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土壤镉(Cd)的环境行为与其在土壤溶液中的存在形态以及陪伴离子有关,然而外源Cl~-与土壤溶液中Cd~(2+)的关系以及不同母质土壤对Cd~(2+)的环境行为的影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选取2种水稻土(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黄泥、紫色砂页岩母质发育的紫泥田)为研究对象,添加离子态外源Cd~(2+)(0、1、2.5、5 mg·kg~(-1)),平衡老化后添加外源Cl~-(0、0.6、1.2 mg·kg~(-1)),在保持水分恒定的情况下进行模拟培养试验,研究外源Cl~-添加对土壤溶液Cd~(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Cd~(2+)的增加,土壤溶液Cd~(2+)的浓度提高,红黄泥土壤溶液Cd~(2+)的浓度显著高于紫泥田;添加Cl~-会使土壤溶液中Cd~(2+)浓度升高,且Cd~(2+)浓度与外源Cl~-呈显著正相关,红黄泥和紫泥田土壤溶液中Cd~(2+)的平均浓度比不添加Cl~-时Cd~(2+)的平均浓度分别增加了12.74%、51.49%;土壤对Cd~(2+)的吸附关系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紫泥田对Cd~(2+)的吸附量显著高于红黄泥,添加Cl~-对红黄泥Cd~(2+)的吸附影响很小,而对紫泥田的影响显著.Cl~-存在下,红黄泥和紫泥田的解吸率分别为12.50%~19.25%、14.76%~24.99%,外源Cl~-添加对Cd~(2+)解吸影响小.综合分析认为,Cl~-对不同土壤Cd~(2+)的吸附解吸行为影响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理化性质对土壤吸附-解吸苄嘧磺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吸附-解吸BSM(苄嘧磺隆)的影响,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采自我国东南沿海和中部14个省区的21个土壤样品对BSM的吸附-解吸行为,以及BSM吸附-解吸行为与土壤pH、w(有机质)、w(TN)、w(黏粒)、CEC(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性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BSM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不同土壤对BSM的吸附强度差异较大,Kf (Freundlich常数)介于0.52~24.05之间. 土壤pH、w(有机质)是影响BSM吸附的主要因素,二者对Kf的解释率为58.1%;土壤对BSM的吸附还受w(TN)、w(黏粒)等的影响. 土壤对BSM的吸附-解吸存在滞后现象,HI(迟滞系数)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w(黏粒)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土壤pH对HI的解释率为33.0%. 吸附平衡溶液pH与Kd (分配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其进行调节可显著改变土壤对BSM的分配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择性去除土壤组分的方法,探讨了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3种典型土壤中有机质、铁氧化物组分对磷形态和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发现,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3种典型土壤去除的有机质以易氧化组分为主,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各种磷形态的含量变化较小.然而,去除游离铁氧化物后,土壤中各种磷形态的含量均发生明显降低.同时,去除有机质、游离铁氧化物组分后并未改变土壤中各种磷形态的相对大小顺序,均为:钙结合磷(Ca-P) > 有机磷(OP) > 铁/铝结合磷(Fe/Al-P).此外,黄壤(FJ)、紫色潮土(KX)和灰棕紫泥(FL)去除有机质后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原始土壤仅分别降低0.5%、2.3%、6.5%(P=0.017<0.05,显著性差异),表明3种土壤中有机质组分对磷吸附的影响较小;而去除游离铁氧化物后对磷的吸附能力分别降低45.6%、51.7%、43.9%(P=0.004<0.05,显著性差异),表明土壤中游离铁氧化物组分是决定磷吸附大小的重要因素.另外,3种土壤去除游离铁氧化物后较原始土壤吸附磷的解吸能力明显增加,表明游离铁氧化物组分是控制3种土壤吸附磷的解吸的重要因素.FL土壤去除有机质组分后较原始土壤吸附磷的解吸能力略有降低,而KX和FJ土壤去除有机质组分后较原始土壤吸附磷的解吸能力无明显差异,表明有机质组分对土壤吸附磷的解吸的影响与土壤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选择四川攀枝花地区广泛分布的3种土壤,研究五价钒[V(Ⅴ)]与四价钒[V(Ⅳ)]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分别运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V在黄棕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中的等温吸附线进行拟合,计算出这2种价态的V在各土壤中的最大吸附量,比较不同土壤对不同价态V的吸附能力,同时分别分析3种土壤吸附平衡液与解吸液pH的变化。结果表明:(1)2种价态的V在3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与两模型均基本吻合;(2)3种土壤对2种价态的V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黄棕壤>水稻土>紫色土;(3)3种土壤对V(Ⅳ)的最大吸附量基本一致,但紫色土与水稻土对V(Ⅴ)的最大吸附量高于黄棕壤;(4)V(Ⅳ)在3种土壤中的解吸率高于V(Ⅴ),最高可达48.93%;(5)V(Ⅴ)的吸附平衡液与解吸液pH均随V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而V(Ⅳ)的吸附平衡液与解吸液pH均随V(Ⅳ)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3种土壤的吸附平衡液pH变化幅度较解吸液大。  相似文献   

