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风引起海面油膜的漂移速度与风速的关系作了综合讨论,根据水面紊动剪切应力的平衡理论,推导出风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结合有关现场观测资料和风洞模拟试验结果,确定油膜的风漂流速度与风速之比的经验系数为1.6~3.5%,可供溢油事故发生时,制定拦油、收油计划时使用。  相似文献   

2.
1973年国立海洋物理研究所提出了一个污染物质膜漂流的模式,用以在向海中排放石油和其它污染物质时进行膜漂流的预报。1976年9月和1977年4月在维加兹港湾排放了工作机油和重油,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将按国立海洋物理研究所模式计算求得的污染物质膜扩散的结果与通过航空摄像获得的实际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还与从一般或两艘船上确定污染物膜所在地的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空气提升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周平  钱易 《环境科学》1996,17(6):9-12
进行了空气提升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液体内循环速度,有机的降解动力学,载体表面生物膜脱落与增工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内循环生物硫化内不速度分别与反应器高度及升流区表观气速ug0.5次方成正比,当内循环流量很大时,反应器可视为CSTR;生物膜的脱降率分别与ug及膜厚δ的次方,载体数量的2/3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除尘器中离子风对除尘过程的影响。方法分析电除尘器中离子风对除尘效果的影响,建立完整的颗粒荷电模型,在Fluent软件平台上进行计算。结果离子风在电极线附近呈双螺旋结构,正对电极线位置的离子风速度最大,在远离电极线的方向上逐渐变小,越靠近电极线,速度下降的梯度越大,对流场有扰动作用,随流速增加,离子风效应被逐渐削弱。当主流速小于等于0.5 m/s时,离子风体现为增大驱进速度,颗粒更快到达极板,有利于改善除尘效率。结论电极线的偏置可以提高除尘效率,当电极线置于电场宽度方向1/4处时,可以获得最佳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5.
负载TiO2的泡沫镍网光催化降解甲醛的膜厚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负载TiO2的泡沫镍网光催化降解甲醛,考虑内部和外部质量传递,建立了可预测优化催化剂膜厚的数学模型.分析了TiO2膜厚对光催化降解甲醛的影响,并在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催化剂层内光的衰减系数和污染物的有效扩散系数对最优催化剂膜厚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膜厚的增加,甲醛的降解先增加而后趋于平缓;最优催化剂膜厚受UV光衰减系数的影响较大,受污染物的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较小;由于TiO2催化剂对254nmUV光的强烈吸收,优化的催化剂膜厚只有80nm左右.该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7,(11)
<正>近期,苏宁将用共享漂流箱打造史上最环保的双十一。这种漂流箱长约0.3米,宽0.2米,替代传统常用的瓦楞纸箱,可折叠,可重复使用。每个漂流箱可循环使用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仅0.025元,如果普及使用漂流箱的话,每年省出的木材相当于46.3个小兴安岭。  相似文献   

7.
河流中底栖动物的漂流模式是维持群落动态稳定的重要因素,闸坝改变了河流原有的水文节律,阻隔了底栖动物纵向漂流的连续性,闸坝对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机制是近年来河流纵向格局维持研究的热点问题.2018年8月选择神农架国家级保护区的九冲河,在上游参照点(S1)、第一级电站取水口下游(S2)和第二级电站取水口下游(S3)布设3个样点开展24 h的日漂流监测,研究多级闸坝对大型底栖动物漂流类群、漂流节律和β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九冲河漂流的主要优势类群为蜉蝣目和毛翅目.②受堰坝阻隔影响,各样点漂流最优势物种发生了变化,S1样点为四节蜉(Baetis sp.),S2样点为花翅蜉(Baetiella sp.),S3样点为舌石蛾(Glossosoma sp.).③尽管各样点仍然以双峰型漂流模式为主,但参照点S1为“alternans”型的夜漂流,而坝下S2和S3样点则为“bigeminus”型的夜漂流,前者漂流密度的最大值出现在黎明前,而后者则为日落后.④坝下(S2和S3)漂流底栖动物的物种数明显低于参照点(S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闸坝阻隔具有显著的累积效应,3个样点漂流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之间存在差异显著(P < 0.05),漂流密度在参照点S1和坝下(S2和S3)的差异显著(P < 0.05).⑤基于Bray-Curtis相似性的聚类分析表明,S2样点群落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其日间样品均与S3样点聚为一类,而夜间样品全部与S1样点聚为一类.⑥采用无度量多维度标定排序(NMDS)进行的β多样性分析表明,S1样点漂流群落的昼夜差异性最小,S3样点的差异性最大.研究显示,九冲河小水电梯级开发造成了漂流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漂流规律和β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3个样点的漂流优势类群发生改变,β多样性的变化随梯级闸坝呈现明显的累积效应,从长期来看会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造成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旋转直线切向流管式膜器环隙切剖面的流场特征.通过建立膜滤实验装置系统,首次采用PIV激光粒子成像测速系统定量实测了旋转直线切向流管式膜器在不同工况,即不同流体压力、不同入口流量或不同人口切向流速等操作参数下环隙切剖面的流线图和涡量图,并在环隙切剖面内测出了流体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及其分布规律:①在非涡区域,无论操作参数如何变化,在横坐标相同时,靠近旋转切向流人口方向的速度比远离人口方向的速度要大;涡内区域流体的速度一般小于涡外部的流体速度;涡心处速度最低,而且切向速度一般为0;涡心附近的切向速度小  相似文献   

