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考虑“水—土—能—碳”关联,本文将水土资源要素纳入投入变量,构建了我国工农业碳排放效率投入产出测度指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模型计算我国29个省份2004—2017年农业、工业部门碳排放效率,利用乘法逆转法计算碳减排潜力并对影响碳排放的投入产出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整体农业、工业碳排放效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各年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均高于工业碳排放效率,江苏、山东等7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以及北京、天津工业碳排放效率最优;各省份农业、工业减排潜力和规模具有显著差异,山西、甘肃的农业、工业碳减排均具有较大潜力;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均存在农业、工业的资源能源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冗余,土地资源投入过剩是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水资源投入过剩是影响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最重要因素。碳排放效率较低省份应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发展低碳技术,提高水土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2.
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碳减排治理需要综合考量碳排放效率。运用Undesired-super efficiency 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分析影响该省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省碳排放效率受规模效率制约,空间上具有分异性且固化效应明显。(2)浙江碳排放冗余量大、减排潜力高,可减排规模、相对减排潜力与碳排放纯技术效率呈反向变化。(3)浙江省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要素禀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30/60目标”对政府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政府治理压力和治理能力的视角探寻其与碳减排的关系,为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选取中国 30个省(区、市) 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系统考察了政府外部治理压力和内部治理能力对碳减排的协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外部治理压力和内部治理能力均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且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减排效应,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时,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对碳减排的驱动作用因地区分布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对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厘清黄河流域各省区隐含碳排放特征及其空间转移路径,对制定该区域的碳减排战略至关重要。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2012年、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生产侧、消费侧及隐含碳排放转移量,分析了该流域产生隐含碳的关键产业和地区、隐含碳转移的地理源特征。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整体隐含碳排放生产侧大于消费侧,2012—2017年生产侧和消费侧隐含碳排放呈不断增长趋势。②黄河流域9省区内需碳排放产生的主要部门是重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调出与调入隐含碳排放产生的主要部门是重制造业和能源工业。③黄河流域9省区输出隐含碳的主要地区是江苏、广东、浙江,输入隐含碳的主要地区是黄河流域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具有地理邻近效应。④黄河流域区域内合作减排比各省区单独减排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苏州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识别了苏州市重点减排领域,采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估算了苏州"十二五"(2011—2015)期间碳排放量,并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了2016—2025年基准情景和综合减排情景碳排放趋势,分析了各重点排放领域减排贡献率。在此基础上,将减排策略按照自愿、监管、自愿与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不同利益相关群体进行梳理,分析不同群体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 2015年,苏州市碳排放量约为2.35亿吨,2011—2015年,重点排放领域为工业能源消耗、建筑、交通、电力行业。(2)采用综合减排方案能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但交通部门碳排放仍有一定增加。(3)碳减排策略由多个利益相关群体共同作用产生减排贡献。对苏州市低碳试点方案的分析表明,当地政策制定者的减排贡献最高,其后是基础设施建设者和运营者,最后是基础设施使用者。  相似文献   

6.
石油炼制行业作为我国能源供给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充分了解生产中的典型炼油装置排放特征对摸清企业碳排放水平,确定优先减排项与制定切实有效的减排策略尤为重要。目前尚未发布典型炼油装置碳排放监测技术指南,企业开展碳排放监测无章可循。文章分别针对碳排放源识别与分类、碳排放监测技术比对、监测标准方法调研、监测方案制定等方面,研究所选的5套碳排放贡献较大的典型炼油装置碳排放监测方法,旨在为企业开展切实有效的碳排放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推动企业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的协同监测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煤层气作为一种洁净、优质能源,其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煤层气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若采用油气行业的核算指南,其核算结果将产生一定偏差。为了准确核算煤层气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煤层气生产过程中各类碳排放源,建立煤层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并以马必东区块4亿m3/a产能煤层气项目为实例,分析和确定煤层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来源及碳排放量,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给全球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测算碳排放总量并分析相关效应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工作。分析了湖南省历年碳排放结构和总量变化特征,根据土地承载与碳排放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强度与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湖南省碳排放持续增加且增速不断加快,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是承载碳排放最多的用地类型。因此,湖南省应着重从产业结构优化、推广新能源、创新农业科技等方面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9.