5.
稀土工业污染土壤对外源钍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外源钍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并评估其对土壤的污染风险.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考察土壤样品对不同量外源钍的吸附容量、吸附平衡时间、分配系数和解吸能力.土壤样品对外源钍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吸附平衡时吸附百分比均大于92%,而解吸率均小于5%;钍在土壤溶液中分配系数最高可达104以上;吸附容量和平衡时间与土壤性质有关.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Elovich方程分别描述土壤样品对钍吸附的热力学行为(r≥0.916 7)和动力学过程(R2≥0.898 0).较佳的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样品对外源钍的吸附是非线性物理化学吸附,吸附反应速率受钍在土壤表面和矿物内层扩散影响.采用形态连续萃取法分析外源钍在土壤上吸附后的赋存形态.由钍形态萃取结果,少量外源钍(10-7~10-6mol.L-1)进入土壤后主要以不稳定非残留态存在,其含量在58%以上;随着外源钍量增加,钍非残留态量增加,同时更多外源钍迁移到稳定残留态.  相似文献   

6.
湿地土壤对硝基苯的吸附-解吸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平衡法研究硝基苯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对硝基苯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行为可以用Linear和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描述,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对硝基苯的吸附和解吸能力有所不同.将吸附常数Kf与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硝基苯吸附系数显著相关(r=0.888,P<0.01,n=7),其中泥炭沼泽土表层有机质含量最高,其吸附系数也最大(86.44 mg·kg-1).硝基苯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变化量为10.68~13.45 kJ·mol-1,表明其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对硝基苯的解吸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别,其中草甸白浆土的解吸率最大(41.87%),泥炭沼泽土表层解吸率最小(11.79%).  相似文献   

7.
X592 X53 20()l0l5l6除草剂苯唾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卢颖…(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化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000,19(6)一513一517环图X一87 对除草剂苯唾草胺在6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苯唾草胺有较强的吸附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苯唾草胺的土壤吸附行为可用线性吸附模型表征。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苯噬草胺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其吸附系数有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而增大的趋势。通过在线性吸附系数(长)和土壤有机质含量(OM%)之间构建的回归方程:凡二2.612 0 OM%+1.0746,可…  相似文献   

8.
冯璞阳  李哲  者渝芸  黄杰  梁东丽 《环境科学》2016,37(8):3160-3168
硒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在很大程度受到吸附解吸作用的影响,土壤对硒的吸附解吸因为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差异很大.本文采用批量吸附实验,选择土壤性质差异较大的我国18种农田土壤,探讨了土壤p H、无定形铁铝氧化物、有机质和机械组成等对SeO_4~(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8种土壤对SeO_4~(2-)的吸附均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在24 h达到吸附平衡;二级动力学方程为描述SeO_4~(2-)吸附的最佳模型(R20.976),18种土壤对SeO_4~(2-)吸附大多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842);土壤对SeO_4~(2-)吸附量与p H值(P0.01)、碳酸盐含量(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无定型铁、铝含量(P0.01)及有机质含量(P0.05)呈正相关;18种土壤对SeO_4~(2-)吸附的固液分配系数(Kd值)均很低(0.99~18.18 L·kg~(-1));土壤SeO_4~(2-)解吸率均大于80%,表明吸附是可逆的;土壤吸附SeO_4~(2-)的低Kd值和高解吸率反映了硒酸盐易迁移淋溶的特性,这应当在区域环境硒的评价和调控中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环境地学     
X1432(X) 302548水质数学模型研究的发展阶段与空间层次/徐祖信…(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2(X)3,22(2)一79一85环图X一l(X)溶液化学对高岭土吸附腐植酸影响的实验研究/万鹰听(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么刃3;22(2)一178一180 环图X一巧 对溶液化学(声值、离子强度和溶液组成)如何影响高岭土吸附腐植物质(HS)的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化学显著影响有机物在矿物表面覆盖的形成和属性:随声值的增加,腐植酸(HA)在高岭土…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对苯胺的吸附-解吸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平衡法研究了苯胺在三江平原湿地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对苯胺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行为主要是通过疏水分配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完成.吸附行为可以较好地用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描述,但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对苯胺的吸附和解吸能力有所不同.将吸附常数Kf 与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回归分析表明,Kf 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对苯胺的解吸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别,其中草甸白浆土的解吸率最大(47.51%),泥炭沼泽土表层解吸率最小(6.24%).  相似文献   

