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竖式SBR作为反应器,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通过不间断运行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限量曝气模式好氧颗粒污泥降解模拟污水的效果较好,其COD去除率可达98%以上。曝气量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当气速为26.5m/h时,好氧颗粒污泥的性状和处理有机废水效果最佳。同时好氧颗粒污泥对pH值的变化不明显,当pH为5—8范围内,其COD去除率都可达到85%以上。但是未经驯化的好氧颗粒污泥对对硝基苯酚和对氯苯酚两种芳香类有机物较敏感,而对硝基苯酚对其毒性更大。当对硝基苯酚和。对氯苯酚浓度为10mg/L时,其COD去除率仅为42.5%和52%。  相似文献   

2.
两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伟  孙宇梅 《四川环境》1998,17(1):13-18
本文研究了水中苯酚-间甲酚与苯酚-对氯酚在NKA树脂上的竞争吸附,结果表明,IAS及LCA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这两个吸附系统的竞争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磁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探讨了Cd2+对苯酚在磁性活性炭上吸附的影响。目的是对磁性活性炭进行研究,以及为在实际废水中吸附处理苯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磁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935;与Freundlich吸附模型相比,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磁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行为;在不影响去除率的情况下,Cd2+的存在使苯酚吸附处理最佳浓度由30 mg/L增大至50 mg/L;同时,Cd2+对磁性活性炭和活性炭吸附苯酚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针对苯酚的吸附去除率,当无Cd2+时,磁性活性炭的比活性炭的低10.65%~20.2%;当有Cd2+时,磁性活性炭的比活性炭的高0.3%~7.71%。  相似文献   

4.
文章重点研究超高交联树脂NDA-100对苯酚的静态吸附动力学,通过动力学实验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初始浓度对吸附苯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在NDA-100树脂上的静态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吸附速率受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对于高浓度的苯酚溶液微孔填充占主导作用,而低浓度的苯酚溶液表现为先经过大孔吸附后经由微孔填充两个阶段,低浓度吸附时出现双平台动力学现象。进一步阐述了超高交联树脂对于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机理,为树脂固定床吸附酚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实际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的机理,对吸附量和有机负荷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钻井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负荷的关系符合初始质量等温线;土壤中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能力越强;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持久吸附作用;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持久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以没食子药渣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制备了不同温度300℃、400℃、500℃、600℃下的药渣生物炭,考察pH、投加量、溶液温度、不同接触时间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苯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几个因素均能影响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4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能力为400℃500℃600℃300℃,300℃和400℃最佳pH为5.0,500℃~600℃的最佳pH为7.0,药渣生物炭吸附苯酚的最佳投加量为0.05 g。在25℃~45℃条件下,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药渣生物炭对苯酚溶液的吸附。没食子药渣生物炭的吸附过程先快后慢,在10 h趋于平衡。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4种生物炭进行拟合,发现不同热解温度的药渣生物炭基本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研究结果为预测药渣生物炭吸附重金属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为拓展药渣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壤对亚硒酸离子和硒酸离子的等温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土壤对亚硒酸离子和硒酸离子的等温吸附,其结果符合Langmuir吸附曲线。土壤因子对两种形态硒的吸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大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含氟苯酚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主要考察了气水比、水力负荷、进水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氟苯酚和可吸附有机氟去除率随着气水比升高而增大,但气水比达到6∶1后又降低,最佳气水比为6∶1。随着水力负荷增大,有机物去除率减小,确定最佳水力负荷为0.58 m3/(m2.h)。进水pH在5.0~9.0范围内,BAF对氟苯酚的去除率都在90%以上,当pH达到9.5时去除率急剧降低到30%左右。当进水浓度为40 mg/L,气水比为6∶1,水力负荷为0.58m3/(m2.h),pH 6.5,出水效果稳定,出水氟苯酚、可吸附氟代有机物、氟离子含量均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标准。氟苯酚生物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以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土壤NO3--N和NH4+-N空间分布及湿地土壤含水量与pH指标分析,研究流域湿地土壤无机氮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含水量影响NO3--N和NH4+-N的空间分布,湿地土壤含水量高,土壤中NO3--N的含量相对较高;湿地土壤含水量低,土壤中NH4+-N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包气带是地下水的天然屏障,也是氮素污染地下水的主要通道。以准噶尔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包气带3种典型土壤,即粉质砂土、砂质粘土、粉质粘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查明了3种不同质地土壤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3种土壤对氨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2 h,其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等温曲线均符合Freundlich模式,其中,粉质粘土的吸附常数KF=20.8 018,砂质粘土的吸附常数KF=12.5 516,粉质砂土的吸附常数KF=15.1 845。不同土壤对氨氮的吸附能力随着粒径的不同差异较大,表现为:粉质粘土砂质粘土粉质砂土。说明粉质粘土防污能力最强,砂质粘土次之,粉质砂土最弱。