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噪声数据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不仅快速准确,而且把人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了出来;本文以功能区噪声为例,给出了功能区噪声数据计算程序,本程序稍作改动即可用于区域环境噪声数据和道路交通噪声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2.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功能区噪声进行优选,各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个数分配根据功能区面积和复杂性、各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确定根据专家比例标度赋值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功能区噪声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哈尔滨市四类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对哈尔滨市功能区噪声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出1、3、4类功能区噪声Leq平均值均较稳定,2类功能区遍布广泛,声源复杂,突发噪声较频繁。  相似文献   

4.
用社会声学调查方法研究居住区噪声烦恼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声环境频率特征有所改变的状况,选取杭州市10 个社区,对其声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居住区环境噪声呈现较明显的低频特性.同时用社会声学调查方法,获得居住区居民对环境噪声的烦恼度数据.并使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这些数据,计算居住区噪声烦恼阈值.结果表明,1 类声功能区烦恼阈值与现行标准较为接近,而2、3、4 类声功能区的噪声烦恼阈值要比现行噪声标准限值偏低3~7dB,说明低频噪声的影响要比估计的严重.  相似文献   

5.
文章构建了一种考虑兴趣点的噪声暴露评价模型,模型考虑了目前城市区域多类型用地杂糅,与早期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不匹配的实际情况,根据区域内各类型兴趣点的数量设置超标限值,再结合噪声暴露人群属性对区域噪声污染进行评价。并将模型应用于深圳市,基于深圳市噪声地图数据、兴趣点数据和人口密度数据等,对深圳市噪声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不考虑兴趣点对声功能区影响的模型进行对比,证明模型符合实际情况,能更客观地评估区域的噪声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功能区噪声多年变化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凯  靳楠  邓西平 《环境工程》2014,32(12):117-119
根据西安市2005年至2012年0类功能区、1类功能区、2类功能区、3类功能区、4类功能区昼间噪声、夜间噪声定期监测数据,对西安市功能区噪声的长期变化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西安市的夜间噪声较昼间噪声污染严重,应加强全市各区域夜间噪声活动的管理力度;工业集中区噪声可控性程度高,通过技术手段易于改善;居民文教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的昼间噪声源种类增多,可控性难度加大,需通过各部门协调整治。提出的结论和相应的噪声控制对策,可为今后西安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抽样调查的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数与数据精度、监测费用的关系,并根据阜新市的噪声监测资料,分别计算出绝对误差要求不同情况下环境噪声功能区监测需要的最少监测点位数。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环保局1993年公布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采用评分模式评价方法,对泰安市各功能区噪声环境进行评价,通过标准值与各功能区实测特征值相比较,确立该功能区噪声环境质量类别。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数量增多,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建成区的扩大和功能区类型的改变,"十二五"城市声环境监测点位的调整、优化是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浙江省"十二五"城市声环境监测点位优化布设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城市声环境监测点位优化布点原则、方法等进行了阐述.以"十一五"声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现状为基础,结合功能区环境噪声的普查数据,对优化选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选出具有空间分布适当,可以保证设备安全,方便操作,并且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的测点.优化调整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有效网格覆盖面积增加了80.8%,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总路长增加了67.0%,功能区定点噪声测点数量增加了129.2%,优化调整后的监测点位更能客观反映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噪声自动监测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其各项规范还没有随之确立,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噪声自动监测实验,以获得各项规范确立的指标。通过在四个类别的标准适用区进行的噪声监测试验,利用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噪声Leq小时值的统计特征,对四个类别的标准适用区各日标准方差进行计算,获得标准方差最大与最小对应的日期,分别对其进行小时噪声等效声级进行抽样,以确定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有效时间。经计算对任一类别的适用区日均值的获得至少需要连续监测,也就是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有效时间是18个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青岛市噪声自动监测现状,针对自动噪声数据量大,噪声监测系统统计软件存在部分瑕疵的问题,利用ExcelVBA编程和Access数据库查询功能对道路自动噪声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对自动噪声数据的快速筛选、审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数据审核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环境统计在综合反映全国环境状况、服务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于环境统计涉及的范围较广,数据量太多,现在所使用的"十一五"软件还存在部分瑕疵,数据审核模块还缺少数据之间的完整性、相关性的校验功能。针对环境统计软件数据审核功能的不足,利用Excel VBA(Visual Basicfor Applications)编写程序,完善了数据审核模块的功能,实现了对环境统计数据的快速筛选、审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数据审核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信息扩散法的区域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规划区域环境风险源分布零散、突发性风险事故多发的特点,基于信息扩散法,结合VBA编程以及arcGIS软件,从区域规划确定的各种潜在风险源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出发,积极探索出较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区域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为区域规划的环境风险分析及风险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城市近地面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基于城市功能区划分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对改善中观尺度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重要辅助作用.