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3月,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108123起,死亡19465人,同比减少33476起、3680人,分别下降23.6%和15.9%。其中工矿商贸发生1411起,死亡1802人,同比减少503起、461人,分别下降26.3%和20.4%。工矿商贸中,煤矿发生293起,死亡504人,同比减少97起、179人,分别下降24.9%和26.2%。1-3月,全国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同比持平。  相似文献   

2.
结合2000—2015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相关数据,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影响要素进行了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和优化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交通事故影响要素的预测模型;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研究了交通事故影响要素的基本事件,并对基本事件微观影响要素提出了风险管理对策,可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决策、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为提高我国整体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水平及事故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相对指标:主要是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下降36%以上,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  相似文献   

4.
一、各类重、特大伤亡事故简况及特点1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 ,全国发生一次死亡 1 0人以上各类重、特大伤亡事故45 6起 ,占各类伤亡事故起数的 0 .0 3% ;死亡80 30人 ,占各类伤亡事故死亡人数的3.0 7%。其中一次死亡 30人以上各类特大伤亡事故 38起 ,占各类重、特大伤亡事故起数的 8.33% ;死亡 2 1 0 7人 ,占各类重、特大伤亡事故死亡人数的 2 6 .2 4%。2 .近年来 ,每年发生各类重、特大伤亡事故 1 80起左右 ,平均约 2天 1起。其中矿山事故占 44%、道路交通事故占 34%、水上交通事故占 8%、火灾事故占 6 %、非矿山占5 %、民用航空…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2005年全同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27945起,死亡126760人,其中: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164起,死亡229人;火灾事故发生242308起,死亡2309人。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重点行业(领域)和大部分地区安全生产状况稳定,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下降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汽车保有量和道路条件等宏观因素入手,分析了我国8个省市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人均GDP与千人汽车保有量、万车死亡人数、十万人口死亡人数和人均道路里程之间的关系,并选取万车死亡人数作为因变量,人均GDP、千人汽车保有量和人均道路里程作为自变量,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了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并对我国交通事故发生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2为0.957 1,各项因素均表现显著,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我国2003年之后8省市的交通事故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由于油田生产的需要,大型机动车运输作业频繁,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较高。近年,大型机动车碰撞电动自行车的事故逐年增多,事故死亡人数连年增加,在油田交通事故中已上升到第一位。为此,总结分析这些事故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吴吉东  傅宇  张洁  李宁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9):1520-1530
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气象致灾因子强度、频率以及承灾体暴露性变化,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也使其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和优先重点。气象灾害灾情的趋势分析可以为气象灾害防御、防灾减灾规划和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从气象灾害损失和发生频次两个维度出发,基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两个表征灾害影响的关键指标,以绝对值和相对值统计了近65 a(1949-2013 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的变化特征。近65 a 我国气象灾害统计结果显示:①累积死亡人口超过155 万人,死亡人口和百万人口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死亡人口由20 世纪50 到60 年代的超过10 000 人逐步下降到21 世纪以来的年均约1 000 人;②直接经济损失累积约12 万亿元(2013 年价格),直接损失绝对值呈上升趋势,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由20 世纪50 年代不足1 000 亿元上升至21 世纪以来的超过 3 000 亿元,直接损失比率(直接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损失率由20 世纪50~60 年代超过15%下降到21 世纪以来的1%左右;③近20 a(1994-2013 年)气象灾害灾情分析表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比例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5%和87%,考虑气象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影响,该比例分别增至81%和89%,次生灾害对人口死亡的贡献突增;全球灾害数据库(EM-DAT)的统计表明,洪涝、台风、干旱和降水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且影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火,给人类带来文明、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会给人类造成灾难。火灾是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一种灾害,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而且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如: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内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公司旧固废库内长期违法贮存的硝化废料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燃,从而引发爆炸;2022年11月21日,河南省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42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311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负责人在一层仓库内违法违规电焊加固货架,高温电焊火花引燃包装纸箱,纸箱内的瓶装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受热爆炸起火,进而快速燃烧蔓延并产生大量的高温有毒浓烟;2023年4月18日,北京长峰医院住院部发生火灾事故,造成29人遇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住院部内部改造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燃了现场可燃涂料的挥发物所致。  相似文献   

