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营口港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9,(2):F0004-F0004
营口港地理坐标为东经122度06分,北纬40度17分,是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港。现辖营口、鲅鱼圈和仙人岛3个港区。陆地面积20多平方千米,共有61个生产泊位,最大泊位为2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在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2.
李冰 《环境保护》2013,41(1):26-27
江苏沿海地区位于苏北沿海平原,黄海之滨,北起赣榆县绣针河口,南抵启东县长江口北岸,西至串场河、通榆公路以东一线,东至海滨滩涂,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海岸线长达954千米,领海面积3.2×104平方千米,国土面积3.25×104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1.6%。2010年区域总人口1893.69万人,占江苏省的24.1%,城市化率52.7%。地区生产总值6834.95亿元,占江苏省的1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093元,相当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的69.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415.29元。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近岸海区潮波系统和潮流特征特殊。发育有广阔的、典型的淤泥质潮滩,及举世瞩目的辐射状海底沙脊群,滩涂面积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且仍在不断淤涨。该区  相似文献   

3.
武婷婷  耿毅 《环境保护》2013,41(14):69-70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城市,鞍山不仅是我国钢铁的重要产地,同时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在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大量的钢铁和矿产资源的同时,鞍山也曾饱受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困扰,其中山体的破坏尤为严重。近年来,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启动  相似文献   

4.
为了量化2005至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之间碳排放差异性及其变化趋势,本文运用Theil指数KAYA分解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人均碳排放差异逐年减小,能源强度是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均GDP是人均碳排放差异缩小的主要原因;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划分方法的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且中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是造成全国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对"十一五"能源强度目标分解,"十二五"碳强度目标分解已考虑省市区差异,但其基本上根据人均GDP差异进行分组,且很大程度沿用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划分。因此,建议在对各省区市分配减排指标时,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同时兼顾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并根据中西部地区内部排放差异将目标分解方案精细化  相似文献   

5.
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冷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地学方法,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2005—2014年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从高到低分别为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2014年碳排放量分别达到20266、9914、6411万t;②东北三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呈比较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在统计学上显著性检验存在多个冷、热点,其中,热点区主要集中在辽宁省的大连市、沈阳市、本溪市和辽阳市,吉林省的吉林市,以及黑龙江省的大庆市和鸡西市,冷点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市、黑河市、佳木斯市和伊春市;③在省级尺度上东北三省碳排放重心在2005—2014年间呈往东偏移的趋势,在市级尺度上辽宁省和吉林省碳排放重心往西偏移,而黑龙江省碳排放重心则往南偏移;④在省级尺度上,能源消费碳排放主轴方向为"西南-东北",但有往北旋转的趋势,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主轴呈现往北旋转的趋势,辽宁省和吉林省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主轴方向则呈往东旋转的趋势;⑤东北地区影响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为:人均GDP产业结构总人口数城市化率老龄化.  相似文献   

6.
刘天泽 《环境保护》2016,(20):73-74
正本溪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总面积8411.3平方千米,人口152万,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本溪市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曾经被称为"卫星看不见的城市"。30多年来,本溪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围绕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深化环境保护工作,以末端治理降污染,以法制建设解难题,以严格考核促转变,以  相似文献   