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区为例,基于城市功能区划分方法,结合各功能区内监测道路的机动车通行量实测数据,建立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各功能区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发现,海沧区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物中CO的排放贡献率最高,工业区和居住区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海沧区的空气污染贡献率最大,海沧区夜间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来自于工业区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生态服务区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区的道路机动车排放特征受相邻工业区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表明:城市功能区分布欠合理是导致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高排放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城市功能区划分构建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为中观尺度下的城市大气污染排放情况提供有效的调查途径,而且能为城市功能格局的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普通及指示克里格法在水稻禁产区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农产品产地进行监测基础上,以川东南水稻生产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普通克里格法及指示克里格法在农产品产地禁产区筛选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区土壤监测统计结果表明,川东南水稻生产区以重金属Cd污染为主,区域Cd最高值为0.53mg·kg-1;监测点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2级标准值的比例达34.98%.探索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Cd异常值较少,土壤Cd监测值及指示值实验半变异函数均为各向同性,采用人工干预条件下的基台值自动拟合法拟合普通及指示克里格实验半变异函数,并根据交叉验证结果确定分别采用带块金值的指数模型及带块金值的球形模型套合结构拟合普通及指示克里格实验半变异函数.通过普通和指示克里格插值结果筛选水稻禁产区后,应用误判率法评估了两种方法应用于水稻禁产区筛选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普通克里格法训练数据集的误判率为3.89%,验证数据集误判率为26.09%;指示克里格法训练集的误判率为0.78%,验证数据集误判率为21.73%,指示克里格法的估计精度要优于普通克里格法,更适合于研究区水稻禁产区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晓燕  刘艳青 《环境科学》2013,34(9):3648-3653
为揭示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及污染来源,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省会城市主要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数据的分析和比对,阐述了我国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中Cd、Cu、Pb和Zn的分布及累积差异,并探讨了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业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含量最高,交通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含量最低,商业区和居民文教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含量处于中等水平.4种功能区之间地表灰尘重金属水平分异较大的元素是Zn和Pb,Cu和Cd在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中的含量差异较小.相对于城市土壤,工业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累积最重,其它3个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累积差异不明显,但相对而言,交通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累积最轻.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累积程度差异最小的元素是Cd.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三相平衡耦合地下水稀释模型(以下称方法1)和SESOIL耦合地下水稀释模型(以下称方法2)对北京市不同水文地质条件(永定河山前冲洪积扇顶部区域、中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下27种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31种SVOCs(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11种农药/PCBs(多氯联苯)及二英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通用筛选值进行推导. 结果表明,下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最保守,顶部区域次之,中上部区域最宽松. 采用方法1推导的中上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分别是顶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1.1~1.4、9.9~34.9倍,顶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是下部的10.7~24.9倍;采用方法2推导的中上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是下部区域的9.8~49.9倍. 对于有连续非饱和带弱水层的中上部区域及下部区域,方法2推导的结果较方法1宽松. 其中,PAHs(多环芳烃)、PCBs、二英、多数农药及酯类等高Koc(有机碳-水分配系数)污染物均难以穿透清洁非饱和土壤进入地下水;而对于VOCs、酚类等低Koc污染物,方法2推导的中上部区域土壤通用筛选值普遍是方法1的4.3~18.4倍,下部区域为方法1的3.0~24.6倍. 考虑到土壤通用筛选值应具有风险筛选功能及一定保守性,建议各种污染物以顶部区域方法1推导结果及中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方法2推导结果中最保守的值作为北京市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通用筛选值.   相似文献   

18.
以建立云南省生态系统评价计算机软件系统为背景,通过指标体系模型、数据组织模型和功能模块数据流模型等关键技术的分析,并基于GIS理论设计了生态系统评价软件模型的总体框架,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编程实现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钰  曾妍妍  周金龙  闫志雲  白凡 《环境科学》2023,44(12):6778-6789
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是地下水污染防控的重要环节.以巴里坤-伊吾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构建DRSTIW模型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根据污染场地调查资料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地下水污染荷载评价;考虑地下水的原生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利用ArcGIS的地图代数功能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图,采用ROC曲线验证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通过计算G指数得到地下水污染风险空间冷热点分布,结合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对热点变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较低,高污染风险区和较高污染风险区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8%,主要位于伊吾县的淖毛湖镇、盐池镇,巴里坤县的奎苏镇、石人子乡、花园乡和兵团红山农场,该区域内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表层和包气带介质透水性能较强,吸附能力较差,加之污染源分布较集中,使得污染物易于迁移富集,在地下水高脆弱性和高污染荷载的双重作用下导致局部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升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污染风险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集聚现象,整体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演变的趋势.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为划分地下水污染防治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