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超声条件下通过置换反应制备钯海绵铁(Pd0-s-Fe0)双金属颗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能谱仪(EDS)进行表征.Pd0-s-Fe0催化还原降解溶液中的四溴双酚A(TBBPA)的实验结果表明,Pd0-s-Fe0较s-Fe0(海绵铁)催化活性高,在p H值为6.7,100 m L初始浓度为15 mg·L~(-1)溶液投加5 g负载0.07%钯的改性海绵铁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TBBPA的去除率达到91.5%,且Pd0-s-Fe0降解TBBPA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TOF-MS)分析鉴定降解产物,明确TBBPA的还原降解途径为TBBPA被脱去1—4个溴生成三溴双酚A、二溴双酚A、一溴双酚A、双酚A.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锰氧化降解双酚A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室内实验方法,在25℃室温下,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研究了pH4.12的水溶液中双酚A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反应溶液的pH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动力学研究采用了批处理实验方法和螺旋盖反应瓶.振荡器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无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双酚A的浓度在1周内检测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双酚A对二氧化锰的氧化作用具有较强的反应感受性.pH一定的条件下,当二氧化锰相对过量时,在1小时之内,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双酚A降解速率随其自身及二氧化锰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双酚A的降解速率变慢.反应遵循的不是简单的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而是复合的反应动力学.此外,随着溶液pH值由3.5升高至6.6,双酚A的降解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一种用于检测双酚A的纳米金-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恒电位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金纳米颗粒提高电极的比表面积及导电性,通过Au—S键作用将末端带有巯基、可特异性识别双酚A的适配体固定在电极表面,以[Fe(CN)6]3-/4-作为氧化还原探针,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纳米金-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性能进行研究,优化了检测性能的影响因素.当金纳米颗粒沉积时间为400 s、适配体浓度为1μmol·L-1、富集时间为50 min、检测溶液pH 7.0时,电极阻抗响应与双酚A浓度在1×10-9—5×10-6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发展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并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双酚A的检测,回收率87.4%—110.0%.  相似文献   

4.
采用PTA-OH为衍生化试剂,对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衍生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条件下,利用固相萃取-羟基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了滇池水体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浓度.结果表明,目标物PTA-OH衍生化在乙酸乙酯中、20℃条件下衍生化5min可达到最佳衍生化效果,衍生化后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GC/MS检测限达到0.1 pg·μl-1,检测范围为20-1000pg·μl-1;滇池水体中的辛基酚的浓度为ND-56.5 ng·μl-1;枯烯基酚的浓度为23.5-48.5 ng·μl-1;壬基酚的浓度为13.6-141.6 ng·μl-1;双酚A的浓度为N D-4713.6 ng·μl-1.滇池水体中4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普遍存在,其中双酚A的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基于间接竞争免疫分析和全内反射原理,利用研发的便携式倏逝波光纤免疫传感实现水样中双酚A(BPA)的快速、灵敏、定量检测.优化了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抗体浓度为1μg·m L~(-1)、预反应时间为6 min、光纤反应时间为450 s时既能得到有效的信号值又能节约时间.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其他污染物对传感器不产生干扰,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再生性实验显示,200次检测周期后传感器仍然保持良好的再生性能.评估了磷酸盐缓冲液(PBS)、自来水和圆明园水的基质效应,建立了不同水样双酚A的标准曲线,对应的检测限分别为0.032、0.033、0.039μg·L~(-1);相对标准偏差在3%以内,表明该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精确度,能用于实际水样中双酚A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高铁酸钾/254nm紫外光氧化降解水体中双酚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铁酸钾/紫外光氧化降解双酚A水溶液.考察了高铁酸钾投加量、双酚A初始浓度、pH、降解时间等参数对双酚A的CODCr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降解参数,并对降解产物进行了紫外光谱分析.研究表明,高铁酸钾投加量为39 mg,pH值为11,双酚A浓度10 mg·L-1条件下降解30 min,双酚A最佳CODCr去除率为88.24%.  相似文献   

