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监测为环保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环境监测技术使人们能够更为及时、有效地监测、判断环境状况,进而探究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明确环保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科学、正确的环保制度和政策。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环境监测技术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现代科学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监测的涵义和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各项工作中,首要的就是监测环境情况。然而环境监测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对环境进行保护。现今,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主要将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于防止环境治理下降和污染控制治理方面,这就保证了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进步,不会出现任何冲突。本文作者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为以后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方向,更好的促进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认为今后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将是有机污染物水质监测、农村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并探讨了主要监测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一环,在环境保护中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科学的对环境进行监测,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对工程建筑等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为环保单位提供当地的水质、地质、大气以及噪声等的污染情况,使得地方环保部门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做出措施。同时,利用环境监测手段对污染物长期监测,可以更好的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因此,文章将对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方向和趋势做深入探究与分析,以期为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工作的未来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所提供的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的环境信息,有利于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对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环境监测仍存在监测管理体制不完善、监测设备落后、技术人才缺乏等系列问题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是未来环境监测中的一类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生物监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生物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现阶段生物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生物监测在环境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经过30a的发展,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事业成就卓著,初步形成了监测业务体系,监测内容也不断丰富,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找出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测技术是保障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现今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检测设备对水源、空气、噪音等进行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为治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相关部门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路线,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本文以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简述其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提高环境的管理,建立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当前环境监管的关键问题。文中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不足等方面,接着提出了人才与队伍建设;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改进环境监测管理;落实长效监测管理机制;开展减排监测考核,推动监测整体工作以及政策支持改进等环境监测管理改进的方向。这一研究对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现对生态安全的监测与保护是维持生活环境良好的重要方法。对此,为探究生态保护视域下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未来发展,将以现有的几项常用的环境监测技术为基础进行分析,重点从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背景视角出发,对其未来发展的各层面各方向进行探究,旨在理清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发展改革的新路径,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1.
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方向即社会环境服务,进行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还在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更新监测设备与技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交通建设尤其是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公路建设与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道路交通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工作做以论述,并就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展望,以期早日实现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现代绿色环保交通。  相似文献   

13.
滇池水环境演变与藻类监控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滇池水环境的演变,藻生物量发展变化导致原有的监测技术难以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进行分析。采用水面快速蓝藻生物量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大大提高了对滇池蓝藻水华发生、发展、暴发、分布以及变化的预警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省辖市环境监测站是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中坚,其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决定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和发展高度。以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例,分析了省辖市环境监测站人才队伍现状与存在问题,概括了人才队伍以“三个层级、三大类别”为特点,提出了围绕“国家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要求和解决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问题作为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阐述了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环境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莆田市环境现状及社会经济进行分析,首次建立了莆田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进行莆由市的现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力评价及指标体系综合指数的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莆田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昆山市环境监测站自成立以来,在各个方面都不断发展壮大,为昆山市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缺少发展规划以及受发展环境制约等客观因素,在服务昆山经济发展和环境监管要求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对监测人员和内部机构设置、监测用房及实验室环境条件、监测设备与装备和监测业务能力等内容的分析,并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指出了昆山市环境监测站目前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对"十二五"环境监测发展提出了初步的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基层环境执法的新变化,针对环境管理对环境监察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提出环保部门要适应时代发展、强化人员培训、抓好环境监察、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实现环境监察现代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某产品服役环境中的主要腐蚀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并挖掘环境数据应用模式,为该产品服役环境的腐蚀条件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根据某产品寿命期环境剖面,对库房、舱室及户外环境中温度、相对湿度、盐雾等主要环境因素进行为期3 a的监测,并从多个方面探讨这3种环境因素的应用模式。结果 针对某产品开展了主要环境因素监测,得到了其在关键服役场所的腐蚀环境数据,监测数据成功应用于该型产品服役环境严酷度分析、实验室环境试验条件设计、维修保障措施拟定等方面。结论 开展某产品关键服役环境下的腐蚀环境因素监测,可支撑该型产品的“环境符合性评估”“大气腐蚀性严酷度评估”“环境控制要求制定”以及“环境试验方法研究”。得到的环境监测数据以及应用案例可供其他类似产品服役环境监测及数据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全国环保系统开展辐射环境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的方案及试点评估工作。通过分析评估结果,剖析被评估单位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监测机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开展“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可全面掌握全国范围内辐射环境监测硬、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对发现各省市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针对性措施提高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江苏、浙江、四川、北京、广东这五省市的省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都是目前国内环保系统辐射监测能力较强的单位,通过对这些单位按照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体系要求进行试点评估,其评估结果及发现的问题符合实际,说明评估体系及其评估指标是科学合理的,为进一步开展评估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结论可作为今后开展能力建设、核与辐射应急力量调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应急监测的准备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离不开载体,其发生总是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时间内、有特定的物质及特定的危害,其污染突发应急监测响应首先是基层环境监测站。一般来说,基层环境监测站离突发性事故发生地最近,可以最快赶到事发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基层环境监测要做好区内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监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要做好环境应急监测的准备工作,并按照本身具备的条件及其准备情况,进行实施,才能最快地、有效地进行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为科学、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对环境、人体和社会的影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