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北京市居家空气微生物粒径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室内外空气微生物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不仅与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有关,而且还与微生物粒子的大小及粒径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不同粒径的空气微生物对人们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不同.在北京市不同方向选取31户有1~10岁儿童的家庭进行空气微生物取样,系统研究了室内家庭空气微生物粒径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室内空气细菌和真菌粒径分布特征不随家庭环境、季节特征、儿童性别、房屋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但空气细菌和真菌的粒径分布特征不同.总体上空气细菌和真菌粒径均呈对数正态分布,但空气细菌粒子百分比从Ⅰ级(>8.2μm)到Ⅴ级(1.0~2.0μm)逐渐增加,Ⅵ级(<1.0μm)细菌粒子百分比急剧下降,最高值出现在Ⅴ级,而空气真菌粒径百分比从Ⅰ级~Ⅳ级(2.0~3.5μm)逐渐增加,而后从Ⅳ级~Ⅵ级真菌粒径百分比急剧下降,最高值出现在Ⅳ级.不同优势真菌属的粒径分布也不相同,枝孢属、青霉属和曲霉属呈对数正态分布,最高值出现在Ⅳ级,而链格孢属为偏态分布,最高值出现在Ⅱ级(5.0~10.4μm).室内空气细菌的中值直径明显大于空气真菌,1 a中空气细菌和真菌春、夏、秋季的粒径明显大于冬季.  相似文献   
2.
C/P对EBPR系统PAOs与GAOs竞争及PHAs代谢过程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涛  方婧  孙培德  钟晓  徐少娟  方治国 《环境科学》2010,31(12):2938-2944
以富含聚磷菌(PAOs)活性污泥为基础,基于FISH技术研究了SBR工艺不同C/P(25∶1、20∶1、15∶1和10∶1)对EBPR系统中功能菌变化特征与微生物胞内聚合物(PHAs)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 d运行处理,C/P分别为25∶1、20∶1和15∶1系统磷酸盐去除率88%,而C/P为10∶1系统磷酸盐的去除率为0%.FISH检测结果显示,随着C/P从25∶1下降到10∶1,EBPR系统中PAOs的含量相应从(76.42±1.24)%减少到(10.40±0.97)%,而聚糖菌(GAOs)则从(16.36±3.41)%增加到(34.25±2.59)%.在厌氧段,不同C/P条件下EBPR系统中PHB和PHV的合成动力学系数大小分别为K25∶1K20∶1K15∶1K10∶1和K15∶1K20∶1K25∶1K10∶1.随着C/P从25∶1下降到10∶1,合成PHB在PHAs中所占的比例从85%下降到24%,而PHV则从15%上升到76%;在好氧段,不同C/P系统消耗PHB和PHV的动力学系数大小均为K20∶1K25∶1K15∶1K10∶1,且C/P为25∶1、20∶1和15∶1时系统消耗主要成分是PHB(占PHAs 71%~75%),而C/P为10∶1时系统消耗主要成分是PHV(占PHAs 71%).由此表明,随着C/P的降低,EBPR系统内GAOs增加而PAOs减少,从而导致系统内PHB合成与消耗比例逐渐减少,而PHV合成与消耗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嗜热厌氧乙醇菌在纤维素酒精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热纤维梭菌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LQRI)和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 X514和Thermoanaerobacter pseudoethanolicus 39E)为对象,以不同浓度纤维素Avicel为底物,研究嗜热厌氧乙醇菌加入LQR...  相似文献   
4.
按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对斜生栅藻的影响,测定了半数抑制浓度(IC50)、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藻细胞通透性的变化,观察了80mg/L[BMIM]Cl处理96h对藻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BMIM]Cl对斜生栅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率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 48h IC50、72h IC50和96h IC50分别为103.77、76.44和68.49mg/L.藻细胞对[BMIM]Cl有一定的氧化应激反应,CAT和SOD活性随[BMIM]Cl浓度升高而降低.[BMIM]Cl对藻细胞的细胞膜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藻细胞通透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大,同时藻细胞的超微结构受到了[BMIM]Cl的影响,造成质壁分离,叶绿体片层断裂,线粒体嵴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着重论述了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培养基法和非培养基法。培养基法是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只能够检测活的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以大致反映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非培养基法,主要是PCR法,具有敏感性高、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能够检测出环境样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是一种微生物气溶胶检测的有效途径。最后指出实时持续的监测是将来空气微生物研究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夏季空气微生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着重研究了夏季空气微生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了北京市空气微生物粒度分布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空气真菌和空气放线菌的粒度分布特征各不相同, 并且不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空气细菌呈偏态分布,大于2.0 μm的粒子约占总数的80.0%,小于1.0 μm的粒子最少,约占9.0%.空气真菌呈对数正态分布,1.0~6.0 μm的粒子约占70.0%,小于1.0 μm的粒子最少,约占5.0%.空气放线菌粒度分布与正态分布恰好相反,大于8.2 μm和小于1.0 μm的粒子约占60.0%;3.0~6.0 μm的粒子最少,约占10.0%.此外不同功能区优势真菌粒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枝孢属(Clad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粒度主要分布在F3,F4和F5(1.0~6.0 μm)中,约占总数的85.0%,呈对数正态分布.而交链孢属(Alternaria)和无孢菌(nonsporing)主要分布在前4级(>2.0 μm),分别约占总数的90.0%和75.0%,呈偏态分布.在过去1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空气微生物粒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化,但是空气真菌粒度分布的峰值由原来的3.0~6.0 μm降低到2.0~3.0 μm.  相似文献   
7.