7.
双酚A对鲤鱼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庄惠生  杨光 《环境化学》2005,24(6):682-684
以8月龄至1年龄的鲤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双酚A(BPA)对鲤鱼(CommonCarp)的急性毒性和双酚A在1/2LD50,1/3LD50,1/4LD50,1/6LD50亚急性浓度下,对鲤鱼肝、肾、鳃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酚A24h,48h,96h的LC50值分别为4.46mg·l-1,4.30mg·l-1,4.25mg·l-1;亚急性毒性指标CAT和SOD对双酚A比较敏感,可作为双酚A污染环境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双酚A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环境雌激素,具有生殖和神经毒性,但低剂量长期暴露对发育期青少年的危害性常常被低估或忽视。本研究以4周龄雄性清洁级小鼠为实验对象,以茶油作为溶媒对照,分别以双酚A浓度为0μg·m L-1、0.1μg·m L-1、10μg·m L-1和1 000μg·m L-1的茶油灌胃小鼠8周,然后利用彗星电泳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细胞的DNA损伤。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双酚A暴露8周后,彗星电泳图像显示小鼠脑细胞DNA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带有彗尾的脑细胞比率从对照组小鼠的9.5%分别升高到暴露组小鼠的34.5%、36.0%和50.5%,细胞总体的尾部DNA含量、尾长和尾矩也都逐渐增加,而且各双酚A暴露组小鼠与溶媒对照组小鼠脑细胞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中长期双酚A暴露(包括低浓度环境暴露)会导致雄性幼龄小鼠脑细胞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9.
壬基酚(4-NP)和双酚A(BPA)是2种在环境中普遍检出的雌激素物质,已经在地表水中广泛检出,且浓度很高。壬基酚和双酚A在地表水中检测浓度最高分别达到了644μg·L(-1)和12μg·L(-1)和12μg·L(-1)。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壬基酚和双酚A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但是较少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这2种物质对斑马鱼胚胎生理生化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基于官能团和极性键振动结构分析技术,已广泛用于大分子化合物结构分析以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解析,是获取分子结构信息的有力工具,经常用于毒理学领域。本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壬基酚和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结果表明,当壬基酚≥322μg·L(-1)。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壬基酚和双酚A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但是较少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这2种物质对斑马鱼胚胎生理生化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基于官能团和极性键振动结构分析技术,已广泛用于大分子化合物结构分析以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解析,是获取分子结构信息的有力工具,经常用于毒理学领域。本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壬基酚和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结果表明,当壬基酚≥322μg·L(-1)时,斑马鱼胚胎72 hpf孵化率分别只有33%、5%、0%、0%和0%;同时,暴露96 h时,可显著降低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和增加致畸指数,且呈浓度依赖特征。特别是849.5μg·L(-1)时,斑马鱼胚胎72 hpf孵化率分别只有33%、5%、0%、0%和0%;同时,暴露96 h时,可显著降低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和增加致畸指数,且呈浓度依赖特征。特别是849.5μg·L(-1)和1 038.5μg·L(-1)和1 038.5μg·L(-1)壬基酚暴露后,斑马鱼胚胎全部死亡。类似地,当双酚A≥5.55 mg·L(-1)壬基酚暴露后,斑马鱼胚胎全部死亡。类似地,当双酚A≥5.55 mg·L(-1)时,斑马鱼胚胎72 hpf孵化率分别只有30%、0%、0%和0%;暴露96 h时,双酚A≥7.5 mg·L(-1)时,斑马鱼胚胎72 hpf孵化率分别只有30%、0%、0%和0%;暴露96 h时,双酚A≥7.5 mg·L(-1)也导致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显著下降和增加致畸指数,并随着浓度升高毒性增大。以胚胎死亡率和致畸形指数作为效应终点,壬基酚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和EC_(50)分别为481.7μg·L(-1)也导致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显著下降和增加致畸指数,并随着浓度升高毒性增大。以胚胎死亡率和致畸形指数作为效应终点,壬基酚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和EC_(50)分别为481.7μg·L(-1)和362.6μg·L(-1)和362.6μg·L(-1);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和EC_(50)为8.8 mg·L(-1);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和EC_(50)为8.8 mg·L(-1)和7.9 mg·L(-1)和7.9 mg·L(-1)。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当壬基酚≥158.5μg·L(-1)。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当壬基酚≥158.5μg·L(-1)时,对酰胺Ⅱ、脂质、蛋白磷酸化等波数有显著影响;当双酚A≥1.75 mg·L(-1)时,对酰胺Ⅱ、脂质、蛋白磷酸化等波数有显著影响;当双酚A≥1.75 mg·L(-1)时,对酰胺Ⅰ、酰胺Ⅱ、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波数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壬基酚和双酚A对斑马鱼存活率、畸形率以及生理生化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阻燃剂四溴双酚A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在实验土壤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浓度为1、20、100 mg·kg~(-1)的四溴双酚A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5—82 d,四溴双酚A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四溴双酚A对土壤中细菌产生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而且100 mg·kg~(-1)和对照相比呈显著性差异,这种抑制作用一直持续至第30天.第50—90天,施药处理组由抑制作用变为促进作用;对土壤中放线菌的影响趋势和细菌基本一致,亦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对土壤真菌的影响较小,高浓度处理具有先促进后抑制再促进真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四溴双酚A对脲酶活性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高浓度四溴双酚A对土壤脱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影响较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小,添加低浓度四溴双酚A的处理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高浓度处理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较长,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100mg·kg~(-1)浓度的四溴双酚A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铅对动植物是有毒的,土壤中铅的含量过高,会引起人、畜的地方性疾病。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土壤中铅的含量大多数在10—40mg kg~(-1)之间,属于正常范围值,但玄武岩发育的土壤含铅量偏高,在230mg kg~(-1)左右。该岛土壤中铅的含量往往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成土条件的差异,土壤铅含量有一定的地理分异规律,东北部玄武岩地区土壤含铅量比其它地区高数倍,西部干热地区土壤含铅量往往比东部湿热地区高。土壤中铅含量与土壤母质、质地、pH值和土壤中化合物种类等因素有关,但以土壤母质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关于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保卫  Le X. Chris 《环境化学》2011,30(11):1936-1943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中国的砷污染状况、相关的分析监测技术及砷化合物毒性的研究进展.在中国部分地区,长期砷暴露导致了严重的区域性的砷中毒,主要的暴露途径是饮用水、食物和煤炭的燃烧.样品前处理、砷的富集和形态分析技术的丰富和发展,为环境科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生物检测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3.
用^32P后标记方法测定典型有毒污染物的DNA加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芬  尹秀琴 《环境化学》1996,15(4):320-331
^32P后标记方法测定生物样品里的有毒污染物-DNA加合物的过程是用小球菌核酸酶和脾核酸酶将DNA及加合物酶解成为2‘-脱氧核苷3’-单磷酸,以它为底物,在T4多核到激酶的催化下,与γ^32PATP进行文笔磷的转移反应,形成带放射磷的2‘-脱氧核苷3’,5‘-二磷酸酯ODS-TLC吸附薄层板和PEI-TLC阴离子交换薄层板将标记过的带放射磷的^*3’,5‘-二磷酸酯分离分辨,然后用自显影技术制成加  相似文献   

