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前用于元素砷的形态分析技术主要是色谱与原子光谱、质谱等的联用,最常用的是HPLC与ICP—OES、ICP—MS的联用,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但是不能提供砷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信息。因此以色谱一电喷雾质谱(ESI—MS)的联用作为定性分析的主要手段,但是ESI—MS灵敏度低,易受基体干扰,因此需要复杂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石油开发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研究区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石油开发等经济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最大值合成法(MVC)对研究区1989—201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油开发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以及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对研究区制定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石油企业在建立HSE管理体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文章就体系的结构、HSE系列标准的完善、体系文件的编制及管理体系的审核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己趋成熟,并有商品仪器出现。197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与计算机联用,组成了色谱—质谱—数据处理系统(GC-MS-DS)。由于GC-MS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很快就被应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为环境分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近年来GC-MS联用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中VOCs含量的应急监测,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适用于土壤中甲苯、乙苯、二甲苯、三氯苯等13种苯系物的快速定量检测,通过对某废弃炼油厂土壤样品测定,该方法在快速定性的同时,定量测定5~20411μg/kg土壤样品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从数字地球和石油矿区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信息技术在石油矿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油田开发、炼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信息、信息技术在油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方面探讨了数字矿区建设的必要性;从数字石油矿区建设的可行性、任务及构成方面提出了数字石油矿区的设计思想。同时分析了数字石油矿区的建立对优化资源配置、环保治理、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优化、矿区规划与决策产生的影响及其在矿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石油石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及循环经济发展等的分析,结合近年来中国石油开展循环经济相关工作的调研,提出了石油石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以生态影响类为主,在环评、竣工环保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阶段相关环保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优化需求。文章以川渝地区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为基础,结合外环境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特点,探讨项目在执行相关环保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就《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中部分条款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树舌灵芝菌丝体不皂化物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树舌灵芝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中,采用乙醚抽提法获取树舌灵芝菌丝体脂溶性物质,经皂化后使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CC—MS)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9种物质,所得到的丁羟甲苯、乙酰菲、5,6-二氢麦角甾醇对树舌灵芝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对石油污染环境的治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修复三种类型。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微生物修复方法,分别介绍了利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进行治理的修复技术。在我国,对于石油污染的治理应更多地采用低成本、无污染、高效率的生物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过硫酸盐新兴高级氧化技术,分析了活化过硫酸盐氧化作用的机理和活化方法,重点介绍了热活化和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盐在有机污染土壤中的研究现状,包括菲、柴油、石油、石油烃、芘、十溴联苯醚、对硝基氯苯等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制约因素或动力学规律等。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方面的针对性建议: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污染风险防控;深入研究过硫酸盐活化方式,提高过硫酸盐活化效率和利用率;研发组合修复工艺技术和智能化土壤修复装备;加强对复合污染物土壤的联合修复;开发水土共生体系一体化修复技术。以期相关成果能为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相关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大型石油公司HSE管理体系评估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为了在HSE体系管理方面能够与国际接轨,开发了HSE管理体系运行质量评估标准。应用此评估标准,对A油田公司HSE管理体系运行质量进行了试点评估,确定了该公司的HSE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等级,与其他一些国际咨询公司给出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中国石油HSE体系运行质量评估标准的适用性及准确性,并提出相关的持续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2001年10月批准成立的环境保护技术支持机构,行政关系隶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指导。 目前,该中心拥有经验丰富的环保专家和技术人才,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开发、炼油化工等行业的环保科学研究、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等工作。该中心具备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等国家甲级资质,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的首批具有承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环境影响调查报告(表)编制资格的试点单位。 中国石油天…  相似文献   

14.
清洁发展机制在石油行业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分析了石油行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潜力,并提出了建议。在统计与石油行业相关的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及其注册项目和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基础上,给出了各方法学与石油行业的相关性。从勘探与生产、天然气与管道、炼油与化工三大领域,分析了石油行业潜在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领域。最后,提出了对石油行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相关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吹扫捕集与快速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建立测定水中10种石化行业常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吹扫捕集-快速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分析方法。通过质谱定性,选定目标物的特征离子,运用内标法定量,采用DN-624(20m×0.18mm×1μm)快速毛细管色谱柱,在10min内完成对水中10种VOCs的分析,在保证各目标物灵敏度和分辨率不受影响的同时,分析时间从标准方法的17min降至10min。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与检出限满足标准方法 HJ 639—2012《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要求,通过实验验证,能够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环境监测与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16.
浅析含油污泥处理中石油烃控制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烃含量是含油污泥处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指标。文章分析了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组成及主要污染控制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置对石油烃含量的控制现状;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原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成果,对采用石油烃指标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做了推论计算。结果认为:含油污泥等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残余物的石油烃含量≤0.25%,不属于危险废物;石油烃含量介于0.25%~1.7%时,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最终需要进行危险废物鉴别而确定;石油烃含量1.7%,则属于危险废物。  相似文献   

17.
耐盐石油降解菌性能及降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冀东油田钻井废液中筛选分离出耐盐石油降解菌Virgibacillus sp.(简称SJ菌),其在高含盐条件下对石油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高达56.12%左右。考察了pH值、盐度、不同N和P形态等因素对SJ菌降解石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J菌有较宽的pH值适应范围(pH值为6~10)和较好的耐盐能力(0.5%~20%),在pH值为9及NaCl质量浓度为5%时对石油类降解效果最好,其最佳利用N源和P源分别为(NH2)2CO和KH2PO4,该研究为油田高含盐含油废液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HSE管理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已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界得到广泛实施。在广泛吸纳国内外一些大型油气公司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HSE管理的一些新发展作了简单介绍,其中包括质量、安全、健康与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及HSE表现年度报告的外部验证。  相似文献   

19.
石油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归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石油类污染物在各种水环境中 ,由于水体的特点不同 ,其归宿也不同。通过对焉耆盆地石油开发区域内博斯腾湖、开都河及相邻湿地的研究 ,对石油类污染物在各水环境中扩散、挥发、溶解、分解、乳化、氧化、生物降解、沉降、吸附与吸收、分配与富集等进行了定量分析 ,为石油类污染的控制和清除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综合论述了微生物在高温、低温、高盐等极端条件下对石油烃的生物降解过程,研究了生物降解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同时,还介绍了对于强酸、强碱及高压条件下石油烃生物降解的研究状况,论述了研究石油烃生物降解对开发和丰富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