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的成形技术半固态成形技术 (SSM )是一种近终成形 (Near net shape)的成形工艺。和传统的成形工艺相比 ,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 :成形温度低 ;成形件力学性能好 ,较好的综合了固态金属模锻与液态压铸成形的优点。阐述了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的主要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与传统的液态压铸成形的差异 ,并阐述了半固态成形件在不同状态下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半固态连续触变挤压成形技术是一种新的加工技术 ,将半固态技术、铸造和挤压技术融为一体的连续触变挤压技术 ,是半固态技术在材料制备领域的一个发展 ,文中主要针对复合材料、易偏析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半固态加工是金属材料成形领域中的一种新工艺。分析了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法、近液相线模锻法和等通道角挤压法制备AZ91D—Y镁合金半固态坯料。分别将3种状态的坯料加热到半固态温度区间进行二次重熔后,进行了触变模锻成形。结果表明,在半固态温度为560℃,模锻压力为200MPa的条件下,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法、近液相线模锻法和等通道角挤压法制备坯料分别保温30,20,15min后触变模锻获得最佳力学性能;随着坯料加热温度的升高,触变模锻成形件力学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增加成形压力有利于触变模锻成形件力学性能的提高;在相同成形条件下,等通道角挤压法制备坯料触变模锻后的力学性能最好,近液相线模锻法次之,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法较差。  相似文献   

5.
此文叙述了非枝晶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压铸成形、模锻成形、连续流变铸造成形、注射成形以及半固态金属锭料制造等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AI-Si(质量分数为24.3%和AI-Si(质量分数为29.2%)合金在机械搅拌作用下初晶硅形貌变化的工艺参数,半固态料坯的制备方法和半固态挤压成形的工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605℃是该成分范围的过共晶铝硅合金合适的半固态搅拌温度,在该温度下恒温搅拌50min可有效地改变板条状初晶硅的形态,获得平均直径为200μm的球状化的初晶硅;在上述优化的半固态工艺条件下采用挤压铸造工艺获得了优质的近终成形圆盘形零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黑色金属半固态触变压铸工艺试验研究概况。该研究采用了和流变完全不同的制浆制锭工艺,所制备的黑色金属半固态浆料具有用流变方式制备的有色金属半固态浆料一样良好的触变性和充填性。这一探索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的黑色金属半固态浆料制备工艺,不但能满足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要求,而且还迴避了国内外以往的金属半固态流变制浆方式所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高级耐火材料问题。为半固态成形技术应用到黑色金属机器铸造生产开辟了另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触变注射成形的工艺过程接近于注塑成形。首先将镁合金锭加工切制成细颗粒状,将此镁合金颗粒装入料斗中,强制输送到粒筒中,粒筒中旋转的螺杆驱使镁合金颗粒向模具方向运动,当其到达粒筒的加热部位时,合金颗粒呈部分熔融状态,在螺旋体的剪切作用下,具有枝晶组织的合金料形成了具有触变结构的半固态合金,  相似文献   

9.
半固态触变成形技术以其降低宏观偏析、减少多孔性、成形力小和近终成形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在触变成形之前 ,使坯料具有均匀的固 液相分布和球状晶粒是很重要的 ,这就要求加热快而迅速。为满足这一要求 ,目前普遍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文中对感应加热进行了有限元理论分析 ,采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NASYS对半固态触变成形坯料感应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 ,模拟了频率、加热时间、线圈电流强度系数、坯料尺寸半径、线圈尺寸大小等参数对坯料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半固态金属具有触变性的特点,提出触变强度是触变点对应的应力,阐述了触变强度的研究意义,并结合高固相率下半固态金属等温压缩真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外变量包括坯料的加热温度、应变速率、保温时间和内变量包括固相体积分数、晶粒尺寸、晶粒的球形度、结构参数、半固态材料的固相屈服强度、半固态材料的初始表观粘度等对触变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