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宇宙化学是研究太阳系核素的形成,元素和同位素(核素)的组成、分布以及化学演化的科学。它是在研究地球、陨石、月球、太阳和恒星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演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天体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太阳系核素的起源,太阳系历史中的天然核反应,太阳系的化学演化,太阳系中有机化合物的形成和前生期的化学演化,以及自然界新元  相似文献   

2.
<正> 锕系核素~(232)Th、~(235)U、~(238)U和~(244)Pu对太阳系年代学和银河系“宇宙年代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太阳系中锕系元素的平均丰度取决于太阳系形成之前银河系中r过程核合成的性质。1970年以前,一般假定陨石中锕系元素的化学分馏不明显,特别是球粒陨石,在全岩范围内其难熔亲石元素的分馏较小。然而现在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根据球粒陨石全岩组成、球位和碳质球粒陨石难熔包体的元素丰度分布特征揭示的陨石母体早期化学分怕的证据,论述了太阳星云条件下球粒陨石母体经历的化学分馏过程,难熔元素、亲铁元素和挥发性元素各自的化学分馆特征,这些特征保存了母体早期形成过程——凝聚阶段的信息,说明凝聚作用是太阳系原始行星母体经历的主要化学分馏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 原始太阳星云包含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固态物质,其中大多数固态物质最后落到行星上或者被赶出太阳系,而一些小的固态残余物碎片在空间邀游了46亿年后,终于找到途径坠落到地球上来。第16届月球和行星科学讨论会的几个专题会议都是为讨论陨石及其组分而召开的,其中大部分议题集中在早期太阳系物质和作用过程的差异和复杂性上。那些有46亿年历史并且有原始太阳系物质组成的各种类型球粒陨石,其主组分为基质、  相似文献   

5.
广义而言,地球化学的范围包括天然环境化学的各个方面。新近又增加了恒星和太阳系(特别是地球)化学元素的成因、行星表面和大气的成因,以及生命起源条件等方面的课题。 宇宙化学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枝。从理论上说,它的范围不限于太阳系,但其主要观测对象为太阳系的各个成员,即行星及其卫星、慧星、陨石和太阳。太阳光谱分析最直接地给出了太阳化学组成的资料。慧星尾部发射的光谱可以作出关于它们化学组成的结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今天讲的课题是“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这是从事陨石研究的人必须了解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太阳星云究竟是怎样凝聚的;二是根据新获得的数据,如何对原有的结论进行解释。 我想提醒大家,太阳星云在化学成分上应该是不均匀的。首先我们比较一下太阳系各个行星的情况(表1)。表中上面的一个组是内行星,下面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大量研究已确证陨石是保留原始成分和结构特征最多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而小行星带又是陨石的源区。因此,本研究在对陨石的化学成分、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以及目前对太阳星云压力密度的计算和蒸发-凝聚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陨石的凝聚成因,从而为建立小行星区乃至整个类地行星区的星云凝聚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论文(Ⅰ)中所述陨石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小行易区的太阳星云凝聚模型;星云的不同氧逸度区的中间层是各类球粒陨石的形成区;各区的中心层是各类非球粒陨石的形成区。小行星区的最外部是C1陨石的形成区。各氧逸度区的边缘层则是类C1陨石的形成区。从而推断与组成原始地球的星子成分最接近的陨石(包括铁陨石、顽辉石无球粒陨石、顽辉石球粒陨石和类C1球粒陨石)的成分,并依据这些陨石的成分和地球核幔质量比等计算出近似于原始地球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正> 陨石可划分为球粒陨石及分异的陨石两大类。球粒陨石是由星云形成的,而且从未熔融过,球粒陨石可以看成是太阳星云内的沉积岩.其它主要的陨石类型是由分异的陨石构成的,这些陨石通常是在行星体内导致分异作用的熔融过程形成的.分异陨石是重要的,因为它们提供了有关火成岩分馏作用的过程怎样在行星体内发生而不是在地球内部发生的证据。另一方面,球粒陨石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古老的太阳星云作用过程的信息,这种作用过程导致形成第一个岩石,并由这些岩石导致形成行星。  相似文献   

