸化为一体,经强化污泥利用水解反应器处理后,废水中SS去除率达到81.4%,SS/BOD5由进水的2.4下降至0.4;SCOD/COD、COD0.45~5/COD分别提高了35.4%和17.7%,而COD>100/COD下降了53.2%;BOD5/TN从3.7提高至4.7;BOD5/TP从23.8提高至36.4.废水的碳源结构得到了改善.同时,在强化污泥利用水解反应器中完成了对污泥的处理,污泥水解率达到51.9%,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与减量化.  相似文献   

15.
进水浓度对UASB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人工葡萄糖配水,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研究了进水浓度对UASB反应器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000mg/L COD的高浓度进水能够培养出良好的颗粒污泥,颗粒直径1.0—2.5mm(大多为2.0mm),SVI 16.03 ml/g,沉降性能良好.颗粒化过程在二个多月的试验周期内基本完成。反应器容积负荷达30.8kg COD/m~3·d,COD去除率大于85%.而采用1000mg/L COD的低浓度进水,也能培养出颗粒污泥但过程较慢,颗粒直径较小,约0.5—1.5mm,反应器容积负荷最高为10.2kg COD/m~3·d,COD去除率约75%。本文还就处理实际废水时的操作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人工配制的含硫酸盐有机废水作为原水,研究不同COD/SO42-值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当COD/SO42-<14.8时COD的去除率可达95%,SO42-的去除率在86%~96%之间;当COD/SO42-在14.8~4.0之间时,COD的去除率有所下降但仍能保持在94%...  相似文献   

17.
CLR反应器是在IC反应器的基础上优化的厌氧反应装置,详细介绍了改进的工艺和实验方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渗滤液,采用CLR厌氧反应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的环境下,CLR厌氧进水COD从4 200 mg/L逐渐提高到42 000 mg/L的情况下,并稳定进水COD浓度42 000 mg/L左右时,出水COD在8 400 mg/L左右,COD去除率为80%以上.CLR反应器处理实际渗滤液的负荷能够达到42 kgCOD/(m3·d),产气效率为0.4L沼气/gCOD,从处理效果的分析为生产规模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连续流实验和批式实验研究了有机物和NO2--N对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耦合脱氮特性的影响.在连续流实验中,保证底物NO2--N充足,研究了葡萄糖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当进水葡萄糖有机物的COD浓度为100mg/L时,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活性,当COD浓度为200mg/L时,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活性较差.当进水COD浓度分别为100,200mg/L时,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NH4+-N去除活性分别为0.096,0.071kg NH4+-N/(kgVSS-d),厌氧氨氧化NO2--N去除活性分别为0.153,0.092kg NO2--N/(kgVSS-d),反硝化NO2--N去除活性分别为0.111,0.212kg NO2--N/(kgVSS-d).在批式实验中,研究了碳源种类和COD/NO2--N比对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颗粒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控制COD/NO2--N比为1~4,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厌氧氨氧化菌在亚硝态的竞争过程中占据优势;以乙酸钠为碳源时,控制COD/NO2--N比为1~4,厌氧氨氧化菌在亚硝态的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9.
酵母菌处理系统中氮缺乏引起的污泥膨胀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酵母菌处理色拉油加工废水系统中投加氮源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对污泥膨胀的恢复作用批量实验结果表明:①添加氮源有助于提高去除效果,碳氮比(COD/N)为50/1~20/1的条件下,油去除率最高,达90%以上;②添加氮源能够改善污泥沉降性,COD/N比为50/1、20/1时污泥沉降性明显优于100/1、200/1和不加氮的条件.连续试验中按COD/N为20/1添加氮源,污泥体积指数(SVI)稳定在100~200,油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氮缺乏色拉油加工废水中添加氮源是控制污泥膨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pH6.0酸性条件下产甲烷EGSB反应器的运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中性颗粒污泥接种,运行一个3.1L的EGSB反应器共345d,通过逐步降低pH值,获得了耐酸的产甲烷颗粒污泥并实现厌氧反应器在低pH、低碱度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在pH 6.0,进水COD 3000mg/L,COD容积负荷5kg/(m3·d)时,反应器的COD平均去除率为95.0%,出水总碱度(以CaCO3计)仅为328.5mg/L,每g去除COD的沼气产量为372.2mL,沼气中甲烷含量约为57.6%;在进水COD 4 000mg/L,COD容积负荷7.5kg/(m3·d)时,COD平均去除率为90.9%,出水总碱度仅为404.8mg/L,每g去除COD的沼气产量为446.3mL,甲烷含量约为55.9%.EGSB反应器在pH6.0~6.1的范围内共运行112d,表明在低pH、低碱度下实现稳定的产甲烷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