10.
探究柴窝堡湖水环境质量时空不连续数据历史变化情况可为后续水环境治理提供依据.基于柴窝堡湖2003—2022年水质、面积、矿化度等数据,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综合水质标识指数、Spearman相关系数和Mann-Ken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柴窝堡湖水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22年柴窝堡湖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22年较2013年最大值下降了50.68%.22项指标中超标因子的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后保持平稳的趋势.至2022年,DO、砷和氨氮已达到III类水目标,其他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仍是劣V类或V类.超标因子高锰酸盐指数、COD和BOD5彼此之间都与矿化度呈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这一关联在污染严重的进水区和岸边区尤为明显.综合来看,柴窝堡湖水环境经过治理在逐渐变好,但水环境质量仍存在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预测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针对不同单一灰色预测模型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建立了一种基于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的灰色组合预测模型,用于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进行预测,通过变异系数法确定组合预测模型中各个单一预测模型的权重系数,并利用我国2007—2016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数据,对建立的灰色组合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灰色组合预测模型比单一的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可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建筑施工死亡事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比,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仍处高位,全国建筑业百亿元产值死亡率2000年为7.89,2008年为1.56,2009年为1.14。我国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事故总量较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的1442篇文献资料,采用Meta分析方法确定PM_(2.5)污染与居民不同健康终点之间的暴露反应系数.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2015年PM_(2.5)浓度遥感数据、公里格网人口数据及人口死亡统计数据,借助Poisson回归模型评估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1 km×1 km尺度上PM_(2.5)污染的死亡效应.结果表明:①PM_(2.5)污染与人口总死亡率、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等存在显著的暴露反应关系,其中,PM_(2.5)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应健康终点死亡率分别上升5.67%(95%Confidence Interval(CI):3.87%~8.29%)、6.93%(95%CI:3.92%~12.25%)、4.78%(95%CI:1.31%~17.51%)和9.55%(95%CI:3.67%~24.86%).②PM_(2.5)污染成为诱致人口死亡的重要因素,2015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_(2.5)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为307599人,占据总死亡人数的28.64%.其中,死于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肺癌的人数分别为183084、21096和32203人.③实施严格的PM_(2.5)浓度控制目标将给居民带来极大的健康收益,如果能够达成世界卫生组织4个阶段的PM_(2.5)浓度控制目标,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可避免的死亡人数分别为144236、197167、253180和282401人,与基准年相比分别下降46.89%、64.10%、82.31%和91.81%.  相似文献   

14.
西北5省耕地集约利用与农业碳排放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西北5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农业碳排放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2000-2015年西北5省耕地集约利用与农业碳排放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耕地集约利用与农业碳排放总体水平分别呈现上升和下降趋势,甘肃、新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上升最快,其他省份波动上升,青海和新疆农业碳排放水平下降最多,其他省份匀速波动下降;(2)耦合协调发展度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基期与末期变化不大,协调状态变化过程为由低转高再转低;(3)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由农业碳排放优先型转变为耕地集约利用优先型,耕地集约利用与农业碳排放进入脱钩发展阶段。最后探讨了西北5省农业碳排放与耕地集约利用互动发展的关系,为系统融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影响后,对各省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其进行空间收敛问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剔除前后,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差异;(2)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在波动中逐渐上升,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且省际之间差异较大,大部分省份仍处于较低水平;(3)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同时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且条件收敛速度更快;(4)交通发展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对收敛速度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人口规模对收敛速度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长沙市2003~2009年上半年的土地交易资料,采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得出长沙市区商业、住宅和工业出让地价分布的空间结构图,分析三类用地地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地用途不同,其地价的空间分布也不同,商业地价对商服繁华度要求较高,高值区集聚在市中心(以五一广场为中心);住宅地价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高值区相对商业地价集聚度有所下降;工业地价由于有较高的对外交通条件要求,其空间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均匀。(2)作为典型的单一中心城市,长沙各类地价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因土地用途而异,但商服中心影响度对三类地价都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突发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静  王永桂  陈岩  赵琰鑫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566-4575
收集我国2006~2016年间874起突发水污染事件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近11年来突发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事件频数最高(108次),2007年水污染事故数骤减(62次),此后至2016年,突发水污染事件频数大体上和GDP呈正相关上升趋势;事故频发期为3~9月,即春季和夏季为污染事件的高发季节;突发水污染事件空间分布分异较明显,华东、西南和华南三大地区事件频数占全国总频数的69.2%,事故发生地主要集中在重庆、广东、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浙闽片河流污染事件数量较为密集,占总数的74.4%;从2006、2011到2016年,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区域有着从北向南扩散转移的趋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鄂渝地区事件频数较高;省级行政区的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次数与人口、交通事故数、工业企业数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位工业企业数产出下的环保机构数、环保系统人员数和人大政协环境提案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晋陕蒙甘宁这一典型能源富集区各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使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分析方法和ESDA空间分析方法,探索该地区市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该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差距在波动中下降;(2)各等级城市在不同时期演化规律截然相反,随时间推移,除低等级之外的各等级城市均表现出较高的等级下降风险;(3)该地区城市的市域经济水平曾存在一定空间负相关,到2015年这种关系则不再显著;(4)该地区呈现以局部为核心区的格局,但西部地区明显趋冷;(5)市域经济系统整体处于耦合协调度较低的状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突出。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预测研究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为提高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的精度,首先应用网格搜索法获得LightGBM模型的最优超参数,并进行5折交叉验证提升模型的抗拟合能力,建立优化的LightGBM(GSK-LightGBM)模型;然后基于AdaBoost算法训练多个GSK-LightGBM模型,加权组合得到AdaBoost-LightGBM增强集成模型,并采用网格搜索法结合5折交叉验证,实现了AdaBoost-LightGBM模型的参数优化,构建了GSK-AdaBoost-LightGBM模型;最后基于采集到的1953—2018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相关样本数据训练模型,得到基于GSK-AdaBoost-LightGBM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预测模型,并引入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3项评估指标评估了模型的预测性能,探究了模型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GSK-AdaBoost-LightGBM模型的3项评估指标值分别为0.014、0.00035和0.077,低于LightGBM模型、GSK-LightGBM模型和AdaBoost-LightGBM模型的评估指标值,说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且明显优于LightGBM模型、GSK-LightGBM模型和AdaBoost-LightGBM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典型的红壤丘陵区——江西兴国县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借助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度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并随着粒度增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94-2005年的11年中,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上升,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有所较少.研究区的中部区域生态风险度高,相邻区域的生态风险度也较高.1994年和200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异的步长都比较小,分别为43km和9.3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