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树林(Mangrove Forest)与海岸湿地、上升流和珊瑚礁被认为是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也是全球在湿地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本文在总结国外监测和保护红树林经验和我国保护现状基础上,探讨我国加强红树林监测和保护的相关途径,以期为红树林湿地保护、利用和生态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丹雯 《环境》2023,(4):27-30
<正>近年来,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成为我国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修复难度大,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下,  相似文献   

3.
湿地向来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也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红树林与珊瑚礁、上升流、海滨沼泽湿地并称为世界四大最富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基于自然条件的综合因素影响,珠海市滩涂发育旺盛,自唐家湾镇至香洲区、湾仔镇至三灶岛以及高栏列岛一带均有大片红树林生长。自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填海造地导致红树林面积极度萎缩。为更好地保护红树林湿地,我们开展了对广州市淇澳岛红树林生态多样性的调查,并从中探寻出有关红树林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2年7月19日至8月1日,广西中医学院绿萤环保协会作为全国17支优胜的大学生社团参加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走进国际重要湿地使者行动”;9名“湿地使者”来到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和宣教活动,将湿地使者的足迹踏遍了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将保护湿地的理念撒播到红树林的每一寸土地。为了揭开红树林的神秘面纱,请跟“湿地使者”的足迹走进红树林。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什么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2):58-58
今年2月2日是第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就是“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所谓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所有的湿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2月9日,北京饭店,一片海洋世界的环绕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7年会——全球海洋治理与生态文明分论坛正在召开。多国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嘉宾围绕全球海洋治理与生态文明的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对话。美国环保协会总裁戴芮格:"治理全球海洋过度捕鱼问题,人和技术是关键因素。"挪威气候与环境大臣赫尔格森:"海洋治理首先全球要达成共识,利用各自的资源;其次就是要有一  相似文献   

7.
苕华 《环境》2003,(9):20-21
“红树林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广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红树林的恢复和发展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张凯副主任在对茂名水东湾进行红树林考察后说。根据茂名市人大代表“关于提请尽快制订《广东省红树林自然生态区保护条例》的建议”,近日省人大考察团在茂名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沿通湿地红树林保护”调研,张凯副主任还亲手在水东湾的滩涂上种下了十几棵红树苗。  相似文献   

8.
正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面积占到了地球表面积的71%,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反映着全球的生态环境质量。尽管人类目前仅探索了5%的海底,但这片广袤的未知领域已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根据2015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上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每年全球因海洋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损失已高达130亿美元。我国的海洋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也是重要的海洋国家,加强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对全球海洋环境治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土地利用变化对红树林潜在生境分布的影响,融合MaxEnt模型和Dyna-CLUE模型,建立了土地利用驱动下红树林生境变化的定量预测方法.以中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利用MaxEnt模型模拟红树林在自然条件下的理论适生区,采用Dyna-CLUE模型预测2030年的三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最后将模拟的土地利用格局作为限制条件估算未来可供红树林生境分布的空间.结果表明,2020年广东省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约34531hm2,2030年趋势情景下湿地将减少58.61%,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将退化至24375hm2;可持续发展情景下通过改进土地利用策略并开展一定规模的退塘还湿,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将增加至38125hm2;生态保护情景下,如能开展全面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可达到47525hm2.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可有效预测不同海岸带土地利用驱动下红树林潜在生境的空间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土地利用政策会对红树林潜在生境分布造成明显影响;通过改进政策,可显著提升红树林潜在生境的面积和完整性.本结论可为区域红树林保护与生境修复的空间规划及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0.
红树林面积的稳定性评估对于保护和利用广西茅尾海红树林的作用很大。本文分析了自2000年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潮滩沉积、潮滩坡度和海堤对茅尾海红树林面积的影响,建立了红树林边界位置的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估算2100年红树林边界的高程数据,确定红树林边界的空间位置。根据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低模式上升时,茅尾海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大量增加,西北、东南和西南区段红树林面积中量增加。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中模式上升时,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大量增加,东南区段和西南区段少量增加,西北区段稳定。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高模式上升时,西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大量减少,东北区段中量减少,东南区段和西南区段稳定。西北、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减少将降低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务必引起特别关注。(2)茅尾海西北、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平均海平面以高模式上升引起的红树林向海边界、向陆地方向的移动。(3)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高模式上升时,茅尾海西北区段和东北区段应采取适量拆除海堤或后撤海堤的措施,增加向陆边界一侧红树林的面积,以抵消向海边界一侧红树林面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11.
“潮来一片蓝,潮去一片绿”,这就是红树林.没错,红树林不是红色,而是绿色的,就是那一种地地道道无边无际的绿,荡漾在蔚蓝的海水中间.海洋牧场顶着骄阳,笔者前往世上少见的沙滩红树林——北海市大冠沙沙生红树林考察.途中,我们不时见到一群群奇怪的渔民,他们不提鱼网不拿鱼杆,反而像农民似的荷锄扛铲匆匆地赶去什么地方.范博士解释说,这是趁着退潮去红树林  相似文献   

