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从大量的事故统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所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中,70%左右是由于企业职工违章作业造成的,这说明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技能生疏,安全生产知识贫乏,这是造成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暴露了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大量的事故统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所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中,70%左右是由于企业职工违章作业造成的,这说明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技能生疏,安全生产知识贫乏,这是造成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暴露了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然而,时至今日,因忽视劳动保护,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而导致的事故仍时有发生。那么,企业职工违章的原因何在?怎样有效地杜绝这些问题呢? 一、企业职工违章的原因 1.领导安全意识淡薄造成职工违章。在实际  相似文献   

4.
王建平 《安全》2013,(8):58-59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严重不足,许多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仍然不重视、不积极、不主动。从现在全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仔细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许多是由于操作人员安全素质低下以致操作失误造成的,甚至有些事故是由于犯  相似文献   

5.
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即企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过程中人身、设备以及系统的安全,以降低由于事故造成的安全成本。从多年的事故教训中,我们看到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如何把对人的管理引入生产安全管理之中,重视人的因素,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凝聚人的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经验,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三违"是指企业职工、管理人员在企业生产中"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在本企业的事故追查记录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三违"造成的.可以说:"三违"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敌,是引发事故的罪魁祸首.对"三违"现象加以分析,目的就是找出其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应大力推行安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头等大事.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中,一般职工占了绝大多数,因而,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是安全生产的保证.据调查分析,造成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因素.两者比较,人们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约占全部事故的60%以上.事故的发生有时看似偶然,其实寓有很大的必然性.要把事故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必须全面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推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浅析石油开采企业安全培训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全贵 《安全》2009,30(7):35-3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普遍扩大,企业生产中蕴涵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对于石油开采企业而言,由于生产作业面广、链长,安全防范对象多,任何一项设备隐患、制度缺陷、程序遗漏、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行为,都可能引发事故。这些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都很严重,对企业职工及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狼来了"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那个屡屡高呼"狼来了"、以撒谎为乐趣的顽童,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生产安全中,我们常常也用来比喻不重视安全生产容易发生事故,存在"狼来了"的危险.全球每年因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就造成120万人死亡、2.5亿人受伤;我国2003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6万起,造成136340人死亡.我们常常以发生的各类事故作为教材,要求各类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吸取教训,防范"狼来了".  相似文献   

10.
某石油企业在2个月内连续发生了5起大小不一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1人重伤,5人轻伤.事后安检人员在对这5起事故进行仔细分析的时候,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这些事故全部发生在双休日.因此,安检人员把这一现象称为"双休日现象".  相似文献   

11.
高丕俭 《安全》2010,31(4):32-35
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坚持安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不断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增强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与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术要求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并把握好安全教育“十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以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有多发趋势,经多方努力,特别是随着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逐步落实,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日益完善,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仍是居高不下。在事故发生的普遍性原因中,除了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21日2时30分,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于11月24日为此发出的通知(安委明电[2009]3号)指出,这起事故反映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是一起责任事故。连日来,各主要媒体纷纷就这起矿难发表感言,我们择其精华加以归纳,供大家从11·21矿难中省思。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为了更有力地推动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日前,经李鹏、朱镕基、邹家华等领导人批准,从今以后,由劳动部定期公布全国企业职工伤亡人数。 1988年8月8日,李鹏总理对劳动部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定期公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情况的请示》批示:“可考虑公布伤亡人数,但不能推算,一定要正确数字。”1992年10月5日,劳动部将第一次公布的《1991年全国企业职工伤亡情况通报》稿报国务院审批,获得批准。 定期公布企业职工伤亡数字是一项重要决策。一是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从而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减少事故;二是符合国际劳工组织…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护》2008,(10):I0001-I00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断加强,事故总量大幅度下降,但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2008年9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故。经初步调查,这是一起企业严重违法违规生产和有关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严防类似事故发生,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更是一项惠及企业职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重大工程。近年来,随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安全文化的"软实力"作用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升职工安全素质等方面得到了充分展现,为有效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级物元分析的企业职工安全素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事故调查显示人的因素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评价企业职工安全素质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分析相关文献资料,运用综合法建立了职工安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级物元分析法的原理,构建了企业职工安全素质评价的多级物元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企业职工安全素质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明将多级物元分析法应用于企业职工安全素质评价是可行的;该方法计算简单,且能较好的解决评价指标间不相容的问题,提高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8.
班组安全"三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元素,企业要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任务,都必须靠第一线的班组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也要靠班组去落实,从这种意义上说,班组就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另一方面,如果班组安全管理基础差,未能按规定开展安全管理活动,则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有资料统计,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80%以上的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班组成员违章作业或没有及时发现设备缺陷等事故隐患造成的。因此,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工作的重心所在,只有搞好班组的安全管理,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工伤事故及其经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对企业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及相关规律分析,进而进行预测算,有关数据对我国完善经济立法,企业和行业的安全管理以及开展安全经济理论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有助于推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尽快走上经济,法制,行政管理制约机制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因此通过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高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来改善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中国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搞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主要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