11.
马会强  吴束  李爽 《环境工程》2016,34(8):182-186
研究了柴油污染场地地下水中3种典型多环芳烃污染物萘、1-甲基萘、2-甲基萘在改性泥炭上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10℃低温条件下,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萘、1-甲基萘、2-甲基萘在改性泥炭上吸附与解吸行为,并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萘系物Koc、Kf大小顺序为2-甲基萘>1-甲基萘>萘,且均随着污染物Kow增大而增大;萘系物在改性泥炭上均存在明显解吸滞后现象(HI>0.21),解吸滞后程度大小顺序为2-甲基萘>1-甲基萘>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萘环上甲基数量增加或α、β碳位序变化,萘系物在泥炭上分配及吸附能力变大,相应,解吸速率降低,解吸滞后程度变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w(TOC)(TOC为总有机碳)不同的2种天然土壤以及用H2O2去除大部分软碳和高温灼烧去除全部有机碳后所得到的6种土样为吸附剂,以TCE(三氯乙烯)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矿物质、初始ρ(TCE)等因素对TCE解吸行为的影响,并比较了吸附解吸异质性大小. 结果表明,解吸平衡时6种土样的TCE解吸量不到相应吸附量的25%;TCE在6种土样上的解吸等温线表现出更高的非线性特征. 所有土样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吸附解吸异质性,HI(异质性指数)均大于2.0,其中H2O2氧化土样的异质性更高(HI>4.0). 2种原土中有机碳和矿物质对TCE解吸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4%和26%,而H2O2氧化后的2种土样中该值分别为68%和32%;初始ρ(TCE)越高,矿物质的解吸贡献率相对越低. 此外,TCE的解吸量与土壤矿物质中孔和微孔的体积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土壤腐殖酸对毒死蜱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振荡法进行农药毒死蜱在5种土壤腐殖酸上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不同土壤腐殖酸上的吸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并均可Linea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5种土壤腐殖酸对毒死蜱吸附能力都很强,吸附率均较高(平均值在72.57%~88.21%之间),大小顺序为:紫色潮土HA>黄壤HA>中性紫色土HA>酸性紫色土HA>腐殖土HA,此顺序与腐殖酸腐殖化程度一致;pH=2时,腐殖酸对毒死蜱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大;离子强度对毒死蜱的吸附影响不明显;腐殖酸添加量越大,单位质量的腐殖酸吸附量越小.  相似文献   

