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安全工作是一项需要精细与精准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精细化过程中的每项活动,精准化自身的作业活动。从理顺从业人员的安全观念入手,通过日常规范从业人员的作业行为,经过日积月累形成标准化作业及安全确认的习惯,进而避免发生伤害事故。1.坚持安全绝对优先的观念安全工作与每名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必须从自身做起,主动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并落实安全绝对优先的观念。不能鲁莽蛮干、不能冒险作业,要使自己的作业活动规范化及标准化。必须绝对遵章守纪,不能使  相似文献   

2.
<正>强化一:安全工作的法律思维必须有安全红线意识,守住事故底线,树立法律思维。安全生产法已将安全工作提升至法律法规管控的层面上,员工必须遵纪守法,必须在日常作业活动中,让自己的作业活动合规守法。切实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及保护他人不被伤害落实到位,时刻具有安全风险意识。对自己的每项作业活动必须事前进行安全确认。对现场危险源进行动态辨识,自觉提升自身的安全素质。不能因自己的一念之差及一时失误而酿  相似文献   

3.
正安全工作必须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做到零缺陷,各项工作必须达标,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及精准化作业,培养每名从业人员规范化及标准化的作业行为,不能因一时失误、一念之差、一次违章而酿成伤害事故。1.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必须达标。各层级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持续  相似文献   

4.
正安全工作需要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足够强大,每名从业人员都能够满足作业活动的安全需求,每名从业人员都能够成为自主安全控制中心及自觉事故防范中心,充分发挥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想办法,想安全之所想、急安全之所急,时刻体现安全绝对优先的思维,避免伤害事故带来的各种困扰。1.安全工作带风气。各层级必须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团队有健康向上的安全风气。凡事不能随心所欲,必须以安全工  相似文献   

5.
正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层级必须保持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度及敏感度,不能疏忽大意、不能任性随意、不能粗心枉为。安全工作需要"五真",即真心、较真、认真、真诚、真实。真心:每名从业人员必须对安全工作持有真心,毕竟安全与每名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时时体现安全绝对优先的工作思维,时刻保持对安全工作的敬重,不能掩耳盗铃,不能得过且过,不能心存侥幸。真心对  相似文献   

6.
<正>安全工作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需要导入红线意识及底线思维,引入结果概念、强化过程监管,达成零隐患、零违章、零缺陷及零事故,使每名员工从中受益。一、落实责任,引入结果概念推进安全责任制的分解落实,使每名员工在安全工作中人人有责。若发生事故,责任区域必须承担事故主体责任。同时,各层级应引入结果概念及逆向思维。若想获取安全工作结果,必须使每名员工养成精准的作业习惯,具有准确的日常行为和正确的安全观念。防止因一念之差而导致一时违章,防止因一时违  相似文献   

7.
《林业劳动安全》2014,27(2):44-45
正安全工作与每名员工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保证每名员工远离伤害的困扰,是每名安全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安全是一个基本的红色低线,是悬在每名安全工作者头上的一把利剑,对待事故必须实行零容忍。1强化安全思想政治工作,转变员工的安全观念各层级应不断强化安全思想政治工作,对每名员工在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观念误区必须及时化解,在对员工实施惩戒后必须进行谈心活动,使员工知道其自身存在的问题,让安全对自己有  相似文献   

8.
大量事故调查分析表明,事故通常是由于职工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注意克服自己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作业环境的恶劣所造成的。 “以我为主”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要以自我预防为目的,从上班到下班这一段时间里,头脑里装着“以我为主”。干活时要想到每一个动作是否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自己管理自己的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对待安全工作,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也要在能力上切实提高。否则,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作支撑,即使处处如履薄冰,事事谨小慎微,也难以准确识别风险,有效化解风险。因此,安全培训工作必须真正承担起提高全员安全素质的重任,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够有能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然而,从少数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来看,依然存在着有待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为有的企业不能严格按要求进行,培训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有的企业只是泛泛地讲安全,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有  相似文献   

