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噪声对女工生殖机能的影响,国内外均有研究和报道。我们在对本市某化纤厂接触噪声作业的女工进行常规职业性健康检查时,发现作业工人自述症状中月经及妊娠异常者较多。为了解和评价噪声对女工的特殊影响,我们对暴露在两个不同噪声强度环境下作业的女工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和回顾性生殖功能调查。  相似文献   

2.
正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都需做职业健康体检。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已经意识到为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疾控中心通过职业健康体检发现的疑似职业病人不断增加,尤其是近两年来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明显增多。据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中心主任李继猛介绍,造成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很多,其  相似文献   

3.
<正>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都需做职业健康体检。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已经意识到为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长沙市疾控中心通过职业健康体检发现的疑似职业病病人不断增加,尤其是近两年来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明显增多。据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中心主任李继猛介绍,造成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了解某铁路辖区噪声危害作业点和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情况,为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控和保护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提出建议。通过体检管理系统收集2021年某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的职业健康体检中,5671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550人,异常率为9.70%;随着年龄增加,听力损失也随之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31,P<0.001)。进而提出应加强该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高年龄、长工龄职工的个体防护和健康宣教,需要通过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职业健康监护水平。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职业性噪声聋病人依法享有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职业性噪声聋病人依法享有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性噪声聋,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性噪声聋是由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接触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生产性噪声的357名有代表性工人的健康检查.结合施工作业环境噪声监测资料,分析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程度,提出改善水利水电施工环境.预防噪声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火电厂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危害是火电厂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据调查,目前火电厂大约有20%-30%的职工暴露在强噪声条件下从事生产与施工,主要生产设备如球磨机、给水泵等噪声强度可达100-114dB(A)。为了科学直观地反映火电厂噪声作业环境,本文运用生产性噪声作业分级方法对火电厂作业环境进行定量评价,以便对火电厂的噪声作业环境进行科学的、量化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我们于2003年3月对洛阳市某石化设备厂的噪声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对该厂104名铆工进行了健康检查,其中男性82名,女性22名,年龄20~49岁,工龄2~31年。另选择该厂行政后勤人员98名作为对照,年龄19~54岁,对两组人员进行相同的体格检查。1.2调查方法按照《工业企业噪声测试规范》,车间噪声测定使用国产ND—2精密声级计,使用前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校正。听力检查在2人脱离噪声环境16小时后,在本底噪声≤30dB的隔离室内进行,使用国产AC-9.83诊断听力计,按照规定在500、1k、2kHz时双耳…  相似文献   

10.
噪声污染被视为当今世界四大公害之一.纺织业的噪声尤为严重.它不仅影响纺织厂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还严重的妨碍了纺织厂工人,特别是纺织女工的身体健康以及子女的生长发育.笔者分别对辽宁,吉林两省十三家纺织厂的噪声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测试,发现了纺织噪声的严重性以及对纺织女工的危害性,现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特别是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噪声性耳聋的症状主要包括耳鸣、听力减退。长期接触强噪声者,还可引起大脑皮层、自主神经系统、心脏、内分泌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从事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活动及其他职业活动的过程中,都有可能接触各类职业有害因素(或称职业危害),例如工业毒物、农药、各类有机溶剂、医院手术室中的麻醉剂气体等化学物质以及噪声、电磁辐射、高温等等。某些职业有害因素对女工作业人员的健康,特别是生殖健康有不良影响,因此不仅影响妇女本身的健康,尚可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出生后的健康。 当某些职业有害因素具有生殖毒性(或称发育毒性)时,可对卵细胞造成损伤,影响卵子发育不良,并可通过母体干扰胚胎或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结果使胚胎死亡而流产或出现…  相似文献   

13.
<正>噪声是一种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它不仅会干扰工作,影响人的情绪,长期暴露下还会造成健康的损害。虽然有保护听力的防护用品,但仍然有很多人因此形成了职业性听力损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工业噪声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哪些影响。在我国这个工业大国,噪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的接触人数多,涉及行业面也广。长期接触一定程度的噪声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早期  相似文献   

14.
噪声对人的听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有危害,早已是众所周知,但它对女工的生理有什么影响,不少人目前还缺乏了解。为了搞清这一问题,我们从1986年起,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工作在纺织生产一线的657名女工进行了经期、孕期生理的跟踪调查,调查重点放在纺织噪声对女工月经周期、行经量、痛经、经前紧张症及早产、自然流产,胎儿体重几个方面,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调查时,我们根据接触噪声的强度、时间、按年龄分组,调查年龄规定在17~45周岁之间,更年期提前紊乱者排除。把接触噪声超过90~103分贝(A)这一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相应致聋标准的织…  相似文献   

15.
纺织厂织布车间噪声很强,对处在孕期、哺乳期的女工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对其子代也有不利影响)。从调研情况看,现时纺织厂对国家关于女职工孕期、哺乳期劳动保护法规执行的不好,而《劳动法》所规定的保护时间对织布女工来说又值得商榷(因其所规定的劳动保护时间根本没有考虑到噪声因素)。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织布车间女工孕期、哺乳期劳动保护时间分几种情况提出改进建议。据我们对十余家纺织厂织布车间噪声测试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织布车间的噪声均在100dB(A)以上,只有新型织机车间或经过降噪处理的车间的噪声稍低一些,但也超…  相似文献   

16.
某石化企业员工听力损伤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员工听力异常率达37.8%。本文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作业人员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选取239个噪声监测点进行分析,发现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5.8~104.1 dB (A),其中有129个噪声监测点大于85 dB(A);33个主要噪声岗位每周40 h的等效声级为73.6~88.5 dB(A),有9个岗位为Ⅰ级噪声作业,24个岗位为0级噪声作业。  相似文献   

17.
噪声污染被视为当今世界四大公害之一。纺织业的噪声尤为严重。它不仅影响纺织厂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还严重的妨碍了纺织厂工人,特别是纺织女工的身体健康以及子女的生长发育。笔者分别对辽宁,吉林两省十三家纺织厂的噪声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测试,发现了纺织噪声的严重性以及对纺织女工的危害性,现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职业性噪声暴露测量过程质量控制难、测量不确定度较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声场分布和劳动者实时定位技术的新型测量方法,通过对噪声作业场所声场分布测量和劳动者轨迹获得噪声暴露值,在解决质量控制缺失的基础上,可消除部分测量不确定度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开发了相应测试装置,结合实际场所测试结果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本测量方法可有效地支持职业性噪声暴露测量,在不确定度控制方面相比现有方法具有优越性,同时该测量方法也为劳动者噪声暴露的日常持续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调查女性工人在阿特拉津暴露3个月前后尿液中阿特拉津及其代谢产物浓度、血液中生殖激素浓度和月经周期变化.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暴露3个月后,工人尿液中脱乙基脱异丙基阿特拉津和脱异丙基阿特拉津浓度分别提高了2倍和3倍,女工血液中雌激素水平有升高,同时月经和排卵周期缩短.阿特拉津暴露后女工正常生殖功能受到某些影响,说明阿特拉津类除草剂有可能是内分泌干扰物质,建议加强对阿特拉津生产工人的安全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17年6月9日,无锡市安监局执法人员对一家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单位一名劳动者赵某的岗中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噪声职业禁忌证,但该劳动者仍在从事噪声作业。执法人员随即向该单位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并以“未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立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