结果为确定包气带介质的环境容量、防污特性的评价及地下水污染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玛纳斯湖湿地土壤粒度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玛纳斯湖湿地土壤粒度分布特征,选取玛纳斯湖中部干涸湖底(A区)、玛纳斯湖湖口附近(B区)及玛纳斯河下游湿地沿岸(C区)作采样区,通过Mastersize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这三个区域的表层0~20 cm土壤粒度,使用GRADISTAT软件分析了湿地土壤空间分布及粒度特征。结果表明:A、B、C三区土壤粒径平均值分别为188.85μm、245.13μm、68.88μm;三区土壤偏度均为正偏态,土壤均以粉砂质为主。研究结果进一步定量揭示了玛纳斯河常年的水力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及人类活动对玛纳斯湖湿地表层土壤粒度的影响。对玛纳斯湖湿地土壤粒度进行研究,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蚯蚓有机废水土地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蚯蚓的有机废水土地处理是一种符合生态平衡的新的处理技术,在这种处理工艺中,含有蚯蚓的土壤对废水中的COD的吸附去除百分数和有机物负荷均比常规的污水土地处理高两倍以上。这一处理过程的机理符合吸附,再生过程的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和五氯苯酚进行分离测定,分别比较了不同吸收波长下三种物质的响应值;并对流动相的有机相中含0.1%、0.2%、0.4%、0.5%甲酸时三种氯酚类物质的分离效率及灵敏度进行了比较和优化;进一步优化了流动相比例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并使用优化后的色谱方法进行了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实验,氯酚类化合物在20~1 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方法检出限为0.711~0.851μg/L,加标回收率79.0%~100.5%。结果表明,该方法分析时间较短,定量准确,适合用于地表水中氯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铀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立  梁斌  周敏娟 《四川环境》2011,30(1):21-25
以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涪江河谷两岸广泛分布的第四系中更新统亚粘土为对象,用动态法测定了铀在该土壤中的平衡吸附量,为极低放废物的处置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了流速、土壤粒度及铀溶液初始浓度对土壤吸附铀的影响,并用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土壤粒度小的平衡吸附量较大;流速越小、平衡吸附量越大;铀溶液的初始浓度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大;在用动力学方程拟合时,E lovich方程的拟合度最好;该土壤对铀的最大吸附率为61.1%,吸附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了解重金属汞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特征,运用振荡平衡法对重庆市秀山地区某汞污染企业周边背景土壤进行Hg2+的吸附解吸实验,探究土壤中汞的等温吸附解吸过程及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对汞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过程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为0.999 2),供试土壤对汞的最大吸附量为863.62mg/kg;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拟合汞在土壤中的解吸过程(相关系数为0.981 1),汞的最大解吸量为16.840 7mg/kg,汞在土壤中的解吸率较低,最大解吸率仅为3.65%;Elovich模型和双常数模型对汞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模拟能够达到较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93 5和0.837 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Fenton试剂联合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凹凸棒石对模拟微污染水中苯酚的去除效果。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投加量、温度等因素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采用Fenton试剂氧化再用改性凹凸棒石吸附对微污染水中苯酚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pH=9、温度为25℃、改性凹凸棒石投加量为5g/L、吸附时间20min的条件下,苯酚去除率达98.2%。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大量粗放地使用消毒剂、杀菌剂等含氯化合物,导致土壤中的氯积累量逐步增加,从而对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带来严重危害。然而,有关有毒含氯化合物对土壤生物的影响机制并不清楚,如何高效修复有毒含氯化合物污染土壤的技术还少见报道。综述了土壤中不同含氯化合物之间的形态转化、含量现状及毒害机理,阐述了有毒含氯化合物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可为有毒含氯化合物在土壤中的风险评估及治理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二乙胺盐酸盐、环氧氯丙烷和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为原料,合成十八烷基多头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采用电导率的方法,测定了合成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并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多头基季铵盐在土壤表面的静态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时间、液固比、多头基季铵盐浓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合成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2×10~(-4)mol/L,多头基季铵盐在土壤表面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6 h,最佳液固比为400: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饱和吸附量为4.17×10~(-4)mol/g。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间歇平衡震荡法研究pH值对二氯喹啉酸在红土、黑土、潮土三种供试土壤中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存在差异,土壤的pH值影响二氯喹啉酸的吸附特征,当pH值趋近于二氯喹啉酸的pKa(4.35)时,容易被土壤吸附;pH值在较高情况下(pH=7.4),二氯喹啉酸大多呈离子状态,不易被土壤吸附;有机质含量降低将导致土壤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人工制备的生物质炭以0%~2%范围的量添加到受试土壤中,通过比较生物质-土壤体系的理论吸附容量和实际吸附容量,初步阐明生物质炭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对BDE-47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的影响。当生物质炭的添加量为0.1%、0.5%、1.0%时,生物质炭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对BDE-47的吸附行为的影响不明显;当生物质炭添加量为2.0%,BDE-47的吸附平衡浓度Ce为0.95μg/L时,生物质炭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土壤对BDE-47的吸附,使吸附能力降低了33%,而当Ce为9.5μg/L时,生物质炭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土壤对BDE-47的吸附,使吸附能力提高了146%。生物质炭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BDE-47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影响程度的大小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和吸附平衡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