10.
周夏  王金娥  周登岳 《安全》2014,(1):50-52
正1994年,有关部门首次正式提出安全生产"三不伤害"原则:在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是从在一起作业的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出发提出的安全管理原则。除了人员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外,还有机具、方法、建构筑物、物料、环境、时间、空间、信息沟通等因素。为了让人人能够时时、处处、事事安全,确实保障我、你、他不受伤害,提出系统化"五不伤害"的安全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以人为本”的视点出发,小康安全即富裕起来后的社会公众的安全追求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建设小康安全社会至少应把握几个方面的目标。 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要在社会中反复进行教育:“公众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众安全才是社会文明进步发达的特征。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的社会发展,充满了人类对安全的追求。安全第一要求社会成员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事情必须要考虑安全。人人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的准则。  相似文献   

12.
1.塑造企业安全文化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基础,各层级应树立防微杜渐的安全意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应如履薄冰,事故的发生仅仅在于一时的失误,往往在一念之间,应严格执行员工进厂的安全准入制度,对所有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进行改进,任何时候都必须体现安全绝对优先的原则,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直接参与到安全工作中,使每名员工成为"自我主动安全控制中心",用企业安全文化在  相似文献   

13.
<正>企业打造"平安工程",关键在员工。因此,倾听一线员工对此工作的反映和呼声,是实施"平安工程"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笔者看来,要做到安全沟通无梗阻,需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观念认可:各层级必须首要解决员工安全观念的误区,使所有员工形成安全利益共同体。安全工作是一项积德行善的工作,及时纠正作业行为的偏离,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不能对安全检查及安全监管抱有抵触情绪,不能因被安全惩戒而心存症结。全员参与:各层级必须充分发动、全员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每名员工也必须主动提升自身的安全素养及安全技能,将自己视为旁观者必将受到事故的  相似文献   

14.
<正>当事故发生后进行现场紧急施救时,由于事故现场的种种原因,在抢救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二次伤害,从而导致事故的后果进一步扩大。在事故发生后,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二次伤害,避免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呢?笔者认为,在对事故进行抢救时,应该与平时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也一样,切实做好"四不伤害"工作。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  相似文献   

15.
<正>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需要系统管理、过程控制;需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需要不断消除管理缺陷及作业环境缺陷。法律红线意识:生产经营单位及每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安全法律红线意识,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准则,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法律、  相似文献   

16.
企业生产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抓安全工作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保证劳动条件的改善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将安全工作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 ,把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1坚持“预防为主 ,群防群治”在劳动保护工作中必须抓好各级“骨干”力量的培训 ,抓好全体职工的培训 ,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使人人懂得“自己不伤害自己 ,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自己不伤害他人”的三不伤害原则 ,努力提高广大职工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工作水准。如进行事故预防举报 ,举…  相似文献   

17.
正安全工作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是一直追求零缺陷、零隐患及零事故的过程,每名从业人员必须以安全工作为关注的焦点,使自己成为自主安全控制中心及事故防范中心,进而使所有从业人员始终处于安全受控状态,远离事故的损失及困扰。1.主业:安全之于每名从业人员来说是一生所从事的主业,而非可有可无的非主流,毕竟人生五个层次的需求中,生存需求与安全需求是最为基本的需求,没有安全于自己来说人生便充满  相似文献   

18.
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应注重实效劳动部安全生产管理局局长韩俊1994年5月16日至22日,在全国开展第四次“安全生产周”活动,动员全社会以“勿忘安全、珍惜生命”为主题,控制事故发生为目的,开展“不伤害自已、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活...  相似文献   

19.
安全十须知     
一个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条守则:岗位职责;操作规程。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人伤害。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领导责任未追究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五个须知:知道本单位安全工作重点部位;知道本单位安全责任体系和管理网  相似文献   

20.
<正>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对自己或他人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同样的设备工具、保护装置和安全设施等条件下,有些员工不出事故或很少出事故,而有些操作人员却会发生事故或频繁地发生事故。众所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