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低排放典型燃烧源颗粒物及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以自行开发建立的超低排放高湿废气中总颗粒物(total particulate matter,TPM)的直接冷凝采样系统及监测方法,应用于3台北京市超低排放典型燃烧源烟气中颗粒物的排放监测.分析和评估超低排放典型燃烧源排气中颗粒物及其水溶性离子的排放水平与组成特征,探究可过滤颗粒物(filter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和可凝聚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及其水溶性离子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超低排放燃煤锅炉FPM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介于1.04~1.11mg·m-3之间,TPM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介于3.82~8.69mg·m-3之间,均满足国家超低排放颗粒物限值要求(10mg·m-3),燃煤电厂TPM排放浓度超过了北京市颗粒物排放标准限值要求(5 mg·m-3).燃煤供暖锅炉CPM及其总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分别为3.05mg·m-3和1.30mg·m-3,显著低于燃煤电厂,与燃煤电厂的负荷和烟温较高有关;燃煤电厂锅炉CPM及其总水溶性离子排放浓度分别是燃煤供暖锅炉的2.2~2.4倍和1.7~2.2倍.燃气电厂TPM及其总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分别为1.99mg·m-3和1.44mg·m-3,均明显低于燃煤锅炉.CPM是燃烧源排气中颗粒物的主要形式,在超低排放锅炉烟气中CPM对TPM的质量贡献显著增加,并随烟温的升高而增加,燃煤锅炉为72.6%~88.1%,燃气电厂为93.1%,且水溶性离子总量的66.1%~94.2%存在于CPM中.排气烟温显著影响颗粒物及其水溶性离子的赋存形态、脱除效率与排放水平.SO42-是燃煤锅炉颗粒物的主要特征离子,排放浓度介于0.98~1.18mg·m-3,占水溶性离子排放总量的27.7%~49.6%,来源于烟气脱硫;F-是燃煤电厂颗粒物中又一主要特征离子,排放浓度介于1.91~2.32mg·m-3,占水溶性离子排放总量的54.4%~56.1%,可能与燃料煤含氟量高有关;NH4+是燃气电厂颗粒物的主要特征离子,排放浓度为0.92mg·m-3,占水溶性离子排放总量的64.2%,来源于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过程中的NH3逃逸,其排放浓度显著高于燃煤锅炉,可能与燃气电厂缺少其它净化设施的协同去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玥  胡奇  高大文 《环境科学》2018,39(4):1731-1738
本研究采用一体式厌氧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integrated anaerobic fluidized-bed membrane bioreactor,IAFMBR)处理含苯并噻唑的高浓度合成废水,考察了温度变化(35、25和15℃)对反应器运行效能,膜污染情况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下降对反应器运行效能和膜污染情况产生不利影响.当温度从35℃下降到15℃时,COD去除率下降7.4%,苯并噻唑去除率下降49.2%,挥发酸总量上升225.66 mg·L-1,甲烷产率(以CH4/CODremoved计)下降0.118m3·kg-1.膜污染周期从5.2 d下降到2.5 d.对于滤饼层而言,达到膜污染时,SMP(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的质量浓度从42.47 mg·L-1上升到70.62 mg·L-1,EPS(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的含量(以VSS计)从46.30 mg·g-1上升到82.22 mg·g-1;对于混合液而言,SMP的质量浓度从36.46 mg·L-1上升到69.35 mg·L-1,EPS的含量从47.47 mg·g-1上升到81.63 mg·g-1.蛋白质是EPS和SMP的主要成分,约占总成分的80%.微生物群落结构表明,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Chloroflexi(绿弯菌门)始终是最优势的菌门,占全部菌门相对丰度的42.6%~61.0%.随着温度的下降,优势菌属分别是Clostridium(13.7%),Levilinea(15.2%)和Lactococus(17.9%).产甲烷古菌的优势菌属始终是Methanosaeta.  相似文献   

3.