14.
农药企业棕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廷凤  何欢  孙成  王荣俊  蔡焕兴 《环境化学》2011,30(8):1456-1461
为了解农药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在某农药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的不同功能区设置采样点,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其污染物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表层、亚表层土壤样品中PAHs含量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中PAHs含量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通过研究污染物的组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与...  相似文献   

15.
广东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山地丘陵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长达5年的南方山区土壤资源考察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广东山地丘陵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颗粒组成、代换性能、矿质营养元素和土壤水分等的特点。建议根据山地土壤资源的优势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良性人工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因土种植,合理施肥和实行人工灌溉等土壤水分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空气中多环芳烃与人尿中1-羟基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GC~2/MS和HPLC鉴定出大同市空气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35种.对大同市不同功能区空气中苯并(a)芘(BaP)和人尿中1-羟基芘同步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BaP浓度有显著差别:采暖期浓度急剧增加,城区浓度为对照点的17倍,日均值达330ng/m~3.人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与空气中BaP的浓度显著相关.采暖期城区尿中1-羟基芘的几何均值为1.86μmol/mol肌酐,非采暖期为1.14μmol/mol肌酐,均较北京市的均值高出五倍多.证明大同市由于直接燃煤,造成空气中多环芳烃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城市内涝的公共卫生特点,本文分析了广西梧州1994年的抗洪经济:(1)城市内涝是一种特殊的暂时性的废水;(2)水质可在3-5天内恶化变臭,从而在中心城市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93)应防止垃圾烘便及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水质,防止居民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最重要的是迅速排除城市内涝废水。  相似文献   

18.
湖北茶园茶叶氟含量及土壤氟分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湖北省14个茶园土壤和14种茶叶的氟含量和土壤氟的分组特征,探讨了各分组土壤氟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茶叶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北地区茶园老叶氟含量为321.1-2273.9 mg·kg-1,嫩叶氟含量为56.6-1805.7 mg·kg-1.同一茶园内老叶氟含量大于嫩叶,老茶叶氟积累明显.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室外空气细菌群落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着重论述了空气细菌的来源、粒子特征、群落特征、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土壤、动植物、人类和水体,另外一些非自然的人类活动也是其重要来源;空气细菌的粒径主要在 0. 3~15. 0μm间变化,海岸边细菌气溶胶的粒径相对较小,而其他地方 84%或更多的细菌粒子的粒径≥2. 1μm;空气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占绝大多数,无论在森林、海岸、城市还是乡村,芽孢杆菌 (Bacillus)都是优势菌属;一年中空气细菌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一天中则可以明显的划分为 5个阶段: (ⅰ )午夜细菌浓度最低, (ⅱ )日出时细菌浓度达到高峰, (ⅲ)正午细菌浓度积累逐渐上升, (ⅳ)下午后期细菌浓度降低, (ⅴ )晚上到午夜细菌浓度较低;人类活动频繁,动植物较多的地方空气细菌浓度较高.此外,空气细菌不仅与各种环境因素有关,还受到各种污染因子的影响. 表 2参 53  相似文献   

20.
岷江上游典型退化生态系统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岷江上游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十里乡)、逐渐恢复的生态系统(茂县生态站,1986年开始人工恢复)和原始森林及次生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上卡卡沟)选择样地,对其乌类物种多样性在夏秋两季进行了调查,并计算其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有微小差异,但总体一致。综合夏秋两季,茂县生态站夏季的鸟类丰富度、多度和多样性指数值最高,十里乡秋季的鸟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值最低,上卡卡沟秋季的均匀度指数最高。各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较低,表明各群落组成有较大差异,拟合各样地鸟类的物种-多度曲线模型,十里乡鸟类的物种-多度模型与对数级数分布拟合,茂县鸟类的物种-多度模型与对数级数分布相似,上卡卡沟鸟类的物种-多度模型与分割线段模型分布拟合,夏秋季的物种-多度模型无明显差异,仅茂县的物种-多度模型与风何级数分布拟合,并对鸟类对生态恢复的监测效应进行了探讨,认为物种-多度模型是良好的生境变化生物指示因子,图3表4参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