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大量研究已确证陨石是保留原始成分和结构特征最多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而小行星带又是陨石的源区。因此,本研究在对陨石的化学成分、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以及目前对太阳星云压力密度的计算和蒸发-凝聚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陨石的凝聚成因,从而为建立小行星区乃至整个类地行星区的星云凝聚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从20km高的大气平流层中收集到的最常见的微陨石样品,是一种富含碳的物质,其性脆,具细粒状。其化学组成类似于CI球粒陨石,但其中<20%属于CP亚群。CP为多孔的微球粒陨石。经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CP样品中有顽火辉石的须状体和小片状体,其中须状体又分为条带状和杆状两类,它们具有异常的形态,与地球、月球和陨石中产出的  相似文献   

3.
<正> 陨石可划分为球粒陨石及分异的陨石两大类。球粒陨石是由星云形成的,而且从未熔融过,球粒陨石可以看成是太阳星云内的沉积岩.其它主要的陨石类型是由分异的陨石构成的,这些陨石通常是在行星体内导致分异作用的熔融过程形成的.分异陨石是重要的,因为它们提供了有关火成岩分馏作用的过程怎样在行星体内发生而不是在地球内部发生的证据。另一方面,球粒陨石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古老的太阳星云作用过程的信息,这种作用过程导致形成第一个岩石,并由这些岩石导致形成行星。  相似文献   

4.
<正> 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是一个具有异常化学和矿物组成的小陨石群,由于它们形成于异常的母体环境而表现出许多明显不同于其他球粒陨石群的特殊性质,例如,对它们的母体物质来源、形成区域、氧化还原条件、吸积温度、变质作用以及母体数目、与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之间的成因联系等等,一直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5.
<正> 碳质球粒陨石这一术语于1883年由Tsch-ermak提出,他将凡是含有暗色碳质基质的陨石都划为碳质球粒陨石,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有一些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及非平衡普通球粒陨石也含有碳质物质。此外,并不是所有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球粒陨石全岩组成、球位和碳质球粒陨石难熔包体的元素丰度分布特征揭示的陨石母体早期化学分怕的证据,论述了太阳星云条件下球粒陨石母体经历的化学分馏过程,难熔元素、亲铁元素和挥发性元素各自的化学分馆特征,这些特征保存了母体早期形成过程——凝聚阶段的信息,说明凝聚作用是太阳系原始行星母体经历的主要化学分馏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全面介绍了星子堆积理论,并依据多学科资料阐述了地球形成的7个过程:前太阳星云分子云阶段;尘粒形成阶段;无级序小星子形成阶段(<10km)。星子级序生长阶段;星子序级分化阶段。地球及类地行星两阶段堆积:原地球阶段和上地幔补堆积阶段;陨石及残余星子冲击阶段。论述了地球形成理论的一个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 人们已获得的地球以外物质是陨石和月岩。近年来对地球外物质的REE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分析数据,以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究REE的宇宙化学性质。陨石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原始太阳系标本,其中碳质球粒陨石在行星形成后基本上没有经历火成作用,保存了太阳系形成最早事件的证据。无球粒陨石母体和月球在其行星形成后,经历了与地球相似的内生分异作用,如部分熔  相似文献   

9.
<正> 1 吉林陨石的冲击压缩线与状态方程根据陨石与天体化学的研究成果,IAB铁陨石和H群普通球粒陨石很可能是形成地球的初始物质。也就是说,地核很可能是由铁质小行星(M型小行星)吸积形成的,即铁质小行星吸积石质小行星(O、S、E、C型小行星)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球粒陨石都遭受过热变质作用,结果其结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均发生了变化。这种热变质作用是由于太阳星云凝聚产物吸积形成的陨石母体或小行星受到迅速加热所致。热能来自吸积能、中短半衰期核素的衰变能、~(235)U的诱发裂变能和长寿命核素的衰变能。由于受热程度的不同,产生了具有不同热变质程度的产物,即不同岩石类型的陨石。本文对属于不同化学群和不同岩石类型的球粒陨石的热变质特征和物理化学条件作了专门的综述,同时还对几种球粒陨石母体可能的热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地球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给出了一个推测的时间表。目前公认的地球形成年龄是以陨石年代学推断的,因而,实际的地球年龄应晚于陨石形成年龄而大于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球物质年龄,即介于4560Ma和4276Ma之间。根据球粒陨石年代学资料,球拉的年龄约为4560Ma,星子的形成年龄间隔为107~108Ma年,考虑到原地球形成和土地幔补堆积层形成时间,地球最后形成年龄约在4400Ma前后。上、下地幔的差异和上地幔化学特征充分说明了上地幔具独立演化的历史,没有参与地球的成核过程,上、下地幔过渡带应是原地球分异壳转化而成,该层圈所富集的不相容元素及生热元素对土地幔后期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地壳中铀含量(2.5×10~(-4)%)几乎比地幔岩中的(3×10~(-7)%)高三个数量级,并且在酸性岩中最高(3.5×10~(-4)%),这在地球化学上迄今还是一个谜。下面我们将根据地球是由冷却的原始星云凝聚而成的观点,来谈谈地壳富铀的可能设想。在这种情况下,铀在地球物质中的富集应大致是均一的。铀在球粒陨石型的陨石中(1.5  相似文献   

