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配合广州市委、市政府打造"2010年广州绿色亚运"目标,全面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广州市环境保护局于2009年全面启动脱硝工程建设,成为继北京之后,第2个全面开展烟气脱硝工作的城市,力争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全市火电企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9,(5):56-56
日前广州市举行烟气脱硝技术经验交流研讨会,广州市环保局在会上表示,2010年亚运会前全市火电企业将全部安装降氨脱硝设备,预计可削减氨氧化物排放量3.6万吨。据透露,市环保局已于今年1月向市政府报告,提请市政府于今年6月前发布实施火电企业降氨脱硝工作通告,为电力企业开展降氨脱硝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俊 《环境》2009,(6):50-50
为力保亚运期间空气质量,广州准备实施3项新环保措施,包括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重点工业企业降氦脱硝和控制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排放,从源头上减少酸雨及灰霾形成。广州计划将环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范围内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止销售使用煤燃料。同时,2010年1月1日起,建筑行业使用的涂料必须是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环保涂料,全市范围内禁止非环保型涂料使用。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将在我国广州开幕,广州人民提出了"和谐亚运、绿色亚遁、文明亚运”和“争做好市民.当好东道主”的口号。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5月28日,为配合广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绿色亚运"的战略目标,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中国移动广东省分公司广州公司、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燕塘乳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广州大厦举办"2010’广州环保科技年度论  相似文献   

6.
2010年广州亚运期间空气质量与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2010年11月4日~12月10日广州地区NO2、O3、SO2、PM、能见度实测资料,区域空气污染指数RAQI及大气输送扩散特征参数,分析广州亚运期间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运期间空气质量比亚运前后好,能见度比亚运前后大,PM1和PM2.5浓度比亚运前后小,能见度与PM1和PM2.5有较好的反相关;亚运期间NO2和SO2日均值和小时均值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PM10日均值和O3小时均值均满足国家二级标准,污染物得到较好的控制;广州地区SO2受本地源和外地源远距离输送叠加影响,NO2受本地源影响较大;广州周边城市NO2、SO2和PM10有向广州输送的潜势,而广州O3有向其周边城市扩散的潜势;亚运期间污染气象条件比亚运前后有利,亚运期间污染物浓度降低得益于政府实施的减排措施及良好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7.
于2010年11月4~30日在广州城区每天昼夜各采集一个PM2.5样品.对样品进行有机碳、元素碳和水溶性离子分析,同步收集了在线PM2.5浓度、大气消光系数(bext)以及气象因子,探讨了PM2.5特征及其与大气消光系数的关系,并利用修正后的IMPROVE消光系数方程重建大气消光系数.结果发现:亚运期间PM2.5日均值质量浓度为(77.0±24.4)μg·m-3,比亚运前低27.8%.PM2.5和相对湿度是导致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亚运期间大气消光系数为418 Mm-1,比亚运前低28.3%,(NH4)2SO4、POM(particulate organic material)和LAC(light-absorbing carbon)是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达到87.0%.广州及其周边城市采取的减排措施对于缓解亚运期间广州城区的霾天气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燕声 《环境》2010,(10):16-18
从200多平方米只有20多人的小厂房,到今天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十大领军品牌,并成为2010广州亚运太阳能热水器唯一供应商,他用了20年的时间去打造一个太阳能企业的神话。  相似文献   

9.
《广州环境科学》2009,24(3):18-18
随着2010年亚运会的临近,广州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市民关注。亚运环保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今明2年广州将安排6亿财政资金专门用于加强空气污染整治,撬动企业投入约18亿元,总计投入24亿元治理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
李佳亮 《环境》2010,(12):36-38
<正>今天的广州,市民明显感到天蓝了,水清了。亚运改变广州。现在,走在广州大街小巷的榕树下,很多亚运技术官员、运动员、媒体记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花城真美!"  相似文献   

11.
亚运时段广州大气污染物来源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System,NAQPMS)研究2006年亚运时段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同时结合污染源追踪方法,分析珠三角各城市的源排放对广州全市、广州二环以内市区、广州6个亚运加强观测站的污染物浓度贡献.结果表明,NAQPMS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广州各污染物(NO2、SO2、PM10)浓度的变化;广州全市、广州市区、6个亚运加强观测站的污染物最主要来源于本地排放,而周边城市以东莞的贡献最大.3个源受体中,广州市区受本地排放的影响最显著,来自本地的NO2、SO2、PM10的月均贡献率分别为89.5%、75.4%、86.7%;东莞则对6个亚运加强观测站的影响最为突出,其NO2、SO2、PM10的月均贡献率达9.3%、23.8%、21.7%,而日最大贡献率高达19.3%、40.2%、48.7%.因此在大力削减广州本地污染排放的同时,对周边城市特别是东莞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将能有效改善亚运场馆附近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践行一个"绿色亚运"的承诺,广州重金治水、治气,城市环境从"灰天污水"逐步实现"蓝天碧水"。我们相信,绿色亚运必将成为广州环境转变的重要契机,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的新思考,促进广州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0,(10):42-43
早在申亚之初,广州就已提出"绿色亚运"的口号和承诺。"绿色亚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打造蓝天白云"的优美环境。2004年申亚成功后,广州便开始将亚运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分为八个阶段逐步推进。目前,已推进到第六阶段既最关键的攻坚期。接下来的第七阶段,将在亚运会举行期间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减排和应急减排措施,并与周边城市联动,做好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通关文牒     
《环境》2010,(11):22-23
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省文明办、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部共同主办的“畅享绿色出行,迎接激情亚运”“绿色穿越”活动10月17日在广州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5.
亚运期间,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18个子站组成广州亚运空气质量监测网,每天开展全市空气质量信息和未来12、24、48、72h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布和预警等各项工作。据统计,亚运期间,广州市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100%,18个主要监测点每天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亚运大型活动水域、亚运涉水竞赛项目水域、亚运景观用水水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跨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0,(4):37-38
亚运会期间(11—12月份)正好处于枯水期,为了改善花都区水环境,保障亚运比赛和大型活动用水质量,实现“绿色亚运”目标,花都区特制定“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广州市花都区水环境保障方案”。方案包括水环境整治工程建设行动计划、水环境水质监控行动计划、饮用水源安全保障行动计划、水环境应急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亚运前珠江广州河段前航道河道沿程排放污水,包括河涌污水和排放口污水,以及境内外上游来水等水污染物贡献程度,并预测识别广州亚运会珠江前航道主要水环境影响因素,提出前航道水环境保障的对策建议,为亚运水环境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0,(10):36-37
第十六届亚运会即将在广州举行,广州石化作为广州地区最大的能源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快油品升级步伐,为"绿色亚运"、"平安亚运"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燃煤机组SCR脱硝系统自2010年大规模改造,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电厂已经进入第一次脱硝催化剂更换周期。SCR脱硝系统经过长期运行后,运行管理人员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由于设计缺陷、运行方式不当、催化剂活性下降、设备老化磨损等因素,SCR脱硝系统长期运行后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SCR脱硝系统部分常见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10,(11)
<正>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省文明办、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部共同主办的"畅享绿色出行,迎接激情亚运""绿色穿越"活动10月17日在广州正式启动,10月26—30日,活动车队沿着亚运火炬传递路线依次穿越了中山、江门、珠海、东莞、深圳、惠州、汕尾、清远、肇庆、佛山等十个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