9.
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24 h漂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漂流行为是大型底栖动物适应河流水文过程的重要生物行为,也是研究河流底栖动物时空分布过程的重要依据,研究底栖动物的漂流规律对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纵向格局的形成过程和演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8月选择湖北省香溪河的2条支流(九冲河与高岚河)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的漂流种类、昼夜节律和功能摄食类群构成.结果表明:①九冲河与高岚河漂流底栖动物均以蜉蝣目(Ephemeroptera)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76.9%、96.1%.九冲河的漂流物种数(35种)远高于高岚河(14种).②优势物种分析表明,九冲河的优势物种为高翔蜉(Epeorus sp.)、弯握蜉(Drunella sp.)、四节蜉(Baetis sp.)、花翅蜉(Baetiella sp.)、扁蚴蜉(Ecdyonurus sp.)、沼石蛾(Limnophilidae sp.)、等翅石蛾(Philopotamidae sp.)和蚋(Simulium sp.),高岚河的优势物种为花翅蜉和高翔蜉.③2条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的漂流均为显著的夜漂流类型,且漂流高峰期均出现在06:00.九冲河的夜漂者以襀翅目(Plecoptera)为主,高岚河以蜉蝣目为主.不同物种漂流的昼夜节律不同,高翔蜉、弯握蜉、扁蚴蜉、沼石蛾、等翅石蛾和蚋的第1个漂流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20:00-22:00;四节蜉的第1个漂流密度高峰期出现在04:00-06:00;而花翅蜉的第1个漂流密度高峰期在九冲河出现的时间为04:00-06:00,在高岚河为02:00-04:00.④昼夜间漂流底栖动物的功能摄食类群和生活类型群落组成也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来看,漂流者的功能摄食类群均以收集者为主,以游泳生活者占主要优势.研究显示,九冲河与高岚河底栖动物的漂流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人为活动强度的差异是造成漂流规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开阔海面上发现石油 在无风和水流作用的清洁海面,溢油以圆形污染面的形式相当快地向外扩散,例如,1立方米原油在10分钟内可扩散为平均油膜厚度为0.5毫米、直径为48米的圆形污染面,而100分钟后,圆形面则可增长至直径100米、膜厚0.1微米。  相似文献   

11.
激光驱动微小碎片超高速发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驱动微小碎片装置是地面模拟微小空间碎片对航天器超高速碰撞的重要设备,其模拟碎片的速度和整体性是两个最关键的性能参数.文中从驱动设备的原理出发,介绍了激光性能参数、飞片靶约束层及烧蚀涂层对碎片速度和整体性的影响,并介绍了约束层和烧蚀涂层厚度设计方法及选材范围.近期的试验研究采用单膜结构飞片靶,试验可以将7μm厚、直径1 mm的铝膜驱动到8.3 km/s.  相似文献   

