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在运输过程中火灾、爆炸、泄漏、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对人类生命、物质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对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事故发生的类型、事故的成因、事故的危害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事故的预防措施以及事故后如何做好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2.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风险分析与研究关乎安全运输决策和应急救援方案制定。从4个方面对近20年来国内外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评述,即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影响因素及事故概率研究、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分析评价与模型、危险化学品运输路径选择研究和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分析了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蔡少铿 《安全》2006,27(5):47-48
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危险化学品运输相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这些环节而言,更具有管理上的难度,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的危险源,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容易引发事故,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的快速有效处置至关重要,处置得好,可以尽量减少危害,降低灾害损失,处置不当就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后果.因此在妥善处置这类事故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危险化学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危险化学品的道路运输也越来越频繁,由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而引发的事故也越来越多。为此,必须基于我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方面较成熟的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以达到减少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由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引起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安全问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 ,发生事故涉及面广 ,危害严重 ,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分析了危险化学品运输中引发事故的诸因素和安全运输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强调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的资质、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 ,并探讨了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尽快报警 ,组织抢救 ,杜绝一切火源 ,消毒 ,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6.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新特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统计分析了2008年1月~2010年5月我国发生的485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从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涉及的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事故发生的月份分布及年份变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新特点及变化规律。经统计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是引发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侧翻是危险化学品车辆最容易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而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追尾造成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过程中易燃液体事故起数最多,爆炸品和毒性物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严重;春节前后取代夏季,成为近两年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高发期。针对这些特点,对我国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与监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平  王立  肖丽妮 《安全》2008,29(2):20-23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危害性极强,社会影响极坏,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问题正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从我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影响因素、危险化学品事故原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对减少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引发的火灾是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之一,并且,随着经济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化学品应用也在逐渐增多。大量危险化学品在储存和运输的状态下,具有较高的危险,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出现爆炸引发火灾事故。本文讲述对危险化学品爆炸引发的火灾进行预防,通过分析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构建预防机制的方法,推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动,有效处置这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潇 《安全》2016,37(1)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是复杂多样的,易引发导致从业人员的职业病,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及其分类,预防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危害的发生,对从业单位以及从业人员,乃至所有可能接触到危险化学品的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危险化学品运输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的事故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大,人们关于运输的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本文介绍了多目标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多目标进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将多目标优化问题与危险化学品运输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危险化学品运输模式。通过对危化品公路运输的问题描述以及约束条件(包括运输人员、押送人员、运输车辆、监督部门等等)的确定,把该问题转化成为拥有多目标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网格法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多目标优化进行求解,把多目标问题转化成为多个相互联系的2目标问题,通过减少目标函数边界的方法进行优化。通过这样求解的多目标问题,能够保证运输路径最短、费用最低、安全性最佳,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对汽车制造企业作业场所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评价现有防护措施,并提出相应对策.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现有汽车制造企业作业场所岗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涂装、冲压、焊装车间是职业危害因素相对集中的作业场所,而噪声、苯系物和电焊烟尘是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是控制职业危害的关键.汽车制造职业危害必须通过多种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对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和新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以及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四大问题。针对重大危险源涵盖种类仍不齐全的问题,提出将重大危险源从能量和物质两个角度划分,即标准涵盖的危险源种类应加入危险能量重大危险源;针对临界量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以死亡半径作为分界点,通过模拟计算确定危险物质的临界量的方法,使确定出的临界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量;针对重大危险源单元范围划分不合理的问题,提出采用模拟计算,以火灾爆炸事故破坏范围中的财产损失半径来定义单元覆盖距离的方法;针对缺少重大危险源危险性分级方法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国内较为流行的几种重大危险源分级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多种分级方法结合的组合式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基于本质安全的化工工艺物质危险性的评价体系,包括火灾危险性、爆炸危险性以及毒性等3个评价指数.基于风险的思想,各个评价指数均包括概率指标与后果指标.为了全面反映化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在各个评价指数中均对所有物质的相应指数值加和.参数的取值以以往的指数法为基础,为了消除边界波动效应,取值采用内插法.由于各个指数的量纲...  相似文献   

14.
根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危险物质的特点,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危险点分为起重机械、机械设备、变配电站(室)、锅炉、压力容器、危化品等6类。以该分类为基础,选用风险评价半定量的评点法作为危险点评价分级的理论依据。分析并研究各类危险点所应考虑的不同评点因素,设计评点分层标准和评点分值,计算各类危险点的总评点分值。结合研究院危险点安全管理的控制重点,统筹分析每类危险点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确定其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5.
曹庆贵  曲楠楠 《安全》2019,40(9):5-10,25
与危险源相关的事故致因理论,包括能量单元、二类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理论,均可用于指导事故预防工作,在安全工作实践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二类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理论的思路是一致的,用于事故预防工作时的应用方式清晰、明确,但这两个事故理论中使隐患的概念变得模糊,危险源的概念也需要加以界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危险源、隐患和风险的定义、特性及关系,讨论了与危险源相关各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方式和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将各类危险源视作风险的不同分类,或者在应用过程中对各类危险源做出界定性说明,以理清相关概念在应用时产生的困惑,使这两种事故致因理论在事故预防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危险源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在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中,危险源是人们认识事故形成机理的重要因素。但在学术研究领域,目前对于危险源的描述和表达并不统一。这不利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应用危险源理论开展事故预防工作。虽然危险源的一些主流概念和分类方法,从不同侧面阐明了危险源的特征和本质,却仍有其局限性。主流的危险源分类方法包括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固有危险源和变动危险源、物质性危险源和非物质性危险源等。基本型危险源和控制型危险源是在传统危险源概念和分类方法基础上,对于危险源本质和特征的新的认识。基本型危险源的本质是能量或危险物质,而控制型危险源导致了前者的约束机制失效。从本质上讲,无论是约束机制自身还是约束机制失效,都是一个控制问题和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预先危险分析(PHA)、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分析等方法对某化工厂甲醛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确定了重大危险源,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在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甲醛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重大危险源及其监管越来越受到关注,历经十多年,重大危险源的表述及其基本定义并没有取得共识而完全统一,现在开始实施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制度,涉及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分级等大量的具体工作,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应用比较复杂。笔者就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重大危险源分级不仅是一项技术方法,而且是一项政策性行为,标准的制定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有利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19.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源辨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化工行业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社会对危化品的关注日益增长,这就加大了企业安全生产压力。危化品生产企业往往存在着诸多危险源,其中化学性危害因素是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需考虑的重点要素。为了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危险源,保障安全运营,本文梳理了危险源的几种分类,包括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等,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最后以两个危化公司为样本,介绍了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为企业选用正确方法,科学辨识危险源,顺利排查隐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的火灾危险性与热、烟、毒的释放密切相关,但采用不同指标对材料的评价结果不一致。以纳米级蒙脱土(MMT)、氢氧化铝(ATH)和聚磷酸铵(APP)为添加剂的热塑性聚氨酯(TPU)纳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在静态管式炉、稳态管式炉和锥形量热仪中的相关实验数据,以HCN总浓度作为特殊毒性危害指标,CO和CO_2浓度为一般毒性危害指标,以热释放速率峰值、平均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为热危害指标,以产烟速率峰值、生烟总量为烟危害指标。进一步细分了火灾烟气中不同毒性气体对于火灾风险的影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综合评价了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的火灾危险性。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6 wt%聚磷酸铵、3 wt%氢氧化铝与3 wt%蒙脱土时,此时复合材料的火灾危险最低,证明了综合热、烟、毒三个层次来降低聚合物材料火灾危险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