空气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着重论述了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培养基法和非培养基法。培养基法是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只能够检测活的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以大致反映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非培养基法,主要是PCR法,具有敏感性高、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能够检测出环境样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是一种微生物气溶胶检测的有效途径。最后指出实时持续的监测是将来空气微生物研究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室外空气细菌群落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着重论述了空气细菌的来源、粒子特征、群落特征、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土壤、动植物、人类和水体,另外一些非自然的人类活动也是其重要来源;空气细菌的粒径主要在 0. 3~15. 0μm间变化,海岸边细菌气溶胶的粒径相对较小,而其他地方 84%或更多的细菌粒子的粒径≥2. 1μm;空气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占绝大多数,无论在森林、海岸、城市还是乡村,芽孢杆菌 (Bacillus)都是优势菌属;一年中空气细菌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一天中则可以明显的划分为 5个阶段: (ⅰ )午夜细菌浓度最低, (ⅱ )日出时细菌浓度达到高峰, (ⅲ)正午细菌浓度积累逐渐上升, (ⅳ)下午后期细菌浓度降低, (ⅴ )晚上到午夜细菌浓度较低;人类活动频繁,动植物较多的地方空气细菌浓度较高.此外,空气细菌不仅与各种环境因素有关,还受到各种污染因子的影响. 表 2参 53  相似文献   
9.
方治国 《环境科学》2010,31(4):1059-1065
以高温厌氧细菌热纤维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LQRI)和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 X514和Thermoanaerobacter pseudoethanolicus39E)为对象,以纤维素为微生物利用的底物,分析了LQRI纯培养和LQRI+Thermoanaerobacter混合培养对纤维素降解、酒精生产及终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LQRI+Thermoanaerobacter混合培养的酒精生产能力和纤维素降解率明显高于LQRI纯培养.在混合培养体系中,LQRI+X514的酒精生产能力明显高于LQRI+39E.培养基中无外源酵母粉条件下,LQRI纯培养酒精最高浓度约为11.5mmol/L,LQRI+X514和LQRI+39E混合培养最高酒精浓度分别约为71mmol/L和36.5mmol/L,相同的底物纤维素浓度条件LQRI+X514和LQRI+39E混合培养酒精浓度分别约为LQRI纯培养的5~11倍和3~5倍,纤维素降解率分别都约为LQRI纯培养的1.5~5.0倍;培养基中0.6%外源酵母粉存在条件下,LQRI纯培养酒精最高浓度约为12.9mmol/L,LQRI+X514和LQRI+39E混合培养最高酒精浓度分别约为263.5mmol/L和143.5mmol/L,相同的底物纤维素浓度条件LQRI+X514和LQRI+39E混合培养酒精浓度分别约为LQRI纯培养的8~22倍和8~12倍,纤维素降解率均约为LQRI纯培养的1.1倍.在5%Solka Floc为底物和0.6%外源酵母粉的条件下,LQRI+X514混合培养酒精浓度最高可达到263.5mmol/L,相当于1.2%(质量浓度)的酒精,LQRI+39E约为143mmol/L.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iolog技术,研究了杭州市4个样点,即延安路商业街(Yan’an Road Business Street,YRBS)、天目山路与教工路口(Tianmushan Jiaogong Cross Road,TJCR)、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Jiaogong Campus,ZJGUSJC)、西湖曲院风荷(Breeze-ruffled Lotus at Quyuan Garden,BLQG)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点空气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在培养240 h后达到稳定,并且4个样点的AWCD值即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具有显著差异,YRBS>TJCR≈ZJGSUJC>BLQG;YRBS、TJCR、ZJGSUJC和BLQG空气中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依次减少;不同样点空气微生物对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利用程度较高,对其它碳源利用程度较低,且同一样点对不同单一碳源的利用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YRBS对糖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聚合物类碳源利用程度最低,BLQG对糖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胺类碳源利用程度最低;不同样点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基质主成分1(PC1)贡献度为43.8%,主成分2(PC2)贡献度23.4%,YRBS、BLQG和TJCR的空气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碳代谢功能差异显著,而TJCR与ZJGSUJC碳代谢功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