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采用微波催化氧化处理正丁酸模拟废水,以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固相-焙烧法制备的3个系列共45种催化剂进行筛选,通过正交实验对催化剂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优选出的催化剂进行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NiO+Co2O3+CeO2(Ni∶Co=1∶1、NiO+Co2O3/CeO2=1∶4)为筛选出的最优催化剂;Ni-Co-Ce-O催化剂最优制备条件为Ni:Co摩尔比1∶2、(NiO+Co2O3)/CeO2质量比5%、研磨时间40 min、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3 h,此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效能最高,COD去除率达67%。  相似文献   

2.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Fe掺杂Mn-Ce/AC催化剂,研究了Fe的添加量、焙烧温度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采用了XRD、SEM和N2吸附-脱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的添加能有效提高Mn-Ce/AC的低温脱硝活性,当Fe的添加量为Fe/Mn(摩尔比)为0.1时,催化剂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的分散程度较高,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最优,添加量大于0.1时,更多的Fe沉积在载体表面,催化剂活性降低。焙烧温度影响负载氧化物的价态和晶体的分散度,在400℃温度下焙烧时,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最佳,此时催化剂孔隙结构较优,活性组分的分散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活性组分氧化铜、氧化锰为基础,加入活性组分稀土氧化物,研究对甲苯催化燃烧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稀土氧化物中,加入氧化铈时甲苯的起燃温度和完全燃烧温度最低;在一定的负载量下,Cu∶Mn∶Ce摩尔比为1∶2∶0.7时,制备的Cu Mn Ce/Zr O2整体催化剂甲苯完全燃烧温度最低;催化剂合理的焙烧温度为500℃,此时甲苯的起燃温度约200℃,完全燃烧温度为220℃;催化剂合理的焙烧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烟气脱硫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研究了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对烟气脱硫性能的影响。以活性炭(AC)为载体,选用8种不同的金属硝酸盐作为浸渍液,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以脱硫效果较好的Fe2O3/AC为例,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金属负载量以及焙烧时间对催化剂脱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2O3/AC催化剂脱硫率随着金属负载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最优金属负载量为10.0%(质量分数);脱硫率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显著提高,最优焙烧温度为350℃;脱硫率随着焙烧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最优焙烧时间为3.0h。  相似文献   

5.
介孔铁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以铁(Fe)和锆(Zr)为原料,采用不同Fe/Zr摩尔比例,制备出Fe/Zr复合氧化物吸附剂,对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晶型结构和零点电位(PH2pc)进行了表征.筛选吸附容量最佳的Fe/Zr吸附剂,考察了吸附条件对其去除水中Cr(Ⅵ)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规律.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剂的Fe/Zr摩尔比为5/1,具有典型的介孔材料结构特征;该吸附剂在pH为2~8范围内均有良好的除Cr(Ⅵ)效率;3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容量为60.90 mg/g.介孔Fe/Zr复合氧化物与现有除Cr(Ⅵ)吸附剂相比具有更高的吸附能力,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潜力的水处理除Cr(Ⅵ)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CuO为主话性组分,ZrO2为第二话性组分,并掺入电子助剂La2O3,研制出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乙酰基丁二酸二甲酯(DMAS)生产废水的复合催化剂.在固定床连续鼓泡式反应器装置上对高浓度DMAS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各活性组分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采用ZSM-5为载体,Cu、Zr、La质量分数分别为4%、3%、2%,焙烧温度为550℃,焙烧时间为10 h.结果表明,优化制备的CuO-ZrO2-La2O3/ZSM-5催化剂,用于处理高浓度DMAS生产废水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240℃.反应压力为3.5 MPa,空速为2.0 h-1,气/水(体积比)=250:1,进水PH=7条件下,COD去除率达98.7%,而在相同条件下未加催化剂时,COD去除率只有35.8%.  相似文献   

7.
以浸渍法制备的新型纳米Fe3O4/Zr O2为催化剂,3,4-二氯三氟甲苯(3,4-DCBTE)为目标污染物,用Fe3O4/Zr O2-H2O2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对目标污染物进行降解,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和温度、pH、H2O2投加量和掺杂比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纳米Fe3O4/Zr O2作为催化剂的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对3,4-二氯三氟甲苯的处理效果极佳;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Fe3O4/Zr O2的催化效果不断提高;当pH降低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有明显提升,原始pH(pH=5.7)时反应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88.6%;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同样可以提高3,4-二氯三氟甲苯的降解效率;催化剂中Fe3O4∶Zr O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效果较其他掺杂比的催化剂效果更好,去除率最终可以达到96.82%;当H2O2投加量增加时,3,4-二氯三氟甲苯的降解效率先提高后降低,投加量为0.3 m L时去除效果最好,几乎可以完全去除目标有机物。以Fe3O4/Zr O2-H2O2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处理3,4-二氯三氟甲苯时,目标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酸钠制备聚硅酸,探讨了活化pH、活化剂、硅酸钠浓度(以SiO_2质量分数计)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硅酸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聚硅酸及氯化铁制备聚硅基复合氯化铁(PSiF),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活化pH、Si/Fe(摩尔比)、OH/Fe(摩尔比)、制备时间对PSiF絮凝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絮凝性能、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PSiF适宜的制备条件为SiO_2质量分数2%~3%;活化pH为2~3;Si/Fe为0.50~0.75;OH/Fe为0.50~0.75;制备时间为0.5 h;聚合温度低于25℃.对比PSiF、PAC、FeCl_3对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PSiF除浊、除COD效果以及经济性最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9.
钾掺杂对铈锆固溶体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钾掺杂对铈锆固溶体催化性能的影响,以Ce0.7Zr0.3O2为基体制备了一系列钾掺杂的铈锆固溶体xK-Ce0.7Zr0.3O2(x=0.05、0.10、0.15、0.20、0.25、0.30)催化剂样品,通过程序升温氧化(TPO)过程进行活性评价,并通过XRD、BET、H2-TPR和O2-TPD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络合燃烧法所制备的稍好;当钾的掺杂量为0.10≤x≤0.30时,xK-Ce0.7Zr0.3O2催化碳烟颗粒燃烧的活性得到提高,起燃温度和最大燃烧速率温度分别在315℃和375℃附近,明显优于Ce0.7Zr0.3O2;掺杂钾后的催化剂样品均能形成萤石结构,并且随钾掺杂量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10.
以γ-Al2O3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种载铁催化剂。以微波非均相Fenton反应对甲基橙的脱色效果作为判断催化剂活性的依据,分别考察浸渍液(Fe(NO3)3.9H2O溶液)浓度、焙烧温度、焙烧升温速率、焙烧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复杂协同体系中的反应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浸渍液浓度为8%(质量分数)、焙烧温度为300℃、焙烧升温速率为10℃/min、焙烧时间为2h时催化剂Fe2O3/γ-Al2O3活性最优;复杂协同体系作用机制表现为微波非热效应降低甲基橙分子化学键强度,热效应促使催化剂表面产生"热点",3者(微波、H2O2、催化剂)协同强化催化氧化反应。然而,在微波催化过程中,催化剂孔道坍塌可能影响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