10.
质谱技术是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的重要支柱。在第四届国际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会议上,有四个国家的科学家提交了五篇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几年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质学中质谱技术的新进展与动向。  相似文献   

11.
<正> 太阳系物质原始同位素异常的发现,是七十年代在宇宙化学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对恒星核合成模型、太阳系形成理论和行星演化学说将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按照元素起源的现代理论,需要有多种发生在不同物理条件、时间尺度和地点的核合成过程,才能解释太阳系物质的元素丰度和同位素组成;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往往是在不同的核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如果不同核合成过程的产物在太阳系形成之前没有能够均匀地混合,那么可以预料,在不同行星体的样品中,就有可能观测到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一、绪言通过测定地球、陨石或其他天体来源样品的同位素丰度,获得了有关稳定核和天然放射性核的宇宙丰度的大量资料,这将有助于探索化学元素起源的问题。关于地球和天体物质中微量元素同位素组成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前寒武纪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是探索地球及地壳物质起源和早期演化历史的重要基础工作。它对于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及进化、全球地质年表对比及制定、重要成矿期及成矿省的划分等均具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前寒武纪早期年代学的工作还可将作为太阳系一员的地球与陨石、月球物质进行整体的对比研究。多年来,世界各国对古老岩石年龄测定工作虽都颇为重视,但所得结果大于30—32亿年的一些地区大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会议定于1974年8月26-3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除对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及稳定同位素地质学进行一般分组外,还将组织下列专题讨论:(1)衰变常数现状。  相似文献   

15.
在汇总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际上Re Os同位素地质学主要文献的基础上 ,概括总结了Re Os同位素地质学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Re Os同位素体系在地质年代学和示踪研究方面的应用。阐明了Re Os地质年代学的定年原理、实验技术、优势 ,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归纳总结了Re Os在陨石、大陆壳和地幔等不同储库中的丰度、分布及演化特征 ;回顾了近年来Re Os同位素体系在陆壳演化、洋岛玄武岩和地幔羽成因及陨石撞击等示踪研究方面的工作和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 1982年3月15—19日在美国休斯敦的Lyndon B.Johnson空间中心召开了第十三届月球和行星科学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除美国外,还有十七个国家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共557人。会议共收到458篇论文摘要,其中有299篇论文在不同的专题会议上宣读。论文涉及到月球和小行星土壤;类地行星壳层的早期演化;月球地质学;月球岩石学;行星物理;陨石的成因和历史,早期太阳系物质的同位素异常;辐射效应;陨石年代学;成坑作用与冲击研究;主要行星的  相似文献   

17.
陨石学的研究将近有200年的历史,最近20年发展异常迅速。深入研究陨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将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陨石学的研究范畴极其广阔,现简要叙述四个问题:一、陨石作为太阳星云初始物质的某些地球化学证据,二、地球演化的能量来源与演化阶段,三、陨石对研究宇宙线及探索超重元素的意义,四、陨石中的有机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 人们已获得的地球以外物质是陨石和月岩。近年来对地球外物质的REE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分析数据,以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究REE的宇宙化学性质。陨石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原始太阳系标本,其中碳质球粒陨石在行星形成后基本上没有经历火成作用,保存了太阳系形成最早事件的证据。无球粒陨石母体和月球在其行星形成后,经历了与地球相似的内生分异作用,如部分熔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就是发现了地幔组成的不均一性,从而为探讨地幔演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在这次国际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同位素地质会议上也深刻反映了这一新的研究动向,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论文涉及到这一课题。同位素地质与年代学工作已从板块运动史研究转向了探索地幔深处的演化规律。自月球  相似文献   

20.
彗星化学     
<正> 概述 彗星是太阳系的一类奇特的小天体,大多沿扁长的椭圆,甚至沿抛物线、双曲线轨道运行,轨道的半长轴、偏心率和倾角弥散较大。彗星公转的方向多为顺向,但也有逆向。彗星富含挥发组分,说明彗星形成在太阳星云的低温区,且保存在远离太阳的区域(温度<100K)。彗星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太阳星云凝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