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盈 《环境技术》2001,19(3):43-46
结合GPS卫星定位技术在河道整治与环境保护的应用实例,简要介绍了卫星定位技术的工作原理、基准站设置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南京将在年内完成8条城市黑臭河道的“整治手术”。遗憾的是居然将修复河道生态排除在整治方案之外。  相似文献   

4.
河道底泥中氨氮的微生物降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某河段底泥进行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研究河道底泥中氨氮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实验期间用最大可能数法测定底泥中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在溶解氧充足时,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有大幅增加,出水中氨氮的含量显著降低.从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和特性来分析河道底泥对上覆水体中氨氮的影响以及氨氮的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5.
河道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会影响河道水质和感观,开发了一种蓝藻消减装置,对水体中的蓝藻进行消减去除,以叶绿素a含量作为主要指标,判断该装置对蓝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在潜水泵频率50 Hz、扬程8 m、进水压力0.23 MPa的条件下工作7 d,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2%以上;用质量分数为5%的含酶清洗剂对滤膜进行清洗,滤膜通量可恢复到初始通量的96%,说明蓝藻未对滤膜造成不可逆污染,滤膜清洗后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
河道治理工程重在改善河道的水质,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天堂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质改善预测分析,首先分析生态需水量和供氧量是否满足河流生态需水要求,后又利用地面水环评助手软件预测了河流水质,预测分析了天堂河水质目标的可达性,旨在为以后的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杭州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杭州城区34条河道45个点位河道底泥进行采样,分析了pH及汞、砷、铅、铬、镉、铜、锌、镍等重金属含量,并进行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监测点位的底泥为中性偏碱性,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均,且范围波动很大,部分河道底泥重金属中汞、铅、镉、铬、锌、镍等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少数河道镉、铬、锌污染严重;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  相似文献   

8.
根据上海浦东新区骨干河道污染源调查及研究,指出新区骨干河道的主要非点污染源,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Dolphin技术治理河道水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olphin技术的原理、特点,采用该技术对河道水处理后,水质有很大的改变,水体能见度明显提高,臭味被遏制,藻类显著减少,而且无污泥和异味,对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的去除率均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底泥脱水是底泥实现后续处置的最重要一环。归纳总结了目前底泥脱水技术研究现状,对常用的底泥脱水技术、底泥脱水调理剂进行了调研,并对底泥脱水设备的工艺优化进行了总结,发现目前单一的底泥脱水技术均有一定的缺陷。建议在对单一技术进行优化的同时,开发其他辅助高效低耗的新型底泥脱水技术。以期为底泥脱水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研究工作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环境教育》2012,(8):56-56
本刊通讯员徐波陈洁张媛报道江苏省句容市日前出台了《关于下达"河长制"实施意见及明确市骨干河道河长的通知》,明确了境内13条列入省骨干河道、跨市河道所在镇(管委会)的一把手出任"河长",非骨干河道、跨市河道由所在各镇(管委会)负责人出任"河长"。涉及两镇以上的"河长制"事项,由句容市人民政府召集所在镇(管委会)人民政府协商确定。通知指出,按照"尊重规律、科学规划、标本兼治、治管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河道"河长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落实责任,组织河道整治,加强监督考核,着力恢复和提高河道综合功能,畅通河网水系,维护水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  相似文献   

13.
《绿色视野》2013,(7):10-11
包河区实施的"河长制",让包河区大多数人的神经都被"水"这个字紧绷着,他们很多工作都围绕着"河长"展开。而他们的努力,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打造"人水和谐"的魅力包河。戴永根与关镇河的故事"看看,现在的河道没有杂物了,比以前干净了许多。"5月28日上午,记者站在合肥市包河区淝河  相似文献   

14.
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靖边—临汾段)建设过程中,在河道及河岸荒地弃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弃渣将对河道的防洪产生不良影响,极易造成地质灾害。不仅对上、下游居民、厂矿、企业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对管线本身的安全也构成威胁。为此提出在施工设计时有必要在附近河岸荒地集中设立弃渣处理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运渣距离,方便施工,利于管理,可以实现施工、水保、管道安全、经济等因素的良好组合。  相似文献   

15.
李莉 《四川环境》2021,(1):104-108
为了充分认识再生水用于城市河道补水后的潜在正面环境价值,构建了案例区规划水系的水量水质模型,并筛选了7项景观生态河流的生态服务价值指标,对案例区的河流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以规划补水量为基础条件,规划水系的潜在服务价值总量约为1.995亿元,每增加1倍补水量可增加约0.4~0.5亿元的服务价值。气候调节、洪水调蓄和水量存贮是总量中占比最高的前三位指标,在规划情景下分别占总量的43.2%、41.6%、15.0%。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和前三位指标的计算结果均能与再生水补水量拟合形成较好的响应关系,因此研究结果可以为预测评估不同补水量条件下的潜在河流生态服务价值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某公司所属羊东矿、大社矿和万年矿矿井水为低矿化度矿井水,矿井水利用率较低.为提高矿井水利用率,根据矿井水处理后水质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主要水质指标对比结果,控制矿井水入河水质主要指标,将处理后的矿井水作为河道生态补水进入矿区河流.对在煤矿生产过程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物进入矿井水...  相似文献   

17.
贺震 《环境教育》2009,(10):67-69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大地因河流而灵动,城市因河流而兴起、而发展。看吧,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非洲、大洋洲,世界上每一座城市的身旁都有一条河流静静在流淌着。河流是有生命的。每一条河流都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与植物。如果说树林、草地是“绿地”,那么,河流的水岸就是“蓝地”。“蓝地”是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相互交织的水陆过渡地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中最丰富、最活跃、  相似文献   

18.
张峰华  王学江 《四川环境》2010,29(1):100-105
原位修复是一种可靠、卓有成效的河道水体净化修复技术,具有治理费用低和最大程度降解污染的特点,适合于污染严重、流量较小的河流水体。本文概述了河道曝气法、生物接触氧化、河流湿地处理和生态浮床等河道原位处理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应用情况,其中河道曝气和生物接触氧化起步早,技术较为成熟,为早期污染水体治理贡献很大,相对河流湿地处理和人工浮床起步晚,但成本低,耗资少,处理效率又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工艺都是经济、有效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物生态技术,在国内外发展比较迅速,但在进一步改进的前提下,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