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中二恶英的过程控制安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目前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二恶英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各阶段的二恶英减排控制技术、工况参数设计、工艺设备选择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在医疗废物焚烧前控制中,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分别处置进行氯源控制;讨论了医疗废物焚烧过程控制中焚烧温度、停留时间、湍流程度、过剩空气系数的最佳工艺参数;指明了医疗废物焚烧后控制中的急冷、脱酸、喷粉、除尘及灰渣处置的最优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国外二恶英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二恶英的危害性,二恶英与垃圾焚烧,垃圾焚烧二恶英的控制,二恶英排放标准,炼钢产生的二恶英污染和炼钢生产中二恶英的控制几方面叙述了国外二恶英污染及其控制方法,并对我国开展该方面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二恶英特性及危害二恶英类有机化合物(Dioxin,以下简称二恶英),又称二氧杂芑,它是一种含氯的强毒性有机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不能自然生成。主要在人类日常工业生产活动中,通过固体废弃物焚烧、化工合成、化工漂白及金属回收冶炼等特定行业产生并随废气、废水及灰渣排入环境。二恶英类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自然界中不易被微生物降  相似文献   

4.
废弃物焚烧中二恶英类的发生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探讨和论述了废弃物焚烧过程中极毒物质二恶英类的毒理,生成机构及生成途径,并从工程应用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重点探讨和论述了废弃物焚烧过程中极毒物质二恶英类的毒理,生成机构及生成途径,并从工程应用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二恶英的毒性及环境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二恶英的结构、理化性质、毒性和环境来源.二恶英是由2个或1个氧原子联接2个被氯取代的苯环组成的三环芳香族亲脂性固体有机化合物,非常稳定,难以自然降解,是目前发现的无意识合成的副产品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已经成为当今环境界和国际媒体关注的热点.其来源可分为工业来源和非工业来源,工业来源包括有机氯化学品的生产与纸浆氯气漂白过程、固体废物焚烧、热电以及金属生产等,非工业来源包括汽油,家庭固体燃料(木材和煤)以及木制品和家庭废物等的不完全燃烧、光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等.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深入地研究机械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内的焚烧特性,利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了炉排炉内垃圾焚烧特性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对炉排运行速度、进料含水率及助燃风含氧量等关键燃烧特性参数对垃圾焚烧过程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8.
由于二恶英类物质种类较多,检测过程复杂,测试成本高,而目前的环境监测手段和技术力量还不足以对环境中二恶英进行全面而持续性的监测,因此,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方法。以某垃圾焚烧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废气排放源与周围环境空气中的二恶英浓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AER-MOD和CALPUFF模式对焚烧厂二恶英大气污染扩散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二恶英排放控制标准较为落后,应该逐步提高标准并尽快出台二恶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种模型均可以较好地使用在二恶英浓度预测中,并且在复杂地形与风场的情况下,AERMOD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概述我国目前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中的主要炉型,着重介绍LFX-20型逆燃式焚烧炉焚烧处置医疗废物的实际运行工况。在1燃室、2燃室平均温度分别为869.5℃和898.7℃条件下,对医疗废物焚烧烟气进行检测。各项常规指标均低于国标限值,二恶英检测中其质量浓度实测值为15ng/m3,相应毒性当量为0.46ngTEQ/m3,同时对医疗废物焚烧后产生烟气中二恶英和灰渣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焚烧后底渣体积约为焚烧前医疗废物体积的1/10,重量为原来的12%~18%,飞灰热灼减率为34.6%,并给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前言二恶英,素有"世纪之毒"之称,为一级致癌物,它包括210种化合物。二恶英为脂溶性的有机污染物,常吸附在颗粒物表面,存在于大气、土壤和水中。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相继多城市出现灰霾天气,PM2.5首当其冲的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点话题,而深究PM2.5背后,隐含的深层次问题,不乏包括二恶英在内的半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因此,大气污染防治,同样需要密切关注二恶英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一台750 t/d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建立模型,模拟炉内的气相燃烧过程,研究了炉内燃烧过程对二恶英控制及SNCR设计的影响.模拟得到的余热锅炉出口平均烟温和烟气组分浓度与设计值符合良好,表明模拟结果合理;焚烧炉烟气燃烧充分,满足二恶英控制的要求;余热锅炉高10-26m区域满足选择性非催化还...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问题也同步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使城市垃圾最大限度的做到"三化",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国每年生产垃圾达到115亿吨,已经成为世界上持有垃圾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垃圾处理实践中,填埋、堆肥和焚烧是其常用的方法,使用最多,效果较好的是垃圾焚烧发电的方法,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二噁英(PCDD/Fs)排放重点行业的二噁英排放特性与工艺影响因素,为相关行业的二噁英排放治理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持,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生活垃圾焚烧(MWI)、危险废物焚烧(HWI)、再生有色金属冶炼(SNP)和铁矿石烧结(SNT)烟气中的二噁英的排放特征进行比较,并讨论了物料组成、含氧量、含氯量、催化离子、尾气处理装置及处理量对二噁英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废弃物焚烧排放烟气质量浓度最低,危险废弃物燃烧、再生有色金属冶炼次之,铁矿石烧结烟气的二噁英质量浓度最高。危险废物焚烧、再生有色金属冶炼和铁矿石烧结三者烟气中二噁英的同系物分布吻合度较高,均以PCDFs为主,推断二噁英的合成机理均以从头合成为主。4种烟气来源的氯化度均高于6,主要为高氯代产物。物料来源与组成的复杂性为二噁英提供了良好的合成环境。高含氧量及使用水幕除尘装置会增加二噁英的生成,但含氧量约高于18%时可抑制PCDD/Fs的产生。而高含氯量和高含量的催化金属离子则有助于PCDFs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颗粒燃烧过程计算是生物质能利用、火灾过程分析及城市固体垃圾焚烧技术开发的基础。其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对所研究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否正确。总结了生物质颗粒燃烧涉及的模型。对比了反应区域模型中面反应模型和体积反应模型,指出面反应模型适合计算传输控制过程,而体积反应模型适合计算动力控制或动力传输共同控制的过程。总结了干燥、热解、炭氧化等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主要方程及方程中涉及的参数。结果表明,这些方程和参数差异显著,仍需实验研究辅助模型选取。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当前医疗废物的常用处置方法.针对其中常见的回转窑式焚烧工艺从进料装置、窑体、二燃室、急冷塔、废气净化系统等方面具体阐述优化方法和改进方案,并结合某型25t/d回转窑式医疗废物焚烧炉烟气排放实测结果进行分析.数据表明,焚烧系统运行稳定,各项常规指标及二恶英浓度均低于国标限值.  相似文献   

