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中矿物油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土壤中矿物油含量的分析方法。采集的土壤鲜样,采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化学干燥。用四氯化碳提取土壤中的油类物质,采用硅酸镁去除提取液中的动植物油等极性化合物后,使用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提取液中的矿物油含量。此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99以上。测定下限为1.85 mg/l,测定上限为100 mg/l,测量范围为9 mg/kg~500 mg/kg,方法的灵敏度为1.05。试剂空白加标回收率56%~83%,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69%~74%之间。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张向阳 《福建环境》1998,15(2):31-31,35
提出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的油在玻璃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预处理,及分析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针对矿物油的特点,从油膜厚度及水中溶解和乳化状态矿物油的含量两个方面来描述水中矿物油的量,并建议通过研究,建立油膜厚度与水中溶解及乳化状态矿物油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地表水中的镉进行测定。一方面是含镉的工业电镀污水/有机或无机颜料及染料生产污水等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体中,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还有一部分是铬矿渣中的含镉的微尘,粉粒以空气为媒介传播扩散,最终坠落在地表水体中。还有一部分是镉渣废物随意倾倒,经地表径流冲洗进入地表水体,或者以(含镉离子)淋沥液的形式垂直下渗污染地下水体或包气带水体。结果:检出限为0.0001mg/L测定下限为0.0004mg/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5,相对标准偏差为1.58﹪,平均回收率为95%-104%结论:该法准确度高、精密度良好、灵敏度高,是简便、快速、干扰少,实用的测试地表水中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库尔特TA—Ⅱ型计数仪对油水乳状液(矿物油)进行了油粒度分布测定。针对试验室非乳化剂乳状液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测定乳状液中油粒度分布的方法,并结合显微镜摄影法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同时对工厂、船舶等油污水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天然水体中含汞极少,一般需经过浓缩富集后进行分析测试。利用LEEMAN测汞仪在实验室条件及实验用试剂达到要求,在不富集的情况下检测限≤15ppt,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Ⅰ类、Ⅱ类水及Ⅰ类、Ⅱ类地下水中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矿物油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第二版)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分别有介绍,后者较前者有了不少改进,改进以后的方法保证了更准确可信地测定水样中矿物油,使测量结果更能代表水中油类成份。然而,该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却有一些困难,本文仅就该分析方法中标准油品的使用量与所需水样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计算,并加以说明。一、分析方法要求1.标准油采用受污染地点水样中的石油醚萃取物。2.试剂标准油贮备液:准确称取标准油品0.100g 溶于石油醚中,………。二、计算分析根据方法要求,要以被分析的水样中用石油醚萃取出至少在0.10克以上的标准油品,才能保证分析工作的正常进行。假定被  相似文献   

7.
荧光法测定废水中微量油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实测电厂废水微量油的工作,分析了环保局出版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矿物油测定方法(四)”用于测定废水微量油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提高水中矿物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提高水中矿物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探讨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矿物油,存在着标准油品、石油醚纯度、石油醚萃取液体积定容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对上述因素进行实验对比,明确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某蒽油浸木厂有机物对地下水污染的GC/MS分析,并与标准谱图对照,从居民饮用的地下水中检测出7种多环芳烃。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方法简便,为地下水的环境监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提高工业废水中矿物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亚治 《环境工程》2000,18(2):53-55
工业废水中矿物油监测分析存在着水样代表性、稀释误差和标准油品差异等多种因素 ,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就紫外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矿物油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提出提高该项目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水体中颗粒物吸附抗生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抗生素在天然水体中的固、液相分配规律,分析了水体中颗粒物对7种典型抗生素的吸附特征,并通过环境扫描电镜测定了颗粒物的表面结构及元素组成.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串联(HPLC-MS/MS)的检测方法对抗生素进行测定,以Simeton为内标物,得到抗生素的检出限为15~25 ng·L-1,定量下限为50~83 ng·L-1.连续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初始的20 min颗粒物对抗生素的吸附比较快,达到过量吸附;吸附达到过饱和后会进行10 min的解吸反应;实验进行30 min后,吸附与解吸过程的变化会趋于稳定,2 h后达到吸附平衡.抗生素的平衡吸附量在1616~15568 ng·g-1之间,其吸附量及吸附曲线的变化与抗生素的pKa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接纳石油化工废水的水体周围地下潜水的监测,发现纳污水体周围地下水污染因素与地表纳污水体中较高含量污染物一致,即都主要为有机污染,纳污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高,则潜水中该污染物浓度相应较高.说明纳污水体所接纳的含高浓度的石油类、化学耗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有机污染废水对周围地下水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污染作用.污染范围是以泡子为中心,向四周呈椭圆形扩散形成污染晕,随着距离纳污水体距离的增加,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在泡子溢流口和进水口处污染晕向外延伸.  相似文献   

13.