13.
<正> 原始太阳星云包含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固态物质,其中大多数固态物质最后落到行星上或者被赶出太阳系,而一些小的固态残余物碎片在空间邀游了46亿年后,终于找到途径坠落到地球上来。第16届月球和行星科学讨论会的几个专题会议都是为讨论陨石及其组分而召开的,其中大部分议题集中在早期太阳系物质和作用过程的差异和复杂性上。那些有46亿年历史并且有原始太阳系物质组成的各种类型球粒陨石,其主组分为基质、  相似文献   

14.
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7个南极球粒陨石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讨论了这些陨石的元素丰度分配特征及南极陨石与非南极陨石的元素丰度差异,并划分了这7个南极陨石的化学群:Y791717(C3),Y74193(H5),ALH76006(H6),ALH77214(L3),Y75271(L5),ALH76001(L6),ALH76009(L6)陨石。  相似文献   

15.
用裂变径迹法对岩庄陨石(H6)、寺巷口陨石(L6)和吉林陨石(H5)的铀含量和微观分布进行了测定,得到岩庄陨石钟含量为13.52±0.99PPb,寺巷口陨石铀含量为19.14±0.99PPb和吉林陨石钠含量为12.59±0.66PPb。吉林陨石球粒铀含量为6.74±0.83PPb,低于吉林陨石全岩铀含量。对吉林陨石进行了高温加热处理后发现:当加热超过一定温度后,球粒铀含量降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温度越高,球粒铀含量降低越快。根据测定结果,对陨石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钙铁辉石+钛铁矿+氧=榍石+磁铁矿+石英这一平衡在区分相对氧化花岗岩类和相对还原花岗岩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平衡的表达式为: logfo_2=-30930/T+14.98+0.142(P-1)/T 式中T为温度(单位:K),P为压力(单位:bar)。花岗质深成岩体中富钙铁辉石的单斜辉石和钛铁矿的产出,意味着氧逸度类似于铁橄榄石稳定所需的氧逸度。当榍石+磁铁矿+石英组合与具有中等或高的Mg/(Mg+Fe)此值的单斜辉石或角闪石一起产出时,就意味着岩石具有相对高的氧逸度。象内华达山脉岩基那样的环太平洋中生代岩基,都是在氧逸度比同源的大陆碱性岩基(如派克斯峰岩基)高得多的情况下结晶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引言 碳质球粒陨石是一种未分异的陨石,自形成后很少经历各种变质作用,它们是构成太阳系的最原始的物质。因此,多年来,它们都是天体物理和天体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 普通球粒陨石约占降落陨石的80%。这些陨石实际上是不同比例的硅酸盐、金属(铁镍合金)和硫化物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从未经过熔融和分异,故被认为是最原始的太阳系冷凝物质。普通球粒陨石有3个化学群:高铁(H)、低铁(L)和低铁低金属群(LL)。它们  相似文献   

19.
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撞击作用与地内核转变能是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演化的根本机制。地球吸积形成期,原地球捕获太阳星云大气形成的原始大气经太阳风驱赶和星子撞击而逃逸,早期大规模的撞击过程又可能使地球上的矿物脱去挥发分,形成地球次生大气的一部分,也可使其次生大气部分脱离地球,地球形成期曾经历过撞击生气与气体逃逸的多次旋回,撞击作用决定其环境条件;地球形成之后.撞击作用仍起着使地球矿物脱去挥发分组成大气圈的重要作用,大气中CO2的演化,海水pH值的演化.各类沉积岩间的消长关系与地内核转变能计算所得的“幻数”──3.5×109年、(2.6+0.1)×109年、(1.9+0.1)×109年、(1+0.1)×109年、(0.6+0.1)×109年和(0.2+0.1)×109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地球内部核转变能的累积、释放过程所导致的构造、岩浆运动(火山喷发、板块运动等)制约着地球的环境演化,其间.显生宙以来,地外物质对地球的撞击作用在小时间尺度上(几千年到几万年)造成地球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生物演化的突变以致生物灭绝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已知最还原的EH、EL群球粒陨石和AUb群无球位陨石的岩石矿物学对比研究,揭示了EH、EL群陨石母体之间在矿物模式组成和矿物化学组成上的异同性,并提出了EH群陨石母体相对于巴群形成于一个更加还原的星云条件的观点及论据。通过对不同岩石类型陨石样品的对比,还揭示了EH和EL群陨石母体的热变质过程伴随有还原反应的特点,并指出EL群陨石母体相对于EH群陨石具有较缓慢的冷却达率和更开放的体系特征。通过对AUb群陨石的研究,揭示了其矿物化学组成上的不均一性及其与EH和EL群陨石的明显差异,表明该群陨石至少有二个独立的母体,且还原程度分别接近或略低于EH和EL群陨石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