超低排放改造后燃煤电厂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海口电厂"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在线监测数据和实测结果,研究颗粒物、SO2、NOx排放特征,分析颗粒物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谱.结果显示,"超低排放"机组颗粒物、SO2、NOx排放浓度均值分别为(1.57±0.81)、(15.15±6.23)和(40.10±3.63)mg·m-3,均满足超低排放限值要求.TSP、PM10、PM2.5、PM1、SO2、NOx的排放因子均值分别为0.0099、0.0098、0.0092、0.0065、0.1131、0.2882 kg·t-1,排放因子集中在很窄的区间内,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与未进行超低改造研究结果比较,排放因子减小了1~2个数量级.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呈双峰分布,数浓度峰值粒径为0.027 μm和0.641 μm;质量浓度呈单峰分布,峰值粒径为1.100 μm.PM10、PM2.5、PM1的成分谱差异很小,其主要化学组分为SO42-、Ca、NH4+、NO3-、OC,在PM10中质量占比分别为29.41%±0.94%、12.09%±1.95%、9.49%±2.35%、6.96%±0.49%、4.93%±0.57%;在PM2.5中质量占比分别为29.18%±1.58%、12.72%±1.77%、9.21%±2.01%、5.31%±0.13%、4.33%±0.72%;在PM1中质量占比分别为29.04%±3.15%、17.99%±3.61%、8.42%±1.50%、4.445±0.08%、5.075±0.07%.  相似文献   

4.
曝气-电解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强化生态浮床对重污染河道水体的净化能力,采用曝气-电解生态浮床联合技术增强生态浮床的净化功能.试验考察了电流密度、曝气量和处理时间对模拟的高氮磷重污染水体的净化潜力,分析了电解反应对填料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浮床水生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NH3-N浓度为10 mg·L-1,PO43--P浓度为0.8 mg·L-1,电流密度为0.74 mA·cm-2,水力停留时间为3 d的条件下,相比于电解生态浮床和传统的生态浮床,曝气-电解生态浮床有利于水体中NH3-N的去除(p<0.001),其NH3-N浓度下降至(0.92±0.24)mg·L-1,而电解生态浮床处理的水体NH3-N浓度为(6.85±0.17)mg·L-1,传统生态浮床处理水体中NH3-N浓度高达(8.09±0.40)mg·L-1,曝气促进了水体中NH3-N向NO2--N和NO3--N的转化.电解有利于水体中PO43--P的去除,电解生态浮床处理水体中的PO43--P浓度下降至(0.43±0.02)mg·L-1,曝气-电解生态浮床处理的水体中PO43--P下降至(0.46±0.02)mg·L-1,可见,电解促进了PO43--P的去除.从对I.pseudacorus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可知,曝气有利于减弱电解反应对I.pseudacorus的损伤;对基质生物膜的16S rDNA分析可知,电解反应增加了浮床基质中自养反硝化微生物数量.因此,曝气-电解生态浮床是一种有效的净化重污染水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抗生素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对废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分析了废水中有机物的荧光变化特征,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BAF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运行条件下,抗生素废水COD平均值由232 mg·L-1降至46 mg·L-1,NH4+-N平均浓度由12 mg·L-1降至4.1 mg·L-1,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EEMs-PARAFAC从废水中解析出3类荧光组分,主要可归为腐殖酸(胡敏酸)、富里酸及其混合物,经组合工艺处理后荧光强度大幅下降甚至消失.Illumina MiSeq测序显示,污泥经抗生素废水驯化后微生物丰富度和均匀度明显降低,Proteobacteria(变形杆菌门)、Chloroflexi(绿屈挠菌门)和Firmicutes(厚壁菌门)是优势菌门,其中,Thiothrix(发硫菌属)、ThermomonasPseudoxanthomonas(假黄单胞菌属)和JG30_KF_CM45是降解抗生素类污染物的主要菌属.  相似文献   

6.
不同粒径汽车尾气颗粒物对A549细胞毒性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讨论并比较了不同粒径汽车尾气颗粒物对人肺癌上皮细胞A549的毒性作用.通过采样器MOUDI分级捕获不同粒径的汽车尾气颗粒物,再分别以0、50、100、200、400 μg·mL-1的浓度及不同粒径的尾气颗粒物对A549细胞染毒48 h,然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检测颗粒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细胞膜完整性的改变,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测定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及氧化损伤.结果显示:染毒浓度为50 μg·mL-1时,各粒径染毒组与对照组,以及各粒径染毒组之间细胞生存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染毒浓度为100~400 μg·mL-1时,与对照组相比,各粒径汽车尾气颗粒物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引起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同一染毒浓度下,PM0.18~1.00组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破坏细胞膜完整性的能力及引起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的能力均显著强于PM1.00~3.20组,其中,PM0.56~1.00组毒性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各粒径染毒组胞内MDA含量均上升(p<0.05),其中,PM0.56~1.00组胞内MDA含量最高,其他粒径染毒组彼此之间的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汽车尾气颗粒物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功能,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细胞氧化应激及膜脂质的过氧化损伤.不同粒径汽车尾气颗粒物对细胞的损伤作用有所差异,PM0.18~1.00的毒性强于PM1.00~3.20,而PM0.56~1.00的毒性又强于PM0.18~0.56.  相似文献   

7.
