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部门是中国CO_2排放的主要贡献部门之一,电力部门的低碳转型对中国实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了包含电力模块的自下而上的能源系统模型PECE-2017,根据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确定终端部门电力需求,并引入电力负荷曲线确定电力供给,设置了未来电力发展的基准和低碳两个情景,从供需结构、技术需求、成本和投资等多个角度,分析电力部门自身的低碳转型及其对中国实现中长期低碳发展的重要作用和贡献。研究表明:第一,未来中国电力需求仍将不断增长,且在终端能耗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低碳情景下,2050年电力需求达到114 869亿kW·h,比2013年上升125%,电气化率增加到34%;电力需求结构中,工业和建筑比重下降,交通部门比重上升。第二,电源结构逐步低碳化。煤电逐步淘汰;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大幅上升,2050年装机占比均超过30%;2030年以后,部署和推广CCS技术,到2050年装机容量达到4.9亿kW。第三,低碳情景下,电力部门在2020年碳排放达峰后,进一步加速脱碳。到2050年,电力部门的排放量可控制在4亿t以内,相对基准情景减少排放61.5亿t,占总减排的贡献率达到45%,为中国的低碳转型做出重要贡献。第四,支撑电力部门低碳转型的投资需求GDP占比在合理区间内。2030—2050年,电力部门投资需求占GDP的比重为0.77%;电力部门内部投资结构呈现明显的低碳化趋势,绝大部分投资将用于非化石能源电力。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区生态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权变评价法评估了青海三江源区生态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江源区生态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为453.06亿元/年,其中存在价值为236.36亿元/年,遗产价值为125.91亿元/年,选择价值为90.79亿元/年,人均支付意愿为76.30元/年.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表明,对该区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重视程度、年龄、个人收入、教育程度等因素均影响其非使用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3.
技术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对技术变化的模拟和分析能够识别技术变化的作用.在评估减排成本以及确定减排目标时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早期的气候政策模型通常将技术变化视为非经济的外生变量,因而无法对技术变化的起因和效果做深入分析。近年来的气候政策模型则开始逐渐利用内生方法模拟技术变化。在介绍内生技术变化的概念及与传统的外生技术变化的区别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和评述研发投入和技术学习这两种主要的内生技术变化模拟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气候政策模型中得到应用。但是现有建模方法无法表征技术变化过程中的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因而传统的建模方法需要扩展到一个更为综合的框架并需要更坚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基于该框架介绍内生技术变化模拟方法的未来可能拓展。  相似文献   
4.
选取某城市L型综合管廊电缆舱为研究对象,采用FDS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火源位置对L型管廊电缆火灾温度纵向衰减规律、烟气浓度分布规律及烟气危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型廊道构型影响了不同火源位置的管廊电缆火灾最高温度纵向衰减的连续性,基于热边界层理论提出了适用于L型管廊的二维平面最高温度纵向衰减模型。基于峰宽时间计算了L型管廊火灾的烟气总危害性参数,不同火源位置的烟气危害性总在靠近管廊节点位置处最低。这些结果可对综合管廊的消防设计与火灾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永是重要的水资源,我国很多城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利用地下水。尤其我国北方的城市,地下水是城市发展的必要资源。保护地下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由于城市功能的多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以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居民长期暴露在PM2.5环境中会造成健康损伤,可以增加特定疾病过早死亡.郑州市PM2.5浓度年均值远高于国家Ⅱ级标准,对居民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基于网络数据爬取建立的高空间分辨率人口密度网格,依据室外浓度监测数据和城镇居民源排放量,评估了包括室内和室外暴露的郑州市城镇居民的PM2.5暴露水平,并采用综合暴露-反应模型量化了相应的健康风险,最后评估了不同削减措施与空气质量标准对降低城镇居民PM2.5暴露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2017年和2019年郑州市城镇居民的时间加权PM2.5暴露浓度年均值分别为74.06μg·m-3和60.64μg·m-3,下降了18.12%.其中室内暴露浓度占时间加权暴露浓度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3.58%和83.01%,对时间加权暴露浓度下降的贡献率为84.06%. 2017年和2019年郑州市与PM2.5  相似文献   
7.
基于LEAP构建中国交通部门碳减排模型(CERM-CT),包含4类228种减排技术和措施,设计基准、碳减排和深度碳减排3组情景,分析了交通部门背后的驱动因子和服务需求,并对技术措施进行了成本有效性分析,提出了中国交通部门低碳发展转型路径.结果表明,降低车辆能耗和发展新能源汽车较为成本有效,运输结构调整碳减排潜力大.碳减排情景下,交通部门长期碳排放2050年下降至4.4亿t,相比基准情景减排69.7%,较基准年碳排放减少3.3亿t,有望在2060~2070年间实现碳中和.深度碳减排情景下,交通部门2050年碳排放下降至1.9亿t,相比基准情景和碳减排情景分别减排86.9%和56.9%,较基准年和碳减排情景分别减少碳排放5.8亿t和2.5亿t,有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断提高燃油经济性、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和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是交通部门实现低碳发展转型的必要减排手段,分别能带来25.0%、16.7%、8.3%和50.0%的减排量.深度碳减排情景下2021~2030年和2031~2050年的低碳交通新增固定投资分别为4.2万亿和6.3万亿,平均每年0.4万亿,主要用于新建...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双碳目标路径实现对产业部门变化的影响,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动态CGE模型,设计基准情景、碳中和情景和强化碳中和情景,评估双碳目标约束下电力系统转型对不同等级电力依赖产业微观及宏观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基准情景,碳中和情景电力部门2045年实现零碳电力,对大湾区经济发展和外购电占比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双碳限制作用将促进2050年能源消耗总量和碳排放量分别降低8.9%、67%,导致外购电力占比提高11%和GDP总量损失3.9%,但各产业部门的电能替代性、碳减排贡献性和增加值柔韧性存在差异,其中高等电力依赖部门电能替代性和碳减排潜力较小,同时经济受影响最小,每部门增加值损失约790亿元;中等电力和低等电力依赖部门的碳减排贡献较大,单个部门碳减排空间为400~700万t,每个部门平均经济损失为1000~3200亿元,经济发展受限较大,应推动向高电气化部门和清洁能源替代方向调整.相比碳中和情景,强化碳中和情景电力部门2040年更早实现零碳,绿电增长有利于湾区加强电力供应安全性和社会经济增长,2050年外购电力占比降低11%,促进GDP增长1.5%,增长来自电力部门和中高等电力依赖产业部门,同时促进各等级电力依赖部门电气化率提升.  相似文献   
9.
根据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受方的性质,将中国风机制造技术转移分为"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资企业"三种模式.通过技术转移的层次、技术先进程度、技术转移的规模、技术转移的速度,对三种模式下技术转移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通过技术转移,中国风机制造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情况仍没有改变.中资企业的技术转移模式在转移技术的层次、技术转移规模和技术转移速度上,都要优于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模式,对中国风机制造技术进步的作用更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中资企业模式下,在引进技术的同时,积极消化吸收,并重视与外国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才能最终获得创新能力.这也应当成为中国政府激励政策作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1上游行政区域来水污染值得重视1996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所发布的消息表明,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没有好转,水污染程度在加剧,污染范围在扩大。一些地区,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水环境形势下,下游行政区域受害的程度和机率要大得多。下游行政区域应当关注上游行政区域来水污染问题。例如,1994年7月16日河南颖上阐下泻.污水,造成淮河下游特大污染事故,震动全国。为了改善淮河水质状况,国家制定了1997年12月31目前,各排污单位达标排放的规定。可是,就在各地宣布已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