7.
能源足迹测度分析是揭示能源消费对区域环境压力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利用能源足迹碳吸收计量模型及GM(1,1)模型分析中国、长三角地区以及江浙沪三省市2000-2011年能源足迹的动态变化及未来趋势走向。研究发现:(1)全国人均能源足迹低于长三角地区及其江浙沪三省市,在变化速度上,省市增长速率最高,其次是长三角地区,全国人均能源足迹增长速度最低。国家产业政策、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人口因素等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2)全国人均能源足迹承载力高于长三角地区及江浙沪三省市,受人均林草地面积变化影响,全国和浙江省的能源足迹人均承载力呈递减状态,而长三角地区和江苏、上海呈现增加趋势;(3)受产业转型升级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全国能源足迹强度高于长三角地区及其各省市,长三角地区高于浙江省和上海市而低于江苏省;(4)经过预测,未来全国能源足迹供给赤字将逐渐扩大,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而长三角地区及江浙沪三省市人均能源足迹会持续增长,但是能源足迹人均承载力和能源足迹强度将会出现下降趋势,表现出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北碚区是重庆主城九区之一,背靠缙云山,面临嘉陵江,享有嘉陵江畔的一颗明珠之美誉。全区面积755平方千米,人口72万,辖5个街道,12个镇。北碚是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重庆直辖市的第一个山水园林城区、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园林绿化先进城区,2003年以来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北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能源与经济互动的重要指标.东北地区常规能源利用效率和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关参数显示,造成东北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煤炭对经济贡献率较低和第二产业的高能低效.改善东北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应提高煤炭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降低第二产业能耗,减少煤炭利用比例、加大第三产业的投入,构建东北地区的循环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作为全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历史上长期沿用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排放强度大,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1.
营口港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11):F0004-F0004
122度06分,北伟40度17分,是我国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港,现辖营口、鲅鱼圈和仙人岛3个港区,陆地面积20多平方千米,共有61个生产泊位,最大泊位为2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在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2.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8):F0002-F0002
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位于辽宁省凌海市、盘山县和盘锦市东郭苇场三地交界处。油区面积350平方千米。作为辽河油田主力采油厂之一,自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以来。累计生产原油5758万吨,天然气218亿立方米,为辽河油田生产建设和中国石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陇东地区进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得出陇东地区内有庆阳市和平凉市两大城市,以2013年统计数据为准,庆阳市和平凉市平均人口密度分别为97人/平方千米和219人/平方千米,均高于甘肃省平均人口密度(61人/平方千米);陇东地区生产总值达947.29亿元,占甘肃省生产总值的15.11%,属经济发达地区;且陇东地区含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可以得知陇东地区区域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陇东地区不适合作为中国高放废物粘土岩地质处置库预选区。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的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地的资源开发,对缓解全国能源和高耗能原材料的供需矛盾有重大意义。基地内以煤为主的优势资源组合、经济地理区位、已有工业基础及全国的经济大势与布局战略,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基本条件。优势产业的选择及开发规模的确定,布局展开的步骤、总体布局及开发重点区块的部署,是基地建设、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交通运输的超前发展,水源地的开辟,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保证基地建设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辽宁:积极探索清洁生产工作新思路辽宁省作为全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历史上长期沿用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排放强度大,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为此,辽宁省积极探索清洁生产工作新思路,通过三个保障、三个结合、三个支撑、三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能资源具有可再生和环境友好的双重属性,现已成为新疆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生物质能资源进行总量估算,分析其地区分布特点,运用替代价值法分别计算秸秆、牲畜粪便及能源植物三大类生物质能资源的经济效益,并从结果中分析得出,新疆生物质能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具有资源分布不均、"西高东低"以及效益高低与自然条件关联性大等特征。因此,新疆在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时应当因地制宜,才能最大限度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历史悠久,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近年来,鄂尔多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科学利用优越的资源条件,高起点引进和配置生产要素,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集约化的工业和衣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增长竞争力,效益竞争力分别名列全国第一和第三,荣膺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特色最鲜明、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鄂尔多斯成为全国"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广袤无垠的海洋是地球上富裕的资源供应地,充分开发海底油气田、可燃冰等燃料以及合理利用海上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满足人类对能量供给的需求。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6500多个岛屿与总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的领海,以及长达18000千米的海岸线。但我国还不完全是海洋强国,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海洋科技水平较低、配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资源丰富,随着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生物质废弃物具有较大的回收利用价值。文章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Material Flow Analysis)建立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清查模型,预测出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潜力,结果显示2010-2014年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产生量呈上升趋势,2014年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量可达10780.23万t,折合能量1955.28 PJ。通过生物质利用能源分析及排放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可发电量1820.2亿kW·h,可替代该地区电力消费总量的35.9%,相较传统发电方式,同等发电量前提下生物质发电可减少SO_2排放量25.04万t,NO_x排放量39.93万t,PM_(10)排放量4.97万t。减少直接经济损失7.12亿元。因此,推进生物质废弃物回收利用,加快生物质能源化产业发展对于京津冀地区污染物减排及缓解能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矿产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矿产资源以能源矿、非金属矿、金矿和铁矿等具优势,常用矿产与优势矿产吻合程度高,主要矿产资源地区匹配关系好,便于综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山东工业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但也存在加工程度低、综合利用效益差、资源浪费重、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在综合分析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构想了山东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的布局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