杨燕萍  陈强  王莉娜  杨丽丽 《环境科学》2020,41(12):5267-5275
为研究西北工业城市冬季PM2.5污染特征及理化性质,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等相关仪器,开展实时在线PM2.5化学组分观测,与兰州市同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白银市PM2.5浓度(44.89 μg·m-3)显著低于同期兰州市(70.69 μg·m-3),但含重金属颗粒物占比(7.84%)明显高于兰州市(2.92%),化学组分复杂,PM2.5以较大粒径颗粒物贡献为主;白银含Cu、Pb和Zn颗粒物粒径分布范围较宽,其中含Cu和Zn颗粒物数量、颗粒物混合比多大于兰州市;主要污染源为汽车尾气30.91%和二次无机源13.00%,机动车尾气贡献均高于其他对比城市;2020年1月4日发生的污染过程主要由汽车尾气和二次无机源贡献增加引起,加之前期气象扩散条件较差.白银冬季PM2.5污染治理应以汽车尾气和二次无机源减排为主,同时加强大气重金属污染管控.  相似文献   

8.
清淤是治理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白洋淀示范工程区清淤前后沉积物的上覆水与间隙水中氮磷的含量与扩散通量进行了研究,评估清淤示范工程对白洋淀内源氮磷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清淤前,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的表层间隙水中氨氮(NH4+-N)浓度分别为0.31~8.93、0.25~5.64 mg·L-1,磷酸盐(PO43-)浓度分别为0.03~1.61、0.01~0.07 mg·L-1,由于表层间隙水中NH4+-N、PO43-浓度较高,导致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扩散通量较高.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水界面NH4+-N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3.17、2.72 mg·m-2·d-1,PO43-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071、0.018 mg·m-2·d-1,表明NH4+-N与PO43-的潜在内源释放风险很高.清淤后,示范区表层间隙水中NH4+-N与PO43-浓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表层间隙水中NH4+-N浓度分别为0.19~5.50、0.43~4.33 mg·L-1,PO43-浓度分别为0~0.07、0~0.03 mg·L-1.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水界面NH4+-N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752、0.747 mg·m-2·d-1,PO43-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011、0.003 mg·m-2·d-1,可见清淤后NH4+-N与PO43-的潜在释放风险显著降低.由此充分说明,清淤工程有效地控制了白洋淀沉积物的内源氮磷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9.
草坪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温室气体的吸收或排放不容忽视.然而当前对亚热带城市草坪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相对匮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杭州市城区典型城市草坪的多种温室气体(CO2、CH4、N2O和CO)地气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草坪的温室气体月平均通量变化明显,而其日变化特征并不明显.城市草地和土壤(无植被生长的裸土)是大气N2O的源,平均通量分别为(0.66±0.17)μg·(m2·min)-1和(0.58±0.20)μg·(m2·min)-1;是CH4和CO的汇,其中CH4平均通量分别为(-0.21±0.078)μg·(m2·min)-1和(-0.26±0.10)μg·(m2·min)-1,CO分别为(-6.36±1.28)μg·(m2·min)-1和(-6.55±1.69)μg·(m2·min)-1.城市草地和土壤CO2平均通量分别为(5.28±0.75) mg·(m2·min)-1和(4.83±0.91) mg·(m2·min)-1.基于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草地和土壤的CO2和N2O通量均与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而CH4和CO通量与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除草地CH4通量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草地N2O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各温室气体通量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另外,城市草坪的草地和土壤CO2R2为0.371和0.314)和N2O (R2为0.371和0.284)通量季节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其它温室气体,而土壤温度对CO通量的影响(R2为0.290和0.234)要显著于其它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10.
以SBR系统反硝化除磷污泥为对象,利用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和磷酸盐微电极定量研究了污泥聚集体内除磷菌的原位除磷活性及有机物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厌氧初期污泥聚集体内最大净体积释磷速率为3.29mg·(cm3·h)-1,是缺氧初期最大净体积吸磷速率的3倍左右;厌氧末期释磷速率明显降低,最大净体积释磷速率仅为厌氧初期的一半.在缺氧末期,最大净体积吸磷速率降至0.14mg·(cm3·h)-1,且在1800 μm以下深层区域发生了"二次释磷"现象.随着COD浓度由350 mg·L-1降至250 mg·L-1和150 mg·L-1,反硝化除磷菌的最大净体积释磷速率由3.27 mg·(cm3·h)-1降至2.44 mg·(cm3·h)-1和2.01 mg·(cm3·h)-1,且快速吸磷区域整体向污泥聚集体表层收窄.  相似文献   

11.
