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博任 《环境》2007,(8):52-53
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寻求和开发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的、清洁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它们如何被人类开发利用?开发的潜力有多大?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消费日益剧增,使全球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人类长期传统使用的煤炭、石油燃料逐渐匮乏,直至枯竭.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途径十分广泛,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生物能等.然而,太阳能是各种能源中最重要、最丰富、利用最广泛的基本能源,是节能环保的新型能源.太阳能不仅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实现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化石能源的严重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能源的需求更趋紧张,而煤炭、原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对于人类是有限的,寻找新能源已成为能源科技领域的共同话题。风能、波浪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等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太阳能,它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工厂,无论大小,作为能源的消费者,都有责任和义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一次性能源消耗必然伴随着环境污染。开发利用太阳能就是能源技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致力合作,解决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出路之一。因此,工厂利用太阳能的前景非常广阔。工厂一般分生…  相似文献   

4.
1、能源概论 能提供能量的物质即称之谓能源。能源的种类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煤炭、石油、电力、核能、薪柴、沼气、天然气、人工合成煤气等等。人们通常把煤炭、石油、电力、薪柴等称之谓常规能源;把太阳能、风力发电、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水能中的海水潮汐发电以及核能、沼气、天然气、人工合成煤气等的开发利用称之谓非常规能源,亦称新能源。 从地球诞生之日,人类起源之始,能源就开始为万物的生长、生命的繁衍,提供了必须的保证。太阳、月亮、森林、海洋、河流、湖泊、风雨雷电,以它们无穷的能量,创造了一个适宜于人…  相似文献   

5.
记者:于总,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就电能质量的有关问题接受我们的采访.新能源是目前比较热点的话题,能否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于坤山: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其中  相似文献   

6.
由能源造成环境污染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迫使人们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通常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可再生、不产生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相对常规能源(矿物能源)而言,清洁能源因其具有的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将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础.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9,(10):45-45
近日,世博论坛(广东)在东莞举行,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表示,广东已考虑建立适合广东省情的清洁发展机制和包括碳排放在内的污染排放权交易市场,广东将有计划地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各种低碳或无碳的绿色能源,大力开发洁净煤、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碳捕捉等技术,加快建筑节能步伐。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已经成立了碳排放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能源政策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战略类似,中国的能源政策具有两个明显的导向:第一是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开发,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如风电、太阳能、水电、核能和清洁煤技术利用等;第二是节约能源,目的是在降低能源使用量的同时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所说,我国的能源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能源政策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能源与环境是紧密相联系的。人类在获取和利用能源的过程中,必然会改变原有的自然环境或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大量燃烧煤炭产生烟尘和二氧化硫;农村居民为解决生活燃料,大量砍伐林木,会引起生态破坏;其它能源诸如核能、水电、地热能等,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都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恩")成立于2014年,由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成立,其组建是合肥热电集团由传统供热企业向综合型能源企业转型的重要标志。科恩主要经营地热能、冰(水)蓄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分布式能源等新能源利用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及维护等;合同能源管理;绿色建筑、新能源、新节能技术咨询、服务等,是节能环保领域的示范企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核能和可供选择的能源委员会、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提供的较新文献资料,综合性地阐述了自七十年代以来全世界各类能源的开发、生产和利用对环境的冲击和影响.这些能源包括,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和石油砂等),核能、非生物更新能源(水力发电、地热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生物能源等等.文章还介绍了一些较大的污染事故,展望了副本世纪末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不少全球性的定量数据.由于篇辐较长,分两期连载.  相似文献   

12.
吴博任 《环境》2007,(7):42-43
煤、石油和天然气已成为人们熟悉的"常规能源",大中型水电站利用的水能也早已被列入常规能源的队列.小型水电站则例外,它与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一起,被称为"新能源".显然,这是人为的划分.实际上,无论大中型水电站或小型水电站以及其他水能利用方式,都是水能的利用,可以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1 1月,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出版了他的新著《我们的选择:气候危机解决方案》。书中戈尔分析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前景和局限。他认为太阳能是最为清洁的能源,是未来使用的最重要能源之一,但太阳能受制于能源开发地点的限  相似文献   

14.
地热能     
极具潜力的新能源在所有用于发电的能源中,不论是可再生能源还是其他能源,地热能也许最易被忽略也是最不为大众所关注的一种能源。地热能来自于地球产生的热量。地球上有很多地热能量,其范围非常广,从距离地表很近的热水和热岩,到处于地表以下几公里处具有极高温度的水和岩石。根据理论,几乎可以从地球任何地方深入到距地表很深的地方去开采这些热能,甚至可以到达极端高温的岩浆——地球核心处融化的岩石。尤其是对于有着活跃火山活动和温泉的国家,如新西兰和冰岛。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能源是指从持续不断地补充的自然过程中得到的能量来源,它泛指来自大自然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太阳能、风力、潮汐能、地热能等,这类能源对环境污染小、甚至无害,是能源供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之加大的能源消耗与愈发严重的污染现象都让人们倍感压力.加紧开发、应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甚至取代非再生能源的使用,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环境工程》2007,25(1):18-18
2006年12月26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2010年,北京将初步建立以煤、气发电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电源结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力争达到6%以上。  相似文献   

17.
我国“阳光计划”旨在对中国本土内的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森林能源、地热能、小水电、海洋能、燃料电池和氢能等进行全面的开发利用.这对于我国消除贫困、减灾防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及能源工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对于中国资源持续发展及全球环境保护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阳光计划”包含的大多数项目均属高新技术.它是由国家计委牵头,会同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电力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国际机构合作实施的.在2000年将初步形成中国新能源工业体系.我国的“阳光计划”…  相似文献   

18.
国内动态     
解决能源危机关键是能源材料的突破两院院士师昌绪近日提出 ,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是能源材料的突破 :一是提高燃烧效率以减少资源消耗 ;二是开发新能源 ,积极利用再生能源 ;三是开发新材料、新工艺 ,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对我国来说 ,首先要考虑的是提高能源生产效率 ,减少污染 ,其中当务之急是洁净煤燃烧。为了提高燃烧效率 ,要发展超临界蒸汽发电机组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 ,这些技术对材料的要求都十分苛刻。开发水力资源和生物质能也是首要之举 ,其次是发展地热能、风能和太阳能 ,但都存在较大的新材料问题。氢能和核能都存在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天津动态     
<正>所谓零碳建筑,指建筑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全年能耗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为人类、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天津首座零碳建筑多种节能技术成标杆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公屋展示中心通过应用先进建筑技术、多种可再生能源,整栋建筑实现零碳排放,成为天津市首座零碳建筑。公屋展示中心的外形是一个超大的菱形结构,设计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的建筑。  相似文献   

20.
1995年下半年,荷兰的一些能源电力公司要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荷兰项目部支持它们在市场上引入绿色电力:消费者用电大约多支出20%,电力公司证明这些电来自于风、小水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它们从消费者处多收的费用将投资于可再生能源。它们的市场分析表明,如果电费每月相差不超过10美元,20%的消费者对绿色电力有兴趣。这个分析的另外一个结果是消费者希望由独立的审计人员确定电力公司卖的绿色电力是否和其发电量一致,以及钱用往何处。 WWF介入这个项目是因为这次合作提供了传递以下关键信息的机会: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