14.
95Zr在土壤中的淋溶与垂直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柱法研究了95Zr在浙江省有代表性的3种土壤(小粉土、红黄壤和海泥)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及盐度对其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淋溶后收集到的全部淋溶水中95Zr的含量较少,250ml、500ml和750ml 3种不同淋溶水量下,小粉土约占原始引入量的5.33%~7.68%,海泥为0.77%~1.32%,红黄壤几乎为0;且随着总的淋溶水量的增加,被淋溶下的95Zr的总量变化不明显,表明95Zr一旦被土壤吸附,则不易被解吸;②滞留于土壤中的95Zr绝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小粉土约有45.99%~50.02%的95Zr滞留于0~0.4cm土层范围内,红黄壤和海泥则分别为96.02%~97.16%和95.94%~98.01%;③随淋溶水盐度的增加,表层土(0~0.2cm)中95Zr的量明显提高,表明水体盐度增加有助于提高土壤对95Zr的吸附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土壤中As(Ⅴ)解吸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As(Ⅴ)在土壤中的解吸行为及不同类型试剂(NaOH、NaCl、NaHCO3、柠檬酸、草酸及磷酸盐缓冲液)对所吸附砷的解吸效果,对As(Ⅴ)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解吸热力学和动力学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OH和磷酸盐缓冲液对几种土壤吸附砷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率分别在47.3%~73.0%和35.4%~66.6%...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Cr(Ⅵ)在棕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针对pH值和土壤有机质对吸附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Cr(Ⅵ)在土壤中的吸附,Cr(Ⅵ)在土壤中的最大吸附为204.08 mg/kg。在pH值3.0~7.0范围内,供试土壤吸附量随pH值增加而减少;土壤对Cr(Ⅵ)的吸附量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在酸性条件下,低分子量有机酸抑制土壤对Cr(Ⅵ)的吸附。加入供试有机酸后土壤对Cr(Ⅵ)最大吸附量的顺序为:无有机酸>乙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柠檬酸更适用于Cr(Ⅵ)污染土壤中污染因子的萃取和淋洗。  相似文献   

17.
小麦对134Cs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小麦对~(134)Cs的吸收试验,结果表明,~(134)Cs在小麦中的比活度,根中最高,麦杆次之,麦粒最低。麸皮中~(137)Cs的比活度高于面粉。土壤对~(134)Cs的吸附能力,以青紫泥最强,红壤次之,小粉土最弱;土壤对~(134)Cs吸附能力的强弱与土壤的质地、PH和有机质含量有关。随着~(134)Cs施入土壤的延迟和施人次数的增加,小麦对~(134)Cs的吸收也增加。~(134)Cs在土壤中迁移很少,90.4%集中在0—3cm的表土层;~(134)Cs在土壤-小麦中的分配比为97.9%:2.1%;小麦对土壤中~(134)Cs的富集系数为1.75。  相似文献   

18.
灭草松在土壤中吸附的支配因素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通过振荡平衡法测定了灭草松在6种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计算了灭草松在吸附过程中平均偏摩尔自由能的变化值.结果表明灭草松在其中5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为直线,分配常数Kd 0.14~0.31mL·g-;土壤吸附灭草松的强弱次序为:德清水稻土>安吉水稻土(pH4.79)>余杭水稻土>临安红壤>安吉水稻土(pH7.36)>德清黄壤.土壤性质与分配常数的相关分析,发现支配灭草松在土壤上吸附的主要因素是pH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灭草松在土壤上的吸附主要是中性灭草松及其阴离子在土壤有机质中的分配,与有机质性质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对环境保护及人体健康均有重要意义。由于石油类污染物在不同质地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不同,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新疆甘泉堡工业区3种质地土壤(粉土、粉砂、粉质黏土)对石油烃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热力学行为,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拟合,并分析了土壤粒径、有机质含量、pH值及以含盐量对石油烃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土、粉砂、粉质黏土对石油烃的吸附均能在240 min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7765,0.6763,0.7173 mg/g;吸附能力顺序为粉土>粉质黏土>粉砂,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67~0.9989)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石油烃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等温线为Langmuir型,其吸附平衡常数(Ka)分别为0.6126(粉土)、3.1310(粉砂)和0.1180(粉质黏土),表明石油烃在不同质地土壤中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土壤对石油烃的吸附量随土壤粒径和pH值的减小、有机质含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钙硼复合对土壤锌吸附-解吸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萍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8):15-17,24
酸性紫色土对锌的等温吸附 -解吸和动力学试验表明 :锌的等温吸附符合 L angmuir方程 ,最大吸附量为15 3.8mg/kg土。钙、硼与锌复合 ,均降低土壤锌的最大吸附量及结合常数 K。所吸持的锌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小 ,钙和硼均降低了锌的解吸率。土壤吸附锌的动力学以 Elovich方程 (Ct=a+blnt)描述最佳 ,反映土壤对锌吸附速率大小的方程参数 b值以 Zn>Zn+Ca+B>Zn+B>Zn+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