满足国六排放的缸内直喷汽油车污染物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满足国六排放的某缸内直喷轻型汽油车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该车国六Ⅰ型测试循环(WLTC循环)排放的CO、THC、NOx和固态颗粒数量,以及包含挥发性/半挥发性组分的颗粒物数量和粒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WLTC循环工况覆盖范围广、车速高、加速度大的特点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加;车辆冷机起动、暖机过程、瞬态过渡工况和高速大负荷工况对车辆的污染物排放影响较大,研发合理的车辆起动、催化剂起燃和暖机热管理策略、提高发动机瞬态过渡工况响应性是控制排放的重点;包含挥发性/半挥发性组分的颗粒物数量排放呈单峰分布,在15 nm附近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低速汽车污染排放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本项目前期研究成果即低速汽车污染排放控制主要目标为降低NOx和颗粒排放,在概述当前我国控制低速汽车排放技术措施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控制低速汽车污染排放的相应对策。以期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促进低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汽车排气污染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6  
从汽车保有量,油口消耗、污染物排放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汽车污染现状及2000年和2010年2个时段的发展趋势,从节能,净化和管理的角度初步分析了削减汽车污染物排放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了2012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本期“研究成果展示”专栏以六篇形式连载。本文刊载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内容,以飨读者。该年报指出,(1)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24亿辆。其中汽车10837.8万辆,低速汽车1145.0万辆,摩托车10400.0万辆。,与往年不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摩托车保有量,占主导地位..(2)201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10837.8万辆。其中,按车型分类,客车占82.5%,货车占17.5%;按燃料类型分类,汽油车占82.5%,柴油车占16.1%,燃气车占1.4%;按排放标准分类,国I前标准的汽车占7.8%,国I标准的汽车占14.9%,国Ⅱ标准的汽车占15.7%,国Ⅲ标准的汽车占51.5%,国Ⅳ及以上标准的汽车占10.1%;按环保标志分类,“黄标车”占13.4%,“绿标车”占86.6%..(3)2010—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由19(106.2万辆增加到22382.8万辆,年均增长8.5%。其中,汽车保有量由7721,7万辆增加到10837.8万辆,年均增长18.5%;“黄标车”保有量由1558.3万辆降低到1451.4万辆,年均削减3.5%.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与发展,分析了真包含的基本思想;介绍了中国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重大行动,包括《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和一系列围绕国际环境公约的中国国家方案、行动计划或研究报告的出台;例举了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关于可持续发现的理论发展,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教育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小汽车普及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为参照,分析了小汽车的普及将给中国社会和经济所带来的问题,主张不鼓励小汽车普及化;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陆生生态毒理与水生生态毒理两方面综述了我国生态毒理学在近年取得的研究成果。陆生生态毒理包括大气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对植物影响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及陆生动物生态毒理学研究;水生生态毒理包括化学物质对浮游类生物和鱼虾类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及逆境物理因素对水生生物影响的毒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因子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底盘测功机按ECE-15规程测试了我国13辆(12种)正在使用的轻型汽车的CO、HC和NOx的排放量分别为87.25±56.31、11.36±5.13和8.20±6.68g/test;在相同测试条件下,测试了其中11种轻型车在不同车速匀速行驶时的CO、HC和NOx排放因子.测试结果表明、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因子随车速的变化有良好的规律性.用统计方法拟合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因子的车速变化系数的计算公式。当车速<90km/h时,轻型车CO、HC排放因子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小,当车速>90km/h时,又略有增加,而NOx排放因子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中国生态农业的概念,内涵,目标及理论依据和基础,归纳生态农业建设的一些模式和技术,总结中国生态农业得到的丰硕实践成果,指出中国生态农业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持续农业的重要模式,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双重目标的战略抉择,并展望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1 Determinationoftotalmercuryandspeciationofmercurycompoundsinatmosphere1.1 DeterminationoftotalmercuryAsamplingtrainconsistingofafiltertoretain particulatephasemercuryfollowedbyanabsorbenttrapwhichretainstotalgaseousmercuryisusedfordeterminationofto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