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将正式生效。与现行的法律相比,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在法律层面上将节约资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法律调整范围和可操作性上都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相关配套措施也将很快出台,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将迎来艳阳天,权威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可再生能源法》将催生千亿市场。《可再生能源法》是我国诞生历程最短的一部法律,其中的“强制上网、税收优惠”等条款均会对我国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这部法律表明中国政府已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消除贫困的重要举措来实施。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发展可再生能源更是能源消耗“内忧外患”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可再生能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高宇雷 @晓张…  相似文献   

3.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在未来5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的硬指标,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能耗目标是降低4%左右。但是我国的节能形势并不乐观:电监会权威人士称,我国全年电量短缺600亿千瓦时;山东省生产一次性能源1.4亿吨标准煤,消耗2.3亿吨标准煤,由过去能源调出省变成了调入省……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量的大幅度上升,加上消费格局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能源问题愈加突出。1997年11月1日,全国人大通过了《节约能源法》,节能降耗有了法律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作为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德国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其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政府认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保证能源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把握技术革新先机都至关重要。德国2004年8月生效的新《可再生能源法》对2000年出台的类似法律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的补偿。新法规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德国2004年还新出台了市场刺激措施,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持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德国联邦政府曾从长远出发,制定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迄今已投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即将实施,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成为江苏省打破“石化能源”一统天下的“重中之重”工程。而迅速崛起的绿色光伏产业已成为江苏发展“绿色能源”又一新的“亮点”。近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他认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防治火力发电环境污染的立法发展的概述和现行防治火力发电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简称《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对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和改善环境污染现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煜 《环境教育》2009,(5):32-32
最近拜读了张坤民教授主编的《低碳经济论》,此书唤起了我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及研究。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源于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的未来一创造低碳经济》。这是因为英国当时对能源的进口依赖度很高,出于对能源供给和国家能源安全角度的考虑,提出了“低碳经济”,希望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而现在,  相似文献   

8.
国际要闻     
《环境教育》2009,(7):83-84
美媒体担心中国环保技术超美国 《纽约时报》某记者说道:“地球上的人口大约每15年就增长10亿,而这些人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支付得起高能耗的生活,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将突破地球的承受极限。因此,能够生产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将成为下一个全球大工业时代的主题,而中国必须成为这一潮流中的一分子。我担心中国会在能源技术方面‘痛扁我们’。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被公认为21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太阳能光伏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全球太阳能光伏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以每年30%~45%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光伏产业真正起步于2000年。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后,我国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十多个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办法和条例。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却呈现出了"畸形"发展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能源法律体系不仅保障能源的有效供给,还承载着低碳和减排的使命,建构合理而可行的、具有低碳内涵的能源法律体系是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法律体系的基础。在将要逐步完善的能源法体系中应基于我国能源结构及其现实禀赋认真全面落实低碳经济的主要制度,将低碳经济规律全面、具体地贯彻和体现在能源法体系中,采取可行的举措和步骤逐步提升能源法律体系的低碳内涵。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政策可再生能源法细则将出台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透露,《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与此前的法案有了显著的变化,相关的配套细则亟待出台。主要的配套细则有《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管理办法》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管理办法》。任东明在搜狐绿色举办的绿色竞争力营销讲堂中披露了上述信息。  相似文献   

12.
陈倩 《中国环境管理》2022,14(1):123-129
我国2020年《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的立法目的在结构层次、推演逻辑等方面均有不足,无法统摄整个能源立法实践,极大影响了能源法的立法质量。不同的立法目的产生不同的法律实效,我国能源法的立法目的不仅取决于能源法的位阶,而且必须以实现“双碳”目标为价值指引。能源法需要遵循从“理念”到“价值”再到“目的”的推导逻辑,从形式诉求和实质要义出发,设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立法目的条款。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能源产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能源产业在可持续理念下的六大战略,即:(1)在发展模式上,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技战略;(2)在能源消费上,要立足中国实际,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同时,实施煤、油、气等多能源并举的多样化战略;(3)在能源供给上,考虑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应当加大实施"走出去"的战略;(4)在能源生产上,要积极开发各种能源,尤其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施新能源战略;(5)在能源产业上,要做到开发与节约并举,积极开展节能活动,实施节能优先战略;(6)在全局发展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J际情况,要实施能源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将正式生效.与现行的法律相比,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在法律层面上将节约资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法律调整范围和可操作性上都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能源法>尚在制定之中就被寄予厚望,社会各界期望这部中国能源领域的基本法能够在能源效率、能源安全、能源与环境的协调等综合性问题上全面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10,(2):63-63
<正>重庆两会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1月21日,重庆政协现场办理了政协委员们《关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的一号提案。2010年,重庆将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途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覆盖交通、建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12,(11):95-95
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境内,规划建设2×600MW+4×1000MW燃煤空冷发电机组及配套900万吨/年煤矿。其中,府谷电厂一期工程2×600MW亚临界空冷燃煤机组于2008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同步安装脱硫装置,属国家规划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家"西电东送"北线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兴企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节能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有关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严格按照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能源强度的定义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构成,将能源强度细分为生产能源强度和生活能源强度.生产能源强度是影响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生活能源强度快速增加态势应引起高度关注.基于LMDI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2005-2012年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人均GDP倒数效应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效应.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效应和人均GDP倒数效应是河南省能源强度下降的驱动力,而经济结构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效应成为河南能源强度下降的阻碍因素.为实现“十二五”河南省“双控”目标,除挖掘效率节能潜力外,实现结构节能、合理控制生活能源消费增速十分重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飞速发展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增长,能源消费与能源供给、环境污染矛盾日益突出。在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运用LMDI法将我国1996--2010年能源消费变化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探讨产出提高、结构调整、效率提高对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规模扩大对能源消费起到正向的拉动作用,结构调整对缓解能源消费增长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能源强度对能源消费的抑制效应自“十一五”期间起作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而吉林省一次性能源人均占有量又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3%,重要能源短缺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吉林省可再生能源丰富,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但可减少经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而且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效地解决吉林省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