12.
超滤法处理含原油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用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含原油污水的研究,讨论了料液循环速度、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和料液浓度对膜传输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直径为10.2cm(4英寸)的中空纤维组件和相应的超滤设备,考察了透水速度随操作时间的变化,选用合适的膜清洗工艺,膜透水速度可保持为60L/m~2·h(40℃,1kg/cm~2压力)。工业化实验证明,用中空纤维膜处理含原油污水是成功的,透过液含油量低于10mg/L。该法亦适用于其它种类含油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战斗机阻力伞载荷计算开展研究,为阻力伞安装支持结构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分析提供支持。方法分别运用工程计算方法、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并对比阻力伞火箭滑车试验实测数据,对阻力伞载荷计算开展研究。同时基于飞参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影响阻力伞载荷大小和方向的开伞速度、飞机俯仰角、侧风速度与方向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为载荷谱编制提供数据基础。结果确定阻力伞载荷工程计算方法中动载系数k取为1.2,将一次放伞的载荷历程简化为以拉直力和张满力为峰值的两个载荷循环,且拉直力为张满力的50%。以某型飞机766架起落飞参数据为基础,运用皮尔逊Ⅲ型分布、指数分布对开伞速度、飞机俯仰角、侧风速度与方向等参数进行拟合,结合阻力伞载荷计算方法,得出阻力伞载荷大小和方向分布的统计规律。结论明确了阻力伞载荷计算方法及计算相关参数选取,同时提出一种符合战斗机实际使用环境的阻力伞载荷谱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非晶态TiO2-W薄膜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W掺杂的非晶态TiO2薄膜,用XRD、XPS和椭圆偏光测厚仪等对薄膜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TiO2-W薄膜为非晶态结构.Ti以 4价存在;W以0价和 6价形式存在,并且6价和0价W的原子浓度比为6.4:1;薄膜中Ti和W的原子浓度比为2.6:1.对5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光催化脱色试验表明,随着膜厚的增加,光催化降解率递增,当膜厚达到141 nm时,所制备的TiO2-W薄膜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在2 h达到90%;当膜厚大于141 nm时,光催化降解率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分子有机膜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的不断加深,膜法水处理技术以其优越的性能,成为中国水质高效处理的主导技术。但膜污染却成为阻碍膜法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何有效抑制膜污染的发生关系着膜法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的前景,目前已成为众多学者开展研究的核心方向。膜改性技术能够赋予现有膜材料新的功能特性,满足膜材料适用于处理各种复杂水质的同时能够抑制膜污染的发生,成为推动膜法水处理发展的前沿方向。膜亲水改性通过将疏水性的膜材料转变为亲水性,提高其抗污染性能。膜光催化改性通过将光催化剂与膜材料相结合,实现膜分离与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相耦合,可有效抑制膜污染的发生。文章阐述了目前高分子有机膜材料主要的亲水改性技术,并介绍了膜改性新方向-光催化改性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将硅橡胶与陶瓷管组合制备成硅橡胶/陶瓷复合膜用于回收汽油等轻质油品所挥发的油气,实验过程为首先采用热解法对陶瓷管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浸涂法制备硅橡胶/陶瓷复合膜.实验得出如下结论:膜厚随着浸涂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膜越厚渗透通量越小;增加真空度,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渗透通量和分离系数;分离系数比较大的制膜条件为以四氢呋喃作溶剂,浸涂13 h.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研究风的时空变化规律与边界层中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输送,对分析某一地区大气污染状况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由于大气总是处于湍流运动状态,一般风速越大,则湍流脉动速度也越大,而污染物的湍流交换作用和混合作用也就越强,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风速的平流输送作用远大于该方向的湍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上浮油,主要是受风和表层流的作用而漂移。漂移的方向和速度,主要取决于风向、风力和风吹时间以及表层流速的大小、方向等因素。 风,是气流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结果,而大气水平流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方向的气压和温度分布不均匀所致。风向和风速的大小,主要由气压梯度和气压梯度值的大小而定。  相似文献   

19.
运用气、液、固三相流运动力学原理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分析,得出:①反应器内错流流速与曝气量、反应器设计高度、主副腔的过流面积的关系.曝气量越大、反应器主腔高度越高、主腔的过流面积越小、副腔过流面积越大,反应器内错流流速越大;②膜抽吸压力与反应器内膜污染错流临界流速及主腔宽度的关系.减小管膜的抽吸压力,减小主腔的宽度,可减小膜面不淤临界流速;③膜管内污染的临界速度与膜管径、污染物与膜壁吸引力关系,消除膜污染的运行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 水处理中膜分离法通常是指采用特殊固膜的渗析、电渗析、超过滤、反渗透四项技术,其共同优点在常温下可分离,不耗热能,不发生相变化,设备简单易操作。目前超过滤和反渗透技术应用尤为广泛。缺点是固膜需承受较大压力,膜孔隙结构要有较高强度,从而使水中离子和分子透过膜的速度减小,选择性降低。然而属于膜分离技术的液膜法比起固膜在水处理中具有更多的优点:液膜无需固膜的孔隙结构,更易成膜且具有巨大的表面积,传质速度很快;液膜由于选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或其它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