16.
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是污泥处置中最有前景的处置方式,但其对焚烧烟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尚未明确。利用生活垃圾焚烧炉开展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市政污泥的试验,研究掺烧5%、10%和15%的市政污泥时焚烧烟气中酸性气体、烟尘、重金属和二噁英等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与单独焚烧生活垃圾的对照组相比,在各掺烧比例下,烟气中SO_2、HCl、NO_x及烟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均未超过GB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限值;Cu、Hg排放质量浓度明显下降,Cr、Cd波动下降,Pb在高掺烧比时仍远低于限值,Ni增长幅度小于15%;二噁英总量升高,但仍符合标准限值。因此,在掺烧比例不超过15%的情况下,焚烧烟气中污染物排放仍在安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17.
①华氏温度T(F),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公式是 t=(T-32)/1.8 在热力厂中。特别是燃烧或焚烧废燃料的热力厂中,腐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腐蚀问题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高温引起;一类是由于低温引起──通常称为冷端腐蚀。过热器、省煤器或空气预热器等部件处在气体温谱的顶端或底端。因而特别容易受到腐蚀。另外,锅炉套管、烟道和烟囱接触腐蚀性的烟气,也会受到腐蚀。 本文将探讨腐蚀问题的几个方面,并提出设计阶段的解决办法,以将腐蚀控制在最低限度。 一、高温腐蚀 高温腐蚀常见于工业锅炉或余热锅炉,这些锅炉往往燃烧或焚烧城市固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NOx的生成机理分析,阐述了燃烧过程中控制NOx生成和降低排放量的原则,探讨了目前相关的低NOx燃烧技术。强调了在降低NOx的同时必须注意高效率,对低挥发分煤在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情况下的高效低NOx燃烧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污泥焚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污泥处置现状的比较,得出污泥焚烧是我国污泥处置的发展趋势的结论.着重论述了污泥单独焚烧和混合燃烧的工艺及技术,指出污泥焚烧过程中的能量以及焚烧产物的资源化出处.  相似文献   

20.
两种垃圾焚烧炉灰渣的重金属成分与放射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种重金属As、Hg、Mn、Cr、Cu、Cd、Co、Ni和Pb在两种垃圾焚烧炉灰渣中的浓度分布,浸出毒性及放射性进行检测.样品(炉渣和飞灰)分别取自北京(循环流化床焚烧炉CFBI)和深圳(炉排焚烧炉)两台不同燃烧方式的垃圾焚烧炉.研究表明,CFBI炉渣及飞灰中的重金属As、Mn、Cu、Cd、Co含量在炉渣中含量最低,中灰次之,飞灰中含量最高.重金属Hg在炉渣和飞灰中的含量相当,在中灰中的含量最低;Cr和Ni在炉渣中的含量也偏高,在中灰和飞灰中的含量相当Pb含量依中灰、炉渣和飞灰的顺序逐渐升高.浸出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后炉渣及飞灰中的重金属浸出毒性远低于国家标准1~2个量级,重金属总体排放量较低.炉排炉垃圾焚烧的炉渣及飞灰中的重金属含量却高很多,尤其是Cr、Pb、Cd和Cu.放射性检测结果表明,两种焚烧所产生的灰渣放射性均低于国家标准.在排放时无需作任何放射性方面的处理.最后,对焚烧灰渣的稳定化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