人为碳排放在碳减排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实现低碳消费方式是促进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基于杭州地区常住居民的调查数据,对样本居民的交通消费、生活能源消费和消费习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行为比较,测算了居民的生活性能源碳排放量,并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居民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其中,居民收入水平、最近一周是否使用过一次性产品、地域因素等对居民碳排放有着显著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引导居民转变传统消费模式,提升低碳消费意识等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手段,碳排放交易制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基于此,本文采用我国2010-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方法构建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测算了2009-2015年城市减排的机会成本,计算结果显示,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碳排放的机会成本整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且试点地区的碳排放的机会成本总体低于非试点地区。在测算城市减排机会成本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来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的有效性。经检验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有利于降低城市减排的机会成本,然而由于碳排放交易制度还存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定价机制扭曲等问题,因此其对降低城市减排的机会成本作用较小,并且进一步通过对政策时间趋势的分析得出政策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碳税政策对我国电力系统碳减排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税通常被认为是成本有效的碳减排政策工具。本文利用综合资源规划评价模型,对我国电力系统在碳税征收情景下的碳减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碳税政策不仅实现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的政策目标,同时还促进了电力系统技术和燃料结构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于洋  张今华  杨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81-1483
提出了一种基于CO2排放强度的减排潜能计算方法,根据该方法对我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新疆和西藏)未来减排潜能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RPPA模型对我国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减排边际成本进行了计算,基于该减排边际成本,提出了省际间CO2补偿制度,并对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金额和补偿制度运行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各省区公平、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性试点的基础上,我国已在电力行业启动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配额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参与者的经济利益,还决定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否成功建立和持续运行。从配额总量设定、地区和企业层面的配额分配、配额的调控和灵活管理机制等角度总结比较了各国碳排放权配额管理制度设计的经验教训,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适用于焦化行业通用CO2排放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焦化行业工艺和原料的特征,采用排放因子法和物料衡算法等两种方法对10家典型焦化企业CO2排放进行核算。结果表明:物料衡算法能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焦化企业的排放特征;排放因子法对我国独立焦化企业存在碳排放量系统性高估的可能。为此,建议我国焦化企业可借鉴德国焦化企业的碳核算经验,采用碳平衡法对不同类型的焦化企业(单元)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并完善相关的统计和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研究一直是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热点,高质量的城镇化有利于碳排放减少及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本文从人口、土地、经济三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高质量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三个维度高质量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维度的高质量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同,当前的人口高质量城镇化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经济高质量城镇化也具有一定碳减排作用,但现阶段土地高质量城镇化增加了碳排放;不同维度的高质量城镇化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具体而言,劳动力结构转型在人口高质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间不存在中介效应,土地财政在土地高质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经济集聚在经济高质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间存在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6.
自愿减排项目碳泄漏:内涵、类别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愿减排项目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抵消机制的运行载体,灵活的自愿减排抵消机制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补充,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碳泄漏,作为严重影响抵消项目减排效率的热点问题值得关注。目前,中国已形成较大规模的自愿减排市场,截至2018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共签发了约7200万tCO_2当量减排量,我国在建立健全自愿减排抵消市场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项目碳泄漏的负外部性这一实质,厘清其运行机理并积极应对。本文旨在系统阐述该问题,并为进一步实现抵消项目减排潜力提供思路和方向:从自愿减排项目碳泄漏的内涵与定义出发,首先对项目碳泄漏的分类进行梳理,并依据产生途径的不同重点分析了活动转移排放、生命周期、市场路径、生态以及技术泄漏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其次从具体项目应用、系统项目应用和宏观应用三个层面讨论了应对自愿减排项目碳泄漏问题的管理对策;最后结合我国自愿减排抵消市场的实际情况,建议未来抵消项目碳泄漏的应对和管理应在分门别类对其概念进行精准定义的基础上将解决措施的成本效益考虑在内,此外,在评估泄漏量时需要同时测算不同类型的碳泄漏,探究其协同效应以免高估其泄漏程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炼油行业排放总量不清楚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我国炼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源和影响因素进行简述,进一步借鉴欧洲炼厂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对我国炼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估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炼厂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及进一步的减排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经济系统行业碳排放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经济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可能是造成这一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作为我国首批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省份之一,云南省面临着从何处入手实施碳减排和应采取何种路径的难题.基于2007年云南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云南省经济系统及行业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云南省经济系统的CO2排放总量为16.96亿t,单位增加值的CO2e排放强度为4.52t/万元.从行业来看,碳排放强度大的多数为资源型产业.分析了云南省碳排放强度大的原因,提出了云南省经济实现碳减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