应用遥感技术监测珠江口大气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航天遥感技术方法对广东珠江口区域大气污染物分布进行宏观的面状调查,分析了卫星遥感像元信息构成的物理机制。通过实验证明,像元信息可概化为土壤、植被、水体等基本信息类型的线性集合与污染气体信息的简单叠加,用多波段卫星遥感数据,经公式计算,从美国陆地卫星5号的数据直接定量提取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累加浓度的信息表明,该污染信息将对珠江口大气污染状况有较客观、形象地再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研究了砖红壤、赤红壤等土壤中重金属和矿物油对农作物、微生物、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效应及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制订了砖红壤等四种土壤中Cd、Pb、Cu、As和矿物油的土壤基准;在土壤环境中物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境动力学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土壤容量数学模型,确定了砖红壤等四种土壤容量。提出了区域水质灌溉标准,污泥农用标准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则;建立的土壤容量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SCME,可进行容量数值模拟和土壤污染预测等,为推广应用土壤基准和容量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微囊藻毒素-LR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盛建武  何苗  施汉昌  钱易 《环境科学》2006,27(4):783-786
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免疫自制的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完全抗原BSA-MC-LR,获得了质量较好的抗MC-LR的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表明抗体的效价能达到1.5×105;固定包被抗原OVA-MC-LR,采用间接竞争ELISA测定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标准曲线表明对水样中MC-LR的检测下限为10ng/L,线性区间为30ng/L·3μg/L,能满足对饮用水和地表水中MC-LR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刘健  鲁岩 《山东环境》1997,(5):35-36
本文针对矿物油在水体中特殊的存在形态,结合实践,从采集样品的目的,采集矿物油的装置及分析结果表达式3个方面,就如何统一,规范地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矿物油样品,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用于测定环境空气中氯气的方法为HJ/T 30-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际样品中发现,该方法测定下限偏高,会造成分析环境空气中氯气样品一检出就超标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标准方法的适当改进,来降低方法的测定下限,以此满足实际监测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8.
同一污染物不同的污染源排放标准均不一样,对于污染源普查得到的汇总排放量难以用排放标准进行等标污染负荷比较和筛选区域或流域的主要污染物。本文从污染物排放量、受纳水体流量和水环境质量标准三者关系上着手,以受纳水体质量标准值与流量乘积拟合一个综合指数进行等标污染负荷比较,能准确、快速、简便地筛选出该区域或该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并具有理论依据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以赫章县地下河和泉为对象,通过采样、水质分析研究采冶矿活动对县域地下水中元素含量的影响,运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评价其水质状况,并采用GIS软件揭示水质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赫章县地下水Fe、Mn、Pb元素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Fe的平均含量超过国标Ⅲ类水质量标准2.5倍,Mn超过1.4倍,Pb超过0.05倍。水体中Fe、Mn、Cu、Cd元素含量受区域原生地球化学环境控制,同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和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水中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县域内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较差水质仅分布在中部地区采冶矿点处,揭示了采冶矿带来的尾矿、矿渣经风化、蚀变、分解作用后向水体环境释放诸种重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20.
某地地下水显淡黄色有异味,为查明被污染原因,我们利用GDX-102树脂富集,对该处唯一的一家工厂——某糠醛厂排放的废水及其周围地下水同时进行了GC/MS测定.以上两种水体中均有呋喃类化合物(包括糠醛)及酚类化合物检出,而远离工厂的上游地下水未发现以上两类化合物,这一结果表明,该地下水区被工厂排放的废水所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