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藻类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及机理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维  刘彬 《重庆环境科学》2002,24(6):41-43,49
利用藻类的吸收,富积和降解作用,可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和营养盐,还能降解多种有机毒物,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相比,它具有原料低廉,吸附容量大,无二次污染,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外对这项经济有效的净化污水的生物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藻类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国内外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藻类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国内,应用藻类处理污水的研究,还不多;而在国外,应用藻类处理污水已工业化。如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浮选铅矿,即采用藻类系统处理该矿污水。本文以桂林漓江水生长的藻类为净水剂,探索治理工业废水的新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藻类净化废水的原理藻类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它由C、N、P、S、K、  相似文献   

3.
文摘与国内外动态用藻类治理污水英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生物盘绕圈新体系,利用藻类使污水在排入河流时得到净化。生物盘绕圈由8m高的圆筒和缠绕着它的3000m长的透明塑料管道组成。使用前,首先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清除,以防止藻类在河流中迅速繁殖,然...  相似文献   

4.
我国红树林净化污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树林具有净化污水的潜能,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污染生态学为理论依据进行红树林净化污水的研究.国内红树林净化污水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研究污水排放对红树林的影响,包括重金属污水、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等不同类型污水排放对红树林生长、生理生态、红树林沉积物、林区藻类等的影响;二是研究红树林净化污水的效能,包括红树林累积、吸收和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净化效果的研究.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红树林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红树林净化污水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经聚乙烯酸(PVA)处理后的水蕹菜对净化污水效率及其抗寒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VA处理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提高萌发率,能促进幼苗的生长,提高其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和抗寒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培养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的微藻与污水处理工艺的联合应用具有理想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阐述了利用微藻进行污水净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可进行微藻培养的污水特点、污水预处理方法及藻体高附加值产物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微藻处理污水并获得的生物质原料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水生维管束植物自屏对水质净化资源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介绍了水生维管束植物在综合生物塘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自屏对水质净化、资源化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自屏影响净化水质,降低溶解氧浓度;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提高“系统”的生态处理功能,同时获取资源化效应。综合生物塘处理1吨污水产生的资源价为0.64元,日处理150吨污水的资源效益为95.8元。  相似文献   

8.
我国利用水生植物监测和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我国利用水生植物监测和净化重金属废水、化工废水、生活污水、放射性核素废水以及抑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各种生态因子对水生植物净化效率的影响。为建立低投资、高效率、易管理的植物净化处理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工程》2015,33(1)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处理情况却不容乐观,96%的村庄未建设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了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以模拟农村面源生活污水(简称污水)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藻类塘小试装置对污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影响因素及处理机理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藻类最佳培养基的基础上,藻类塘脱氮除磷的最佳条件为全曝气、温度为24~35℃、光照强度为4 000 Lux、p H为7.5,藻类浓度为8×105个/m L,此时藻类塘对污水中NH+4-N去除率高达95%以上,TP去除率达60%以上,COD去除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城市污水进行农田灌溉在国内外已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应用土壤、植物的净化功能,将环境工程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来综合考虑污水的处理及污水资源的利用的生态工程土地处理系统是在六十年代后才在各国相继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污水生态净化技术的概念、特点,分类及部分主要技术的原理、设计参数;分析了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和基质的去污机理;阐述了污水生态净化技术目前在国内外的应用形式;提出了污水生态净化技术今后在我国的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速率藻类塘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文梅 《福建环境》1995,12(6):19-19,26
高速率藻类塘是由带有搅拌装置的弯曲的渠道式池子组成的,后续配套工艺有浮选和过滤。资料表明,经该系统处理后的污水COD、BOD及氮、磷的净效率较高。该塘全年运行较稳定、明显优于传统的藻类塘,收获藻类蛋白做为饲料与标准饲料相比没有多大的差异。高速率藻类塘投资省,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的特点,不失为小城市处理运行生活污水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联合处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联合处理系统重庆合川县环保局张明星城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是当今困扰城市发展的两大难题。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已探索出一条厌氧沼气净化技术,而生活垃圾还没有一个理想的处理方法。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城镇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可以联合处理,为城镇...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污水管道尚未形成管网的地方(如宾馆、住宅小区、机场、疗养院和渡假村等)和尚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一直很难解决。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多年从事污水处理的经验,研制开发了HW系列无动力高效生活污水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为不耗能、无须人工管理的全自动处理系统,且无需污水处理厂或有动力污水处理设备所要的较高工程投入和运转费用,是目前处理生活污水较为理想的一种设备。 1 工艺流程 HW系列无动力高效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和类似生活污水的工业有机污水,其主要处理技术类似A~2/0法,并可针对不同成份的污水在处理流程上作适当调整。这里仅就处理COD不大于500mg/l、SS不大于300mg/l的污水(出水达到国家排放二级标准)的典型工艺流程进行说明,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相似文献   

15.
植物根过滤作用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作植物根的过滤作用来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是一种新兴的重金属污水植物处理技术。以陆生植物-萝卜块状根系为材料,通过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根过滤作用对重金属的富集情况,为陆生植物在重金属污水净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深圳福田红树林系统藻类生态及系统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树林系统被认为具有次级污水处理功能。藻类是污水中的主要有机体。红树林系统如何能有效地包陷将会流入沿岸水体中的污水中的组分,是本项研究的重点,试验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系统中进行。扁圆囊裸藻(Trach-elomomascurta)、裸藻(Euglenaspp.)、线性棒条藻(Rhabdodermalineara)是污水中典型的污染指示种类,藻类密度高达5×109个/L,生物量达11.54μg/L。污水排放进入红树林,并未对实验地(SiteA)藻类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对近海水体中藻类生物量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污水中的污染指示种类极少被冲出进入近岸水域。因此,红树林系统具有较大的潜力来包陷(Trap)污水中的有机体,处理污水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栅藻对污水的净化及其生理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斜生栅藻包埋固定在褐藻酸钙凝胶胶珠中。对人工配制的污水进行净化,研究其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过程中藻类的生长,叶绿素α含量、光合强度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并与未固定的斜生栅藻(悬浮藻)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固定化提高了斜生栅藻的合成代谢生理活性,延迟衰老,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淡水资源随着工业发展出现污染问题,加强对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治理十分必要,藻类在水净化中显示出一定优势。本文以水体污染中藻类在重金属吸附、有机物治理和菌藻共生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综述了藻类在水体净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是在人工可控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到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自然地完成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过程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一种低耗能,低投资处理技术。不仅能有效的净化污水,同时还可利用污水中的水肥资源促进农作物、牧草的增产,以达到城市污水资源化。在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土壤——牧草系统已被广泛采纳,因此,有关在该系统场地上放牧或用该场地收获的牧草去饲喂牲畜,对食草动物影响情况如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在这方面的报导甚少。本研究项目做了利用该系统场地上的牧草喂养家兔的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城市的污水净化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的环境适应性,减少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进行海绵城市创建,提出基于截污净化技术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对城市的污水分平地、洼地、地下管道、街道和厂区进行分区截污净化处理。对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水、表面径流以及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分区域分类别的截污净化处理,截污净化处理采用物理滤除和化学处理结合的方式,结合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系统,建立区域污水排放管理制度,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化建设,提高海绵城市化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