12.
正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左右,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海洋为全球30多亿人提供食物,占人类饮食中动物蛋白的16%。海洋也是许多国家(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据估计,全球超过3亿人依靠渔业捕捞、水产养殖和海洋旅游业谋生,每年仅海洋渔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值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此外,海洋为地球输出50%的氧气,吸收大气中30%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珊瑚礁群和红树林等沿海栖息地环境,保护我们免受风暴和洪水的侵袭。  相似文献   

13.
江镕 《环境》2023,(4):34-37
<正>多年来,湛江不但十分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在蓝碳探索开发的道路上也是一直先行先试,勇于探索。2023年4月4日,以湛江所编制的《红树林碳汇碳普惠方法学》为基础蓝本的《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2023年版)》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印发,标志着全国首个蓝碳碳普惠方法学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蓝碳碳普惠核算方法学的空白,也拓宽了红树林生态修复的资金支持渠道,是以降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及助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又一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积的约71%;海洋中的水,占据着地球总水量的约97%。作为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2017年11月4日,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再次修订,并重申了多项要点:一切用海和审批行为,必须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市、县)应当共同承担保护和科学合理地使用海域的责任;对具有重要经济、社会价值的己遭到破坏的海洋生态,应当进行整治和恢  相似文献   

15.
<正>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现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向总书记汇报了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徐晓霞表示,将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围绕建设美丽广东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郑和平 《交通环保》1996,17(1):4-1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5年10月23日至11月3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了“通过《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上活动污染全球行动方案》政府间会议”。在该会议上通过了《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上活动污染全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全球行动方案》和促进该方案实施的《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上活动污染华盛顿宣言》(以下简称《华盛顿宣言》)。《全球行动方案》将是今后全球范围内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指导文件与交通环保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海洋保护区制度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成员普遍使用的保护国内海洋生态的法律制度,但该制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自2006年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海洋保护区制度已经逐步转变为大海洋保护区制度,并且演进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广泛的国家实践。  相似文献   

18.
要给“生态红线”通上“高压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22日,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透露,环保部将在2012年启动“生态红线”的绘制,圈出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生态红线”划定的区域将被限制开发,执行生态修养生息的政策.(5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9.
南中国海具有丰富的浅海和热带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红树林分布的中心之一.南中国海地区红树林面积大约占全球的28%,该区红树植物的多样性为世界最高,共有46种真红树分布于此.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南中国地区红树林资源破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虽然南中国海周边国家过去都实施了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然而缺乏区域协调措施大大降低了这些行动的有效性.本文在对南中国海地区红树林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退化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中国海地区红树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以期能在双边或区域的层面上共同协作,采取适当的措施去扭转南中国海地区红树林生境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3月3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思路确定,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坚持改革创新、生态优先,全面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海洋监测评价、海洋生态环境行政监管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